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座椅送风是置换通风的一种具体形式,不同于传统置换通风的侧送风形式,我国在这方面设计规范也相应较少,又鉴于座椅送风初投资昂贵,在设计时有必要对其气流组织、舒适性等加以模拟预测。本文采用FLUENT软件对其空调系统的气流组织进行模拟研究,运用座椅送风的简化模型,模拟各种送风形式下的温度场和速度场,对比了各种送风形式的温度、速度、风量等因素,为大空间建筑空调系统优化设计、模拟气流组织提供了方法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座椅送风系统的气流组织进行模拟研究,首先运用座椅送风的简化模型,模拟了人体座椅实体的简化模型和虚区域热源模型下气流组织的情况,分析了两种情况的温度场,速度场和相对湿度场,发现人体座椅实体模型模拟的剧院气流组织速度、湿度与温度分布分层更加明显,此特点更易于微气候的分区控制,用更少的能量达到人体舒适的满意度。该研究为大空间建筑空调系统优化设计、模拟气流组织提供了方法及理论依据,同时对研究空气分布对空调系统的舒适性和节能方面的影响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数值模拟与现场测试,分析了座椅送风条件下观众厅的气流组织与舒适性.指出剧场内采用座椅送风方式时应注意的问题,如送风道和静压箱应分区,池座和楼座前面几排无法使用静压箱送风,楼座温度比池座稍高等.  相似文献   

4.
风速对多点射流区域舒适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现代花园式办公室的多个隔断单元的实际情况,利用射流送风方式单独控制每个隔断单元可以提高热舒适性。实验研究了低速和高速两种送风速度对工作区域热舒适性的影响,认为在不超过舒适性要求的前提下适当增大送风速度可以提高舒适性。  相似文献   

5.
如今建筑室内空气调节主要依靠在某一固定气流组织形式下,通过改变送风温度及送风速度来达到室内热舒适性的要求。这种做法往往造成了调节方式少、适用范围窄、能源浪费等不足。针对这些问题,在保留各气流组织形式原有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可以实现多种气流组织形式的角式送风系统。采用实验测试及数值模拟的方式,研究了新型送风系统在不同送风模式下的热舒适性和节能性。研究表明,在角式送风系统下采用以垂直贴附射流为主,水平贴附射流及辐流气流为辅的控制策略,既能达到工作区热舒适性要求,又有良好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6.
空调系统送风方式对热舒适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地板送风、工位送风和置换通风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影响3种送风方式热舒适性的主要因素,如温度梯度、气流速度及送风口形式等。对3种送风方式的使用条件、热舒适性及系统运行能耗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下送风空调气流组织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下送风气流组织中影响人体热舒适的四个主要因素:送风口型式,送风口到人体的距离,送风速度,送风温度。按因素重要性和最佳舒适性要求,提出了两种气流组织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8.
以上海市某新建大空间项目为例,结合CFD模拟技术,对室内看台区的制冷系统气流设计进行方案比选和优化分析。项目最终选定的"座椅送风+局部上送风"的气流组织设计方案有效解决了常规空调模式送风效率低、温度控制能力弱的问题,也优化了普通座椅送风方式下,局部走道和连廊区域热舒适性差的弊端。本研究内容对于利用CFD模拟技术对大空间公共建筑及居住建筑的气流组织进行优化设计方面具有显著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空调能效和人体的热舒适性,工位空调(TAC,Task Ambient Conditioning),即个体送风,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探讨了在常规空调提供的稳态环境下,个体送风对人体热舒适的影响。在不同的背景温度、送风温度以及送风速度等边界条件下,对人体周围的热环境进行了数值模拟,比较分析了人体的热舒适性指标PMV。与传统空调模式的对比,个体送风在保证人体热舒适性的前提下,可以适当提高送风温度和背景环境温度,从而达到节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下送风气流组织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人体热舒适试验,分析得出下送风气流组织的4个主要因素即送风口形式、送风口到人体的距离、送风速度、送风温度等对人体热舒适的影响,确定了其合理的取值范围,为下送风气流组织的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夜间通风是一种冷却建筑物的低能耗手段,其冷却效果和建筑蓄热材料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研究夜间通风和建筑蓄热能力之间的关系对指导建筑物的设计意义重大。在以往的研究中,一般将夜间通风和建筑蓄热之间的关系看成是线性变化的,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它们的关系往往是呈非线性变化的。本文独立提出了夜间通风和建筑蓄热的非线性耦合模型并编制了计算程序,最后结合实验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数值解和实验数据能够较好吻合。说明该模型可以有效的预测夜间通风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建筑热工模拟软件DeST-h和ePMV热舒适模型研究了自然通风下福州市住宅围护结构性能对室内热舒适性的影响。选择一栋11层高层住宅作为研究对象,计算分析了该建筑标准层7个不同朝向典型房间在自然通风环境下的逐月、全年热舒适状况,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外墙、外窗、外遮阳、房间朝向等因素对改善自然通风下室内热舒适的效果和相关规律,并提出室内热舒适性改善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小型办公室为实验模型,采用了5组对比工况进行了实验,并将实验值与模拟值进行了比较,结果二者吻合较好。分析了侧墙上置风口置换通风的热舒适性。结果表明风口侧上置置换通风在各设计工况下,其负荷承担能力要大于传统置换通风,并且不论是吹风感、吹风温度还是室内头脚垂直温差都满足人体热舒适。这也证实风口上置置换通风与传统置换通风一样,可以在室内形成良好的热力分层现象,并且其能很好地满足人体的热舒适性需求,具有置换通风系统的特性。  相似文献   

14.
为获得最优的冬季自然通风时段,以兰州地区某地板供暖民用住宅为研究对象,考虑围护结构对室外温度波的衰减和延迟效应,得到建筑围护结构的等热流边界条件。在此基础上,采用FLUENT软件对不同通风时段的室内污染物浓度场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同一开窗方式时,不同时段的通风时长不同,不同进风温度对室内污染物的时空分布及迁移特性影响显著,综合考虑污染物排除效果及舒适性,发现17:00时开始通风为最优通风时段。  相似文献   

15.
通风降温建筑室内热环境模拟及热舒适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将热舒适评价标准PMV/PPD模型与建筑动态热模拟及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拟相结合,分别对重庆地区自然通风房间和埋管送风通风房间进行了室内气候及热舒适性模拟与分析,结果表明,埋管系统通风降温可以改善炎热地区的室内热舒适性。  相似文献   

16.
赵羽  袁东立  谢飞 《暖通空调》2012,42(4):21-25
为获得自然通风条件下室内的热舒适评价方法,利用Fluent软件,根据杭州市典型室外气象参数确定边界条件,模拟居住建筑室外绕流场、室内通风场和温度场的分布规律;运用基于风速补偿的热适应性评价模型分析室内热舒适状况,并将此法与PMV模型结果对比,表明前者定义舒适的阈值较小,且正向偏离较大,后者则能较好反映自然通风房间的热环境。  相似文献   

17.
以南京某大空间建筑为对象,长45 m、宽15 m、高16 m,在9月过渡季连续多日测试了自然通风状况下的室内温度分布,发现同一垂直方向上温度的线性化程度较好,梯度在0.2℃/m左右,且随室外气象条件变化而变化。采用热压通风效应模型,计算了南京、武汉、重庆、广州4个不同夏热地区全年各月的热压通风量及满足基准通风量要求的最小上部开口面积与通风排热量。利用Energy Plus能耗软件模拟全年各月热压通风热舒适时数,发现广州地区具有最好的热压通风节能潜力。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人体热舒适评价指标及自然通风热舒适评价指标,探讨了建立适合我国自然通风热舒适的评价模型,对进一步研究自然通风热舒适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presents a cas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artitions in an office on the performance of under floor air supply ventilation system via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The assessment is in terms of thermal comfort and indoor air quality with the use of a validated computer model.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artitions may significantly affect airflow and performance of a under floor air supply ventilation system. In particular, the presence of a gap above the partition wall is able to improve air distribution owing to less air re-circulation in the upper zone. Its effect on thermal comfort and indoor air quality indicators are evaluated.  相似文献   

20.
置换通风的热舒适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对转换通风的热舒适性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利用PD等参数及热舒适图对转换通风的主要热舒适问题吹风感和竖直温差进行了分析,为转换通风的热舒适评价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