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生态足迹理论应用于宜居城市建设,扩展了宜居城市建设的视野,并为生态城市和宜居目标的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对许昌市2008年生态足迹的计算,分析结果产生的原因,评估对宜居城市建设的影响.结合对宜居城市内涵的最新认识,提出许昌市生态空间体系构建以及提高城市宜居性水平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总体规划获得国家支持,上升为国家战略,在这一历史转变过程中,中原经济区在调整经济结构、创新社会管理以及一些制度建设不断跟进。作为法院系统积极参与中原经济区建设,运用能动司法方式服务中原经济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参与中原经济区社会管理创新,构建中原经济区司法机制等方面对能动司法作以尝试性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当前,国家已正式批复同意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原经济区纳入国家战略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高校作为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区域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分析了河南高等教育的现状,探讨了高等教育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作用和服务支撑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模式,认为高校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为中原经济区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建设中原经济区是中共河南省委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而建设中原经济区离不开河南各级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和453万党员的组织、引导和带动。同时,建设中原经济区又给河南党的建设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因此,必须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加强河南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借鉴中国已建成城市群的建设经验,确立了影响中原城市群建设的主要因素,从理论上论证了中原城市群建设的可行性,用灰色理论分析和线性规划的方法,分析了中原城市群的主要经验指标,提出了对中原城市群的各城市产业结构进行调整的建议、措施和发展规划,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国务院正式批复的《中原经济区规划》中对中原经济区的一项重要定位是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由此显现中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任务和迫切要求。弘扬中原文化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并进而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同样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传承与创新中推动中原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实现文化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经济的发展商不开文化的支撑,资本主义经济依靠的是个人主义文化,社会主义经济凭借的是集体主义文化;计划经济借助的是大公无私的奉献文化,市场经济依托的是合作互利的和谐文化.同样,中原经济区建设也需要一种文化来支撑,这种文化就是享誉中外的中原文化.中原文化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支撑主要表现在发展方式的引领、文化产业的勃兴、精神价值的支撑、经济发展的保障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21世纪以来出现的连续干旱使得部分地区或城市供水困难,水资源状况面临严重危机.以许昌市为研究区域,选取典型的评价指标,基于熵权法,运用MMOORA、TOPSIS、FCEM、VIKOR 4种多准则决策模型对许昌市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前3种模型能够更好地评价许昌市水资源承载能力;2009—2018年,许昌市...  相似文献   

9.
建设中原经济区应该有相应的税收政策配套。针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目标制订相应的税收政策,政策的制定要侧重于现代农业、加工制造业和现代物流业3个产业。  相似文献   

10.
在打造中原经济区崛起的过程中,务必充分调动和使用一切资源,并注重各种具体策彼此配套和磨合.在所有可利用的资源中,人力资源是最具活力和能动性的资源.庞大的人口并没有给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带来红利,反而造成了一定的压力.鉴于此,课题围绕着中原经济区人才支撑体系建设,展开全面深入研究,提出了建立健全人才支撑体系保障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近代郑州借助铁路交会、两次开埠等历史机遇,逐步崛起成为中原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工商业城市,并初步实现了由传统城市向现代城市的转型。其经济转型主要表现为近代新式工商业的出现与发展;其政治转型突出表现为市民政治参与意识及组织程度的提高;其文化转型主要表现为新型城市文化的兴起。然而,由于战乱频仍、政局动荡、政治腐败、经济薄弱、思想保守等因素的影响,近代郑州城市的转型仅仅是初步的和低层次的,无论是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还是在其它方面,都没能较好地完成城市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2.
中原地区是我国服装生产、销售的大域,有其独特、悠久的文化背景及内涵,可成为本土服装品牌建设的核心要素.文章通过对中原地区区域文化的优劣势分析,阐述了文化背景对品牌建设的重要意义,同时提出了利用区域文化打造中原服装品牌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关于郑州作为河南省旅游中心城市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中心城市不等同于中心城市。郑州作为河南的中心城市,具有作为全省旅游中心城市的交通与区位、城市职能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也有城市形象、旅游资源等方面的严重不足。要成为更具辐射力的旅游中心城市,郑州应结合城市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发展娱乐、购物等旅游产业要素,同时挖掘文化资源,使文化实现物化展示。  相似文献   

14.
中原经济区地处我国中部腹地,承东启西,连接南北,在全国区域分工合作、互动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构建中原经济区的“区域综合竞争力”评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而区域经济竞争力是多因素指标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针对中原经济区综合竞争力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利用降维的思想,把多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有利于从社会生产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找出区域间和区域内部发展的差距,从而为区域间和区域内部的均衡发展提供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楚国玉器的龙雕是中原文化与楚文化集大成的雕塑艺术。在战国时期中原文化的流入使得龙形纹样在楚地上得以很好的发展与延伸,楚国玉器艺术中的龙形纹样造型代表着南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也使楚人开始有尊龙崇凤的思想理念。以楚墓中出土的龙雕玉器的造型纹样两方面特点来深入研究楚国玉雕龙纹自身的特点及其演变和楚国玉器与传统龙纹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6.
以中原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交通运输——区域经济”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确定了中原城市群“交通运输——区域经济”复合系统子系统序参量,利用统计数据,测算了2005-2011年复合系统的协调度.结果表明:中原城市群“交通运输——区域经济”复合系统的绝对协调度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良好态势,但整体数值偏低,处于0.01 ~0.15范围.中原城市群应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以交通运输网络建设引导城镇体系和生产力布局调整,促进交通运输和区域经济两个系统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迅速扩大,从区域上看,主要集中在中原城市群隆起地带。从产业结构上看,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尤其是食品加工、服装鞋帽等劳动密集型和低技术密集型的制造业。河南省吸收外资应该优先考虑新兴产业,同时加强本土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合作,以实现河南省产业结构的全面优化,建设好中原经济区。  相似文献   

18.
中原文化的本质是根文化,河南根文化资源的开发已经成为河南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的重点,并形成了寻根经济。文章从历史及文化角度着手,分析河南根文化发展的历史传承,旨在找出突破点,大力弘扬中原根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