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6 毫秒
1.
交流调速系统的一种新型滑模控制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针对滑差频率型矢量控制的交流调速系统,设计了一种新型滑模控制器,采用插入积分环节的方法,成功地解决了滑模控制的抖动问题。数字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由这种新型滑模控制器与积分环节构成的速度调节器能使系统获得非常优良的动态和静态性能。其设计方法简单,控制器的实现容易,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交流调速系统的无静差离散滑模控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赵金  王离九 《电气传动》1994,24(3):12-15,23
本文针对矢量控制的交流调速系统,根据离散滑模型控制理论,设计了一种离散滑模控制器。采用在离散滑模控制器之后插入积分环节的方法有效地削弱了系统的抖动,解决了系统在加载情况下存在静差的问题,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由离散滑模控制器和积分环节组成的速度调节器能使交流调速系统同时具备良好的鲁棒性和快速性,无超调,在空载和加载情况下均无静差等优点。该速度调节器易于数字实现,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交流伺服系统的串级模糊滑模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模糊滑模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将模糊控制与滑模控制有效结合,先用滑模控制保证跟踪误差在边界层内,然后用模糊滑模控制消除抖振。仿真结果表明,由此构成的三环串级伺服系统具有无抖动、无静差、响应速度快且对外部干扰和参数变化鲁棒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虽然滑模控制具有控制简单和对不确定性与扰动不灵敏等优点,但是控制信号中的颤动是其应用中需解决的主要问题。该文首先针对一类非线性系统提出了一个新型控制器-模糊神经网络滑模控制器。新控制器不仅能消除颤动,而且比一般滑模控制器具有更强的鲁棒性。然而它与一般滑模控制器相比有较大的跟踪误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结合滑控制器和模糊神经网络滑模控制器的自适应控制方法。这种自适应控制方案可以减小跟踪误差,增强系统的鲁棒性和消除控制信号中的颤动。仿真结果说明了控制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滑模观测器的交流永磁直线伺服电机无传感器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丽梅  郭庆鼎 《电气传动》1997,27(4):7-9,12
本文提出了一种采用滑模观测器的交流永磁直线伺服电机无传感器控制的新方法,利用非速度信息,电机的电压,电流及电机本身参数,通过滑模观测器产生控制器所需的反馈信息。  相似文献   

6.
交流永磁直线伺服系统的神经网络--滑模双自由度控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针对直接驱动的交流永磁直线伺服系统,提出一种将非线性神经网络控制和滑模控制相结合构成的双自由度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解决了直线伺服系统跟踪性能的鲁棒性能之间的矛盾。采用滑模控制方法设计输入控制器,保证系统对给定的快速跟踪性能;输出反馈控制器采用神经网络来实现,对系统参数变化和阻力扰动(包括直线电机端部效应引起的推力波动)进行很大程度的抑制。并可以消除扰动引起的滑模控制抖振对系统稳态性能的影响。同时,滑模控制的快速性又能大大加快神经网络的收敛速度。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在保证伺服系统的快速性同时,对系统参数变化和阻力扰动具有很强的鲁棒性,大大提高了直接驱动系统的伺服精度。  相似文献   

7.
准滑模控制开关DC-DC变换器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准滑模控制的滑模系数和边界层的选取因缺乏明确的关系式而难以确定,该文以相变量系统模型为基础,详细分析了准滑模控制方法的特性和在Buck变换器控制中的应用;研究了准滑模控制的边界层、滑模系数、准滑动模态区相互之间的定量数学关系,所获得的研究结果可以指导我们有效的选取滑模系数和边界层厚度。计算机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准滑模控制器可以获得更加平滑的占空比,有利于减小输出电压的纹波,抑制系统抖振。  相似文献   

8.
交流伺服系统滑模控制器的动态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久胜  王炎 《电气传动》2001,31(3):17-22
文章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交流伺服系统的鲁棒滑模控制器的动态设计方法。该方法将线形控制理论中的动态设计方法与滑模控制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一套完善、系统的滑模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实验证明,这种设计方法可保证伺服系统具有无抖动、无静差、响应快且鲁棒性好,是一种很实用的工程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9.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滑模变结构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永磁同步电动机驱动装置滑模变结构控制的原理和设计方法,通过数字仿真表明,滑模变结构控制器具有健全的控制性能,它对负载时参数的变化以及外界干扰的影响产东敏感。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一类滑模变结构控制交流伺服系统,提出了基于δ算子离散化的系统设计方法,给出了准滑模控制器的设计过程和基于DSP的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11.
永磁同步电机交流伺服系统的滑模模糊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模糊控制器在设计过程中参数难以确定以及滑模控制存在抖动等问题,将滑模控制理论与模糊控制理论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Sugeno型模糊推理的滑模模糊控制器的设计方法。使每一条Sugeno型模糊推理规则的后件部分为一滑模控制策略,保证了模糊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性能。将该方法用于永磁同步电机交流伺服系统位置控制器的设计,并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综合了传统的滑模控制和模糊控制的优点,具有很好的动态跟随性和较强的鲁棒性,有效地削弱了抖动。  相似文献   

12.
电厂主汽温被控对象是一个典型的变参数、强扰动的对象,常规的PID控制器难以满足控制要求。针对此问题,设计一种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器。该控制策略基于带积分补偿的变结构控制器,并利用自适应模糊控制方法,把滑模控制器中的不确定项进行模糊逼近。利用李亚普诺夫函数证明了控制器的稳定性。将此控制策略应用到电厂主汽温控制系统中,仿真结果显示此控制方法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良好的跟踪性能。  相似文献   

13.
Nonlinear controllers such as fuzzy controllers and sliding mode controllers have been applied to boost converters because of their nonlinear properties. Although both fuzzy and sliding mode controllers have desirable characteristics, they have disadvantages in practice when applied individually. A sliding mode fuzzy controller is proposed to control boost converters. The sliding mode fuzzy controller combines the advantages of both fuzzy controllers and sliding mode controllers. It also has advantages of its own that are well suited for digital control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A sliding mode fuzzy controller is designed and verified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 using a prototype boost converter with a DSP-based digital controller.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the boost converter using sliding mode fuzzy control are evaluated in comparison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 using a linear PID and PI controller. The comparison indicates that the sliding mode fuzzy controller is able to obtain the desired transient response under varying operating points without chattering. The startup response using sliding mode fuzzy control is superior to the response using PID and PI control, while the load transient response shows no obvious advantage.  相似文献   

14.
针对开关磁阻电机严重的非线性和数学模型不精确等缺点,提出了一种模糊滑模变结构控制策略。将速度差作为开关函数,相电流平方和作为控制对象,在常规滑模控制器设计中引入模糊控制,建立模糊滑模控制的数学模型,并给出系统的结构框图。通过仿真,分析开关磁阻电机在模糊滑模控制下的各种特性。实验结果证明模糊滑模控制方法有良好的动态性能,较强的鲁棒性,在不清楚电机精确模型的情况下可有效克服转矩脉动。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Static Synchronous Series Compensator,SSSC)的模糊滑模控制器设计方法,控制目标是阻尼系统功率振荡。建立装有SSSC的单机系统数学模型,采用状态反馈精确线性化方法,将非线性的数学模型转化成线性的形式,运用分散滑模控制理论和模糊控制理论进行SSSC模糊滑模控制器的设计。对含有SSSC的单机无穷大系统进行三相短路故障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模糊滑模控制器能快速有效地阻尼系统功率振荡。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结合了传统PI控制、滑模控制与模糊控制的组合制动力控制器。首先,建立了电机械制动系统的执行机构模型。基于电机械制动系统的执行机构模型及制动力参考值特点,提出了一种变增益二阶滑模控制策略,并将其与传统PI控制器以并联方式组合,使得制动力能够快速跟随给定。同时,采用模糊控制抑制滑模控制器引起的抖振,提升了系统的稳态精度。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二关节机器人轨迹跟踪问题,设计了一种新的反演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器.该方法设计了反演滑模控制器和自适应模糊控制器,通过设计合适的自适应律,采用模糊控制器在线估计不确定性上界值,实现了对建模误差和干扰的自动跟踪,削弱了抖振.利用李亚普诺夫定理证明了系统的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带有建模误差和外部干扰的多关节机器人轨迹跟踪问题,根据滑模控制原理,采用非奇异终端滑模面,基于反演设计方法,设计了反演非奇异终端模糊滑模控制。并设计了模糊控制器在线估计不确定性上界值,削弱了抖动。利用李亚普诺夫定理证明了系统的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为风电场增加储能系统是平抑风电输出功率波动的有效措施之一。首先,通过对风电场出力进行频率分析,提出采用超级电容搭配蓄电池的混合储能方案平抑风电出力波动中的主要分量,并给出了一种混合储能系统模糊滑模控制策略,采用模糊控制器消除滑模控制器的高频抖振现象。然后,在RTLAB平台上搭建风电混合储能系统仿真模型。通过分析控制系统在扰动作用下的阶跃响应,验证了模糊滑模控制器的高抗扰性能。最后,仿真计算了采用模糊滑模控制策略前后储能设备的出力情况和荷电状态,进一步验证了该控制策略对风电出力平抑和提高系统抗扰性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A new approach to the sliding mode control of second-order nonlinear systems is introduced in continuous-time. A single-input fuzzy logic controller is used to continuously compute the slope of the sliding surface, with the result that the sliding surface is rotated in such a direction that tracking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under control is improved. The proposed fuzzy moving sliding surface approach with a one-dimensional rule base (FMSS-1D) reduces huge number of linguistic fuzzy rules significantly. However, it is shown that the input/output relation of the single-input fuzzy rule base is very close to the input/output relation of a straight line. Therefore, a single-input fuzzy-like moving sliding surface (FLMSS) approach using an approximate line function is then proposed. It is shown that the proposed control approaches have better tracking performance than the conventional sliding mode control with fixed sliding surface. The proposed moving sliding surface approaches are applied to balance an inverted pendulum on a cart. Computer simulations are presented to show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s and to make a quantitative comparison with the classical sliding-mode controller with fixed sliding surface method existing in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