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信世界》2008,(24):I0011-I0011
华为领先一代cdma2000全IP基站系列,包括室外宏基站3606AE、室内宏基站3606E、紧凑型宏基站3606C和软基站0DU3601CB等。该基站系列采用电信级IP宽带通用平台和模块化设计,全面支持全频段的EV-DO Rev,A网络部署,并具备向未来UMB(超级移动宽带)网络平滑演进功能。  相似文献   

2.
综合报道     
华为新闻推出领先一代CDMA2000全IP基站系列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近日隆重发布领先一代cdma2000全IP基站系列,包括室外宏基站3606AE、室内宏基站3606E、紧凑型宏基站3606C和软基站ODU3601CE等。该基站系列  相似文献   

3.
华为信息     
华为第一季度出口额达9亿美元,华为与Optus合作开通澳大利亚UMTS 900电话,华为“IP路-中国行”全国巡展,华为推出领先一代CDMA2000全IP基站系列.  相似文献   

4.
随着移动网络从2G向3G的迈进,移动网络IP化的进程日益加速,移动软交换网络的建设拉开了移动核心网络向IP化演进的序幕,而移动接入网(RAN)侧的IP化也逐渐成为电信运营商关注的热点。电信级以太网技术作为承载IPRAN的技术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从电信级以太网技术分类和技术特点分析出发,基于cdma2000基站的承载需求,对电信级以太网在基站IP化承载领域的解决方案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综合报道     
华为:移动宽带引领全球通信在2006世界电信展上,华为展示了全系列领先的商用解决方案,标志着华为已经成功进入移动通信领域的领导者行列。华为在UM TS/H SPA新一代基站、全性能的H SDPA/H SUPA解决方案、IP传输解决方案、室内覆盖解决方案等方面保持领先,并围绕客户需求创新,在业界率先推出分布式基站、UM TS900、iDBS室内覆盖、UM TS AP、cdm a20001x EV-DO Rev.A端到端,以及移动W iM AX等客户化解决方案,帮助运营商提升网络性能保持领先、同时大大降低网络建设和维护成本。华为端到端移动W iM AX解决方案支持灵活的组…  相似文献   

6.
首先介绍蜂窝电话系统的发展,包括GSM,CDMA,TDMA和PDC等4种第二代系统,以及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和cdma2000两种第三代技术。接着讨论GSM/GPRS、UMTS版本3、全IP、cdma2000和无缝的网络结构,详细分析了移动网络从电路交换到分组交换,然后向全IP网络结构演进,最后实现不同接入技术之间互联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7.
中兴通讯IPTN承载解决方案基于领先的新一代端到端全系列IP传送平台,致力于为客户打造精品电信级网络,降低网络建设和运维成本,助力运营商实现网络的平滑演进。  相似文献   

8.
《数字通信世界》2009,(2):43-4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近日宣布,其已经被北欧和波罗的海地区最大的电信运营商Telia Sonera选中,为挪威首都奥斯陆部署全球首个LTE商用网络。在该合同中,华为将为Telia Sonera提供端到端的LTE解决方案,包括基站、核心网、运营支撑系统、网络规划和实施等端到端一体化服务。基于其全IP架构及第四代基站平台,华为LTE解决方案支持多种制式的融合及平滑演进,充分保护运营商投资,为TeliaSonera构建高质量、无处不在的移动宽带网络,为最终用户带来创新的业务体验。  相似文献   

9.
《通讯世界》2006,(6):81
以华为公司为代表的通信设备制造商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即开始了第三代通信系统的开发及制造,在增大基站容量,增大基站功率,优化传输技术,完善优化构架,全频段,低功耗等方面进行持续不断的投入,开发出性能优越的领先一代CDMA2000基站,目前已经取得了令业界瞩目的成绩。据统计,在2005年全球CDMA2000新增市场份额中,华为名列第一。华为CDMA2000设备已进入全球60多个运营商,网络容量超过4000万用户。华为领先一代CDMA2000基站主要有以下优势:优势一:开放的系统架构华为领先一代基站的设计采用了开放的系统架构,使基站的基带、射频、传输…  相似文献   

10.
《通信世界》2008,(48):I0031-I0031
获奖理由:2008年,华为技术推出了业界领先的CDMA绿色解决方案,力促节能减排;而通过建设香港地区首个cdma2000网络,华为为香港本地及全球旅港CDMA用户提供了高质量的移动宽带服务。  相似文献   

11.
华为近日宣布,新加坡领先移动运营商MobileOne选择华为独家提供基于ATCA(先进的电信计算平台)的IMS解决方案。华为将帮助M1提供丰富的国家宽带网络业务,打  相似文献   

12.
《广东通信技术》2007,27(10):78-7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于日前宣布,日本移动运营商EMOBILE公司采用华为基于全IP的HSPA解决方案,全面扩容其无线接入网。华为将部署2300个分布式基站,为用户提供无缝的HSPA移动宽带服务。  相似文献   

13.
《网络电信》2008,(11):73-74
近日,作为致力于为全球运营商提供下一代电信网络端到端解决方案的业界领先供应商,华为技求有限公司(简称华为)于今日宣布,在澳门举行的GSMA移动通信亚洲大会上,其下一代移动宽带终端E180荣获“2008亚洲移动通信奖一最佳移动宽带设备奖。”  相似文献   

14.
信息     
国内资讯上海电信采用Juniper网络 TX MATRIX核心路由平台扩容 Juniper网络宣布,上海电信已采用Ju- niper公司T系列核心路由平台扩充其核心IP 网络,其中包括TX Matrix多兆位路由平台。 T系列平台将被添加到上海电信现有的Juni- per网络E系列和M系列路由平台基础上,并提供附加的容量、可靠性和必要的可测量性, 从而满足不断增长的先进IP基础服务的需求。上海电信目前在较小的核心站点部署了Juni- per的M系列多业务平台,之前还曾经部署过 E系列宽带服务路由平台。E系列路由平台用于支持上海的ADSL用户,提供先进的路由性能以确保上海电信计划中的IPTV服务。  相似文献   

15.
《电信技术》2006,(5):126-126
在美国拉斯韦加斯举行的2006年美国蜂窝通信和网络协会(CTIA)无线展上,朗讯科技公司通过丰富多彩的演示,着重展示第三代(3G)移动网络技术及业内领先的IP多媒体子系统(IMS)解决方案。展示包括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HSUPA)技术、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网络和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HSDPA)网络的下一步演进以及cdma2000 1x EV-DO A版本。  相似文献   

16.
从1995年开始,华为公司就致力于CDMA相关技术的研究积累,1996-1998年承接了国家863项目CDMA WLL系统的开发,成功开发出CDMA原型机,掌握了CDMA的关键技术。2000年成功推出了cdma 1x移动交换系统,2001年又成功推出了基于先进的宽带分组平台的cdma 1x基站。 华为cdma 1x基站系统,是在华为公司成熟的数据通信及移动通信技术平台上开发出的新一代CDMA基站设备。空中接口遵循IS-2000-A标准,提供高质量的语音和高达153.6kbps的数据业务;A接口遵循IOS4.0标准,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兼容性。设备在设计上充分考虑我国建设CDM…  相似文献   

17.
市场表现:截止2007年9月,华为已获得66个UMTS/HSPA商用合同,为沃达丰、西班牙电信、美洲移动、法国电信、意大利电信、阿联酋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全球顶级运营商提供领先的移动网络解决方案。截至2007年底,华为电信级IP网络解决方案和产品已在102个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应用,在全球范围内承建了90多张移动/  相似文献   

18.
SIEMENS公司的LMDS产品AttaneWALKair3000固定宽带无线接入系统以其业界领先的高频谱效率技术、频率复用和动态带宽分配技术为运营商快速低成本建设接入网提供解决方案。系统构成AttaneWALKair3000系统由一个基站(BS)和多个终端站(TS)及WALKnet网管组成。基站与终端站之间通过多个微波信道连接,运行在26GHz频带,提供电信级TDM和IP的业务。具体的结构见图1。基站是一个模块化结构,一端与核心网络(数据、帧中继、公用电话交换网)相连接,另一端通过终端站与服务区相连。基站包含多个扇区(一个层面可分为…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和移动用户的快速增长,电信业正在发生巨大的变革,基于IP的全移动解决方案正成为电信网络发展和部署的热点.ALL IP架构涉及业务网、核心网、承载网、接入网等各个层面的IP化,网络正以"业务和技术"划分向"One network,All service"转移.秉承一贯的"可运营、可管理"的电信级IP网络理念,将电信级IP技术与网络各个层面的技术相融合,奠定了华为在ALL IP网络中的领先地位.2007年,华为将"引领移动网络走向IP"作为年度主题.  相似文献   

20.
牟晓隆 《通信世界》2009,(39):I0022-I0022
3G、4G、LTE等无线宽带移动技术的发展使得未来全IP基站和IPRAN使用更为广泛,传统的MSTP的回程技术难以承担新时期基站接入的重任。MPLS是基于标签的IP路由选择方法,采用简化了的技术来完成第三层和第二层的转换。作为通信网络的关键技术之一,MPLS相对于其他技术,在流量工程、QoS保证、VPN以及IP电信网等业务提供方面有着无以伦比的优势,逐渐成为高效的IP骨干网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