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带夹套的反应釜温度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通过测温装置测得的反应釜和夹套内的实时温度,采用串级PID控制方法控制夹套内的温度,从而控制反应釜内的温度.  相似文献   

2.
连续反应釜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连续反应釜中进行的化学反应特性,按照过程的动力学方程和能量平衡等关系,设计了一套基于西门子PCS7的连续化学反应釜(CSTR)温度控制系统。由于连续反应釜内温度的非线性、时变等特性,采用变结构模糊控制结合前馈、串级、分程等先进的控制方式,克服了传统PID算法参数调整复杂、超调量大的缺点。仿真结果表明:对温度采用变结构模糊控制能获得较好的稳态精度和动态特性,满足了反应釜内温度控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对影响苯乙腈合成过程的反应釜温度进行了分析,通过建立模型,提出了一种复合式控制方案——神经网络模糊PID控制算法。该控制方案用于反应釜温度的控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鲁棒性,且系统控制精度达到±1℃。  相似文献   

4.
真空反应釜广泛应用于多种生产工艺,其在外加热过程中的温度分布对于工艺控制至关重要.文章针对典型真空反应釜外加热工况,进行了理论计算和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有限元分析的数值模拟.定量分析了加热区温度和外部空气强制对流对釜体温度分布的影响,并建立了定量预测圆柱形高温真空反应釜不同加热温度时法兰处温度的半...  相似文献   

5.
1998年底我公司新增的120kt/a合成氨生产装置投入运行。其中造气新建4台直径φ3.6m煤气发生炉,这4台炉全部采用微机控制,完全满足了系统升温、制精等操作的需要。煤气炉生产由微机控制具有这样一些鲜明的特点:操作方便、显示直观、运行安全可靠,可以有效地预防误操作的发生,并具有对各类操作的记忆功能,便于对煤气炉操作进行管理。这种控制模式在全国属首家采用。目前,一般煤气炉微机控制都保留有手操器、副线板等。现将我公司煤气炉控制微机的设计及运用情况作一介绍。1微机的配置微机采用“三·五·三”的配置方式,即:3个工作…  相似文献   

6.
可发性聚苯乙烯粒子生产过程中因突发情况,反应釜内温度升高,聚合反应速度加快,反应过程难于控制。以前是通过向应釜内注水进行降温,同时打开放料阀排出原料,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且当温度降速慢时物料易结釜。针对以上情况进行了反应釜内阻挡器结构的改造,从而达到快速降温的效果,反应釜内不需注入冷却水,物料不需排出,节省原料、降低损失。  相似文献   

7.
针对间歇反应釜降温时间控制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间歇反应釜降温数学模型的控制方案。该方案依据热量守恒定律和传热速率方程建立间歇反应釜降温数学模型,通过控制间歇反应釜夹套入口冷媒的温度,进而实现对间歇反应釜降温时间的控制。为了实现反应釜在目标时间内降温至目标温度的多目标控制目的,采用了基于模型的开环控制闭环修正的控制策略,通过周期性修正间歇反应釜降温模型,实时调整夹套入口冷媒的温度,从而实现间歇式反应釜降温过程的多目标控制,提高了降温时间的控制精度。并通过实验证明该修正方法及控制方案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1 项目研究背景 在氯碱化工企业,聚合釜是常用的一种反应釜,其搅拌器配套有电动机,陕煤集团榆林化学有限责任公司聚氯乙烯分厂聚合工段Ⅰ期、Ⅱ期装置共计安装有27台电动机(其中3台备用),电动机规格型号均为YB450-4/8,功率为280/70 kW,为双绕组高压电动机.在2009-2020年,陕煤集团榆林化学有限责任公司...  相似文献   

9.
50m~3醇酸反应釜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涛  魏绍成 《中国涂料》2010,25(3):64-66
介绍了国内j最大50 m~3醇酸反应釜设计理念和方法,2006年5月一次试车成功。2a多的运行实践表明:50 m~3大型醇酸反应釜具有均温、高效、节能、运行可靠、投资低、环保等优越性。据统计,用1台50 m~3替代2台25 m~3醇酸反应釜,每年增产醇酸树脂400 t,多创产值340万元;节约成本350万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PID控制反应釜温度效果欠佳的问题,采用生物地理学优化算法优化PID参数,构成BBO-PID控制模块,应用于反应釜温度控制中。PID控制和GA-PID控制的仿真结果表明:GA-PID控制易陷入局部极小值,BBO-PID控制具有超调小及响应快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王芳  孙诚 《河北化工》2012,(9):34-36
研究了对氨基苯酚重氮水解制备对苯二酚的连续化水解工艺,重点考察了停留时间、反应釜的串联数、水解温度以及反应酸的套用对反应的影响,得出了最佳的工艺参数:三釜串联,反应温度>108℃,停留时间为4h,重氮液从1#釜滴加,反应收率可以达到86%~90%,与间歇反应收率接近。采用连续化水解操作,设备投资小,产能高,工业化前景好。  相似文献   

12.
一般的PVC生产工艺,均采用冷水加料,再通过夹套和内冷挡板通入蒸气或热水升温,而后开始聚合反应,在目前我国DCS控制技术成熟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采用热无离子水和冷的VCM同时加入釜内,当加料结束时釜内温度即为反应温度,采用这种热水加料工艺可以缩短单釜间歇反应周期,提高单釜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3.
冉亮 《中国氯碱》2010,(2):21-22,32
在12.5m3搪瓷氯化釜上,以热水通入反应釜夹套加热釜内物料,测得反应釜内物料温度、反应釜夹套进出口温度以及加热时间等数据,然后,依据牛顿插值法处理水的物性数据,再根据传热速率方程计算得到传热系数为333.7W/(m2·℃)。  相似文献   

14.
陈小明 《广东化工》2012,39(14):65-65,52
以对苯二酚、氯气、冰醋酸、盐酸为原料,以醋酸与盐酸混合物(比例为6∶1)为溶剂,两釜串联通氯,三釜循环使用,阶段式程序自动升温反应,氯气使用量分三段程序变化,合成四氯苯醌,合成四氯苯醌的收率达到98%,纯度达到99%。  相似文献   

15.
以硫代乙酸、甲基丙烯酸为原料,经过缩合、水解-酯化得到3-苯甲酰巯基-2-甲基丙酸的消旋体,经化学拆分得到(S)-3-苯甲酰巯基-2-甲基丙酸。综合考察了缩合、水解-酯化、拆分过程中影响反应的因素,结果表明:硫代乙酸与甲基丙烯酸摩尔比为1.4︰1,反应时间为2 h、反应温度为93 ℃条件下,可以得到收率为95.6%的3-乙酰巯基-2-甲基丙酸(缩合物A);控制釜温不超过20 ℃,将缩合物A加入11.8%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中进行水解,水解完成后将下层钠盐投回釜内,然后在低温下滴加苯甲酰氯,反应进行2 h后将釜液调至酸性,产品逐渐析出,计算得水解-酯化总收率为96.7%;利用拆分剂D-(+)-N-苄基-α-苯乙胺对产品拆分,拆分收率为36.0%,综合以上三步总收率可达33.3%。其结构经核磁、质谱、红外分析确认且由X射线衍射分析结晶度非常高。  相似文献   

16.
(S)-3-苯甲酰巯基-2-甲基丙酸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久勇  曲敏杰  姜殿平  李成斌  徐东超  郭静 《化工进展》2012,31(5):1130-1133,1142
以硫代乙酸、甲基丙烯酸为原料,经过缩合、水解-酯化得到3-苯甲酰巯基-2-甲基丙酸的消旋体,经化学拆分得到(S)-3-苯甲酰巯基-2-甲基丙酸。综合考察了缩合、水解-酯化、拆分过程中影响反应的因素,结果表明:硫代乙酸与甲基丙烯酸摩尔比为1.4︰1,反应时间为2 h、反应温度为93℃条件下,可以得到收率为95.6%的3-乙酰巯基-2-甲基丙酸(缩合物A);控制釜温不超过20℃,将缩合物A加入11.8%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中进行水解,水解完成后将下层钠盐投回釜内,然后在低温下滴加苯甲酰氯,反应进行2 h后将釜液调至酸性,产品逐渐析出,计算得水解-酯化总收率为96.7%;利用拆分剂D-(+)-N-苄基-α-苯乙胺对产品拆分,拆分收率为36.0%,综合以上三步总收率可达33.3%。其结构经核磁、质谱、红外分析确认且由X射线衍射分析结晶度非常高。  相似文献   

17.
为降低甲苯釜式硝化中多硝基酚等副产物、废酸中有机物的质量分数,本文采用微化工系统,在甲苯过量的前提下,探究流速、硝酸甲苯摩尔比及硫酸硝酸质量比等因素对硝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73%硫酸、反应初温为35℃、硝酸甲苯摩尔比为0.6、硫酸硝酸质量比为10、反应体系停留时间为240s时工艺条件最优,此时硝酸利用率大于97%,二硝基甲苯(DNT)的质量分数为0.84%,多硝基酚的质量分数为0.12%。相较于传统釜式工艺,采用连续绝热硝化后,反应时间大幅降低,多硝基酚质量分数降低50%以上;当甲苯过量时,甲苯起到萃取的作用,酸相中有机物的质量分数降低至0.18%,有利于后续废酸处理。  相似文献   

18.
王召栋 《山东化工》2011,40(4):8-10
采用自制的负载钛催化体系[TiCl4/MgCl2-AlEt3],合成了聚1-丁烯与少量丙烯的釜内合金。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加入量、丙烯与1-丁烯共聚时间等肘催化活性和合金等规度的影响。从而确定了该材料的最佳生产条件。实验结果表明Ti/Bt值约为2.2×10^-5,Al/Ti为200左右时,催化剂的催化活性相对较高。升高温度和延长反应时间同样可以提高催化活性及增大合金中的丙烯单元含量。同时还对合金进行了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19.
用超临界CO2快速膨胀法制备了SiO2/聚氨酯超疏水涂层。首先用十三氟辛基三乙氧基硅烷(F-硅烷)和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制备出含双键的纳米二氧化硅粒子,将其分散在超临界CO2中,再利用超临界CO2快速膨胀法将其喷射到双键封端的且已添加了引发剂的聚氨酯涂层表面,通过加热,使纳米二氧化硅粒子接枝在聚氨酯涂层表面,形成稳固粗糙结构,获得了超疏水性质。研究了喷嘴温度、反应釜温度和压力、偶联剂配比、表面粗糙度对涂层疏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涂层的静态水接触角可达到169.1°±0.6°;在喷嘴和釜内温度都为90℃,釜内压力为16 MPa,F-硅烷和KH-570配比为1∶1,表面粗糙度为7.3 μm时,所制得涂层具有较好的超疏水性,且具有优良的耐刮伤性。该法高效环保,涂层性能优良,适于大面积制备。  相似文献   

20.
PVC聚合釜温度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军 《山西化工》2007,27(2):64-66
针对PVC聚合釜的特点及其对温度控制的要求,采用程序控制、串级控制、随动控制等多种控制方式相结合的组合控制手段对聚合釜的温度进行控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