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章在海绵城市的理念下,研究了东北大学浑南校区的校园自然地理现状、校园空间结构和用地布局,并运用InfoWorks ICM软件进行了校园水文环境的模型模拟,分析了东北大学浑南校区在不同降雨情况下的积水情况,总结了基于沈阳降雨特点的校园自然汇流所出现的雨水问题及其原因,进而提出了结合校园海绵设计具有可实施性的优化建议,以期从校园规划视角,为东北大学浑南校区校园构建良好的海绵空间系统层次,充分利用寒地雨雪资源的分布特点建设生态校园提供科学的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2.
建设绿色校园不仅能有效降低学校资源能源消耗,还能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以打造国家示范性绿色校园为目标,通过对北洋园校区的绿色校园建设策略进行研究,在复合能源应用、海绵城市建设、绿色交通规划以及绿色建筑关键技术集成等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为我国北方寒冷地区高等院校的绿色校园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海绵城市建设是我国当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推进项目。作者利用项目所在地的气象资料、华东某学校新老校区的设计规划建设方案,提出了华东某学校校园的海绵城市建设的简明措施和计算方法,供技术人员在海绵城市建设时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加剧及洪涝灾害频发的现象也日益严重,为了缓解城市水生态环境失衡问题,国家提出了“海绵城市”的概念。校园作为城市环境的一部分,具有占地面积大、绿地比例高等特点,在校园的规划设计中引入“海绵城市”的理念,把校园打造成“海绵校园”,将会对“海绵城市”的推广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以安阳市殷都区理工中等专业学校为例,将“海绵城市”理念运用到校园河道改造治理和校区规划设计中来,提出了“反规划”与“海绵校园”相结合的构建策略,结合校园地势及现状条件,从低影响开发的角度出发,提出与之相适应的“海绵”措施,使校园成为实践“海绵城市”理念的区域典型。  相似文献   

5.
以昆山市某高级中学为例,对校园海绵化改造系统方案进行了研究。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系统规划设计校园场地分区的海绵化改造策略,根据场地绿化、竖向等条件,结合景观需求合理确定汇水区径流组织形式,将校园分为分散式源头处理区、蓄水池收集处理区、生态湿地处理区,详细布置生物滞留池、蓄水池、生态湿地等海绵设施。同时,采用SWMM模型对设计方案进行校核,结果表明,校园海绵化改造方案合理可行,满足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提高了项目规划设计科学性,也为其他校园海绵化改造项目的方案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我国校园建设的热潮已经从新建校园向现有校园的改扩建转变。在改善教学设施的同时,也应同时提升校园的生态效益。基于海绵城市视角的校园有机更新,旨在通过优化校园水生态系统,整体解决新老校区统筹、提升校园生态效益和突出校园特色等问题。珠海某高校改扩建总体规划,基于对校园现状问题的分析,提出场地规划、绿色交通、生态景观、建筑措施、雨洪系统五个层面的策略,整体构建海绵校园。文章指出海绵城市也是一种有机发展的思想,为校园有机更新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使得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对高校校园基本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全国高校老校区众多,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积极探索高校老校区的改造建设问题。建设未动,规划先行,通过对济南职业学院彩石校区的改造规划分析,详细阐述了老校区改造规划的主要内容,以期有效指导老校区后期改造建设,真正实现老校区的再生长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许多重点高校的学生人数和学院建设规模得到了快速增长,电力作为校园运行的主要能源,也越来越受到学校建设和后勤管理的重视,既有高校老校区常会遇到新老并存、供电能力不足、保护能力不够等问题。在此背景下,大部分既有校园需要进行增容或设备更换改造,如何借助既有校园变配电系统升级改造缓解老校区长期存在的电力系统问题成为改造工程的一个难题。本文详述某高校老校区变配电系统绿色升级改造过程,通过总结校园现状电力系统条件和存在问题,兼顾新增负荷需求和校园未来发展,保证了学生和教职工的用电便捷性和可靠性,同时解决了校园用电管理安全性和保障性。  相似文献   

9.
以海绵校园改造植物配置研究为对象,结合玉溪师范学院典型高原山坝特征的地形特点,通过合理配置适宜植物,形成玉溪师范学院绿色坡地生态屏障,营造良好的海绵校园氛围。研究不仅展现了玉溪师范学院海绵校园植物现状,也为其他类似校园和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
结合海绵城市的内涵与特点,研究了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高校校园景观改造意义,并从地面铺装、绿地、屋顶、水体等方面,介绍了高校校园的景观改造策略,以期为高校校园"海绵化"的景观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根据国内外对海绵城市以及排水系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本文提出将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理念应用于校园水循环系统建设中的观点。以安徽建筑大学北校区作为案例进行研究,根据安徽建筑学院北校区的实际情况,分析整理其产生内涝的多种原因,并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与思路,提出相应解决方案,达到保证校园自然水系统的均衡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邹萍秀  曹磊  王焱   《中国园林》2019,35(8):72
当前中国面临着城市内涝、水资源短缺等一系列水问题,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分析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及实践,并以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为例,结合国内外雨洪管理的理念、技术和方法,构建了以分区而治、内外联合为主的"弹性"雨洪管理系统。将校园划分为3个子排水分区,阐明"海绵城市"的理念。校园设计提出了保护场地原有的生态系统,利用生态修复来减缓施工造成的损害,并在设计和施工中使用低影响开发(LID)实践等设计目标,以期指导我国海绵试点城市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黄玲玲  刘滨谊 《园林》2020,(4):82-89
城市规划设计及建设的每个环节都应该考虑对自然生态的影响,对自然系统的保护,特别是对自然水循环的很好处理。本文以苏州太湖园博园为研究对象,在营造园林景观的同时,将海绵技术运用到绿地景观的建设中,打造了江苏省首个"海绵型郊野公园"试点工程,不仅满足造园功能需求,也展示了海绵城市理念与建设成效。通过对海绵城市相关概念及现状研究,针对园博园的景观规划设计实践,阐述海绵城市具体的技术设计及应用,希望能将海绵城市理念及技术,运用到绿地建设中,更好地与城市景观融合在一起,也为城市建设与管理、游览型公园持续发展提供价值性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为了通过优化选址来提高当前海绵城市的源头控制效果,缓解用地紧张,同时降低建设难度、减少成本,以雨水花园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GIS水文分析和叠加分析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方法,可用于识别和提取适合建设或改造雨水花园的区域。采用该方法,以镇江市某区域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适宜雨水花园的建设用地面积约占总面积的19. 4%;适宜用地主要以林地和草地为主,约占80%,主要分布在古运河入河口及岸边的带状绿地、研究区东部和东南部等未开发用地以及研究区中心地带政府办公用地内部绿地,主道路两旁区域分布也较多。利用GIS软件在优化指标和权重的基础上可较准确、快速地发掘场地特性,进行雨水花园的建设适宜性评价分析,将分析结果进行可视化和指数化呈现,为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选址提供一定支持。  相似文献   

15.
雷泽鑫  罗俊杰  许涛  曹磊  王苗 《中国园林》2022,38(7):103-108
校园中以硬质铺装为主的场地能够满足师生日常公共活动需求,然而集中的不透水地面、屋面会增大场地雨洪压力。在保证硬质下垫面功能属性的同时,实现雨洪的有效管控是校园景观海绵化改造的核心问题之一。通过获取高精度的场地空间数据,构建SWMM概化模型,分析不同暴雨重现期下不同场景的径流量、峰值流量、峰现时间及不同排水口的流量变化规律,得出基于径流路径优化的校园景观海绵化改造对策,即以优化雨水径流路径为导向,适当组织线性GSI措施,引导产汇流方向,降低场地中有效不透水面积(EIA),减轻场地雨洪压力。最后结合青年湖片区的景观现状,提出以优化径流路径为导向的系统化、立体化、适地性、可观赏的校园雨洪管理模式,对于中小尺度公共空间海绵化改造实践具有实操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多层面、全方位综合推进,针对目前中国海绵城市建设中面临的问题,通过解析澳大利亚城市水管理目标的转型及水敏城市设计(WSUD)演进过程,将水敏城市设计演进分为萌芽、产生、示范及应用4个阶段,进而分析其演进中的成功经验与前沿趋势,为我国当前海绵城市建设与低影响开发景观规划设计以启示与借鉴。认为我国海绵城市建设需要从行政与制度建设、设计科学依据、项目监测与评价、项目示范推广,以及处置序列合理组织5个方面进行改进与突破,从而真正实现海绵城市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7.
在充分了解国内外雨水利用技术的基础上,总结了校园雨水各种收集方法、处理技术、回收利用的特点及机理,提出了系统性、综合性、多样化的雨水收集利用方法,以期将雨水纳入到校园水环境系统中去,统筹协调地综合管理校园水环境。  相似文献   

18.
王焱  曹磊  沈悦 《中国园林》2019,35(4):112
海绵城市是从城市雨洪管理角度来描述的一种可持续的城市建设模式。以天津大学新校区景观设计为例,阐述基于海绵城市建设基础上的景观设计方法。结合基地现状及上层规划,通过水敏感度分区和开发强度分级,架构了由渗透、滞留、储蓄、净化、利用和排放雨水技术手段组成的绿色水生态系统,建立削减暴雨径流量、增加水系调蓄能力、提高雨水外排速度的三重安全排水保障机制。并将雨洪管理技术与北方盐碱地区排盐措施相结合,最终达到生态雨洪管理与景观可持续发展的双赢目标。  相似文献   

19.
老旧住宅小区海绵城市建设难点与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海绵城市建设的时代背景和老旧住宅小区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的迫切性。笔者着重分析老旧住宅小区开展海绵城市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老旧住宅小区进行海绵城市建设的具体措施,以期为老旧住宅小区开展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在全国海绵城市建设和老旧小区改造大面积开展的形势下,针对既有住区现状特点进行海绵化改造,从植物在海绵建设中发挥重要生态和景观作用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进行植物应用和选择。首先按照项目所在地气候区进行植物品种选择,使植物生长状态最优;其次选择习性与不同海绵设施特点相匹配的植物,提高水资源的利用和经济效益;最后根据不同场所的特点选择形态特征与之匹配的植物进行搭配,营造出和场地氛围融合的植物景观。通过以上三个步骤逐一筛选,得出适用于既有住区各海绵项目的植物品种及搭配模式,帮助设计者在受限的种植条件下,形成体现地域特色、适宜场地特征且高效低维护的海绵植物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