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血清胆碱酯酶(CHE)水平变化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为MODS患者病情严重度及预后的评估提供参考指标。方法 :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我科129例MODS患者及同期未发生MODS者100例进行对照,比较两组患者入组时、入组后24 h血清CHE水平。此外,比较入组28 d后存活、死亡患者入组时、入组后24 h血清CHE水平,计算血清CHE与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的相关性,并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CHE评估MODS患者预后的效能。结果 :MODS组患者平均APACHEⅡ评分为(22.98±7.25)分,高于对照组的(9.11±1.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ODS组入组时、入组后24 h血清CH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ODS组入组后24 h血清CHE水平较入组时下降(P<0.05),对照组入组时、入组后24 h血清CHE水平未见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ODS组存活、病死患者入组后24 h血清CHE水平均较入组时下降,病死患者入组时、入组后24 h血清CHE水平均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示,血清CHE水平与患者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r=-0.429,P<0.05);ROC曲线示,入组时、入组后24 h血清CHE水平判断MODS患者病死风险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2、0.771(P<0.05)。结论 :血清CHE变化与MODS患者病情严重度及预后具有密切关联,患者入院后24 h血清CHE水平在判断其病死风险方面参考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对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价值,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8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纳入患者组,按照其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并选取同期8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检测各组受试者血清PCT水平差异,并观察患者组治疗前后血清PCT水平变化,计算PCT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灵敏度、特异性。结果 :患者组血清PC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血清PCT水平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治疗5 d后血清PCT水平显著下降,但存活组治疗前、治疗5 d后血清PCT水平均显著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金葡球菌感染者血清PCT水平显著高于阴性杆菌感染者,阴性杆菌感染者血清PCT水平显著高于草链球菌、粪肠球菌感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灵敏度为93.8%(76/81),特异性为92.6%(75/81)。结论 :血清PCT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有着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性,且有助于患者病原菌构成的预测及预后判断,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早期诊治及患者预后判断提供良好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300例脓毒症患者依据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177例)与死亡组(123例),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尿素氮等指标。结果 :死亡组年龄、尿素氮水平、血清肌酐水平、APACHEⅡ评分、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白蛋白水平、前白蛋白水平低于存活组;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尿素氨水平、c-反应蛋白水平、血清肌酐水平、APACHEⅡ评分是预测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应根据患者年龄,密切观察指标变化,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 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相关性血管炎(ANCA associated vasculitis,AAV)患者预后特点,总结影响AAV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整理我院2005年4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05例AAV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预后情况,比较生存组、死亡组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总结影响AAV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105例AAV患者中,32例(30.48%)改善,41例(39.05%)终末期肾脏病行规律透析,32例(30.48%)死亡。生存组年龄、VDI评分,合并感染率、合并慢性疾病率,以及体重下降、心血管受累、大咯血发生率均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得出年龄≥60岁、VDI评分≥5分、合并慢性疾病、心血管受累是影响AAV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AAV患者终末期肾功能衰竭发生率及死亡率均较高,年龄、损伤指数、慢性疾病及心血管受累均是影响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与D-二聚体(D-dimer,D-D)动态变化在重症肺炎患者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 :统计2014年5月至2017年2月133例重症肺炎住院患者预后,计算患者病死率,并比较并比较存活死亡两组患者PCT、D-D水平变化及APACHEⅡ初始值差异;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入院24 h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PCT、D-D初始值预测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结果 :133例患者中,69例存活,64例病死,病死率为48.12%。存活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率、恶性肿瘤发生率低于病死组,其社区获得性肺炎构成比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PCT初始值、峰值及D-D峰值均低于病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初始值、峰值及D-D峰值异常者的病死率高于正常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示,APACHEⅡ评分、PCT峰值、D-D峰值、PCT初始值预测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AUC均>0.700,预测价值较好(P<0.05)。结论 :PCT、D-D升高提示重症肺炎患者预后不良,根据PCT、D-D异常情况评估患者预后质量并予以个体化治疗,有望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骨科手术后感染发生率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4052例于我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按术后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采用统计学方法处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合并症及治疗相关资料,分析感染发生的原因。结果 :4052例患者中,共107例患者术后发生感染,发生率为2.64%。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年龄、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术前合并其他部位感染、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等合并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性质、手术时间、层流手术室、切口长度、切口类别、预防性抗菌治疗、住院时间、抗菌药物、激素应用、侵袭性操作、术后引流等因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分别赋值作为自变量,是否发生感染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年龄≥60岁,手术时间≥2 h、Ⅲ类切口、抗菌药物> 2种和低蛋白血症是骨科手术后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层流手术室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 :骨科手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应充分利用好保护因素,干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老年胃癌手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88例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发生肺部并发症分为两组,对术前因素和手术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8例老年胃癌患者中71例(25.00%)出现肺部并发症,其中最多为胸腔积液47例(62.20%)。发生PPC患者在年龄、吸烟史、术前ASA分级和合并低蛋白血症、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手术方式、联合脾切除、气管插管时间、术后镇痛方面与未发生PPC的患者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吸烟史、合并低蛋白血症、呼吸系统疾病、手术方式和气管插管时间等因素是影响PP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胃癌患者进行胃癌临床手术前,应特别重视吸烟史、合并低蛋白血症、呼吸系统疾病、手术方式和气管插管时间等因素,做好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以减少PPC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血清sST2在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分级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抽取2015年3月至2018年4月入院治疗的17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研究,按心功能分为Ⅱ级组、Ⅲ级组与Ⅳ级组,按预后分为良好组与不良组,比较各组患者血清sST2、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结果 :Ⅱ级组、Ⅲ级组与Ⅳ级组患者血清sST2、NT-proBNP水平、LVEDD依次增高,而LVEF依次降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清sST2、NT-proBNP水平、LVEDD高于良好组,而LVEF低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sST2水平与LVEF负相关,而与NT-proBNP水平和LVEDD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0.402,0.389,0.437,P<0.05)。血清sST2截断值为1.92 ng/mL,ROC曲线下面积为0.772,对评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有一定价值,血清sST2与NT-proBNP联合应用时诊评估价值更高,结论:血清sST2可反映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对慢性心力衰竭病情预后有一定评估价值,与NT-proBNP联用时评估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急性加重(AECOPD)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为降低AECOPD病死率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12月期间就诊的AECOPD患者126例,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死亡分为死亡组(36例)和非死亡组(90例)。比较2组患者人口学特征、血常规、肺功能、血气分析、C反应蛋白(CRP)等相关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ECOPD患者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死亡组患者COPD综合评级高风险比例、CRP水平、血红蛋白计数、白蛋白水平、淋巴细胞计数、PaCO2、合并缺血性心脏病和肺心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C反应蛋白(OR=3.126,95%CI=1.345~7.265)、高碳酸血症(OR=3.012,95%CI=1.234~7.352)、低淋巴细胞计数(OR=2.341,95%CI=1.084~5.056)、慢性肺源性心脏病(OR=2.510,95%CI=1.203~5.237)是住院AECOPD患者发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CRP、高碳酸血症、低淋巴细胞计数、并发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影响住院AECOPD患者发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表达水平与缺血性肠病(ICBD)预后的关系,为ICBD患者的预后评估提供客观指标。方法 :连续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6月就诊的194例ICBD患者,按照其疾病严重度及预后,将患者分别纳入轻症组、重症组,病死组、存活组,对各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体温、白细胞计数(WBC)以及I-FABP表达水平进行比较,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I-FABP预测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 :194例患者中,轻症85例,重症109例;病死19例,存活175例,患者病死率为9.79%。轻症组I-FABP低于重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I-FABP低于病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体温、WBC等其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129.54 ng/m L为截断值,I-FABP评估患者病死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2,敏感度为86.24%,特异度为79.55%。结论 :I-FABP表达水平的升高意味着ICBD患者病情的进展与病死风险的增加,早期检测患者血清I-FABP有望为其病情评估与预后预测提供客观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不同危重评分对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预后判断价值,为ARF患者预后判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129例ARF患者,均于其确诊后24 h内行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II)、简化急性生理评分(SAPS II)及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并按照其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与病死组,比较2组患者各项评分差异,并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不同危重评分判断患者预后价值。观察APACHE II评分与病死率、死亡风险的关系。结果 :129例患者病死86例,病死率66.7%。存活组APACHE II、SAPS II评分显著低于病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SOF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 II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显著高于SAPS II评分、SOF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S II评分与SOFA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患者APACHE II评分的增加,其病死率、R值均呈上升趋势。结论 :APACHE II对ARF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最高,建议作为临床预测患者预后的首选评分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急性间质性肾炎(AIN)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尿α_1微球蛋白(α_1-MG)和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关系。方法 :分析我科153例AIN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治疗3个月后转归分为恢复组、慢性化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点及尿α_1-MG和NAG水平的差异,并运用非参数秩相关分析,计算尿α_1-MG和NAG水平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患者临床表现以消化道症状、少尿、发热为主。患者病因以药物为主,占83.66%。153例患者中,114例恢复,39例转为慢性肾功能不全,AIN慢性化率为25.49%。恢复组就诊时间小于慢性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组贫血、视黄醇结合蛋白升高、免疫球蛋白E升高率及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均低于慢性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组间质弥漫细胞浸润、间质水肿、嗜酸细胞发生率及CD4计数、CD8计数均低于慢性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尿α_1-MG、NAG阳性率分别为86.27%、82.35%,恢复组尿α_1-MG、NAG阳性率均低于慢性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AIN患者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由0级向3级进展,其尿α_1-MG和NAG阳性率均逐渐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α_1-MG和NAG阳性率和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AIN患者慢性转化率较高,其慢性转化与就诊时间、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具有密切关联,尿α_1-MG和NAG阳性率与患者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具有密切关联,能够为患者预后判断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激素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老年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老年肾病综合征患者57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给予激素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激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尿蛋白定量(UTP)、血清白蛋白(ALB)、肝肾功能、血脂、炎症因子指标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2.9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UTP、TG、TC明显低于对照组,ALB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Scr、ALT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激素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老年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肯定,能够显著降低尿蛋白水平,提高血清白蛋白水平,减少炎症因子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血糖水平与脓毒血症患者死亡率的关系,为脓毒血症患者预后质量的预测及治疗策略的调整提供参考。方法 :204例成年脓毒血症患者,按照患者转归分为病死组、生存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血糖水平、胰岛素抵抗状态、血糖变异度的差异,将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因素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血糖水平对脓毒血症患者死亡率的影响。结果:204例患者中,病死81例,死亡率为39.71%。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原发疾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FPG、FINS、HOMA-IR、血糖变异度是影响脓毒症患者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HOMA-β为保护因素(P<0.05)。结论 :血糖水平与血糖变异度的升高可造成脓毒血症患者死亡风险增加,注重患者血糖水平的监测并适时给予胰岛素降糖治疗有望改善患者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稳定期患者前白蛋白(Pre albumin,PA)、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与肺功能的相关性,为COPD患者病情判断及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呼吸内科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40例COPD患者,纳入观察组,并选取同期30名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PA、CRP水平,计算稳定期患者血清PA、CRP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PA低于对照组,CRP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组FEV_1%、FEV_1/FV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示,PA与FEV_1%呈正相关(r=0.630),与FEV_1/FVC呈正相关(r=0.450,P<0.05);CRP与FEV1%、FEV_1/FVC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血清PA水平可反映COPD患者肺功能及营养状态,对评估COPD患者的病情及治疗指导具有价值,CRP在判断COPD患者肺功能方面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肪因子Chemerin水平改变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154例初治2型糖尿病患者及同期75名健康体检者分别纳入糖尿病组、糖耐量正常组,按患者是否并发大血管病变,分为单纯糖尿病组(n=89)、大血管病变组(n=65)。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hemerin水平变化及糖耐量正常组入组日次血清Chemerin水平,并运用相关性分析,计算血清Chemerin水平与受试者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脂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结果:154例糖尿病患者中,共有65例(42.21%)于治疗后24个月发生大血管病变。糖耐量正常组、单纯糖尿病组(治疗前)、大血管病变组(治疗前)FPG、Hb A1c、LDL-C、Chemerin、IMT逐渐升高,HDL-C逐渐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受试者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患者治疗24个月后FPG、Hb A1c、LDL-C、Chemerin、IMT均较治疗前下降,HDL-C均较治疗前升高,单纯糖尿病组上述指标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示,血清Chemerin水平与糖尿病患者Hb A1c、LDL-C、IMT均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肪因子Chemerin水平的升高伴随着血糖、血脂以及血管结构及功能的变化,有望为患者大血管并发症发生风险的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血清人附睾蛋白4(human epididymis protein 4,HE4)与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疾病严重程度之间关系,探讨HE4的临床参考价值。方法:192例患者符合入组标准的CKD患者为患者组,8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血清HE4浓度,并比较不同分期CKD患者HE4、肌酐(SCr)、胱抑素C(CysC)、肾小球滤过率(e GFR)的差异,计算HE4与SCr、CysC、eGFR的相关性。结果:患者组血清HE4浓度为(82.39±24.27)pmol/L,高于对照组的(29.36±6.81)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患者CKD分期的上升,其eGFR逐渐下降,HE4、SCr、CysC逐渐上升,各分期间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示,血清HE4浓度与SCr(r=0.713)、CysC(r=0.659)均呈正相关,与eGFR(r=-0.705)呈负相关(P<0.05)。结论:随着CKD疾病严重程度的进展,患者血清HE4浓度逐渐上升,进一步明确肾功能受损不同阶段的HE4诊断界值,有望为CKD进展及预后预测提供新的血清生物学标记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结肠癌患者疗效,观察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变化及其与疗效关系。方法:根据221例结肠癌患者意愿单纯化疗的105例为对照组,联合贝伐单抗化疗的116例为观察组,并按照观察组患者近期疗效将其分为有效组、无效组,比较各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血清VEGF变化。结果:患者不良反应均以Ⅰ~Ⅱ级恶心呕吐、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为主,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客观有效率为46.55%,高于对照组的2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无效组、对照组治疗后血清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有效组治疗后VEGF下降率为(27.24±6.09)%,其VEGF下降率高于无效组,无效组VEGF下降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伐单抗联合化疗能够在保证安全性的基础上提高结肠癌治疗近期客观有效率,血清VEGF水平下降越明显,患者预后质量更佳,可根据VEGF变化早期评估调整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影响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预后的危险因素,探讨干预策略。方法:回顾我院2012年2月—2016年7月151例ARDS患儿情况,按照患儿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对比两组患儿年龄、原发病、小儿危重病评分(PCIS)、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基线资料间差异,运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总结影响ARDS患儿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51例患儿死亡92例,死亡率为60.93%,其中57例于确诊后3 d内死亡,占61.96%;存活组基线PCIS评分、氧合指数、WBC高于死亡组,其机械通气时间、受累器官数量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年龄<28 d、肺源性疾病及新生儿透明膜肺病构成比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S评分≥70分、年龄≥28 d为儿童ARDS预后的保护因素,受累器官数量≥2个、肺源性疾病、新生儿透明膜肺病为影响儿童ARDS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儿童ARDS的预后危险因素包括受累器官数量、肺源性疾病及新生儿透明膜肺病,根据患儿年龄及PCIS评分综合评估其预后,有望为治疗策略调整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Pulmonary fibrosis-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PF-COPD)患者肺功能特点。方法:将2014年3月—2017年3月来院就诊的89例IPF患者及64例PF-COPD患者分别纳入IPF组、PF-COPD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血气指标及肺功能,总结两种疾病的异同。结果:PF-COPD组桶状胸、肺界下移、湿啰音、肺心病体征发生率高于IP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片见PF-COPD组胸廓增大、肺透亮度增高、肺纹理紊乱发生率高于IPF组;CT/HRCT检查示,PF-COPD组肺大泡、肺泡壁破坏发生率高于IP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COPD组FVC高于IPF组,其FEV1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COPD组PaCO_2高于IP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PF与PFCOPD的临床表现及病理改变存在一定共同特征,但PF-COPD患者肺功能改变及二氧化碳潴留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