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木器涂料用环保型苯丙微乳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南理工大学研究所的陈金莲等采用反应性乳化剂通过种子乳液聚合制备木器涂料用苯丙微乳液。研究了乳化剂配比、功能性单体、引发剂体系对乳液和涂膜的影响,并用傅里红外光谱仪对乳液组成进行表征。研究发现反应型乳化剂可制备稳定性良好的纳米级乳液,涂膜有较好的耐水性;采用引发与氧化-还原引发剂体系组成的复合引发剂,可使单体转化率达到99.2%。  相似文献   

2.
高耐水高光泽苯丙乳液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反应型乳化剂AMPS及常规乳化剂合成了一种高耐水高光泽苯丙乳液。讨论了合成工艺、引发剂、乳化剂、AMPS等对乳液的影响。乳液中乳化剂含量 0 .9% (占单体 ) ,耐水性 14 4h不变白。  相似文献   

3.
阳离子丙烯酸乳液的制备及其在相纸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自由基乳液聚合法,单体质量配比为St:MMA:BA=12-12:1,加入功能性单体AM、DMDAAC以及乳化剂、引发剂和聚乙烯醇,合成了自交联型阳离子丙烯酸乳液。考察了单体种类和用量、乳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引发剂等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开发性能优良、价格低廉的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乳液型水泥外加剂,着重讨论了以丙烯酸酯类和苯乙烯为主要原料、采用预乳化和半连续工艺合成水泥改性型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乳液的方法,研究确定了丙烯酸酯类共聚乳液合成的配方设计及单体、乳化剂、引发剂、链转移剂等组分对制备所得的共聚物乳液结果的影响.在丙烯酸用量为单体总量的4%,阴、非离子乳化剂复配使用,乳化剂的量占单体总量的2.5%左右,引发剂用量为单体总量的0.5%时制备的苯丙乳液具有优良的稳定性和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5.
黄四平 《应用化工》2014,(11):1985-1988
采用欠量加料核壳型乳液合成法,以十二烷基磺酸钠和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乳化剂为复合乳化剂,以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丁酯为核单体,以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和丙烯酸丁酯为壳单体,KPS为引发剂,制备出核预聚体和壳预聚体,又以乳化剂、水、p H缓冲剂、核预聚体制备出核种子乳液,然后通过半间歇法加入壳预聚体和壳引发剂制得核/壳型硅丙乳液。对乳液进行了红外光谱测定,并初步探讨了乳化剂的用量、乳液p H值、乳化温度、引发剂的用量等因素对合成过程中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乳化剂的用量为单体总量的5%,引发剂用量为单体的0.7%,乳化温度为75~80℃,p H在接近中性的6.5~8.0时,制得硅丙乳液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6.
脂肪酸甲酯磺酸钠作乳化剂的丙烯酸酯乳液聚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为单体,脂肪酸甲酯磺酸钠C16-MES为乳化剂,通过乳液聚合制备了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根据Davies法计算了C16-MES的HLB值在12.8左右,并且考察了乳化剂用最、引发剂种类及用量、单体配比对聚合稳定性及乳液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以C16-MES为乳化剂制备的不同单体配比的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稳定,随着乳化剂用量的增加,聚合反应速率增大;引发剂用量相同时,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引发的丙烯酸酯乳液聚合速率大于热引发体系.乳胶粒的粒径都在103~200 nm.  相似文献   

7.
张炳烛  汪煜卿 《粘接》1999,20(2):17-19
介绍了腻子专用乳液的制备和产品特性,讨论了主单体、交联单体、乳化剂、引发剂及聚合工艺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影响苯丙乳液黏度与粒径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以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为主要原料合成了用于制备胶粘剂的苯丙乳液。重点研究了引发剂、乳化剂及种子单体的用量及硬软单体不同配比对苯丙乳波黏度和粒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引发剂用量为0.5%(占单体总质量,后同)、乳化剂用量为1%、种子单体用量为8%、硬软单体配比为30/46的条件下,合成的笨丙乳液黏度较高、粒径小、粒度分布宽,用该乳液制备的胶粘剂具有优良的施工性能.  相似文献   

9.
木器涂料用环保型苯丙微乳液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反应性乳化剂通过种子乳液聚合制备木器涂料用苯丙微乳液。研究了乳化剂配比、功能性单体、引发剂体系对乳液和涂膜的影响,并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对乳液组成进行表征。研究发现反应型乳化剂可制备稳定性良好的纳米级乳液,涂膜有较好的耐水性;采用热引发与氧化-还原引发剂体系组成复合引发剂,可使单体转化率达到99.2%。  相似文献   

10.
高固含量聚合物乳液黏度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照全  刘琴  张海荣 《胶体与聚合物》2008,26(2):F0003-F0003
综述了乳液粒径及分布、乳化剂、引发剂、单体配比、反应温度、功能单体、pH值等对聚合物黏度的影响,确定了实现高固含量低黏度乳液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11.
反相乳液法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以木薯淀粉为主要原料,研究了淀粉/丙烯酰胺单体/乳化剂/油/水反相乳液体系的接枝共聚反应规律,考察了反应温度、引发剂和乳化剂浓度、淀粉单体比、油水比等因素对淀粉接枝丙烯酰胺共聚反应过程的影响,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在本实验考察范围内引发剂浓度、单体淀粉比、反应温度影响显著;乳化剂用量和油水比对反相乳液体系的形成及稳定有重要的影响;淀粉与亲水性单体丙烯酰胺的接枝共聚反应为淀粉团粒表面控制.  相似文献   

12.
白慧英  赵振河 《粘接》2012,(6):36-39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新型低温反应型聚丙烯酸酯乳液粘合剂,即以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异辛酯(EHA)、苯乙烯(St)为软、硬单体,丙烯酸(AA)为功能单体,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并选用一种适当的交联单体合成了性能优良的聚丙烯酸酯涂料印花粘合剂。讨论了引发剂用量、乳化剂用量、阴/非离子乳化剂的配比、乳液滴加时间、保温时间等对聚合物的影响。确定了乳液聚合最佳工艺条件:乳化剂用量为o8%,阴/非乳化剂质量比为4:3,引发剂用量为0.8%,乳液滴加时间60min,保温时间60min。  相似文献   

13.
通过采用种子聚合工艺,使用反应型乳化剂,接枝反应型有机硅合成了具有优异耐水性的建筑用内、外墙苯丙乳液。讨论了软硬单体比例、引发剂用量、反应型乳化剂用量、反应型有机硅用量对乳液耐水性的影响。试验证明:当软硬单体的质量比为29.0∶29.0∶4.0∶1.1∶0.4,引发剂用量为0.5%,反应型乳化剂用量为1.0%,有机硅用量为1.5%时,乳液的耐水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4.
成功地合成了一系列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乳液,固含量约为30%(wt)。研究了乳化剂SDS/OP-10比例、引发剂KPS用量、单体投料比例对乳胶粒子大小及形貌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阴离子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用量对乳胶粒子的粒径影响较大,粒径从59 nm至100 nm,粒度分布(PDI)变化不大;引发剂用量和单体比例对乳胶粒子影响较小,其中单体比例对乳胶粒子的大小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高固含量阳离子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种子预乳化半连续法制得具有高固含量的阳离子型聚丙烯酸酯乳液,其乳液固含量达到41%。研究了引发剂、反应性乳化剂、乳液的软硬单体配比与聚合温度对乳液聚合稳定性和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乳液聚合体系中,引发剂用量为0.5%,反应性乳化剂用量为0.5%,软硬单体配比(MMA/BA)为2.0:1,聚合温度为80℃时,制备的乳液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最佳性能以及对木材良好的封油效果。  相似文献   

16.
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一种水性丙烯酸胶黏剂,可用于塑料膜的复合。研究了功能单体、乳化剂、引发剂对胶黏剂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软/硬单体比例为60/40~65/35,功能单体AA与HEA占丙烯酸单体用量的5%,乳化剂占丙烯酸单体用量的1%~2%,引发剂占丙烯酸单体用量的0.6%,得到的乳液胶黏剂性能最佳,其剥离强度最高可达1.8N/15mm。  相似文献   

17.
以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丙烯酸-2-羟基乙酯(HEA)和丙烯酸(AA)为反应单体,利用天然松香乳液作为改性剂,通过乳液聚合的方式制备了松香-苯丙复合乳液。研究了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用量、松香乳液用量和单体配比对乳液性能的影响。并通过TGA、DLS、TEM对所制备的复合乳液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乳化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5%、引发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0.8%、松香乳液用量为单体质量的30%、m(硬单体)∶m(软单体)=2.5∶1时,制得的乳液呈白色泛蓝光,粒径为131 nm。成膜后,漆膜光滑透明,硬度(1H)、耐水性(接触角97.05°)和附着力(1级)等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8.
张晓亮  许戈文  黄毅萍 《陕西化工》2012,(10):1769-1773
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方法,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富马酸二丁酯(DBF)为主单体,丙烯酸(AA)为功能单体,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乳化剂,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合成了固含量为30%的共聚物乳液。探讨了单体配比、SDS用量、KPS用量对乳液及胶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乳胶粒子有核壳结构,当DBF/MMA比例为1/1.5,SDS为单体总质量的3%,KPS为0.4%时,乳液涂料综合性能达到最佳,涂膜光泽度、附着力良好,力学性能及耐化学试剂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9.
分别考察了主单体配比、功能性单体用量、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用量与反应温度对苯乙烯乳液聚合反应的影响,以获得最佳的实验聚合条件。结果表明:在St∶MMA(质量比)为1.0,复合型乳化剂用量为5%,SDS∶OP-10(质量比)为1∶1,引发剂用量为0.5%,丙烯酸用量为3%,反应温度为75℃,油水比为1的最佳乳液聚合条件下,可得到黏度和颗粒尺寸均匀适中、涂膜性能优良的苯丙乳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