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原型观测资料的初步分析,了解到热电厂贮灰场中灰水沟槽的位置及其断面类型、灰水水力特性及悬移灰级配的沿程变化,还讨论了冲填的贮灰场地形特征。  相似文献   

2.
贮灰库渗流控制及三维等参元数学模型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燃煤电厂粉煤灰的贮放多用水力冲填法,贮灰库内形成渗流场。本文从粉煤灰特殊的物理力学性质出发,阐明加强排渗设施,缩小贮灰库下游饱和区范围的重要意义,并分析了几类灰坝的排渗型式,指出贮灰库设计和研究的趋势;同时介绍了伽略金法和等参数单元在贮灰库排渗模拟中的应用,指出渗透系数的各向异性对贮灰库渗流的影响程度。模型采用了多种形态的等参元,用较高阶空间等参元模拟排渗干扰井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贮灰场的地震反应分析及抗震加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燃煤火电厂湿法贮灰场的灰渣沉积层往往处于饱和松软状态,难以在其上建造子坝,且灰渣层在地震作用下极易发生液化,危及灰坝安全。笔者结合某些电厂贮灰场的子坝加高工程,在室内外试验的基础上,用有效应力的动力分析法计算了地震作用下贮灰场的动力反应,并提出了抗震加固措施。为类似贮灰场的抗震分析与加固指出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霍明 《山西建筑》2001,27(2):16-17
目前许多发达国家都在采用干贮灰场,与传统的湿式贮灰场比较,在我省选择山市岩陡的山谷来建干贮灰场具有明显的优点:可降低灰场的基建投资,加快工程建设的速度;可少征占灰场用地,提高灰场的利用率;还可节约用水。这在缺水地区、土地紧张地区、湿陷性黄土区、岩溶发育和强渗透性等地质条件较差地区更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贮灰坝的稳定性分析是电厂安全运行和贮灰场安全管理至关重要的技术问题。以某电厂贮灰坝为例,采用刚体极限平衡方法对贮灰坝的稳定性进行校核,评价其稳定性,预测贮灰场达到设计库容时的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该贮灰坝内外坡在现状水位和高水位运行状态下,地下水不会从外坡坡面溢出,均不会发生渗透破坏;在现状条件和贮灰达到设计容量时均是稳定的,满足贮灰库安全运行要求。通过分析可为相似贮灰坝稳定性研究提供指导,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火力发电厂贮灰场施工期过长,施工质量不易控制的问题,采用土工合成材料在贮灰场灰坝建设中的应用,可以缩短施工周期,节省投资。  相似文献   

7.
以山西某2×300 MW级电厂工程贮灰场为实例,对山谷干贮灰场采用初期坝前堆灰和库尾堆灰两种不同的运行方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初期坝前堆灰运行方式既经济又安全,该工程贮灰场应优先采纳坝前堆灰方案。  相似文献   

8.
压实粉煤灰的工程性质及龄期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一、前言 目前,我国各大火电厂对粉煤灰的处理一般采用水力管道输送,在平原或山谷中贮放。国外一些电厂采用了干贮灰的方法,即将干灰加水压实后贮放,这种方法对于缺水地区更有实际意义,干贮灰方法在我国还处于试验阶段。北京高井电厂所进行的干贮发现场碾压试验方法步骤是:用搅拌机将灰加水搅拌,用装有密封仓的专用汽车运至现场,再由推土机将灰  相似文献   

9.
为了预测贮灰场浅层地下水污染问题,采用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研究方法,对选定的贮灰场及邻区的浅层地下水环境质量进行了现状评价和预测评价,对贮灰场渗漏可能引起的浅层地下水污染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灰场建成后对灰场区及邻区地下水环境质量的短期影响不大,这为电厂灰场建设后,可能引起地下水污染范围、污染程度的预测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根据宜宾黄桷庄电厂贮灰场灰渣筑坝现场的实际的情况,提出了振动水力夯实试验这一新的试验方法。通过现场试验成果的分析并结合灰渣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确定了满足灰渣筑坝施工质量的新的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1.
 为了计算采空区垮落岩体空隙储水量,引入分形理论对陕北榆神府煤田采空区垮落岩体储水空隙相关参数展开研究。基于采空区垮落岩体空隙分形维数测定数据,选用Menger海绵分形模型建立采空区垮落岩体空隙结构模型,推导采空区垮落岩体空隙率和残余碎胀系数公式,计算采空区垮落岩体空隙储水量,并以神南矿区某矿32301面为工程背景进行现场应用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空区垮落岩体空隙分形维数为2.93,储水性能良好。分形计算最大储水量为3848231.93m3,与采空区垮落岩体空隙实际储水量较为一致。利用分形方法计算采空区垮落岩体空隙储水量是可行的,对于干旱-半干旱矿区有效利用有限水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断层地质构造的存在将严重影响穿越采空区高速公路路基路堑的稳定,选取既有断层构造存在,又有采空区的箱涵高路堤高速公路段落,依托典型工程实例,采用岩土工程常用的数值模拟分析软件—Flac3D,研究采矿引发断层“活化”不利的地基稳定性,研究“活化”地质断层,分析高填方路基“疾病”的机理、变形和地面不稳定,探讨修筑箱涵通道及高填路基而出现的变形与失稳问题,发现预防道路路基的不连续变形、沉降,旨在为确定合理的技术基础。研究表明:煤层开采改变了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形态,是影响断层“活化”的主要因素;断层“具有屏蔽作用,影响水平方向的移动、下沉变形的对称性。  相似文献   

13.
 马达岭滑坡是典型的采矿诱发型滑坡,自然斜坡为平缓反倾层状结构。以马达岭滑坡为原型,采用物理模拟方法,研究两层开采条件下采动斜坡的变形过程,并分析该类斜坡变形破坏的地质力学模式。研究表明:煤层开采后采空区边界上覆岩体产生应力集中,导致采动裂隙首先产生于该部位,以陡倾竖向倾倒式裂隙为主,裂隙向采空区中部扩展并逐渐形成离层裂隙和剪切裂隙;变形稳定后采空区上覆岩层弯曲,在地表形成沉陷区;受采空区上覆岩层沉陷的推挤作用,外侧坡体沿煤层向坡外滑移,导致坡体下部隆起。该类斜坡变形破坏的地质力学模式可以分为:弯曲–拉裂(“表生”改造阶段)、塑流–拉裂、蠕滑–拉裂3个阶段。  相似文献   

14.
郑齐银 《山西建筑》2012,38(21):86-87
结合近年来采空区施工经验,根据相关技术规范,就采空区设计与施工的一些常见问题进行论述,包括粉煤灰标准、配合比设计、孔间距、注浆压力及现场检测等,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揭示浅埋房式采空区对下位煤层开采矿压显现的控制机制,降低工作面过房式采空区的动压显现强度和压架风险,以神东矿区霍洛湾煤矿2-2煤层房式采空区下3-1煤层长壁开采工作面动压特征为研究对象,将3-1煤层覆岩结构分为四类,利用理论分析和相似材料模拟等方法,系统研究了不同覆岩结构类型运动特征、力学模型及对3-1煤层长壁工作面的动压控制机制。结果表明:房式采空区稳定房柱下易形成上下位关键层双悬臂梁结构,双悬臂梁结构协同失稳是形成动载矿压的主要原因;房柱失稳区主关键层形成的不稳定砌体梁结构及靠近大煤柱未失稳的房柱随下位煤层开采滑落失稳是导致长壁工作面动载矿压发生的原因;当3-1煤层工作面上覆前方为房柱失稳区时,工作面推出集中煤柱时的动载矿压是由于大煤柱两侧关键块已提前滑落失稳,两关键块间无作用力,倒梯形岩柱与亚关键层联合失稳作用结果;当3-1煤层工作面上覆前方为房柱稳定区时,工作面推出集中煤柱时,动载矿压是由房柱失稳所致。  相似文献   

16.
白更言 《山西建筑》2009,35(12):34-36
介绍了“山谷型”灰场选址、初级坝建设中深化设计与施工要点,并阐述了子坝加高中的深化设计与施工,最后总结了贮灰场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中的环境影响因素以及采取的环境控制措施,从而证实了深化设计与施工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干旱半干旱矿区水资源保护性采煤基础 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干旱半干旱矿区水资源保护性采煤既是一项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也是重要的基础和应用科学研究内容之一。结合神东矿区具体地质采矿条件,从矿区水文地质结构分析、采动覆岩导水裂隙通道发育规律与隔水关键层稳定性、有隔水层区上覆含水层保水采煤方法、无隔水层区上覆含水层预疏放转移存贮等多个方面,系统地展开了对干旱半干旱矿区水资源保护性采煤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工作。通过水文地质分析,将浅层含水区域分为4种水文地质结构类型,又把有隔水层区结构细分为5种隔水层结构,进而提出了5种保水采煤分区。通过现场实测、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等,揭示了采动覆岩裂隙演化、渗流通道发育与渗流规律,并给出了隔水关键层稳定性判别条件。根据不同的地质采矿条件,提出了针对有隔水层区上覆含水层的控制隔水关键层结构稳定保水开采方法、控制采动导水裂隙闭合保水开采方法、局部支撑区域充填保水开采方法,提出了针对无隔水层区上覆含水层预疏放向采空区转移存贮水方法,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针对煤矿采空区顶板岩层相对完整、坚硬,采空区空间比较大,顶板未塌落或未完全塌落的房柱式开采的采空区治理,提出堆台式混凝土加固理念,并分别对堆台式混凝土支撑的设计、试验、施工情况及技术和质量要求进行阐述。从而保证质量、节约投资、加快工期。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采宽、采厚、上覆岩性和采深等4个主要因素对覆岩移动变形所起到的贡献大小,确定较敏感或最敏感因素,给煤矿开采设计和地表建筑物保护提供参考依据,本文以兖州某矿主采近水平煤层为背景,在正交试验优化组合基础上借助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覆岩移动的影响因素(采厚、采深、采宽及上覆岩性)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影响因素对覆岩移动的敏感性具有较大的差异性,16种不同组合条件下对采动覆岩最大竖直位移和最大水平位移的敏感性作用由大到小依次为:采宽、采厚、上覆岩性、采深。最后,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建立了多因素作用下覆岩移动的数学公式,回归效果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