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应力分析方法通常应用于在分析设计标准中,但在常规设计标准中也已全面地体现了应力分析的概念。在简述应力分析概念的基础上,介绍了常规设计标准GB 150中各受压元件的应力状况及壁厚计算中所体现的应力分析设计依据,以使读者加深对应力分析设计概念在GB 150中的应用的理解并予以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2.
从失效模式、强度要求、设计计算公式和计算结果等几个方面比较了现有主要国内外压力容器设计标准GB150、JB4732、EN13445和ASME中关于承压设备的设计方法。相比于常规设计和传统的弹性分析设计方法,新提出的设计方法主要运用有限元理论和塑性失效准则来校核储罐重要受压元件的强度,从而获得经济合理的壁厚值。通过比较分别运用上述设计标准获得的壁厚值表明,运用有限元数字化方法进行设计的中国标准,若通过塑性极限分析方法(如TES法和TI法)来校核高压储罐结构的强度,不仅避开了应力分类的难题,而且在满足静强度要求的同时更为保守。  相似文献   

3.
U形膨胀节设计标准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美国ASME和“美国膨胀节制造者协会”EJMA标准与我国的GB150-89《钢制压力容器》中U形膨胀节设计标准内容的对比,提出了对U形膨胀节设计标准运用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主要从适应范围,设计理论及方法等几个方面,叙述了GB150-89与JB4732-95的主要区别,对这两个标准在选材、制造、检验等方面的不同点也有所论及;最后针对分析设计标准特点及我国压力容器的设计现 状阐述了分析设计与常规设计的关系,指出了在何种情况下宜用分析设计标准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5.
设计标准和规范必须体现顾客的质量要求和社会效益。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强调应对标准规范进行动态管理  相似文献   

6.
中国在中亚地区建设运营多条长输油气管道。管道设计执行标准存在的分歧,各国标准技术水平的差异,可能造成管道投资增加。研究分析了中国、俄罗斯、美国和加拿大管道设计标准中管道壁厚计算方法的差异,阐述了管道壁厚计算方法中设计系数、屈服强度、设计壁厚、公称壁厚和安全裕量等关键参数的含义和取值依据。结合典型管道设计示例,按照各国管道设计标准给出了壁厚计算值。研究表明,俄罗斯管道设计标准中考虑因素最全面,壁厚计算基于管材抗拉强度,计算值偏于保守;加拿大管道设计标准中管道强度设计系数略高于中国标准和美国标准,按照加拿大管道设计标准设计的壁厚值最小。研究分析成果可为国内外新建管道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水下分离器相关设计标准/规范的研究,为水下分离器的国产化设计提供技术支持。考虑水下分离器使用环境的特殊性,对DNV RP F301、GB 150、ASMEⅧ三个标准/规范从适用范围、许用应力规定、壁厚计算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水下分离器的设计需以DNV-RP-F301水下分离器标准为总的指导原则和设计基础,以ASMEⅧ压力容器规范为水下分离器的强度设计标准。  相似文献   

8.
中国钢制焊接常压储罐设计标准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要地对比了我国3个现行的钢制焊接常压储罐设计标准(SH3046--1992》石油化工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设计规范》、JB/T4735--1997《钢制焊接常压容器》和GB50341--2003《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油罐设计规范》的异同,并对在工程设计中如何进行选用标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合理、适度地选择设计标准及设计参数是开展设计工作的基本前提,也是推行设备材料国产化、优化工艺流程和降低工程造价的基础。如果不能做到合理、适度地选择设计标准及设计参数,不合理的技术要求就难免会造成工程质量事故或工程投资的无谓增加。文中系统地阐述了如下内容:在确保油田安全和可操作的前提下,合理、适度地选取设计标准及设计参数,简化设计规格书,努力避免不合理的技术要求,不断优化工艺流程及总体布置,加大设备及材料国产化力度,在歧口17-2油田开发工程降低造价方面所取得的收益。  相似文献   

10.
黄辉  周晶  粟科华 《天然气工业》2014,34(12):131-134
我国碳排放总量目前已位居世界首位,但国内CO2输送管道的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设计建设经验较少。为此,介绍了国内外CO2输送管道工程建设现状,研究了相关标准的制订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国内外对于CO2输送管道设计的标准较少,由于输送介质物性差异,在CO2输送管道设计中沿用现有油气管道设计标准会带来诸多问题,如对防爆要求过高,缺少针对窒息、溶胀等危险因素的防范措施,增加了工程建设投资和存在安全隐患等。从而提出了CO2输送管道工程标准的编制原则和技术思路,并建议以国外标准中CO2有关内容为基础,利用国内外CO2输送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参照国内的油气管道标准模式,编制CO2输送管道设计标准。同时还对标准编制过程中所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结论指出目前编制的CO2管道标准仅适用于陆上CO2输送管道工程设计,适用气相、液相两种输送相态;随着超临界相在国内的建设与其技术的发展,今后应将其内容补充进标准中。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炼油装置污水处理系统中旋流器的工艺流程 ,包括串联、并联和增压工作流程等。分析指出在流程设计中应避免出现对油滴的高剪切和大量气泡进入旋流器的问题。提供的一个实例表明采取适当措施后 ,旋流器的分离效果明显提高 ,可将污水的油含量由 3 0 0 0mg/L降低至 10 0mg/L以下。  相似文献   

12.
利用溶剂萃取法精制催化柴油以达到降低柴油氧化沉渣和生产新标准环保柴油的目的。对溶剂法精制柴油装置的开发、设计及应用进行了总结。通过对溶剂法精制柴油装置与加氢精制柴油装置进行的实验比较,结果表明,溶剂法柴油精制装置适用于低硫原油生产的催化柴油的精制,为炼油厂改善提高催化柴油质量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在常规设计中,长期以来一直沿用等安全系数法,只考虑到构件足够的强度,无法解决可靠性问题。文章根据输气管道的环向应力和轴向应力,在米赛斯屈服准则的基础上,结合可靠性设计,得到了选择输气管壁厚的一种新方法,称其为输气管道可靠性因子设计法。该法概念清晰,计算简便,结果正确,还适用于圆筒形压力容器的计算。文中最后引用实例说明。  相似文献   

14.
高性能SEAM改性沥青混合料设计及其性能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SEAM是一种新型的沥青改性剂,同时也是一种沥青混合料添加剂。首先探讨了SEAM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设计,然后通过室内马歇尔试验、车辙试验、抗剪切试验、粘度试验、冻融劈裂试验、模量试验和浸水试验,系统地比较分析了SEAM对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性能的改性效果。结果表明,沥青混合料中添加适量的SEAM能够降低其拌和温度和碾压温度约10℃,并且将常规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稳定度提高至20kN左右,动稳定度提高至3000次/mm,抗剪强度提高至1.521MPa。SEAM具有改善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增强路面强度、提高路面高温稳定性、节省公路建设投资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浅谈我国海洋石油工业技术装备之国产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首先论及海洋石油工业设备国产化之重要性,并对欧、美、东南亚 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及地区之海洋石油设备国产化近况探问加以简述。进而对加速简述。进而对加速我国海洋石油工业国产化之进程敬出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16.
均匀设计法优化苯一步羟基化制苯酚工艺参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单因素研究的基础上 ,用均匀设计法对苯一步羟基化制苯酚的反应条件进行了整体优化。在反应温度 75℃ ,催化剂用量 2 .2g mol,n(C6H6) n(H2 O2 ) =10∶1,H2 O2 浓度为 0 .5 2mol L的条件下 ,反应 2h ,苯的转化率可达 6.18% ,双氧水的转化率和利用率分别可达 87.4%和 89.2 %。  相似文献   

17.
常规油井注水泥一直是凭经验进行设计,固井质量无可靠把握。若系统考虑影响固井质量的诸项因素,单凭人的经验是难以做到的。以注水泥流变学设计为基础,用微机从参数测定、水泥浆密度确定、流量选择、"U"型管效应控制、套管串居中等五个方面对常规注水泥设计加以完善,并在海外河油田的8口井应用,取得了设计速度快、内容全、科学准确、固井质量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应用均匀设计法制定N-甲基-2吡咯烷酮(NMP)精制伊朗润滑油馏分的试验方案,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处理,建立NMP精制润滑油的数学模型并用试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模型的预测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优化模型得出了NMP精制伊朗润滑油馏分的最佳工艺操作条件:NMP中水体积分数0.34%(接近纯NMP),溶剂质量比1.62,抽提温度65.3℃。  相似文献   

19.
逐层开采工艺管柱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油田开发中高含水期机械卡水有效率与成功率较低的问题,设计了逐层开采工艺管柱。该管柱使用两种不同类型的开关器与自验封封隔器配套,实现了一趟管柱逐级检验封隔器的密封性、验证开关器的开启状态,逐级分层开采,达到了找油卡水的目的。介绍了该管柱的结构、工艺原理、技术参数等。现场应用35井次,工艺有效率94.3%,累计增油16290 t  相似文献   

20.
区别于过去塔的配管设计中常用的切平面法,以一个工程设计中常见的板式精馏塔为例,介绍了用塔的侧面展开法进行塔的配管设计的优点和具体设计方法,就如何用这种方法进行塔的各类管口的布置,附塔管线的布置,梯子平台的设置以及管架设计进行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