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以Fe-C及Fe-B母合金粉末形式加入硼和碳对Fe-Mo-B-C烧结钢烧结致密化和显微组织的影响。采用等速升温的方法测量了烧结体在烧结中的收缩,用于确定烧结中液相形成的温度并研究了Fe-C母合金在烧结中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以Fe-C及Fe-B母合金的形式加入碳,有利于反应Fe+Fe2B+Fe3C→-L,其液相形成温度比以石墨的形式加入碳时低;前者的烧结收缩速率明显大于后者。另外,随着Fe-C母合金含量增加,烧结时液相产生的温度降低,烧结收缩速率增加。对于烧结钢在Fe-1.2%Mo-0.4%B-0.5%C烧结可得到99.3%的理论密度。  相似文献   

2.
Fe-B-C耐磨合金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赛业  陈跃  龙锐  魏世忠  张国赏 《铸造技术》2007,28(11):1526-1530
概述了Fe-B-C合金的发展过程。结合Fe-B二元相图和Fe-B-C三元等温相图介绍了合金的凝固组织、力学性能及磨损性能。总结了变质处理对合金的韧性和耐磨性的影响。对该材料性能研究的不足及其在耐磨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几点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真空熔炼和气体保护, 采用熔融玻璃与循环过热相结合的深过冷快速凝固技术,研究了影响富Fe端Fe-B共晶合金熔体净化效果的主要因素, 确定了该合金熔体获得超过冷的净化方法, 并使Fe83B17共晶合金熔体稳定获得了300-460 K的超过冷度, 使Fe80B20过共晶合 金熔体的过冷度达到了485 K, 从而使Fe-B共晶系合金熔体开始形核前的初始过冷度达到了0.3m-0.4m的水平. 通过对冷却曲线的分析, 讨论了表征超过冷快速凝固的热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4.
Fe73.5Cu1.0Mo3.0Si13.5B9.0纳米软磁合金的结构与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纪松  杨国斌  王润 《金属学报》1996,32(1):69-74
用X射线衍射及滋测量等方法研究了不同退火温度下Fe73.5Cu1.0Mo3.0Si13.5B9.0纳米软磁合金的结构与磁性,发现合金的显微组织结构与退火温度有关,退火温度为500-520℃时,合金具有最佳软磁性能,合金中如出现Fe-B化合物,软磁性能恶化.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不同位向硼化物的Fe-B铸造合金的组织与磨损性能,讨论了合金基体与硬质硼化物的磨粒磨损交互作用。结果表明:定向凝固Fe-B铸造合金主要由珠光体、铁素体以及共晶硼化物组成。在磨粒磨损试验中,当硼化物择优生长方向[002]晶向垂直于磨损面时,铁硼合金的相对耐磨值最大,此时基体与硼化物的协同相对耐磨性在Fe-B铸造合金总体相对耐磨性中占比最大为20.9%。  相似文献   

6.
采用熔融玻璃净化加循环过热相结合的深过冷技术及高密度脉冲电流作用于金属熔体的方法,研究了Fe-B共晶合金深过冷条件下及脉冲电流作用下的凝固组织。通过DSC方法分析了高密度脉冲电流对Fe-B共晶合金熔体过冷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密度脉冲电流作用下的凝固组织与深过冷条件下的凝固组织形貌类似,且两种实验条件下获得的过冷度基本相同,证明了脉冲电流可以对金属熔体实现深过冷。  相似文献   

7.
采用熔融玻璃净化与循环过热相结合的深过冷技术,研究了Fe-B共晶合金熔体的深过冷及超过冷凝固组织与冷却曲线的关系.凝固过程的热分析表明,合金熔体冷却曲线的变化体现了熔体的过冷程度,即通过对冷却曲线特征参量的分析能够直接确定深过冷/超过冷凝固组织的获得,而且过冷度与初生相的形核、分布、晶粒大小及共晶组织形貌等凝固特征的对应关系也能够通过冷却曲线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8.
Fe-B共晶合金的净化及超过冷的获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真空熔炼和气体保护,采用熔融玻璃与循环过热相结合的深过冷快速凝固技术,研究了影响富Fe端Fe-B共晶合金熔体净化效果的主要因素,确定了该合金熔体获得超过冷的净化方法,并使Fe83B17共晶合金熔体稳定获得了300-460 K的超过冷度,使Fe80B20过共晶合金熔体的过冷度达到了485 K,从而使Re-B共晶系合金熔体开始形核前的初始过冷度达到了0.3Tm-0.4Tm的水平.通过对冷却曲线的分析,讨论了表征超过冷快速凝固的热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9.
在500℃的锌液中,对Fe-B共晶合金进行恒温静态腐蚀试验。对其腐蚀动力学和基体/Zn腐蚀界面进行研究,探讨了Fe-B共晶合金在锌液中的腐蚀过程和机理。结果表明,Fe-B共晶合金有比较好的耐锌液腐蚀性能;锌液腐蚀基体的过程是Fe原子和Zn原子相互扩散的过程;扩散导致新相的形成,在热应力和锌液冲击应力以及新相生长的拉应力的作用下,腐蚀层产生裂纹断裂并溶解。腐蚀以此方式反复进行,最终导致合金失效。  相似文献   

10.
在Fe-B合金的基础上加入Si、C等元素并研究了C、Si对该合金耐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Fe-B合金中加入0.5mass%~8.0mass% Si以后,Si固溶在α-Fe中,随着Si含量的增加,该合金的耐蚀性增强,但晶粒变大,力学性能下降;Si含量为1.5mass%时,该合金的腐蚀速度出现最低值;在Fe-B合金中加入C起分散化合物的作用,增加材料中网格的数量,细化晶粒,提高其耐蚀性和力学性能;同时生成的碳化物提高该合金的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退火对玻璃包覆FeCuNbVSiB(Fe基)和CoNiFeSiB(Co基)合金微丝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Fe基和Co基玻璃包覆合金微丝的矫顽力都是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先降低后增高,矫顽力分别在470℃和360℃退火后达到最小值:154A/m和141A/m。随着Fe基微丝样品中Fe-B硬磁相的出现和Co基微丝样品中α-Co晶粒的出现,Fe基和Co基玻璃包覆合金微丝的矫顽力和饱和场都急剧增加。  相似文献   

12.
《金属功能材料》2013,(4):54-55
德国复合材料研究院的A.Waske等人采用熔旋工艺从液态快淬制得Fe-B基非晶态合金,其中掺杂了非磁原子(Nb、Y),通过改变这些原子所占的比例,使居里温度有规律地降低,最终达到室温。由于添加这些非磁原子,磁熵变化最大值也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3.
Zr合金具有高硬度、高熔点、低热膨胀系数、耐腐蚀性好和热中子截面吸收低等优良的特性,因此被逐渐开发应用于核工业、航空航天、生物医学等领域。本研究介绍了Zr合金成分设计方法及研究现状,主要涉及的合金设计方法包括:经验法/半经验法、第一性原理计算法、d电子轨道法以及CALPHAD法。其中,重点介绍了第一性原理计算涉及的Zr合金的研究方法及现状。借助有效的合金设计方法和高效的计算机运算可以更加有效、系统地了解材料力学行为特性与微观结构之间的关系,为合金成分设计提供理论依据。结合国内外Zr合金设计方法的研究进展与成果,探讨了Zr合金设计领域的研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Fe-Ti-B激光熔敷层中TiB2晶须的原位合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惜宝  梁勇 《金属学报》2003,39(2):193-198
为了降低激光熔敷Fe-B涂层的高度脆性,使用不同成分的B4C和Fe-Ti合金混合粉末在奥氏体不锈钢基体上进行了激光熔敷,得到了具有TiB2晶须强化的复合Fe-Ti-B涂层。该涂层在保持原来Fe-B涂层的高硬度的同时,其抗裂性能亦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15.
在俄ΒΑЛ10合金的基础之上,通过对比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合金化学成分、熔炼工艺、热处理工艺等对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通过成分优化、熔炼工艺、热处理工艺和力学性能的研究,研制出一种新型高强度铸造铝合金ZL210A。试验表明:研制的ZL210A合金的成分及熔炼工艺、热处理工艺等适合我国生产状况和特点,其性能超过ΒΑЛ10合金的要求,其室温拉伸性能与国内ZL205A合金相当,且疲劳性能较高。  相似文献   

16.
采用浇注螺旋型试样的方法测量了B对Al-13Si-0.3Mg合金流动性的作用;并通过温度校正的方法校正了浇注温度的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研究发现随B含量的增加,合金的流动性明显提高。采用对凝固中期的合金进行液淬的方法研究了该合金的凝固方式。根据合金凝固后的组织及合金凝固的方式分析了B影响Al-13Si-0.3Mg合金流动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采用电弧熔炼方法制备了FeCrNiCoCu及FeCrNiCoMn两种高熵合金,借助第一性原理模拟计算及腐蚀电化学测试技术,研究Cu、Mn元素对制备高熵合金在3.5%NaCl、5%NaOH和0.5 mol/L H2SO4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FeCrNiCoCu及FeCrNiCoMn高熵合金均为单一的FCC结构,其中FeCrNiCoMn态密度达到最大值时对应的能量较低,结构更趋于稳定,耐蚀倾向性好。FeCrNiCoMn高熵合金在三种溶液中的耐蚀性均高于FeCrNiCoCu的,这是由于Cu元素的存在会引起元素偏聚,降低了合金的耐蚀性。而Mn元素以金属间化合物的形式存在,降低了合金中耐蚀性差的元素含量,提高了合金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溶液法和反胶束法合成Fe-B磁性纳米颗粒.通过XRD、TEM、ICP、VSM等手段,依次对Fe-B纳米颗粒的结构、形貌、成分、磁性能进行表征,并针对两种方法所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采用溶液法制备的Fe-B纳米颗粒为晶体结构,颗粒尺寸在20~70 nm;反胶束法合成的Fe-B磁性纳米颗粒一般为非晶结构,颗粒尺寸细小(约5 nm).ICP颗粒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制备的Fe-B颗粒中B含量不同,溶液法制备的Fe-B颗粒中B含量约为17.8 at%;而反胶束法制备的Fe-B颗粒,其B含量较高,达34.9 at%.上述结构、颗粒尺寸和B含量的差异,导致了两种方法合成的Fe-B颗粒在磁性能方面的差别.  相似文献   

19.
回顾了非晶态合金的发展历史,介绍了制备非晶态合金的方法,分析了非晶态合金形成过程的热力学与动力学机制,介绍了非晶态合金的性能及最新研究进展.最后对非晶态合金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高熵合金凭借其新颖的设计理念和优异的各类物化性能成为金属结构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随着轻量化合金设计理念的不断普及,“熵调控”的概念也被广泛应用于开发新型轻质合金。轻质高熵合金是基于合金轻量化设计的一类低密度的新型高熵合金,其开发与设计主要利用经验参数准则、相图计算以及第一性原理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其中,Al-Ti-V基轻质高熵合金凭借其优异的力学性能、良好的高温抗氧化性及耐腐蚀性等优点,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基于Al-Ti-V基轻质高熵合金的研究现状,从成分设计、制备方法、结构特征以及各类物化性能特点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了Al-Ti-V基轻质高熵合金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