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影响油脂脱色效果的因素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赵军 《中国油脂》2003,28(2):20-22
吸附脱色是现代油脂加工企业广泛应用的一种脱色方法,影响吸附脱色效果的因素很多,这些因素错综复杂而又相互联系,作者结合生产实践,从吸附剂,脱色原料油的质量及脱色工艺参数等方面分析了它们对脱色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经最近小型试验表明,利用逆流原理进行植物油脱色,可减少耗用漂白土达40%,若采用两级加工,结果更为理想。在两级工艺中,在第一阶段,原料毛油利用已用过漂白土进行初次脱色。在第二阶段,将初次脱色油脂,再利用新漂白土进行最后脱色。该工艺最适宜深色油脂如棕榈油及物理精炼工艺。现将德国OHMI GMBH公司开发的逆流脱色工艺予以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3.
4.
5.
6.
脱色工艺对油脂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通过对不同脱色工艺所生产出来的油脂进行质量检测。探讨最佳脱色工艺及设备,对提高油脂精炼率,提高油脂的氧化稳定性和延长货贺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凹凸棒石油脂脱色行为及其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灵群 《食品科学》2019,40(3):87-93
以凹凸棒石为大豆油脱色吸附剂,通过对其物理特性、脱色热力学和吸附动力学分析,探讨凹凸棒石吸附剂的吸附行为与脱色机理。结果表明,凹凸棒石吸附剂主要为短晶束和单晶形,其孔径集中分布于1.5~10.0?nm的范围内;脱色热力学分析表明,随着脱色温度升高,凹凸棒石的色素吸附能力逐渐增强,但温度不能改变吸附剂对色素类物质的作用方式;吸附动力学分析表明,叶绿素等微量成分在凹凸棒石上的吸附速率较快,正己烷纯溶液体系中吸附速率依次为叶绿素>亚油酸>磷脂>类胡萝卜素,而大豆油体系中吸附速率依次为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游离脂肪酸>磷脂。由此可知,凹凸棒石油脂脱色主要通过孔径填充吸附,并伴随有部分氢键吸附和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8.
高酸值油脂助脱色与酯化脱酸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董建林  魏冰 《中国油脂》2000,25(6):82-85
主要探讨了高酸植油脂助催化脱色及酯化脱酸工艺,经过研究表明,采用该工艺精炼高酸值油脂,在基本不改变传统工艺和设备的基础上,可以显著地降低油脂炼耗,提高精炼率,达到增产油脂,充分利用资源的目的,同时也为高酸值油脂的精炼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对微生物油脂的脱色工艺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了脱色时间、脱色温度、吸附剂用量和比例对脱色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对脱色工艺进行了优化。最佳工艺条件为:脱色温度90℃,脱色时间25min,吸附剂用量为5%,白土与活性炭比例9:1。在此条件下,脱色率达到84%。  相似文献   

10.
硅胶有助于提高白土脱色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硅胶有助于提高白土脱色效果安徽省淮南市粮科所黄显慈1概况用白土吸附脱邑除去油脂中有色物质和油中残留的部分皂、胶质等杂质。油脂脱色所需的白土数量主要取决于白土的活性、油脂的质量、对脱色油的色泽要求。人们希望用较少量白土达到脱色要求,这样可以降低油脂损耗...  相似文献   

11.
食用植物油精炼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食用植物油的精炼工艺,综述了食用植物油精炼技术中各环节的影响因素,以及生产中易见的质量安全问题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世界油脂加工技术发展非常迅速,预处理和制炼油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不断出现,正日益受到人们重视。该文主要从提高油/粕质量、降低能耗和废弃物排放、提高生产效率和开发新产品等方面出发,阐述世界油脂加工技术创新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3.
王如一  方伟忠 《湖南造纸》2010,(2):25-27,33
介绍了目前国内外研究较多的制浆造纸废水深度处理的主要方法,重点概述了微生物混凝剂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及其发展状况,并指出生物絮凝剂是极具发展前景的絮凝剂。  相似文献   

14.
采用多种轴表面处理方式,并与唇形油封进行配合密封磨损试验,得到一种密封良好、磨损小、使用寿命长的轴表面处理工艺;就装配工艺对油封质量及寿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及试验,得出采用三维Pro/e装配工艺可更好地保证油封的装配质量,显著提高唇形油封的寿命及密封性能。  相似文献   

15.
油脂脱胶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与油脂》2017,(11):14-16
通过对胶质结构和胶质性质的分析,着重介绍了水化脱胶、酸法脱胶、酶法脱胶、膜法脱胶、吸附脱胶、超临界脱胶和冷冻脱胶等技术,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该文对我国当前食用油中传统检测指标及新型热点指标的检测方法作了归纳和总结,同时结合相关油脂生产工艺和现场调查情况,探讨了标准检测方法的适用性和新型检测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7,(11):232-237
新版《膳食指南科学报告》对肉品加工提出新的要求,如增加以瘦肉为原料的凝胶类肉制品的生产,重视对低钠和低饱和脂肪酸含量肉制品的加工技术研发,增强肉制品的健康属性,提高肉制品生产工艺的安全水平等。文中据此梳理了凝胶类肉制品加工和研发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重点论述了滚揉、斩拌和腌制工艺优化,异质肉加工特性改善,高压和超声波辅助热凝胶形成以及凝胶绿色加工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凝胶类肉制品加工科学与技术的未来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8.
19.
棕榈树的种植及棕榈油的产能在最近10年迅猛增长,随着棕榈植物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全球变暖的问题日益严峻,业界对棕榈油工厂建设和生产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节能环保要求。通过阐述棕榈油市场和工厂的环保节能建设,以期为棕榈油事业的发展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棕榈油微胶囊化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主要以大豆分离蛋白和麦芽糊精为复合壁材,单硬脂酸甘油酯和蔗糖酯为复合乳化剂,制备含油量为30%以上棕榈油微胶囊,并对制备微胶囊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复合乳化剂添加量为2.5%(单甘脂∶蔗糖酯=3∶7)、剪切乳化时间6 min、乳化温度为70℃、壁材∶芯材=1.5∶1、进风温度为180℃的条件下,可以获得包埋率为82.3%、含油量为32.9%的微胶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