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提高全汁干青梅酒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研究了青梅酒生产中影响青梅酒品质的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打浆机冷破碎榨汁,发酵前用K2C4H4O6+CaCO3混合降酸至0.6%0.8%,发酵后采用115℃高温瞬时热处理,用琼脂做澄清剂,可以有效地提高全汁干青梅的品质,得到的青梅酒具有良好的色、香、味和典型的风格。  相似文献   

2.
响应面法优化发酵青梅酒澄清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发酵青梅酒为研究对象,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壳聚糖添加量、pH值、澄清时间为自变量,透光率为响应值,通过Box- 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青梅酒澄清工艺。结果表明,最佳的发酵青梅酒澄清工艺为壳聚糖添加量15.5 g/L、澄清时间5 d、pH值为4.3。在此优化条件下,透光率达到97.4%。  相似文献   

3.
以青梅汁为原料,利用酒酒球菌的苹果酸-乳酸发酵(MLF)对青梅汁进行生物降酸的研究。结果表明:接种量为2.0×108CFU/mL,青梅汁的pH≥3.4时,MLF能正常进行,并使样品的酸度降低61.35%以上;接种量为2.6×107CFU/mL时,青梅汁的pH为3.6才能触发MLF,样品的酸度降低了77.60%;接种量为2.3×108CFU/mL,在pH3.6和4.0的青梅汁中,添加1.0g/100g的葡萄糖的样品,与不添加葡萄糖的样品相比,其酸度分别降低了27.04%和34.63%;在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体系中,酒酒球菌使体系酸度降低了26.40%,证实酒酒球菌可利用柠檬酸作为碳源,进行MLF。  相似文献   

4.
以青梅、番茄为原料,添加有益健康的菊粉,进行复合乳酸菌发酵,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并通过综合平衡法修正,确定试验最佳工艺为:青梅汁和番茄汁配比2.5:1,果汁总含量40%,菊粉5%,蔗糖7%,CMC-Na 0.1%,乳酸菌接种量5%,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植物性乳杆菌=1:1:3,45 ℃发酵6 h,4 ℃冷藏20 h。产品呈明黄,色彩鲜艳,口感酸甜爽口,无明显分层沉淀,具有青梅及发酵制品特有的香味。  相似文献   

5.
选用优质青梅和红茶为主要原料,研究青梅汁浓缩液和红茶菌的制取工艺,通过对青梅汁浓缩液、红茶菌发酵液、白砂糖和柠檬酸的添加量进行正交试验和极差分析,确定出青梅红茶菌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比是红茶菌发酵液添加量3%,青梅汁浓缩液添加量0.1%,白砂糖添加量12%,柠檬酸添加量0.15%,添加0.05%的CMC-Na作为稳定剂,0.02%的抗坏血酸作为抗氧化剂,同时可添加适量的食用香精,使该饮料风味更加突出完美。该饮料色泽为金黄色,清澈透明,无沉淀不分层,有浓郁的青梅风味,无异味,酸甜可口,清爽宜人。该复合饮料工艺简单,成本低,发酵周期短,为充分利用青梅资源,丰富红茶菌饮料产品种类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钱敏  白卫东  沈棚  吴春晓 《中国酿造》2013,32(11):151-155
以优质成熟青梅全果为原料,对发酵型青梅果酒工艺进行研究。最佳发酵工艺为:发酵前的发酵液酸度pH值为4.5,蔗糖和蜂蜜按1∶1调配的发酵液糖度为16%左右,活性干酵母加入量为5%, 加入果胶酶量为0.08%,发酵温度控制在28℃左右,发酵时间为15d。经过陈酿、勾兑等工序可以得到酒体丰满、颜色金黄、澄清透亮、具有果香浓郁、营养丰富的全果青梅酒。  相似文献   

7.
研究以板栗酒加工废液为主要配料生产活性酸乳加工工艺.试验表明,板栗酒加工废液与鲜牛乳按一定比例配合,经过乳酸菌发酵,可制成品质良好、成本低廉的活性栗汁酸乳.通过L9(34)正交试验优化,确定了栗汁酸乳工艺,即板栗酒加工废液与鲜牛乳体积比为1:5,蔗糖添加量5.5%,乳酸菌接种量2.0%.发酵(42 ℃)3 h.  相似文献   

8.
以食用酒精、冰糖和新鲜青梅为原料,对青梅酒的制作及澄清工艺进行研究,并对青梅酒的制作及澄清工艺进行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青梅酒制作工艺影响因素顺序为:酒精体积分数加糖量青梅与酒比例,最佳工艺条件为:酒精体积分数50%、青梅与酒比例1︰7 g/mL、加糖量65%。对所制作的青梅酒进行澄清试验,得出影响青梅酒澄清度的因素主次顺序为:皂土添加量单宁酸添加量果胶酶添加量壳聚糖添加量,澄清青梅酒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皂土添加量0.08 g/100 mL、单宁酸添加量0.08 g/100 mL、果胶酶添加量0.08 g/100 mL、壳聚糖添加量0.06 g/100 mL。在最优组合下平行试验3次,得到澄清后青梅酒的透光率为96.5%。  相似文献   

9.
以发酵青梅酒为原料,探讨苦杏仁甙酶法、β-环糊精法和树脂吸附法3种方法的正交试验脱苦工艺,以脱苦前后青梅酒苦杏仁甙的脱除率为指标进行品质评价,得出3种脱苦方法的最佳工艺参数。对比3种方法的脱苦率和感官评价,得出最好的脱苦法为苦杏仁甙酶法,其最佳脱苦工艺参数为苦杏仁甙酶浓度0.8 U/m L,温度50℃,p H值4.6,其脱苦率可达43.03%,为企业改善发酵青梅酒的品质提供一种参考。  相似文献   

10.
林通  刘君  袁思棋 《酿酒科技》2023,(10):65-71
以青梅、霞多丽葡萄为原料进行混合发酵制备复合果酒,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索青梅-葡萄复合果酒的发酵条件、技术要求以及工艺优化。结果表明,青梅-葡萄复合果酒最佳发酵条件为青梅和霞多丽葡萄的质量混合比1∶2,初始糖度22%,酵母添加量0.04%,发酵温度22℃,发酵时间16 d。发酵结束后,青梅葡萄复合果酒酒精度可以达到11.2%vol。多名国家级和省级评委集中品鉴,该酒体感官品鉴平均分88.3分,酒体为浅黄色、晶亮透明,果香突出、优雅协调,口感丰满、细腻、醇厚。发酵后的复合果酒经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检测,发现青梅葡萄复合果酒的风味物质超过40余种,比单一青梅原料果酒多18种,对酒体的香气起着重要作用,其中含量较多的风味化学物质有(2R,3R)-(-)-2,3-丁二醇、丙三醇、琥珀酸单乙酯、冰醋酸、乙酸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