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紫砂陶刻最初见于清朝初年,随着紫砂壶艺的发展,紫砂陶刻的内容逐渐丰富起来。在制壶艺人的巧妙构思下,紫砂陶刻逐渐融入了金石、文学、书法、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成为了集文、陶工、文工的智慧结晶为一体的艺术珍品。  相似文献   

2.
刘杰 《江苏陶瓷》2013,46(4):56+60
紫砂陶刻艺术融合了中国文学艺术、中国书画金石艺术于一体,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记事、言志、寓意、寄情和含蓄、简练、变形等"文人"特点。文人直接参与的紫砂陶刻艺术,凝成了紫砂壶艺具有鲜明特点的完整文人气息。  相似文献   

3.
紫砂陶刻艺术是紫砂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紫砂陶刻装饰也是紫砂壶艺装饰技艺之一。紫砂陶刻装饰是通过钢刀雕刻,将中国传统诗、书、画、印集于壶上,通过毛笔画稿、或者捉刀直接刻(称之为“空刻”),采取阴刻、阳刻、琢砂等技法技艺,表现出具有浓郁的文人情怀、深厚的书画陶刻功底、浓厚的文化艺术气息。自明代正德、嘉靖年间供春竹刀留名,明代万历年间时大彬竹刀代笔以“大彬”落款,清代金石篆刻家陈曼生连同文人加入紫砂壶艺的设计、创作、装饰等,进一步推动了紫砂壶艺陶刻装饰的系统化与理论化,深化了紫砂文化艺术的文人气息与金石趣味。  相似文献   

4.
紫砂壶的表面古朴光润,饱满细滑,带有一种原汁原味的古韵,非常符合传统文人的审美趣味,文人与紫砂陶刻艺术的结合也就自然变得顺理成章,从古到今流传下来众多的紫砂陶刻作品都带着浓郁的"文人气",凭着这股艺术气息,紫砂陶刻得到了大力的发展,陶刻刀法技艺更因铭刻内容的丰富而逐步拓展开来,让紫砂陶刻艺术在当代焕发出不亚于紫砂壶艺的艺术光彩。  相似文献   

5.
在紫砂文化中,作为主要装饰方法的紫砂陶刻是一门在壶艺中融入文学、书画.金石等传统文化内容的综合艺术形式,深受文人推崇,本文拟以源流.布局.刀法和现状几方面对紫砂陶刻作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6.
何震 《江苏陶瓷》2010,43(2):47-47,49
追溯悠久的宜兴紫砂发展史.早在清嘉庆年间,紫砂陶刻装饰艺术便开创了艺术的鼎盛时期,文人壶与陈曼生在紫砂艺术发展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紫砂陶刻装饰艺术曾经如此辉煌,当“字随壶传、壶随字贵”成为佳话.剩下的就是需要我们思考现代紫砂陶刻装饰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紫砂陶刻挂盘是随紫砂的发展而衍生出的一类艺术陶瓷品种,它融书法、绘画、金石等艺术形式为一体,是中国文人、陶艺从业者悉心合作的结晶。紫砂陶刻挂盘之所以能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艺术陶瓷品种,是由于经过紫砂从业者不断的创新,其已成为最大限度体现陶刻魅力的一种产品形式,从而推动了紫砂陶刻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宜兴紫砂陶与文化艺术有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为宜兴紫砂陶的文化艺术品位和制陶艺人文化艺术素养的提高是一个催化的动力.把紫砂壶艺推向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9.
张宝东 《佛山陶瓷》2012,(12):68-68
紫砂陶刻艺术伴随着紫砂造型艺术发展,融合多种传统文化为一体,推动了紫砂陶刻艺术的发展和紫砂陶的辉煌。  相似文献   

10.
紫砂陶刻艺术,是紫砂陶制品装饰艺术范围内的一个门类。它是在清代西泠八家之一的陈曼生带动下,逐渐完善起来的。紫砂陶与中国的多种文化有着关联,是一门比较不易随便介入的艺术。  相似文献   

11.
最早记述紫砂陶刻记录的是元、明之际的隐士孙道明(号清隐),在紫砂罐上的五字草书“且吃茶,清隐”。孙道明的五字草书开创了紫砂陶刻装饰的先河(摘自徐秀棠《中国紫砂》)。紫砂陶刻是作者用钢制小刀在紫砂器上以刀代笔所作的书法、绘画等艺术。自明代开始,一批具有书画功底的陶刻艺人不断丰富了紫砂陶刻的用刀技法。特别是清代的陈曼生。  相似文献   

12.
自明代以后,紫砂在手工业不断壮大的背景之下逐渐成为了宜兴非常重要的产业之一,世世代代的紫砂艺人在长期的传承和创新之下,融合了紫砂陶刻、泥绘等等多种的手法,不断完善紫砂艺术体系,丰富紫砂艺术形式,让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感受到紫砂带给我们的无穷魅力.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泥绘花瓶》,作者通过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紫砂雅器来...  相似文献   

13.
龚杰 《江苏陶瓷》2012,45(6):50
宜兴紫砂陶以其温润朴茂的五色材质、独具匠心的表现形式、端庄清丽的迷人风采、气韵生动的造型艺术、精湛绝伦的手工工艺独步海内外,赢得了举世盛誉。宜兴紫砂陶长盛不衰,在于她丰厚的文化底蕴。可以说,宜兴紫砂陶从她诞生的那天起,之所以能从一般的日用品脱颖而出,成为陶瓷艺术中独树一帜的国之瑰宝,是与历代艺人对紫砂文化内蕴的孜孜不倦的追求及文人的钟爱、关注、参与乃至艺人与文人的联手合作,不断提高紫砂陶文化与艺术品位、文化与艺术内涵所分不开的。这也就形成了源远流长的紫砂陶与文化艺术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宜兴紫砂壶不仅在于它泥制的得天独厚,实用功能无可比拟,更在于它文化内涵的丰富,紫砂陶刻与文人艺术结合,使之更具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认识陶刻     
紫砂陶刻艺术是紫砂陶制品装饰艺术范围内的一个门类。是在清代西冷八家之一陈受生的带动下逐渐完善起来的。内行人都知道它与中国的多种文化有关联,是一门比较不容易随便介入的艺术。走入这个门的紫砂陶刻者,首先要具备一定的书画功底,其次又要熟悉泥性,加之所使用的工具是薄刃快口尖刀,对于刀法的理解和运用,不经数年乃至更长时间的锻练、体悟,是很难深入把握其内涵的。去过宜兴涉足陶刻的书家画家,筱刻家们大都会有一种共同的感觉,虽然自己对纸上的书画有粉很强的驾驭能力,但在紫砂陶刻的创作上却往往还是很难如意,只能望而却步。对于紫砂陶刻方面的技术要求,目前还不为大多数的人所了解。  相似文献   

16.
<正>回顾紫砂艺术的历史,其第一个兴盛时期在明、清时代。自宋朝以来,禅文化的流行带动了茶文化的繁荣,而紫砂壶作为宜茶的茗茶器具因此诞生;到了明清时期,茶文化在文人士大夫中盛行,从而紫砂"文人壶"也应运而生,一些诗词最直接地被广泛应用于紫砂壶体陶刻之上,并逐步受到当时文人、士大夫的追捧,可以说从那时起紫砂陶刻成为了一门极具文化气息的艺术门类。紫砂陶刻随着紫砂艺术不断地发展,今天的紫砂陶刻艺术有着更丰富的工艺  相似文献   

17.
正紫砂,作为宜兴一张绝美的城市名片,受到越来越多藏家、茶人、壶友乃至寻常百姓的追捧。人们越来越注重对文化艺术与养生之道的追求,而伴随着紫砂文化的广泛传播,紫砂艺术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展,紫砂艺人的手工技艺日益成熟,"壶随字贵,字依壶传"的情况广泛存在,陶刻作为紫砂文化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和发展了紫砂文化的表现形式,提升了其文人气息,使得越来越多的艺术门类融入紫砂陶刻。现从自己的紫砂陶刻实践中阐述对书  相似文献   

18.
宜兴紫砂历史悠久,闻名海内,它的外形多样,来源于多种多样的壶艺装饰,结合有诸如雕刻、绞泥、贴塑、镶嵌、陶刻等等,其中陶刻艺术相当于紫砂壶艺的姐妹艺术,自成一体又相伴相生的陶瓷艺术门类,以丰富的艺术内涵,高超的艺术水平,独特的艺术形式,鲜明的民族特点,在世界陶艺文化中占得一席之地。陶刻的起源据目前考证可追溯到宋代,可以说随着紫砂陶制作的创始而萌芽,北宋诗人梅尧臣《宛陵集》中多有记载。  相似文献   

19.
<正>紫砂壶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用来沏茶和饮茶的一种实用器具,由于制作历史悠久,艺术造型精美,从明代中期开始,紫砂壶逐渐集壶艺、诗词、书法与篆刻于一体,成为一种极具观赏和收藏价值的艺术品。宜兴紫砂陶刻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已演变成博大精深的东方文化载体,紫砂陶刻发展到今1、前言2、陶刻艺术与紫砂的渊源  相似文献   

20.
宜兴紫砂陶以其温润朴茂的"五色"材质、独具匠心的表现形式、端庄清丽的迷人风采、气韵生动的造型艺术、精湛绝伦的手工工艺独步海内外,赢得了举世盛誉。宜兴紫砂陶长盛不衰,在于她丰厚的文化底蕴。可以说,宜兴紫砂陶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之所以能从一般的日用品脱颖而出,成为陶瓷艺术中独树一帜的"国之瑰宝",是与历代艺人对紫砂文化内蕴孜孜不息的追求,以及文人的钟爱、关注、参与,乃至艺人与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