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历史文献典籍中对萤光光景及其场所的形成有较为丰富的记载.萤光光景具有独特的视觉及美学特征,其场所构建常涵括由近至远的景观结构以及俯仰结合的观赏视角,遵从现代视觉景观理论的基本规律.在萤光场景的营造中,突出场地生态个性、结合声景及香景等多元自然景观的营造,强调人景互动等手法,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观赏体验.从人类传统文化中...  相似文献   

2.
我国历史文献典籍中对萤光光景及其场所的形成有较为丰富的记载。萤光光景具有独特的视觉及美学特征,其场所构建常涵括由近至远的景观结构以及俯仰结合的观赏视角,遵从现代视觉景观理论的基本规律。在萤光场景的营造中,突出场地生态个性、结合声景及香景等多元自然景观的营造,强调人景互动等手法,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观赏体验。从人类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结合现代景观理论,重视保护及开发萤光等自然光景,对丰富及完善现代景观体系、建设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居环境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经“月岩望月”研究发现,南宋时期已出现符合天 文运行规律、“朝对东-南”的观月景观营建,构景手法表现 为月景与地景的同框因借,展现了中国古代园林“景月同构” 的空间营造特征。在“景月同构”是否能作为中国古代园林月 景设计范式,以及其“朝对东-南”的设计具有哪些共性特征 2个问题的导向下,基于古代园林遗存和园记等材料进行统 计、筛选,针对观月空间布局与构景要素进行整理。总结出明 清园林中成功观月的景点普遍存在“朝对东-南”的方向性特 点,并归纳出“有水为宜”“丘壑应变”“景题点睛”“旱园 水作”4类中国古代园林观月空间的“景月同构”设计范式。 进一步探讨了中国传统园林在月景营建中对天文规律的应用, 以期为古代园林观月景点复原定位及现代月景设计在山水地形 营造、景观元素布局和观月氛围设计方面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提出多元景观营造的理念,指出人们对景观的感知与欣赏,是经由视觉、听觉、嗅觉、触觉乃至热湿等感觉所综合形成的整体印象和评判的过程。因此风景园林的设计与营造必须重视声景、香景与光景的营造与融合。多元景观营造论的另一要点,是必须同时关注景观的空间性与时间性两个维度,使得所构建的景观,能做到处处、时时良好。在这方面,三景的营造也能突显其地域性与时间性的特点。通过对若干中国传统园林经典案例的剖析,雄辩地证明了多元景观营造与三景融合正是中国传统园林的宝贵经验之所在,对于成就著名景观具有重要作用,也是我们应当大力加以传承与弘扬的优秀传统。  相似文献   

5.
光景学与声景学在研究背景与学术 特征上有许多相似之处。目前声景学科的研 究与实践已取得长足进展。声景学研究中某 些研究手法对光景学的研究有很好的启示。 “光景学”是一门高度综合交叉的学科,有 着丰富其的研究手段。“光景漫步”概念及 其研究方法的建立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及可行 性,此理念曾被应用于广州花城广场光景研 究中,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光景漫步路线。由 于人的听觉感应与视觉感应之间存在差异, “光景漫步”与“声景漫步”在应用的技术细 节上必然有其不同之处。完善和发展“光景 漫步”手段,并在光景学的研究和实践中广 泛应用,与“声景漫步”同成为探索环境的新 手段。  相似文献   

6.
杜心恬  冀凤全 《风景园林》2023,30(11):130-136
【目的】中国传统园林中存在的“空间深度”的非稳定性现象,在当代学者的研究中逐渐引发热议而备受关注。【方法】基于人的空间体验视角,采用建筑现象学的方法,结合历史文献及图像资料,分析在不同的园林空间情境中,游者是如何通过身体经验的变化扩大了对原本空间尺度的感知,形成了园林中对于“远”意的体验效果。【结果】3种园林空间类型:眼前有景、一隔两岸、无限空间,分别对应3种身体经验中“远”意效果的生成方式:意识中的情境变化、记忆的叠加与忘却、填补想象的世界。在园林体验中,意识的流动与身体的运动成为相互作用的2个力,在主体知觉形成的过程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结论】最终可以发现,以上3种对于园林“远”意的空间感知,体现的是头脑中意识运动的绵延,由此也呈现出异于西方传统透视学中的空间观念。这为中国园林设计实践、营造准则提供了理论支撑,也为园林文化的内涵予以了更进一步的阐释。  相似文献   

7.
为了理解古典园林不同用地模式声景观的特征和内涵,从《园冶》相地篇入手,将《园冶》6种分类按照地理环境要素重新划分成“山林别墅”与“城市山林”两大主要体系,分别以“山林地”模式与“城市地”模式作为体系代表,并选择明末江南名园寄畅园、拙政园作为典型案例,从诗文、图画、园林三方面分析明末不同用地模式声景观特征和营造特点,总结得出:一,“山林地”模式多使用“借声”的方式系统地取自然声为胜。而“城市地”模式常借助多重理法分散地协调人工声和自然声;二,“月下听泉”“听风”“听雨”等经典范式的运用和视听等多感官维度融合的理法已经在明末成熟,与诗画等历史人文因素共同影响园林听赏文化的发展;三,声景存在加固人和自然的情感联结和移情的功效。相关结论旨在为中国古典园林声景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并在实践层面借古开今,为现代园林声景营造提供思路和引导。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光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有着大量体现优秀传统营造理念及经验的光景案例。缘起于吴硕贤院士提出的"光景"概念以及开展"光景学"学科研究的倡议,对在园林文献典籍、诗词歌赋中所描述的历史上存在过的以及现今留存的传统园林中的若干典型光景及其营造案例加以介绍与解读。中国传统园林讲求形、影、光、声、香交织相辅,充分体现与自然和谐及以人为本的设计及营造理念,值得我们在现代景观规划及风景园林设计中予以遵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视景观园林中的光景维护与营造,对于更好地提升我国人居环境质量,建设美丽中国及留住乡愁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汤景琛  金荷仙 《古建园林技术》2024,(171):48-52转73
中国古典园林重视虚景,讲究以各个感官要素营造富有意境的环境,对园林中的香景营造手法进行研究,有助于古典园林的意境解读及现代园林的香景空间营造。以“浙中第一园”绮园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资料整理绘制绮园香景植物种类及分布现状;归纳绮园典型香景景观主要营造手法为“孤芳流香”“香径沁幽”“香海润坪”,并结合绮园的历史记载对典型香景进行营造方法、文化内涵的探究。最后总结现代园林绿地香景空间营造时应注重“空间营香”“应时有香”“以文塑香”。研究丰富现有传统园林香景景观的理论,也为未来园林绿地中的气味景观营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周健 《建筑与文化》2021,(11):43-44
明末清初的戏曲家李渔,在其著作《闲情偶寄》中谈到自己一些关于建筑设计的创作思想.文章陈述了该作品中营造光景的一些案例,以及其中对于如何利用建筑空间及构筑物,结合光的特性,创造独特的视觉效果的思考.通过解读与分析,可以从中感受到中国古代文人对传统空间中光影设计手法的探索;对于光与影鉴赏的强调,以及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设计、营造理念.从当今光景学的角度来看,也存在一些可参考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1.
选取广州荔湾湖公园区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及半结构化访谈等调查光景特色度、满意度评价及光景偏好等。得出特色度评价与视野中心构筑物特色度有关;影响区域光景满意度的主要指标为视觉舒适度、光景色彩丰富度、美景度、安静度等;不同社会特征人群存在光景色彩倾向、光景认同度、风情感受等光景感知、评价差异,并对昼夜、季节、自然/人工光景等有类型偏好;光景偏好与时空使用、气候、固有环境等有关;人们较关注区域自然光景、视觉亮度、水质及光景特色(风情)等环境—光景要素。从而为粤港澳大湾区游径建设背景下历史风情区光景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光景学发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提出光景的概念并阐述建立光景学的必要性。所谓光景指的是由光(包括自然光与人工光)作为主要元素以构成的景观,是视觉风景的一个特殊方面。文章介绍了古今中外若干典型、有代表性的光景案例,并阐述了光景学的主要内容和可能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3.
城市灯光景观体系构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城市灯光景观规划中灯光景观体系的构成程序,在对灯光景观进行视觉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例讨论了灯光景观体系组成要素和构成方法。  相似文献   

14.
摘要 揭示了城市开放广场中光景营造对于民众体验城市公共广场的重要意义,为完善及丰富城市开放广场的景观体系提 供参考。选取广州花城广场为对象,通过对不同使用人群对光景的喜好以及对广场光景的满意度开展调研、问卷调查以及 使用后评价(POE)研究方法,总结了使用人群对于花城广场光景的喜好选择及影响光景舒适度的若干因素;研究选取其中 三个典型光景场所进行满意度调查,得出使用者对光景总体满意度的高低,与建筑照明设计中相关光学指标的合宜性并不 完全对应。场所营造是决定光景总体效果及使用者感受的主要依据,对城市公共广场的光景设计相关建议也被总结提出。  相似文献   

15.
边宇  刘璐  黄崇耘 《南方建筑》2020,(4):100-105
《红楼梦》被列为我国四大名著之首,作为传统文化之集大成,对于建筑、园林、工艺的描绘都隐含着古典文 化的精致巧思,同时也涉及到为数不少的光景学内容。遵循吴硕贤院士提出的光景学理论体系,解读《红楼梦》中照 明的应用及对应的心理感受、光景的呈现以及灯具的考究,归纳出《红楼梦》书中的光景观,可作为当代建筑、园林、 室内空间设计、照明设计的借鉴及美学典范。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详细地介绍了景观生态学概念及基本理论,进而如何树立景观生态的概念。并通过对沈阳建筑大学稻田校园的研究,从理论和实践方面表现出景观生态学在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郑捷  陈梦菲 《风景园林》2018,25(5):21-25
城市化背景下,人们对乡村乡土生活的向往和回归,映射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一定会是在传统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设计师需要从文化重建的高度去确立乡村题材的景观规划与设计的立足点并建立系统的工作框架。从操作层面看,设计师应视"乡愁"为魂,将乡村自然与人文环境注入活的情感,让受众得到精神上的共鸣。列举了义乌缸窑村、绍兴禹陵村建设更新的规划实例,有助于对乡土景观规划与设计涉及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袁敬  林箐 《风景园林》2018,25(5):12-20
乡村景观特征主要表现为乡村景观要素的形态、空间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多元化乡村景观特征具有文化、景观与生态等价值。工业化、城镇化导致传统乡村景观衰败及消失,并引发景观特征减少、多样性降低。乡村景观特征的保护与更新是乡村景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对乡村景观规划建设中乡村景观特征的保护与更新进行探讨,包括内容、范畴以及具体措施和技术要点,以期对我国乡村景观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乡村规划体系建设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9.
景观作为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结果的最终呈现,提供了一个实体可感知的媒介去理解和管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景观特征进一步提供了理解与分析景观变化程度的方法与工具,而建立景观特征的分类体系则成为管理景观变化的第一步,即建立特定区域的景观特征基准图则是判断与管理景观变化及其影响的基础与前提.基于遥感影像与空间数据,以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