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新版《上海近代建筑风格》是迄今为止关于上海近代建筑史研究最为全面的一部著作。它系统阐述了上海近代建筑和城市的发展演变、中国和外国建筑师的作品、中国传统建筑的转型、东西方建筑文化在上海的融合。作为上海近代建筑史研究重要的实物基础,该著作体现了系统性、完整性和学术性的特点,集中呈现了上海近代建筑研究工作取得的成就,也从侧面反映了上海近代建筑与城市风貌总体学术研究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2.
上海的近代建筑是中国建筑的珍贵财富,也是世界建筑的宝库。几乎各个历史时期.各个国家和地区.各种有代表性的建筑风格都可以在上海的近代建筑中找到。这些建筑的组合就构成了上海城市的风貌与特色,组成了上海既和谐又矛盾的城市环境和城市空间。  相似文献   

3.
《北京规划建设》2008,(4):130-132
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标志,中国步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近代社会,以此开始了中国近代建筑的历史进程,并在西方建筑文化的冲击、激发与推动下展开了。近代北京处于政治风云急剧变幻之中,一方面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继续,一方面是西方外来建筑文化的传播,这两种建筑活动的互相作用,构成了中国近代建筑史的主线,也使北京的近代建筑独具特征。  相似文献   

4.
近代建筑遗产是城市文化的积淀。以上海为例,通过对上海外滩建筑群及里弄建筑群的对待策略分析,论证了近代建筑遗产保护对于城市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城市近代建筑是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历史时期多元文化下的历史见证,本文就城市近代建筑的沿革、保护等问题展开讨论,并以青岛市的保护实践作为范例,就如何推进近代建筑遗产保护进行探讨.根据这些探讨作可供城市近代建筑遗产保护借鉴的有益思考.  相似文献   

6.
安民 《城建档案》2013,(1):15-18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伴随着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西方建筑文化和科学技术传入国门,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碰撞融合。这种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融汇,在安阳建筑文化中留下浓重印迹。那些中西合璧的近代历史建筑,成为安阳建筑文化的瑰宝。它们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建筑所特有的包容性文化品格,所表现的已不仅仅是建筑艺术,更诠释着近代安阳社会变迁的历史脉络,蕴涵着久远的城市记忆。现存的近代西式建筑1906年京汉铁路建成通车,广益纱厂、六河沟煤矿、大和恒面粉厂等一批近代民族工业先后兴办。  相似文献   

7.
杨嵩林 《四川建筑》1995,15(1):7-10
一、中国近代建筑发展概况什么是“近代建筑”,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似乎西方古典建筑加上中国古典建筑,就是中国的近代建筑了.以科学的美学观来讨论,应认为近代建筑是在近代,即机械工业时代,按机械工业时代的美学观点与生产原则建造的建筑,就是近代建筑.与古代建筑比较.其特点是:标准化、集约化、工业化。同步化和大量性生产.近代建筑,是近代生产力发展条件下的产物.机械工业产生于资本主义时代.以1640年英国长期国会为标志的资本主义社会,其早期是商业资本控制的家庭手工业和工场手工业.经历了一百多年,1771年才出现了水…  相似文献   

8.
杨维菊 《华中建筑》1998,16(4):114-117,119
南京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文章从城市规划中保持历史的连续性与突破性,近代建筑与新环境建筑的统一和协调。近代建筑的利用和更新三方面,论及南京在现代化城市建筑中是如何保护近代优秀建筑的。  相似文献   

9.
刘松茯 《城市建筑》2005,(11):43-47
哈尔滨近代建筑具有多元化的风格构成,在近代中国城市建筑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从传统建筑文化的再现、新思潮建筑的整体导入、“中华巴洛克”建筑的试验三个方面论述了哈尔滨近代建筑艺术特色,并阐明哈尔滨是近代中国建筑样式最丰富的城市。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回顾中国近代建筑遗产保护历史的基础上,分析了近代建筑遗产与城市风貌、城市文化特色之间的关系,提出了重视文化在近代建筑保护中的作用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