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是在我国即将完成"十五"计划,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全面分析了当前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考察日本三大都市圈的基础上,本文着重探讨和归纳了日本首都圈规划的目的、内容及实施追求等方面的重要特点,同时与江苏省都市圈规划相印证,提出在当前我国城市化高速发展时期,日本都市圈规划具有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1月7日,经北京市委财经委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首都标准化委员会印发《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这是指导首都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方案,为全国标准化事业提供北京经验。《方案》围绕首都高质量发展6大方面35项指标,研究提出了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整体架构。分  相似文献   

4.
1月24日胜利闭幕的北京市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了《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纲要》)。这个规划《纲要》是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国务院批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首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要规划。这一规划的实施对落实“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实现首都现代化建设“新三步走”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作为首都的北京在“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制订了新的蓝图,《纲要》对全国城乡建设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北京的功能疏散问题由来已久,但是持续30余年的工作却鲜有成效。本文通过梳理日本首都圈的网络化空间组织历程,总结其在此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对当前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的北京功能与空间疏解提供借鉴。本文认为,日本首都圈之所以能够成功疏解过度极化的首都职能,在于其构建了网络化、均一化的区域环境;而北京首都圈的外围郊县、城市与北京中心城区的区位价值差异巨大,当前采取的功能疏散措施无视甚至扩大了这一差距,网络化要素流动渠道没有疏通,功能疏散的目标势必难以实现。最后,本文提出创新网络化的治理结构、制定网络化功能定位和构建网络化支撑体系是北京进行网络化空间组织的核心内容,是北京首都圈进行功能疏解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日本首都圈规划构想及其启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考察日本三大都市圈的基础上,本文着重探讨和归纳了日本首都圈规划的目的、内容及实施追求等方面的重要特点,同时与江苏省都市圈规划相印证,提出在当前我国城市化高速发展时期,日本都市圈规划具有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郁 《规划师》2005,21(10):112-114
在日本首都圈规划行政体制形成过程中,规划机构设置、职能特征及政府间的关系随时代背景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日本区域规划协调机制的主要特色就在于自上而下的规划协调,凭借强有力的规划行政体制,以项目规划为基础,通过项目规划和实施中的协调来协调地方间的利益等.这对我国开展区域规划编制、建立区域规划协调机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8.
为适应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与新要求,按照国务院领导对<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的批示精神,北京市委、市政府于2004年组织完成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总体规划>的编制采取了"政府组织、部门合作、专家领衔、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工作方式,确保整个规划工作做到了科学、民主、依法办事.2005年1月12日,国务院第7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总体规划>,并于2005年1月27日正式下发<国务院关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以下简称<批复>).  相似文献   

9.
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建议"根据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明确提出了指导“十二五”规划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10.
京津冀协同发展与国家空间治理的战略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和管理好首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优化首都功能”既是这一轮京津冀区域规划的突破点,也是难点.从四个方面作了战略性的思考.首先,京津冀区域总人口今后会继续增长,北京仍将面临较大的人口压力,这是一切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政策设计必须正视的客观趋势;第二,目前北京一市产业和人口疏解的政策效应是有限的,要优化首都功能,根本上应跨出北京行政辖区,在京津冀区域、距离北京中心100-200km范围内,统一规划“首都圈”,布局首都功能,促进区域空间结构的调整;第三,由中央政府直接推动,规划建设多个京津冀共建共赢的“联合新城”,承载首都功能,推动河北发展,完善京津冀城镇体系;第四,设立专门的领导机构指导京津冀协同的全盘工作,完善各级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工作,并划定和重点建设承载首都核心功能的“城市特色地区”.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从机制上应突破了过去“国家-区域”或者“城市-区域”的模式,形成“国家-区域”、“国家-城市”、“区域-城市”两两间相互作用的新的三角互动模式,使国家对关键性城市区域的干预措施会更加强劲、更加鲜明、更有实效.  相似文献   

11.
《建筑工人》2020,41(6)
正2019年10月,台风"海贝思"肆虐日本,导致37条河流发生52处溃堤,日本首都圈一处被称为"地下神殿"的巨型分洪设施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控制了所辖范围内河川的泛滥。这"地下神殿"其实是日本"首都圈外郭放水路",也就是服务于东京首都圈内城市的排水渠。多年前,东京下水系统较为落后,每当暴雨袭来,地铁站常会变成"蓄水池"。1992年,日本斥资2 400亿日元,在东京北郊琦玉县建造地下巨型分洪设施。  相似文献   

12.
2012年1月23日的日本读卖新闻援引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的最新研究报告称:"预测首都东京4年内将发生里氏7级的城市直下型地震的概率为70%."这比此前日本政府官方公布"东京30年内发生直下型7级地震的概率为70%"的预测整整提前了26年.之所以如此,东大地震研究所平田直教授解释说,这是由于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东日本大地震导致了首都圈地震带活动的加剧.  相似文献   

13.
第7号《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已经第64次部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一日  相似文献   

14.
《广东建材》2001,(10):4-5
1对会议的基本评价 这次会议是贯彻国家<关于加强技术创新,推进化学建材产业化的若干意见>、<国家化学建材产业″十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纲要>,以及″全国建设技术创新大会″、″全国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推动聚乙烯(PE)、共聚聚丙烯(PP-R、PP-B)塑料管生产技术、产品质量和工程应用技术的提高,加速塑料管推广应用,促进塑料管产业化发展的会议.  相似文献   

15.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了新城发展战略,新城作为首都未来的发展重点,是提升首都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地区.2005年落实总体规划的后续规划编制工作是以新城规划为重点进行开展的,以此作为全面落实城市总体规划、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的契机和重要内容.2005年12月3日,首规委第26次全会审查通过了顺义,通州、亦庄三个重点新城规划.与重点新城规划编制同步,2006年年初北京市组织编制完成了门头沟、房山,昌平、大兴、平谷、怀柔,密云,延庆八个新城规划.和重点新城一样,八个新城的规划编制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城市总体规划,较高质量,高标准的进行了科学编制,为保障新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总的来说,八个新城规划内容体现了以下四个共性特点.  相似文献   

16.
创造满足人们需求的城市环境谢欣梅1995年10月,滨田甚三郎和工藤秀美两位来自日本东京“首都圈综合规划研究所”的规划专家,应邀到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技术交流,就北京东坝边缘集团总体规划提出了规划方案构思。我与日本专家共同工作了10天,深深感到...  相似文献   

17.
《今日工程机械》2010,(3):32-32
中共中央政治局于2010年2月22日召开会议,讨论国务院拟提请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稿,审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会议强调,2010年是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一年,是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  相似文献   

18.
7月14日召开的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组第三次全体会议,通报了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第23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灾后恢复重建规划范围的意见》,审议了《汶川地震灾害损失汇总与评估报告》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报告》,对规划的衔接协调和汇总综合等工作进行了部署。  相似文献   

19.
《广东建设信息》2004,(8):25-26,24
经过一年多的反复调研和修正、完善,作为中国第一部针对城镇群,第一部即将以立法形式保障实施的《珠三角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简称《规划》)于7月27日通过了专家组论证。规划成果获得基本认同。据了解,经过最后定稿的《规划》,将尽快提请广东省人大审议通过,  相似文献   

20.
信息专栏     
灾后重建国家灾后重建规划包括3省51个县市区7月14日召开的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组第三次全体会议,通报了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第23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灾后恢复重建规划范围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