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农民权益保护为视角,从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民主体地 位、农民意愿的表达、流转收益分配、农民经济利益和生活环境情况等方面展开分析。从权利理论视角对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民权益保护情况进行探讨,基于理论和实证的研究,从健全农村土地管理法规体系、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以市场机制为导向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大力发展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协调流转和耕地保护的关系、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完善建议,对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促进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以来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实践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1921—1949年“革命”主题下的局部实践期;1949—1978年“建设”主题下的初步探索期;1978—2002年“改革”主题下的全面展开期;2002—2012年“科学发展”主题下的整体推进期;2012年以来“新时代”的深化拓展期。百年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最重要的经验是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及价值维度上坚持以农民为中心、实践维度上遵循农村生态发展规律、认识维度上坚持辩证思维。新时代新征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要以农民为中心,推动农村生态治理效能化;坚持农村生态发展规律,推进农业产业生态化;坚持辩证思维,推动农村生活绿色化,以实现乡村振兴和全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作为全国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市围绕宅基地确权流转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在梳理国内有关农村宅基地确权证书抵押的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阐述宅基地确权证书抵押的意义与作用,并基于重庆市改革背景,在不改变现行农村土地制度的前提下,运用归纳演绎的方法,探讨农村宅基地确权证书抵押制度的设计.同时,从抵押主体机制、宅基地价值评估机制、抵押行为机制以及风险控制机制四个方面阐述宅基地确权证书抵押机制的内容,并对制度发展完善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本质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包括农民生产能力的现代化、生活方式的现代化、思维方式及价值观的现代化三个方面。农民现代化滞后集中表现在农民受教育程度不高,文化素质偏低;未能树立健康意识,养成现代生活方式;公共意识欠缺,个人主义突出等方面,应从农民主体意识、城乡二元结构制度、农村教育质量等三个方面分析农民现代化滞后的原因。立足职业教育促进农民现代化的现实功能,要建立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推动优质职业教育资源通向乡村;建立健全农村人力资本积累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机制;开发面向农民现代化的职业教育内容与框架;构建面向农民现代化的适应性培训模式与手段。  相似文献   

5.
涉及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三农”政策是我国政府协调平衡城乡利益关系的基本工具,在价值指向上应当以平等性和正义性为利益取向。作为政府公共政策的一部分,“三农”政策合法性的社会基础源于农民的政治认同和支持。社会转型期,“三农”政策遭遇合法性危机,根本原因是农民政治参与权利缺失和社会公正原则被忽视。解决矛盾、化解危机的最终路径在于以公正为价值导向,重构农民政治参与这一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6.
陈慧 《商品与质量》2011,(SC):21-22
由于主要受我国土地产权制度、城乡二元分割的户籍制度、农村金融制度和农村行政管理制度的制约,农民增收难题总是难以攻破。我们必须解除这些主要制度约束,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增收制度,明确土地产权,完善经营体制;消除城乡二元分割,实现城乡统筹一体化,合理配置资源;重塑农村金融体制,促进农民创业和乡镇企业发展;改革农村行政管理制度,加强监督,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从各方面确保农民各种收入的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新时代乡村振兴下农村“三变”改革的情况,以合肥市典型的“三变”改革村社为研究对象,借助问卷调查法,对农村“三变”改革面临的问题进行调查。调查发现:通过改革,有利于盘活农村闲置资产,唤醒农村经济活力,提升农民收入水平。然而,在实际改革中仍存在农民股权意识薄弱、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和农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基于此,提出通过宣传教育来唤醒农民意识、通过制度建设来健全制度体系以及完善市场培育机制三个方面来提升市场活力的建议,以期推动农村“三变”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三农"政策在农村的不断落实,农村的改革问题已经在不同程度得到推进,但是作为农村的一项重要制度,即农村宅基地制度,已经引起人们的热议,问题的关键就是关于宅基地的改革是否要将其纳入流转机制。本文就宅基地流转机制构建的必要性进行简单阐述,以求能为农村事业的发展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9.
为促进宅基地改革的顺利开展,减少因宅基地纠纷所引发的矛盾,合理度量农户认知水平和挖掘其影响因素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以农地"两权"抵押政策试点县市——邵武市为调查区域,将宅基地政策按照"申请—使用—管理—退出"进行梳理,划分四个维度定量分析农户对宅基地政策认知水平,利用均值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明晰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户宅基地政策认知水平与户主个人特征、是否在城镇买房间不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和相关性,但与家庭成员社会经验、年均收入、宅基地基本特征属性等变量存在显著差异和相关性。因此,需要根据影响农户认知水平的因素,制定合适的政策宣传方式,并且加强对宅基地面积管控工作和落实宅基地确权工作,以提升农户宅基地政策认知水平为导向进一步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10.
保护包括农民在内的公民权益是现代政府的基本职责,也是政府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价值体现、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政府目标的关键。现实中,农民发展权保护中政府责任的缺位、越位和错位现象严重。这不仅是二元体制的制约、法律制度阙失的结果,更是政府对农民责任意识淡薄、监督机制缺乏,维权组织缺位的结果。增强农民发展权保护的政府责任,不仅要消除二元体制,完善法律制度;更要以公平为核心理念,打造责任政府。同时,应加大农村投入,增强政府培育扶持力度;确立互动机制,强化监督政府。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农村形势总体是稳定的,但仍存在着农村社会治安、农民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等许多不稳定的因素,严重影响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针对农村社会不和谐的因素,各级政府要加大力度落实“三农”政策,建立农民权益的法律保护制度,加大对农村的投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等,构建农村社会的真正和谐。  相似文献   

12.
维护农民权益,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从村民自治的角度,考察和分析了农民权益受侵害的状况和原因,提出了在村民自治中农民政治权益的维护和实现方面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农村形势总体是稳定的,但仍存在着农村社会治安、农民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等许多不稳定的因素,严重影响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针对农村社会不和谐的因素,各级政府要加大力度落实“三农”政策,建立农民权益的法律保护制度,加大对农村的投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等,构建农村社会的真正和谐。  相似文献   

14.
目前农村公共产品呈现供给总量不足、供给机制不合理的现状;其主要原因是城乡二元结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不合理、政府权责配置不当及农村财政困难等,这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为此,必须采取打破城乡“二无结构”、统筹城乡发展,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财政投入,改革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实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资金渠道多元化等措施,改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  相似文献   

15.
农民占我国人口的绝大部分,其权益能否得到保障,直接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通过对1982—2013年涉及农业的15个中央一号文件进行解读,分析了增加农民收入、城乡统筹、政策有效执行等保障农民权益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农村宅基地是农村居民的住宅用地,是广大农民的最基本生活资料。农村宅基地的法律制度是关系广大农民生存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的基本制度。通过分析流转制度的缺陷可见,完善我国现行农村宅基地的流转法律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福建农村土地流转与农民权益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福建农村土地流转的情况,分析了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农民土地权益以及生存与发展的影响。认为应该积极完善土地流转地方性法规、改善土地流转机制、发展土地流转市场、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民自我维权能力,从而稳妥地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切实保护农民权益。  相似文献   

18.
农村消费不足是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通过对再分配的公平性考察发现,长期以来,我国城乡再分配严重不公,不但没有促进城乡公平,反而加剧了城乡的不公平,剥夺了农民应有的权益,导致农民福利水平低下,制约了农村消费与经济增长。因此,要扩大农村消费,需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政策取向,弥补制度设计缺陷,让再分配真正体现公平,使农民的福利状况得到根本性改善,增强农民的消费信心和消费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对现行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立足于现行土地制度,通过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保障农民基本利益、中央与地方政府利益、城市与农村发展、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民利益等四大关系,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一是从理顺土地产权关系着手,明确土地流转不同阶段增值收益分配的主体和权利;二是完善补偿制度,改进补偿计算办法,提高补偿标准,切实保障农民基本的土地财产权利;三是打破城乡二元土地制度,建立城乡一体的土地市场和价格体系,实现农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同地同权同价”;四是通过改进土地财税制度,发挥其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中的调节作用,做到公平与效率兼顾。  相似文献   

20.
统筹城乡发展的初衷,就是要逐步消除城乡二元体制,形成城乡协同发展的新格局。而要协调推进城乡发展,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各地统筹城乡发展之所以难见成效,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不但严重偏离了这个"重点"、"难点",反而剥夺农民发展权,蓄意损害农民权益。"三农"问题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稳定与安全,剥夺农民发展权无异于饮鸩止渴。因此,必须采取强有力措施,切实保障农民享有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发展权,以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