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5 毫秒
1.
针织服装垫肩的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人体肩部的形态、结构以及功能方面的特点和要求出发,对针织服装垫肩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针织服装垫肩。详细阐述了在设计这种垫肩过程中肩的形态修正、肩头点的设定、肩的基本尺寸、垫肩的厚度、垫肩的基本大小等。通过与旧式垫肩的比较,得出该垫肩在形态和运动功能方面均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王凤丽 《国际纺织导报》2005,33(2):82-83,66
分析了服装肩部结构平衡的重要性,着重讨论了影响肩斜度结构平衡的五个方面——落肩、垫肩、横开领、前后肩斜度以及肩省。  相似文献   

3.
"袖山"是服装款式中围绕人体臂根与身躯肩部转折造型的服装立体形态结构,对它的研究有利于把握人体形态与款式造型之间的适应性问题。基于人体臂根、肩部构造特征与功能需求出发,并运用立体裁剪的方法,对其部位功能与款式形态的相互适应性进行了原理解构分析。结果表明:人体臂根、肩上与服装袖山、衣身结构呈"凸"省形态,人体臂根、腋下与服装袖山、衣身结构呈"凹"省形态;袖山与袖窿弧线形态相互配合,必须以其"凸"、"凹"省形态为前提,最大程度地满足其内部结构与上肢静、动状态下的适应性和舒适性。  相似文献   

4.
从人体工效学的角度分析了服装过肩结构与人体肩部形态特征之间的关联,结合修身型男衬衫过肩结构参数的优化实验,研究了过肩结构设计参数对服装造型的影响。结果表明,人体肩部特征对修身型服装过肩结构具有制约作用,当过肩结构参数达到人体肩部形态要求时,服装整体造型效果的人体工效学评价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国外针刺垫肩的生产工艺,结合国内现有垫肩加工技术,在实验室条件下自制针刺垫肩,并对国外、国内、自制三种垫肩的折皱恢复性、压缩回弹性、透气性以及尺寸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一次成型工艺加工新型针刺垫肩解决了老式国产针刺垫肩分层做法存在的问题,一次成型针刺工艺可以明显改善垫肩的使用性能,保证垫肩轻薄挺括,提高其保形性。新型针刺垫肩在服装业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垫肩的使用影响到服装肩部造型。通过立裁的方法,探究垫肩的高低对肩斜度以及肩宽的影响。通过不同垫肩厚度、不同肩宽35件试衣的主观评定,对各数据相关性分析得到:要使得肩部造型美观,肩宽和垫肩厚度应呈正比关系,而肩宽与肩斜度呈反比关系。  相似文献   

7.
对各种垫肩进行了分类.针对男式西服用的针刺垫肩,详细介绍其组成、工艺流程和几种针刺垫肩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8.
介绍羊绒衫版型设计与编织工艺相结合的方法,即从设计理念入手,针对人体体型和功能要求采用相应的方式。针对羊绒衫普遍存在的肩型设计问题改进袖型,即采用加大腋下并锁,曲线分段收针,增加前、后胸宽尺寸,与服装打板相结合,改善挂肩及袖山形状,使肩部造型更符合人体形态,不仅提高了羊绒制品的外观立体感,而且使穿着更加舒适,从而提高其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9.
随着功能性服装的大力开发与运用,功能性服装压力舒适性的研究变得非常重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不同体型的背背佳着装者进行了主观压力评价的同时运用LabView8.0虚拟仪器服装压力测试系统对背背佳肩部进行了客观压力测试,得出背背佳肩部压力与人体胸围、肩宽、大臂围以及人体姿势的关系。并提出了相关优化改进建议,为相关功能性服装的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0.
缪晓燕 《江苏丝绸》2010,39(3):48-49
分析了服装结构设计中肩缝部位易出现的问题,从人体肩部的形态、结构方面出发,分析了影响服装肩缝尺寸稳定性和肩缝变形的因素,提出了合理的省道转移和工艺处理,以降低服装的肩缝变形,提高服装肩部造型的美观性,为服装的结构设计提供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1.
云肩作为中国传统服饰制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较高的民族文化、设计艺术历史与交流融合的研究价值。下文将通过史籍文献、考古图像等资料,概括云肩从功能性向装饰性转换的历程与逐渐发展为贵族商贾女子身份象征的社会特点,运用图像学方法对云肩的构成形态、形制特征、色彩等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中国传统服饰元素——对于襦裙、长袍等完全的服装形态来说,具备一定佩饰功能的云肩在当代服装设计中蕴含着庞大,更易被现代现实社会所接受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针对服装衣身肩斜角的测量不方便、不准确等问题,通过分析衣身肩斜角的影响因素,确定身体质量指数(BMI 指数)作为代表影响肩部结构的肩部厚度的实验参数,通过SPSS 分析衣身前后肩斜角之和与人体肩斜角和BMI 指数之间的关系,得出了衣身肩斜角和人体肩部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回归关系。实验结果显示:不同个体之间肩斜角的差异较大,其中大部分个体的左右肩斜角有一定的差异;不同的人体肩部结构的实际衣身肩斜角的数值基本在一个范围内上下波动,差异并没有人体肩斜角那么明显;衣身肩斜角与人体肩斜角和BMI 指数为线性相关关系,且线性关系良好,其中人体肩斜角是衣身肩斜角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且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以藏族袍服的袖型结构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藏民袍服袖型的结构特点,并将其融合于现代服装袖型的结构设计理念中进行设计,为现代服装的袖型及肩部造型结构设计提供更多的方法.运用服装结构学、服装设计学知识,合理将藏族服饰结构特征融入到现代服装结构设计中,为现代服装及民族文化服饰的传承与发展提供设计方向,弘扬传统民族服饰文化.  相似文献   

14.
为获得最佳的着装美观和舒适性,通过三维人体测量方法获得肩部有关数据,并利用SPSS 分析软件对所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以肩部横向弯曲度为研究对象,建立肩部参数对象,即肩弓系数,分析得出其值介于 0.702 与 0.912 之间;通过对肩弓进行聚类分析获得3 类不同弯曲度肩型,再结合肩斜将肩部造型整合得出 9 种不同造型;通过对肩弓与肩宽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负相关性;通过运用 OptiTex 软件中三维试衣功能建立肩弓模型,分析不同肩弓弯度对着装外观的影响,并通过三维立体裁剪技术获得不同样板纸样,对纸样中各工艺点的位移变化进行分析,总结得出不同肩弓弧度对贴体性上衣的领窝弧线长度和位置、衣身袖笼弧线和肩线的长度均会产生影响,其中对后领窝线长度影响最为显著,即随着肩弓弧度增加,后领窝弧线长度以均值 0.3 cm 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5.
周文辉 《江苏纺织》2014,(2):56-57,60
服装是因人而存在的,也是为人所服务的,人体体型及其运动特性是服装结构与造型设计的源和本,充分了解人体的动态和静态规律,是服装设计从业人员进行服装结构设计与造型设计的前提,科学地分析把握服装与人体的关系对服装造型的变化又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陈研  张竞琼 《纺织学报》2013,34(6):93-97
本文以上海纺织博物馆和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馆藏旗袍实物为研究对象,对近代改良旗袍的基本形制进行了论述,并将近代改良旗袍按造型形制与细部结构细分为“基本型”和“摩登型”。又通过对馆藏“摩登型”改良旗袍的基本形制、结构造型与细节设计的分析,指出近代改良旗袍是吸收西方外来服装造型方法的结果。具体是通过收省、分割、装袖等西式造型方法,实现了在外轮廓造型上由传统的“A”向“H”型再向西式的“X”型的转变。再通过采用了垫肩、拉链等西式服装辅料,辅佐主体结构实现了由离体到紧体、由平面到曲面的转变,说明了近代改良旗袍是中西方服饰文化不断的碰撞与融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李杨  申鸿  吴晶 《纺织学报》2019,40(11):151-154
为了给女装肩部结构设计提供理论参考,探究女装肩部结构与袖窿结构的关系并建立二者的理论研究模型,运用立体裁剪的方法,利用不同厚度的垫肩改变肩斜度从而改变肩部结构,通过三维到二维的转换,在衣片平面展开图上对肩斜度、袖窿夹角进行精确测量,并对数据相关性进行分析,通过制作成衣,对比用传统比例制图法与用实验结果制图的成衣合体度。结果表明:垫肩厚度与肩斜度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关系;女装肩部结构变化影响袖窿夹角大小,且肩斜度与袖窿夹角大小呈线性相关关系;运用线性回归关系辅助制图进行女装结构设计,其合体性优于单一的比例制图法。  相似文献   

18.
服装结构能对服装的内外形进行塑造,在满足舒适性特点的基础上创造出各种风格,就某种意义而言,服装结构设计就是设计结构线。服装进行内部结构设计是人类感受世界和表达想法的方式。运用分割线、领、口袋、褶、省等细节方式,对服装进行从局部到整体的设计。本文分析服装设计中结构设计的功能性和装饰性,对服装设计具有现实性指导的作用,从细节处提高服装品位,赋予服装独特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依据人体生理构成特征,运用立体裁剪方法,对其颈、肩与款式形态的相互适应性进行了从原理到形态造型的分析。结果表明:人体颈、肩与服装领、身结构呈"凹"省形态;领子造型时,必须以其"凹"省形态为前提,最大程度地满足人身体颈、肩功能。  相似文献   

20.
服装的内部空间是形成服装造型的基础和前提,服装的外部款式因为内空间大小和形态的不同而变化,而服装又通过造型产生了某种特殊的服装内部空间。在服装设计中,人体对于空间这一要素的需求不能剥离本体而进行。服装的内部空间与其造型本身就是一个密切相连的整体。笔者将通过总结服装内空间的性质和内空间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方法,借助人体工效学理论、对比中西方衣服空间设计形式上的差异、服装设计作品,从内部空间的功能性和造型性两方面分析服装内空间与人体之间的关系,并梳理出基于内空间视角下的服装款式和结构的设计方法,进而打破常规的服装架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