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港油田原始低电阻率油层地质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找原始低电阻率油层 ,挖掘油田潜力 ,选取了大港油田原始低电阻率油层作为研究对象 ,进行地质成因分析。原始低电阻率油层是指油层电阻率原本就低而非受外在因素 (如泥浆侵入、层厚、上下围岩及测井系列等 )影响而形成的低电阻率油层。通过对原始低电阻率油层地质成因、机理的分析 ,发现形成原始低电阻率油层的主要地质成因是弱水动力沉积条件和成岩作用形成的次生孔隙。而这些成因则受沉积及成岩作用的控制和影响。因此 ,预测原始低阻油层的分布要从地质作用出发 ,结合对沉积条件、成岩演化、圈闭构造等的认识和成果来进行 ,最终确定形成低电阻率油层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2.
克拉玛依油田九区南低电阻率油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克拉玛依油田九区南低电阻率油层特征,采用分析化验、测井、测试和生产资料以及对九区南低电阻率油层的成因研究后认为,岩性偏细、泥质胶结、微孔、微裂缝的大量存在、粘土附加导电性、黄铁矿等骨架导电性、微幅度构造以及较高地层水矿化度都是引起低电阻率油层形成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辽河油田滩海地区低阻油层成因及其精细解释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陈学义  魏斌  陈艳  刘荣 《测井技术》2000,24(1):55-59
应用岩心物理实验和试油结果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分析低电阻率储层所处的地质环境和形成低电阻率油层的成因。低阻油层的成因是受泥浆侵入,低幅度构造,泥质附加导电等多种影响因素所致,但在不同地质条件下,只有一种或两种因素对低阻油层的形成起主要作用,利用有效的测井解释方法,识别低电阻率油层,并在辽河油田锦29井区见到了明显的地质应用效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以岩心的扫描电镜、X衍射、粘土矿物分析、阳离子交换容量测量等资料为依据,对胡状集油田沙三段的低电阻率油层的形成机理及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影响该区油层电阻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高矿化度地层水、中高孔隙度、粘土的分布形式和高束缚水含量;泥质含量、胶结物类型以及导电性矿物是次要因素,而粘土的附加导电性对油层电阻率的影响很小.分析研究可为该地区地质背景相似地区低电阻率油层测井地质解释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克拉玛依油田九区南低电阻率稠油油层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克拉玛依九区南齐古组稠油油藏为一套辫状河三角洲相沉积,沉积相变快,岩性复杂。利用分析化验、测井、测试和生产资料,分析低电阻率稠油油层所处的地质环境,对该区低电阻率稠油油层的成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岩性偏细、泥质胶结、微孔、微裂缝的大量存在、粘土附加导电性、黄铁矿等骨架导电性、微幅度构造以及较高地层水矿化度都是低电阻率油层形成的因素,并提出了有效的测井解释方法,以成功地识别低电阻率油层。  相似文献   

6.
八面河油田低电阻率油层的形成原因比较复杂,北区—广北区油层低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高—极高地层水矿化度和低幅度油藏;南区油层低阻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高泥质含量导致的高束缚水,其次是储层中存在的导电矿物等。通过分析八面河油田低阻油层的岩石特征和电性特征,建立了研究区低电阻率油层的测井解释模型和流体识别图版。运用该判剐标准复查老井385口,提出怀疑井26口,解释油层共计31层(49.2m),试油井5口。其中,面14区沙四段6砂组测井解释符合率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7.
对王53断块低阻油层的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结合牛庄油田王53断块低电阻率油层的实际开采情况,利用多井测井储层表征技术认识了该块低阻油层分布潜力区,并应用真电阻率和侵入带电阻率交会图法及低电阻率界限定式佐证了该区低阻油层的分布及其电阻率界限值。根据储层物性、产能状况判断低阻油层的成因,指导识别低电阻率油层,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在详细分析低电阻率油层形成机制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外对低电阻率油层研究的现状。低电阻率油层主要分为内因、外因和复合成因3类,内因包括油层中含有高矿化度地层水、油层中含有较多的束缚水、粘土附加导电性、油层微孔隙发育、岩石骨架导电及岩石强亲水等;外因包含钻井液的侵入,油、水层对比条件发生变化,深侵入与测井探测范围有矛盾等;既有内因作用也有外因作用的则为复合成因。其评价和识别方法主要分为定性和定量2个方面。评价时应采取定性和定量方法相结合,并且与成因机制相匹配,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逐步识别低电阻率油层。  相似文献   

9.
从高、低阻两类油层的岩性、物性、孔隙结构特征入手,探讨了低电阻率油层形成的原因,认为,束缚水饱和度高及伊蒙混层矿物含量高是形成低电阻率油层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对高、低阻油层测井响应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低阻油层与邻近泥岩、干层的测井响应特征相似,可应用密度一声波、密度一补偿中子曲线重叠方法,结合三电阻率曲线的相对关系,同时利用有机地化指标的约束,对低电阻率油层进行了有效识别.经试油资料验证,上述方法可以快速识别低电阻率油层.  相似文献   

10.
低电阻率油层表现为电阻率接近甚至低于邻近水层,使得油层在电性特征上难以与水层进行区分,给测井解释带来较大困难.鄂尔多斯盆地东仁沟地区三叠系长21油层孔隙结构复杂,孔隙度与渗透率的相关性较差,为中孔、中渗到低孔、低渗储集层.利用测井、试油、水性分析、扫描电镜、岩心分析等资料,对长21油层的低电阻率特征的成因进行研究.分析了束缚水含量、含水饱和度、地层水矿化度及黏土矿物阳离子附加导电性等4种因素对长21油层形成低电阻率油层的影响,其中高束缚水饱和度、高含水饱和度和高地层水矿化度是长21油层低电阻率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利用重叠图和交会图技术对研究区内低电阻率油层进行了分步骤的识别,分析结果证明两种方法配合使用准确度较高,与油层的试油结果匹配度好.  相似文献   

11.
赵莉 《石油天然气学报》2004,26(Z1):405-406
低阻油层的成因机理是进一步测井的基础,不同的成因类型决定了不同的解释方法.以往的研究认为,胜北地区白垩系低阻油层是储层泥质含量高造成的.通过对胜北地区低电阻率油层的成因机理的深入研究,认为储层泥质含量高并不是胜北地区低阻油层的唯一成因,束缚水饱和度高、地层水矿化度高、粘土矿物的附加导电性、低幅度构造、钻井液的侵入以及沉积环境和特殊重矿物的存在等因素同样引起油层电阻率的降低,只有根据不同的成因类型制定不同的解释方法,才能提高测井解释精度.  相似文献   

12.
低电阻率油层类型繁多,成因不一。以济阳坳陷东营凹陷沙三段高阻、低阻油藏为例,分析了储层孔隙结构及低电阻率油层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储层微孔隙发育与低电阻率油层之间无直接的因果联系。引起油气层低电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根本原因是储层具有相对弱的成藏动力,致使油层现今的含油饱和度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3.
结合牛庄油田王 53断块低电阻率油层的实际开采情况 ,利用多井测井储层表征技术认识了该块低阻油层分布潜力区 ,并应用真电阻率和侵入带电阻率交会图法及低电阻率界限定式佐证了该区低阻油层的分布及其电阻率界限值。根据储层物性、产能状况判断低阻油层的成因 ,指导识别低电阻率油层 ,具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苏北盆地溱潼凹陷低阻油气层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阻油气层是一种非常规储层,其油气层电阻率与邻近水层电阻率接近,或有时低于水层的电阻率.试油证实在苏北盆地溱潼凹陷阜宁组阜三段存在着低电阻率油气层,但其成因机理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认识.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等现代化实验技术,对其储层岩石学特征、粘土矿物类型、含量及分布、孔隙结构特征、地层水矿化度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研究表明形成溱潼凹陷阜宁组阜三段储层低阻的原因是:高束缚水饱和度、粘土附加导电性、高地层水矿化度.根据形成低阻油层的地质条件分析及导电机理研究认为,对于低阻油层的测井解释评价,应主要针对高含束缚水成因的低阻油层,在评价方法上应主要考虑采用"双水模型";对于低阻油层的分布预测,应考虑在沉积相的弱水动力沉积区寻找低阻油层的富集分布.  相似文献   

15.
“低阻油层”的识别与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尔奇公式中的地层水电阻率R_w应有严格的使用条件。R_w选用不当是造成解释符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低阻油层"是一个不妥当的概念,在岩性、孔隙度相同的条件下,油层电阻率一定要比含同一矿化度地层水的水层电阻率高4倍左右,从这个意义上讲,"低阻油层"基本上是不存在的。所谓"低阻油层",大多数是由油层高矿化度和水层低矿化度的比较所产生的,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是陆相沉积油藏独有和一般现象。解决"低阻油层"的方法有两个:一是求得油层束缚水电阻率后经阿尔奇公式求得含水饱和度;二是不依靠地层水电阻率求地层含油饱和度。我国测井工作者独自研发的双频电阻率测井属于后者,目前已取得了很好的地质效果,正在一些油田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分析测井相预测歧50断块沙三段低电阻率油层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歧50断块是大港油田南大港构造带的富含油断块,主要含油层系沙三段发育岩性油藏且存在低电阻率油层,可划分为5套砂体单元,测井曲线对其沉积特征有清晰反映。高束缚水成因的低电阻率油层的主要特点是具有双组孔隙系统,其形成与沉积微相关系密切,砂体的坝体边部水动力变弱且不稳定,形成薄互层的岩性结构,导致储集层微观孔隙结构复杂化,具备形成低电阻率油层的地质条件;而砂坝主体的岩性结构与孔隙结构相对简单,油层电阻率较高。根据测井相准确认识砂体沉积微相的平面分布规律,有助于预测低电阻率油层分布。歧50-10井的3个小层因泥质含量高而电阻率较低被解释为干层,用此方法进行分析,认为它们具有低电阻率油层的特征,试油获得较高产量。通过测井相分析预测低电阻率油层分布,对老油田的进一步挖潜具有实际意义。图3参7  相似文献   

17.
柴达木盆地花土沟油田同时存在高电阻率油层与低电阻率油层,使油层的识别难度增大.分析研究了低电阻率油层形成机理,认为储层岩性细、微孔发育、束缚水饱和度高以及高矿化度地层水是油层低电阻率的主要成因,提出了电阻率影响相对较小的相对渗透率解释方法并建立了相应的解释标准,辅以电阻率和三孔隙度曲线分析,能够很好地解决该区低电阻率油层识别的问题,解释符合率可达到95%以上.给出了2个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8.
以地震、测井、岩心化验分析及试油试采成果为基础,从构造、沉积及储层特征等方面研究认为,哈萨克斯坦的K油田白垩系低阻油层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低构造幅度、弱沉积水动力条件及高黏土矿物含量等。针对成因类型,分析了相同沉积环境、相似物性条件下油层段电阻率与其距自由水面高度差之间的关系,根据电阻率递减规律分析其地质影响因素并提出应分段确定油层的电阻率下限值,以消除油水分异作用的影响;同时结合电阻率比值法,对低阻油层进行综合判别。综合分析认为,K油田低阻油层纵向上主要位于构造相对低部位或沉积旋回正韵律的上部,平面上多分布于沉积水动力条件弱的三角洲前缘亚相水下分流河道末端和席状砂微相。  相似文献   

19.
胜利油区低电阻率油层类型及成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实验结果和测井曲线特征,分析了胜利油区低电阻率油层的成因机理。结果认为:高矿化度地层水、双孔隙系统、粘土的充填方式、层状导电矿物、砂泥岩薄互层以及泥浆侵入,是造成油层电阻率低的主导因素,沉积环境是形成这些主导因素的基础。同时总结了各类低电阻率油层的特征,并提出了定性识别低电阻率油层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珠江口盆地A油藏M_1油组为高孔低渗低阻油藏,为了查明造成油层低电阻率的主要原因,从储集层岩石粒度、泥质含量及粘土矿物类型和分布形式、孔隙结构特征、导电矿物含量、砂泥岩薄互层发育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与高阻层段M_2油组进行对比.形成M_1油组低电阻率的主要原因是:储集层细颗粒含量高,泥质含量高,细微孔喉体积百分数高,造成储集层束缚水饱和度高,增强了油层的导电性能;粘土矿物以伊蒙混层和高岭石为主,呈薄膜状、絮状、分散状分布,增强了储集层的附加导电能力;砂泥岩薄互层的发育使本身低阻的油层受围岩低电阻率的影响而变得更低.导电矿物和地层水矿化度虽对储集层电阻率降低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