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正>已知生物的现象型(形态、血型、活力甚至于免疫力)受遗传基因的控制.对于猪PSE肉,日本科学家早就提出和猪的血型有关.1989年G·Monin博士提出氟烷敏感基因(nn,隐性)影响宰后猪肌肉pH下降的速率.最近加拿大艾伯塔省拉科姆农业研究站专家门的研究结果,认为猪体内存在的氟烷基因效应,显然依据猪上市(销售屠宰)的体重而改变. 相似文献
4.
6.
7.
9.
10.
11.
研究复合磷酸盐、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转谷氨酰胺酶(TG酶)、卡拉胶在单独添加及复配添加的情况下对猪肉丸品质的影响。利用质构仪测定指标参数,经数据分析处理后确定主要影响因素以及复配最优组合。结果表明:复合磷酸盐、CMC-Na、TG酶、卡拉胶单一添加都对猪肉丸的感官、质构和蒸煮损失率有影响;在复配中,复合磷酸盐和TG酶为主要影响因素,其次是卡拉胶、CMC-Na。最优配方为复合磷酸盐添加量0.25%、CMC-Na添加量0.35%、TG酶添加量0.30%、卡拉胶添加量0.25%。 相似文献
12.
13.
14.
猪肉品质变化的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考察了不同温度下贮藏过程中猪肉中细菌总数、挥发性盐基氮值随存放时间的变化规律及其动力学特性 ;建立了细菌总数、挥发性盐基氮值与贮藏温度和贮藏时间的动力学模型。贮藏过程中猪肉的细菌总数、挥发性盐基氮值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随贮藏温度的增加而上升。细菌总数和挥发性盐基氮值对一级化学反应模型和Arrhenius方程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 相似文献
15.
猪肉火腿肠综合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在超市购买的3种猪肉火腿肠的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感官评定、质构特性、微观结构和色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猪肉肠的硬度、胶着性、咀嚼性、剪切力和亮度值存在显著性差异;猪肉肠A和C的弹性与猪肉肠B的弹性存在显著性差异;猪肉肠A和B的内聚性与猪肉肠C的内聚性存在显著性差异;3种猪肉肠的硬度和胶着性、咀嚼性和剪切力数值依次减小;猪肉肠A、B的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总体相对较好,猪肉肠A的色泽最好,猪肉肠B的口感、风味和微观结构最好,两者的总体接受性相当,猪肉肠C的嫩度好。综合各指标总体评价,猪肉肠A和B的综合品质好于猪肉肠C。 相似文献
16.
以进口纯种法系大白(FY)、法系长白(FL)、丹系大白(DY)和丹系长白(DL)猪肉为研究对象,对其食用品质进行系统分析,结合感官分析探究其色泽、口感和风味等特征的内在差异。结果表明:FY猪肉滴水损失率、剪切力显著较小(P<0.05),红度值(a*)显著较高(P<0.05),肌内脂肪含量较高;DL猪肉肌纤维直径最小、密度最大,其熟肉中5’-肌苷酸含量最高;感官分析结果显示,法系2个品种猪肉整体光泽度更好,肉香味更浓;FY猪肉的嫩度和多汁性更优;部分指标间的关联性符合猪肉品质特性。综上说明FY猪肉的肉色、嫩度、多汁性和风味等食用品质最优,其次为DL猪肉。 相似文献
17.
18.
肉类产业是食品产业的重要支柱,世界范围内肉类的人均年消费量接近30 kg,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肉类消费量也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肉品的品质是影响消费意欲的重要因素,肉品品质评定方法的建立对肉类食品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外关于肉品品质的评定方法研究主要是针对猪、牛、鸡、鸭等大宗产品,其中对猪肉、牛肉的品质研究较为全面,有相对完整的评定体系,其他畜禽肉的评定方法则主要参考猪肉和牛肉的指标,考虑到不同物种的差异性,最终的评价结果可能会有较大差异。本文综述了肉色、p H值、系水力和嫩度等主要肉品品质指标的评定方法及相关影响因素,并将不同评定方法的测定条件和结果进行了比较,为肉品品质评定体系的建立及完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