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颖  徐颖 《建筑与文化》2023,(6):115-117
合理地保护、传承和利用历史文化村落对浙江农村的生态维系、文化延续、旅游开发和经济发展,以及健康人居环境的促进具有重要作用。历史文化村落改造设计需要设计者梳理地域文化特色,融合现代技术与材料的优势,结合当代的可持续发展需求与新的生产生活方式,创建出新的构造形式与技术细部。文章在分析浙江地区传统村落风貌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浙江历史文化村落建设中民居改造的具体实施性策略。  相似文献   

2.
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规划往往是以行政区划为边界,并未考虑同一种民系文化在跨区域村落保护上的统筹。基于闽南文化基底,对闽南历史文化村落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跨区域闽南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发展体系和管理平台,以数字化技术、特色旅游业为手段,提出历史文化村落协同保护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3.
贵州历史文化村落因数量丰富、地域特征突出,具有极高的辨识性和文化景观价值,近年来日益受到关注。在梳理了贵州历史文化村落的研究进展后,认为以往研究形成建筑学、城乡规划、旅游管理、景观生态学、民族学、社会学等多学科参与的局面,集中在贵州历史文化村落及建筑空间景观特征、保护规划及技术、村落文化遗产保护以及旅游开发等方面的研究上,取得了一定成果。在村落演进、动力机制探讨、保护制度及法规构建、旅游开发实施反馈以及村落防灾减灾等方面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4.
历史文化村落是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但随着新农村的建设,正遭受着持续性消亡。本文将浙江省第一批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建设绩效评估体系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介绍其评估体系的构建方法及演变过程,从而为今后及其他省份地区的评估体系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北京郊区分布广泛的历史文化村落是北京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存续现状已不容乐观。文章在对北京东郊历史文化村落开展大量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补充修正现有建设部所颁布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评价指标体系》,对该区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现状予以综合评价,并据此从中遴选出21个"推荐村落",同时,针对性地提出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6.
社会变迁视角下历史文化村落再生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历史文化村落物质空间面临整体性衰败,主要原因包括生产力发展对于交通的依赖性所产生的外部压力、社会变迁过程中传统大家庭结构变化、乡村社会结构变迁以及现代生活质量目标追求等方面的影响.同时,当今我国历史文化村落再生也具有历史必然性,缘于国家宏观发展政策、生产力发展对于交通依赖性的转变、大城市病以及现代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多元化的重要影响.历史文化村落再生的规划建设,需要为村落旧的物质空间重新定义新功能和新的社会结构,注重培育其再生的内在活力,建立外部政策支持,并且应避免若干认识上的误区.  相似文献   

7.
戴林琳  吕斌  盖世杰 《规划师》2010,26(2):61-65
北京郊区有着广泛分布的历史文化村落,是北京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快速的城市化发展进程及近年来的"新农村建设"浪潮中,这些村落正面临着严重的存续危机。从空间维度、政策维度、经济维度三个层面对北京东郊历史文化村落的存续现状进行研究,可为后续各项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张艳玲  肖大威 《华中建筑》2010,28(7):169-171
"文化空间"保护代表了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思路,文化空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间最直接的纽带。该文把"文化空间"保护的思路引入历史文化村镇保护中,分类归纳历史文化村镇中的"文化空间",使历史文化村镇中的"文化空间"更清晰,促进历史文化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与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9.
戴林琳  盖世杰 《规划师》2011,27(4):84-89
在对京郊历史文化村落的资源总量及总体特征进行归纳与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历史文化村落的形成原因和构成特点,将北京东郊历史文化村落的资源类型划分为交通要道沿线类、长城沿线堡寨类和自然聚落类3个主类,并结合空间形态特征、人文历史特征及自然地理特征等主要影响因素将其进一步划分为10个亚类,尝试建构北京东郊历史文化村落资源谱系,为...  相似文献   

10.
盛键 《城乡建设》2016,(3):77-78
历史文化村镇的传统特色风貌是我国的宝贵财富,反映了我国历史进程中的民俗文化,蕴含着非常丰富和宝贵的历史信息,体现了我国各民族优秀传统品质,涉及到哲学思想、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在历史文化村镇的建设中,保护好其独特的传统特色风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历史文化村镇传统特色风貌保护的迫切性 (一)传统村落大量减少  相似文献   

11.
<正>目前的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规划多是针对某一个历史文化村落而编制,从宏观层面出发,对某一区域的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编制的总体规划较少。以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总体规划为例,提出了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深层次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2.
研究在分析天津市历史发展特征的基础上,对天津市的历史文化村镇进行分类,并参照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评价要素,结合天津市自身特色,建立天津市历史文化村镇评价标准,提出相应的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范围划定原则和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为更好地保护、继承和发展我国优秀历史文化遗产.进一步推动历史文化村镇保护工作,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共同制定了<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评选办法>,并据此评选公布了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这为进一步推动历史文化村镇保护工作产生重大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技术路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已有的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案例进行分析与调研,吸收前人在保护规划编制与实施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明确了保护规划的定位;梳理出一条能够真实反映历史文化村镇规律和特点的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的技术路线,用以指导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和西南地区历史文化名镇(村)申报现状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典型村镇的实地调研和特征总结,找出评价指标在地域化实施中的问题,对现行评价指标进行调整和补充,确定了西南地区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评价指标,再通过相关数理计算确定指标权重,最终建立了西南地区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6.
该文提出旅游开发主导下历史文化村镇出现的布景化现象,列举了布景化的表现特征.指出在历史文化村镇所处的文化冲突背景下,旅游开发是导致布景化的直接原因,而文化变迁的必然性是其根本原因.阐明布景化是历史文化村镇于当前时代下客观的必然的生存状态,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和利用应该是在客观的心态下对其布景化现状进行的理性管理.  相似文献   

17.
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类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据时代催生方法变革,公众关注的"历史文化村镇"问题值得专业人士加以重视。中国历史文化村镇数量众多,而保护规划模式单一,故类型研究是数据化研究和历史文化村镇保护方法差异化研究的需要。通过对75个村镇保护规划文本和第一批105个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的景观特色进行分析、归纳,从基础数据、形态特点、景观特色、保护方法4个方面对形态各异的历史文化村镇进行单因素细化分类,为历史文化村镇保护数据库建立和保护方法量化研究提供分析因子框架。  相似文献   

18.
参数化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新技术。并逐步应用于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等领域。通过对参数化技术的探索研究,可以为历史文化村落空间形态特色的保护与规划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从而推动城乡规划与参数化技术的交叉研究,促进规划思维与方法的创新,提高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19.
武艳文  于洋 《新建筑》2011,(4):134-136
我国正处于信息化建设的历史时期,传统的方法已难以满足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的现代化需求。通过对历史文化村镇进行数据库构建,借助于网络技术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建立一套适应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数据库的技术框架。以提升保护规划的科学性和信息化程度。同时提出可以推广的保护规划数据库应用模式,为我国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的计算机信息化改造在思路和方式上进行有益的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20.
历史文化村落是一项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不可再生的综合性遗产,其遗产价值体现在许多方面,包括村落环境营造和建筑单体营造等。经过动态的、嬗变的历史进程,村落环境营造的结果以当下历史文化村落的风貌核心区遗产为最原真的体现,因此笔者尝试提出"环境风貌遗产"概念,对传承庐陵文化的吉安地区进行分析,以圳头古村为典型个例,从形成"物质环境风貌遗产"的村落外在基本要素和内在构成规律,以及形成"人文环境风貌遗产"的装饰内涵和民俗活动两个方面来论述,探索研究村落的历史信息载体和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