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需求侧响应的概念和内容,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论述需求侧响应机制在电力市场中的作用,提出适合我国近期或未来引入需求侧响应机制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3.
中国智能电网的发展面临峰谷差持续拉大、空调负荷不断攀升、新能源接入等新挑战,而电力需求响应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中国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正在稳步推进,为电力需求响应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在此背景下,文中分析了不同市场环境下电力需求响应的开展情况,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面向电力需求侧主动响应的商业模式。通过分析需求响应与电力市场的关系,设计了与中国电力市场改革相互协同的包含需求响应的市场框架:在第1阶段建立与电量市场相对独立、包含需求响应的辅助服务市场;在第2阶段建立与电力市场相结合、包含需求响应的辅助服务市场。此外,分别介绍了2个阶段中需求响应的产品类型、出清方式和考核方式。面向电力需求侧主动响应的商业模式和市场框架要随中国电力市场的发展而不断完善,需求响应将在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经济性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电力积分的需求响应激励机制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国内电力营销终端市场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基于"电力积分"为核心理念的需求响应(DR)激励机制设计方案;围绕信用积分激励理论,综合考虑用户类型、外界环境和信用等级等影响因素,基于消费、奖惩积分,构建了计及积分生成和兑换的电力积分理论模型;详细阐述了电力积分激励机制的运营模式、奖惩机制和实施流程,并通过一个实际算例论证了基于电力积分的DR激励机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既可保障供电双方利益,也可充分调动用户的积极性;最后展望了该激励机制在DR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用户报量不报价模式下电力现货市场需求响应机制与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国电力现货市场建设,以用户报量不报价的方式开展需求侧响应是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初期循序渐进的选择,由此产生了在日前市场模型中如何考虑需求弹性的问题。针对用户报量不报价方式下的市场运行特点,提出了相应的现货市场需求响应机制,研究了对用户日前申报负荷进行弹性化修正,并依据修正后的负荷开展安全校核,优化决策考虑需求弹性的日前发电计划模型和方法。首先分析用户日前负荷申报、对价格做出响应的行为机理,在此基础上研究基于模型和数据驱动的申报负荷弹性化修正方法,并建立了基于负荷需求弹性的日前发电计划优化与安全校核模型。通过在日前提前考虑用户在实时市场上的价格响应行为,实现了日前发电计划更优化、安全校核更精准。基于IEEE 30节点的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模式和方法的效益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讨论了用户基本负荷的计算原则与方法,指出数据选择原则、计算方法与气象修正因子是计算用户基本负荷的3要素;分析了2种评价用户响应性能的方法,即绝对值法与相对指标法,指出可按用户响应性能数值细分用户响应的重要性等级;探讨了按用户的响应性能对用户进行补偿或处罚的方法。美国PJM、California ISO、NewYork ISO和New England ISO等在计算用户基本负荷与用户响应收益方面的实践结果表明: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不同方案所使用的历史数据及计算方法不同。这对我国建立需求响应市场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需求响应机制对于缓解中国当前的供需矛盾、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新加坡有着较为成熟的需求响应机制。首先,介绍新加坡电力市场的改革历程及当前主要运营机制,重点介绍新加坡现货市场下的需求响应机制,分析其结算机制,概括总结新加坡需求响应机制的特点和实施效果;然后,通过IEEE 30节点系统算例对不同市场场景下需求响应的实施效果进行讨论;最后,基于中国当前现货市场单边交易机制,提出近期中国开展现货市场需求响应的启示和思路。  相似文献   

8.
适合需求侧主动响应的中国电力市场机制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需求侧主动响应的市场机制在我国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中占重要的地位。针对我国如何逐步建立适合需求侧主动响应的市场机制,首先分析了需求侧主动响应与已推行的需求侧管理的区别,然后探讨了市场角度下需求侧主动响应的互动模式,包括价格机制、激励机制以及适用于我国的增值服务补偿机制,并提出了利用多维度模糊描述法对需求侧的多重属性进行描述,最后结合国外电力市场实践经验,调研了我国电力市场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我国适合需求侧主动响应的市场机制发展机遇,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
南对加州电力危机的分析引出需求响应对电力市场良性发展的重要性.介绍了需求响应的概念、分类和实施机制--需求侧竞价,以及国外的响应运行机制.描述了需求响应的重要意义以及国外所进行的响应实践,并提出我国在实践需求响应方面的设想.  相似文献   

10.
需求侧响应能够有效增加电力系统的经济效益,提升系统的稳定性。但是我国电力需求市场仍然处于发展阶段,目前还没有将需求侧响应与电力市场建设相融合,导致需求侧响应的发展十分缓慢。针对上述情况,首先描述了电力市场需求侧的发展现状,然后分别介绍了不同类型需求侧响应项目的潜在价值,选取典型算例,仿真分析可响应需求侧不同占比对电力系统灵敏性的影响,最后分析不同阶段新电改条件下电力市场需求侧响应项目的交易模式,并且给出具体的运营计划,实现新电改条件下电力市场需求侧响应交易机制分析。  相似文献   

11.
需求响应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既有利于发挥其在电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效果,促进需求响应项目的 可持续开展,也能改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降低电力市场运行风险.总结了美国PJM现货市场环境下的需求响应机制与方法,论述了需求响应参与日前、实时电能量市场,备用和调频辅助服务市场的交易组织过程,重点分析了现货电能量市场中的需求响应机制设计原理;最后,结合我国电力现货市场的实际情况,分析需求响应机制对市场交易和调度运行的影响,提出了通过市场化手段促进需求响应项目实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结合广东省某市历史用电量数据,通过行业细分,设计了基于行业用电特性的电力市场用电量需求分析预测模型的总体架构,包括基于大数据平台的云计算技术架构设计,可有效解决“数据孤岛”的弊病。基于该架构和实例分析,讨论了几种常用的电量分析预测方法,包括行业驱动因素法、电力弹性系数法和电力相似月法等,给出了相应的预测过程和预测结果。然后,结合电量分析,进行了行业信用等级评价及景气指数分析模型的研究。最后,基于模型设计,探讨了电网-用户-售电商三方在市场竞争机制下的供需互动关系。所设计的模型可为市场营销服务策略的制定、电费回收、行业信用度评价及预警提供数理依据和模型,提高市场分析决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以国内目前电力现货市场运营机制为基础,提出一种计及分布式发用电单元功率预测不确定性以及激励型需求响应资源功率调节能力的广义负荷参与日前电力现货市场竞价的方法,并构建相应的市场出清模型。统计得到广义负荷净功率预测误差的条件概率分布,推导广义负荷日内购电期望和需求响应补偿的成本函数,揭示价格引导模式下广义负荷激励型需求响应的响应量-申报电价-申报电量之间的关系,使广义负荷原本多元、随机的报价曲线等效转化为符合市场统一规范的一元确定性报价曲线。采用不均匀最优分段技术将连续型报价曲线转化为规范的离散型阶梯曲线,并将其代入动态市场出清模型中进行竞价出清。仿真结果验证了出清电价对分布式新能源发电和负荷用电平衡情况的刻画能力。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电力现货市场的快速发展,售电商可以通过设计售电套餐来引导电力用户参与电力需求响应,以此提高双方利益。文中引入避峰响应系数,在分时电价的基础上制定售电套餐激励以吸引电力用户积极转移用电负荷。首先,根据设计的售电套餐计算出电力用户选择售电套餐后的负荷转移情况;其次,考虑电费支出的变化与用电方式的变化对电力用户效用产生的影响,基于效用函数构建售电套餐决策模型来计算出电力用户对售电套餐的选择情况;然后,文中基于售电商参与现货市场交易转移负荷,以售电商利益驱动量最大化为目标优化设计出4种售电套餐;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优化后的售电套餐符合双方的利益要求。  相似文献   

15.
电力需求侧响应就是运用系统可靠性项目或基于市场的价格去影响需求的时间和水平。总结介绍了需求侧响应在零售市场的几种应用形式,即可中断负荷项目、电量回购项目和动态电价项目,并对几个成功案例进行了介绍和分析,提出了需求侧响应尤其是动态电价项目在我国的设计机制.  相似文献   

16.
在电力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有必要精细化挖掘用户用电特性,同时考虑售电商偏差考核控制的问题,制定套餐优化需求响应策略。首先基于自编码神经网络和模糊C均值聚类的方法对用户用电曲线进行模式分类,然后基于消费者心理学用户响应模型,对用户不同用电模式建立峰谷分时电价优化模型,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用电模式建立峰平时段叠加电价模型。研究表明,套餐制定可以有效引导用户调整用电行为,降低用电模式间差异,从偏差考核的角度看,有助于制定月购电策略。  相似文献   

17.
季度用电量同时具有增长性和季节波动性二重趋势,而灰色GM(1,1)预测模型只能反映用电量的总体变化趋势,不能很好反映其季节性波动变化的具体特征。提出灰色GM(1.1)用电最预测模型的改进模型——灰色季节变动指数模型GSI(1,1)模型,将灰色预测方法与季节指数有机结合起来。算例表明,与灰色预测方法相比,GSI(1,1)模型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和更高的预测精度,适用于季节性用电量预测。  相似文献   

18.
市场环境下我国电力需求响应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力需求响应是调节电力供需的重要手段.首先,总结目前国内电力需求响应的国家和地方层面政策,明晰电力需求响应将在市场中以更有效的方式实现需求侧资源协调优化.其次,重点分析价格型电力需求响应中尖峰电价和竞价型激励需求响应的实施规则.然后,从实施范围、运行机制、支撑技术、商业模式、资金来源、补偿标准、用户类型、实践原因、实践效果分析各地区激励型电力需求响应的实施情况.最后,根据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提供可行的建议,为即将开展电力需求响应的地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及绿证制度作为一种新型的市场交易政策,能够极大地促进新能源的消纳。考虑配额制及绿证制度引入后,电力批发市场和绿证交易市场存在耦合的影响关系,市场中发电商存在相互博弈行为。基于电力市场均衡策略,建立了两个市场协同下的多寡头非合作博弈模型。在电力批发市场中,发电商以古诺形式参与市场竞争。在绿证市场中,绿电商以供给函数形式进行绿证竞争。针对博弈模型,采用多群体协同进化算法对纳什均衡点进行求解,重点对两种市场交互下的发电商策略性行为进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了模型的有效性及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单一购买模式是我国电力市场的起步模式,没有需求侧参与和响应的单边模式在供应约束时将失去稳定。从保障单边电力市场的静态稳定性出发,提出在单边电力市场模型上附加静态稳定环节,包括以需求侧响应和电网公司自有调峰容量为反馈环节,以电力合约交易为“仓储”环节,进而形成一个在购买代理模式基础上,吸收批发竞争中的合约交易成分和零售竞争中的实时电价用户群等可行成分的组合市场模式。该模式能与现有工业组织结构兼容,可有效解决我国现阶段电力市场中的电价矛盾,并能平稳向双边开放模式过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