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将莲子淀粉与海藻酸钠混合均匀后干热反应制得干热变性莲子淀粉,并以其为主要原料制备可食膜,研究不同离子胶用量、反应pH、干热处理的温度和时间对干热变性莲子淀粉成膜特性的影响,确定干热变性莲子淀粉的制备工艺.结果显示:添加海藻酸钠对莲子淀粉进行干热变性处理能改善莲子淀粉的成膜特性,pH和干热温度对干热变性莲子淀粉的成膜性影响最显著.经正交试验优化,当海藻酸钠质量分数为1.0%、pH 7、130℃条件下干热反应3h时制备的干热变性莲子淀粉成膜特性最优,为海藻酸钠与莲子淀粉干热反应的最佳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2.
以干热变性大米淀粉替代卡拉胶,研究其对鸡肉丸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鸡肉丸中添加一定比例的干热变性大米淀粉,可有效提高鸡肉丸的硬度和咀嚼性.与卡拉胶相比,添加干热变性大米淀粉的鸡肉丸的弹性、黏聚性及回复性更好,并能维持鸡肉丸在贮藏过程中的各质构特性的稳定性.同时,添加干热变性淀粉能够明显改善鸡肉丸的解冻汁液流失和蒸煮损失.感官评定结果表明,添加干热变性大米淀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其总体感官水平,且当添加量为1.2%时能够代替0.6%卡拉胶作为鸡肉丸的品质改良剂,获得品质更加优良的鸡肉丸产品.  相似文献   

3.
为开发强度高、透明度好且阻水能力优的可食性淀粉膜,本试验添加黄原胶对紫薯淀粉进行干热变性处理,研究其产物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黄原胶协同干热变性处理后的紫薯淀粉颗粒略微膨胀,大小不均一且发生粘连现象;糊化起始温度略有降低,峰值黏度与终值黏度均升高,热稳定性提高;淀粉糊的冻融稳定性显著提高,溶解度和膨胀度降低,且透明度有所降低;淀粉糊的流变曲线表现为逆时针环状,屈服应力明显增大,其形成的凝胶呈现固体特征,储能模量G'增加,剪切结构恢复力显著提高;淀粉属C-型晶体,干热处理前后淀粉的X-射线衍射图谱无明显变化,但干热变性处理使淀粉结晶度增大。因此,添加黄原胶对紫薯淀粉进行干热变性,可使产物的特性发生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4.
研究不同淀粉和不同类型的离子胶混合物干热变性产物的糊化特性的变化,并以千热变性淀粉为主要原料进行可食用膜的制备。结果表明:淀粉在1%离子胶存在的条件下,130℃处理4h后,淀粉糊化的起始温度都有所降低,达到峰黏度比原淀粉要推迟,产生了抑制颗粒膨胀的效果;千热变性的玉米淀粉膜的抗拉强度最大,黄原胶存在下的玉米淀粉,其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均优于其它淀粉;CMC存在下的干热变性淀粉膜的透氧、透水系数最低,具有最优良的阻水、阻氧性能。  相似文献   

5.
研究玉米淀粉、M202,Cocodrie,CM101和土豆淀粉与1%CMC、2%CMC的混合物在130℃下干热反应4 h后,干热变性淀粉的糊化特性和粒径的变化.除土豆淀粉外,其它4种淀粉在1%低黏度CMC存在的条件下,130℃处理4 h后,淀粉糊化的起始温度都有所降低,糊化的峰值黏度和终黏度都升高了;用2%低黏度的CMC或1%中黏度的CMC干热处理,淀粉的糊化黏度反而降低了;如果使用2%中黏度的CMC,淀粉几乎不糊化.在干热过程中,离子胶可以作为交联剂与两个或多个淀粉分子连接,生成交联淀粉.  相似文献   

6.
复合变性淀粉是近年来研制开发的一类新型变性淀粉,是将淀粉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变性方法而获得的淀粉衍生物.与单一变性淀粉相比,表现出更优越的物理化学性能,从而将会大大拓宽变性淀粉的工业应用领域.本文概述了几种典型的复合变性淀粉,如氧化淀粉、酯化淀粉、醚化淀粉及接枝共聚型复合变性淀粉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展望了该类变性淀粉的研究方向及其潜在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干法变性淀粉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国内外干法变性淀粉制备的工艺路线、工艺参数和相关设备的研究,指出了干法生产变性淀粉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变性淀粉生产方法。  相似文献   

8.
慢消化淀粉是指在小肠中能被完全消化吸收但速度较慢的淀粉,因其对糖尿病等具有的预防和控制功能,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变性淀粉。本文综述了淀粉的消化特性,慢消化淀粉含量的测定方法以及慢消化淀粉的制备方法。淀粉的消化特性主要用淀粉的消化速率和吸收速率2大类指标进行评定。慢消化淀粉含量测定的方法有体内法和体外法。慢消化淀粉的制备方法包括化学变性法、物理变性法、酶变性法和复合变性法,其中复合变性法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扫描电镜、紫外光谱、粒度分析仪等分析手段研究果胶浓度、干热温度和干热时间对甘薯淀粉分子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不同时间干热处理,淀粉与果胶共混的颗粒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形成小团块且逐渐增多、变大;甘薯淀粉与果胶共混干热后,添加不同浓度果胶的淀粉分子链间的聚合度减小(由未添加果胶的620~626 nm降低到浓度为0.05%的603~608 nm),随着温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可使淀粉分子间的聚合度增大,紫外光谱的最大吸收波长均发生蓝移现象;淀粉颗粒中位径、大颗粒体积分数随着果胶浓度、温度、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在干热时间为3 h时淀粉颗粒的中位径最大(为15.47μm),大颗粒体积分数最大可达到6.27%,比在1 h时的大颗粒体积分数高出1.81%;淀粉与果胶共混物的直链淀粉的溶出量随着果胶浓度(0.01%~0.04%)、干热温度和干热时间(1~4 h)的增加而得到更好的抑制。果胶协同干热处理对开发新型甘薯变性淀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是一种新开发的变性淀粉,也是一种新型食品添加剂。通过综述该变性淀粉的反应机理、制备方法、产品性质及在各领域的应用,讨论了对该产品开发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冷水可溶性淀粉是指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原淀粉进行变性处理而得到的一种可在冷水中溶解成糊的变性淀粉。冷溶淀粉因其广泛的应用领域,已成为近年来变性淀粉中研究的热点。主要介绍了冷溶淀粉的种类及其制备方法,包括预糊化淀粉、颗粒状冷水可溶性淀粉以及化学变性的冷水可溶性淀粉,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发展迅速的颗粒状冷水可溶性淀粉的制备工艺,旨在为冷溶淀粉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研究进展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是一种新开发的变性淀粉 ,同时它也是一种新型食品添加剂。本文综述了该变性淀粉的反应机理、制备方法、产品性质及在各领域的应用 ,讨论了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对该产品开发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峰值粘度淀粉及凝胶型淀粉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提供了一种变性方法,主要是提高淀粉峰值粘度、缩短峰值时间、降低了糊化温度;同时还使淀粉容易糊化,提高了粘结、增稠等性能,采用此方法生产的木薯变性淀粉,能够达到马铃薯原淀粉的一些理化指标;采用此方法的复合变性,可以生产适用于低温肉制品的双峰-凝胶型淀粉。  相似文献   

14.
玉米淀粉颗粒冻融特性影响因素及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淀粉是一种供应稳定、价格低廉,广泛应用于焙烤食品、医药及食品工业等领域的重要原材料。综述了玉米淀粉变性方法现状,详细分析了玉米淀粉颗粒冻融特性的影响因素,探讨了玉米淀粉颗粒冻融变性机制,玉米淀粉颗粒冻融变性机制可能是冰晶微机械破坏力和水分迁移渗透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食用胶干法变性淀粉的制备、性质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淀粉变性的方法有湿法和干法两种.干法变性淀粉的变性试剂可分为小分子和大分子两大类.采用食用胶大分子对淀粉进行的干法变性是一种新方法,其中包括阴离子胶(黄原胶、海藻酸钠、卡拉胶、羧甲基纤维素钠)、阳离子胶(壳聚糖)和非离子胶(瓜尔胶).  相似文献   

16.
交联变性是常用的一种淀粉改性方法,交联淀粉性质受淀粉源、交联剂的种类、浓度以及交联方法等因素影响。文章综述交联变性对淀粉理化性质、微观结构、热力学特性、晶体结构等性质的影响,为特定功能的交联淀粉的研发及应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变性淀粉的种类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乔欣  王欣  夏勇 《河北纺织》2010,(1):56-62
本文综述了变性淀粉的种类,生产方法及应用,尤其对淀粉在纺织中的应用作了综述和展望,并概述了几种典型的变性淀粉,如酸变性淀粉,氧化淀粉、酯化淀粉、醚化淀粉,交联淀粉及接枝共聚型变性淀粉。  相似文献   

18.
林鑫  杨宏 《食品科技》2021,(3):245-252
为了改善马铃薯淀粉加工特性,选用瓜尔胶、羧甲基纤维素钠和黄原胶3种食品胶分别与马铃薯淀粉复配后进行干热处理,研究食品胶协同干热处理对马铃薯淀粉糊化、老化和流变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中3种食品胶协同干热处理均能够降低糊化温度与糊化焓,并且均能增强淀粉体系稳定性,使其呈现出弹性流体性质,不仅如此还均能提高淀粉糊热稳定性以及耐剪切能力,此外均能增强淀粉凝胶的冻融稳定性。结果表明,3种食品胶协同干热处理均能起到改善马铃薯淀粉加工特性的作用,对其改善程度对比分析发现,黄原胶协同干热处理改善马铃薯淀粉特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以玉米淀粉纳米颗粒为原料,通过黄原胶辅助对其进行干热改性,以便改善淀粉纳米颗粒的加工特性,扩大其应用范围。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流变仪、X-衍射分析仪、透射电镜(TEM)等对干热处理前后的纳米颗粒与黄原胶共混物的热特性、流变特性以及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黄原胶辅助干热处理后,淀粉纳米颗粒的糊化温度和焓值显著增加,表明纳米颗粒的结构增强,热稳定性增加。与未经干热处理的样品相比,干热混合物的储能模量(G')值显著升高、而损失因子(tanδ)明显降低,表明干热处理后,淀粉纳米颗粒乳液的凝胶性增强,呈现更加偏向于类固体的性质。TEM结果显示,淀粉纳米颗粒的直径在100 nm左右,与黄原胶混合干热后,有聚集现象,且颗粒有缩小的趋势。本研究可作为淀粉纳米颗粒物理改性的一种新方法,为生产改性淀粉纳米颗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变性淀粉干法制备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综述国内外变性淀粉干法制备工艺路线、主要品种及相关设备研究进展,指出干法生产变性淀粉是一种很有价值工艺方法,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