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红外隐身涂层发射率预测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红外隐身涂层发射率受颜料形状和涂层微结构等参数影响的问题,建立了基于有效介质理论和Kubelka-Munk理论的红外隐身涂层发射率预测模型.采用了Maxwell-Garnett有效介质近似模型,以Al作为颜料粒子,计算得到了含有空气和球形Al粒子的涂层等效折射率与波长的关系.从电磁波与颜料相互作用的机理出发,对涂层结构材料内部的后向散射效应进行了研究,结合几何光学理论计算了涂层的散射系数和吸收系数,以ZnS作为颜料粒子,定量分析了颜料形状和微结构参数对涂层发射率的影响,得出了涂层发射率与颜料粒子半径、体积百分比、等效折射率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对红外隐身涂层的制备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基于Kubelka-Munk理论的红外隐身涂层发射率仿真计算模型。以Al粉颗粒作为颜料粒子,采用Maxwell-Garnett有效介质理论计算分析了涂层的等效折射率与波长的关系。从电磁波与颜料相互作用的机理出发,采用几何光学理论计算得到了涂层的吸收系数和散射系数。定量分析了铝粉颗粒粒径以及体积分数对涂层发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模型对红外隐身涂层的制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4.
红外隐身技术在军事应用中显得十分重要,而涂层材料则是隐身技术中的一个关键方面。首先从斯蒂芬一玻尔兹曼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出发,分析了红外隐身的基本原理,介绍了红外隐身涂层的分类情况,说明了其组成中不同因素的影响作用并得出了低红外发射率涂层的理想结构。然后分类别地介绍了红外隐身材料的研究进展,并进一步预测了其发展趋势。未来的研究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研制新的隐身材料;二是寻求各种隐身技术的兼容。 相似文献
5.
6.
热致变发射率VO2涂层织物的红外隐身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水解VOSO4并经二次煅烧成功制备了具有热致相变的功能型材料M相VO2,采用XRD,DSC,SEM,EDS,FHR,纳米粒度测试等检测手段对终产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相变性能进行表征,并将其与水性聚氨酯共混在涤棉织物上涂层,测定了8 ~14 μm波段的红外发射率.结果表明:VO2在由B相到M相的转变过程中发生微观形态的变化;制备得到的M相VO2在温度升高过程中发生明显的半导体-金属相变,变为R相,其红外透过率变化最高可达15%;湿膜膜厚150 μm、粒径156 nm时,复合涂层获得最佳热致变发射率性能,最大突变量可达15%,能够有效降低军事目标因外界环境发射率变化而重新暴露的危险. 相似文献
7.
红外涂层发射率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通过机理研究,改进了国外现有的场和物质颗粒相互作用的理论模型,建立了计算涂层红外发射率的新理论模型,并研制出红外涂层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利用该软件对物质颗粒典型参数进行了数值模拟,给出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9.
从发射率变化的角度建立了红外隐身涂层失效的评价标准.根据Arrhenius公式研究了涂层寿命的估算方法.采用IR-2型发射率测试仪,测试了低红外发射率EPDM/Cu涂层在不同温度下发射率的变化,得出了涂层的最高耐受温度,并预测了涂层在不同Ma数的飞机蒙皮上的使用寿命.结果表明:涂层的最高耐受温度为523 K;涂层在1 Ma和1.5 Ma的蒙皮上的寿命分别可以达到4.91×103h和3.78×104h.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论比较符合,这表明此预测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有一定的普遍性,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测红外隐身涂层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0.
12.
13.
采用低发射率涂层的发动排气系统红外特征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测量了涡扇发动机收敛喷管排气系统模型的红外辐射强度的分布,比较了中心锥表面上涂覆低发射率涂层前后,水平平面内0°,5°,10°,15°,20°,30°,45°,60°,75°和90°方向上在3~5 μm波段的红外辐射强度.结果表明:在0°~45°范围内,中心锥表面涂覆发射率ε为0.51的涂层后排气系统的辐射强度比原型(中心锥表面ε=0.89)排气系统的红外辐射有明显下降,最大降幅约为15%;低发射率涂层对排气系统固体壁面辐射抑制作用明显,而对燃气辐射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用溶液法合成了3 种不同结构的水杨醛类席夫碱填料,并分别与2 种粘合剂丙烯酸(AAS)和环氧树脂(EP)通过喷涂法制备出6 种涂层;为了研究粘合剂AAS 和EP 对水杨醛类席夫碱涂层的发射率和热致变色性能的影响,我们通过红外光谱仪和紫外-可见光谱仪表征水杨醛类席夫碱填料微观结构;TG-DSC 表征填料稳定性;并分别测量了20~240℃范围内填料和涂层的热致变色情况以及在3~5 mm 和8~14 mm 波段的红外发射率.结果表明,两种粘合剂的加入对热致变色几乎没有影响.EP 与填料形成的涂层更接近填料的发射率.综合考虑发射率和热致变色两个因素,EP 更适合作为粘合剂与水杨醛席夫碱类填料形成热致变色涂层.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