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引信系统的弹道修正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引信系统对无控弹药飞行弹道进行修正的功能,并分析和探讨了实现弹道修正的技术途径。最后通过数字仿真,说明了采用引信系统对飞行弹道进行修正是提高弹药命中概率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国内外一维弹道修正引信阻力器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剖析了几种典型一维弹道修正引信阻力器结构的优缺点,并对其主要技术参数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维弹道修正引信阻力器的设计原则,对今后一维弹道修正引信阻力器的方案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根据常规弹药弹道修正引信使用环境“区域有限,弹道高度低”的特点,提出了基于伪卫星定位的常规弹药弹道修正引信用弹道参数测量系统的概念,对其原理和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微型惯性测量组合在二维鸭舵弹道修正引信中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微型惯性测量组合(MIMU)在国内外兵器系统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MIMU在二维鸭舵弹道修正引信的具体应用中的可行性问题;论述了在二维鸭舵弹道修正引信中利用MIMU获得弹道参数的基本原理,讨论了在二维鸭舵弹道修正引信中利用MIMU获得弹道参数的数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文中提出利用卡尔曼滤波技术来建立二维弹道修正引信弹道辨识模型,在弹道方程基础上建立了卡尔曼滤波的弹道辨识状态方程和量测方程,构建了二维弹道修正引信弹道辨识模型算法;利用均匀设计方法对弹道辨识模型的精度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卡尔曼滤波技术的弹道辨识模型可以满足弹道修正引信的系统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6.
对旋转稳定弹弹道修正引信的减旋技术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提出并建立了七自由度外弹道模型,通过计算和分析表明:采用减旋翼减旋,通过轴承连接引信和弹丸的减旋装置不仅可以使弹道修正引信减旋,而且可以使弹道修正引信在弹道飞行过程中逐步达到较低的平衡转速,为二维弹道修正引信正常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并且验证了带减旋装置的弹道修正弹满足飞行稳定性要求。  相似文献   

7.
二维弹道修正引信总体方案和关键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广泛分析国内外二维弹道修正技术的研究现状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鸭舵技术的二维弹道修正引信方案,确定了其工作原理,并对其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弹道辨识技术,鸭舵修正控制技术,微机电系统技术等,进而探讨了弹道修正引信的发展方向.对二维弹道修正引信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战争、技术与引信-关于引信及引信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9,自引:10,他引:9  
旨在阐述引信及其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文中分析了引信装备及引信技术发展军事需求与技术推动,讨论了引信的基本功能与扩展功能;分析了引信安全控制和起爆控制的技术层次;重点论述了弹道修正引信出现的必然性及其发展规律,以及对于高新技术在武器装备中应用所应持有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9.
针对现有火箭弹头锥摆动方法不适用于库存火箭弹的问题,提出基于引信头锥摆动的弹道修正方法。该方法通过电机驱动控制引信头锥摆角改变全弹气动外形,产生二维弹道修正所需附加修正力及力矩,达到修正弹道落点的目的。气动仿真结果表明:阻力系数仿真值与风洞试验值的相对误差不超过20%,且弹道仿真结果与原火箭弹的方向、距离误差对比表明,头锥摆动式弹道修正引信的修正能力可以基本满足二维弹道修正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基于MIMU的弹道修正引信弹道参数解算及对MIMU的精度要求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了基于MIMU的弹道修正引信弹道参数解算法,并用这套算法对MIMU各惯性器件精度进行了分析,发现各惯性器件精度对弹道参数精度的影响各不相同,并相互独立,确定了以某火箭为背景的弹道弹修正引信用MIMU应满足的精度。  相似文献   

11.
弹道修正弹发展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弹道修正弹作为一种新型的精确打击弹药,以其造价低廉、具有一定打击精度而备受青睐。在广泛搜集国内外资料的基础上,对其发展历史、现状及趋势进行了论述。通过对其关键技术进行剖析,并结合我国发展实际,指出我国目前着眼于一维半主动弹道修正弹的研制是一个可行的发展方向,同时应该加强主动模式弹道修正弹这一发展主流相关技术的预研工作。  相似文献   

12.
史凯  张倩  刘马宝 《兵工学报》2019,40(8):1587-1595
二维弹道修正引信实现弹道修正的前提是对头部翼面部分转速进行控制。基于155 mm 固定翼双旋弹二维弹道修正引信平台,分别对双旋环境下弹体和翼面的转速特性进行了分析。建立翼面作用下双旋弹丸运动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对二维弹道修正引信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得到了翼面各项气动力参数;通过对二维弹道修正滚转通道动力学方程展开分析,以弹丸和头部翼面部分转动惯量为基础,综合分析了翼面转动惯量、摩擦力矩、翼面滚转阻尼力矩和翼面导转力矩对全弹道转速、落点、横向偏差、攻角的影响;在转速控制基础上对155 mm 固定翼二维弹道修正引信修正能力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二维弹道修正引信导转翼面角度取5.0°~5.5°、修正翼面角度取8°~9°时可以满足控制所需的平衡转速和修正能力要求;双旋转速仿真结果可以反映弹道修正引信、精确制导组件等双旋弹丸的转速特性,为此类双旋弹丸翼面部分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一维弹道修正引信阻尼弹道系数的优化与仿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首先分析了影响一维弹道修正引信阻尼弹道系数选取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弹道解算时间和最大射程修正量的确定是计算最佳阻尼弹道系数的前提。最大射程修正量与射程扩展量相关联,在充分考虑射击诸元散布、修正前距离散布和修正后距离散布的基础上,提出了确定射程扩展量和最大射程修正量的基本公式,基于最佳阻尼弹道5纱数确定方法,给出了阻尼弹道第数仿真程序流程图,并列出了对某型号炮弹道进行仿真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4.
为了通过弹道修正引信控制弹丸按照特定弹道飞行以击中目标,基于空气动力学和优化控制原理建立了以弹道修正控制消耗能量最小为目标的弹道控制优化模型。应用极大值原理求解该优化模型,其中的初值问题采用牛顿迭代法求解。算例优化结果表明:在给定初始修正点和目标点情况下,由优化模型得到的法向过载优化值能够控制弹丸击中目标位置。文中优化结果为弹道修正机构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当今修正引信减旋机构的翼面有两种形式:矩形翼面和网格型翼面.虽然它们都可以实现对弹丸的横向偏差的修正,但是矩形翼面的外形尺寸过大,而网格型翼面对弹丸的阻力影响较大.因此,设计了外形尺寸合适、影响较小同时又能满足弹丸修正能力要求的菱形翼型等腰梯形翼面.从气动力计算验证和仿真验证可看出菱形翼型等腰梯形翼面能够满足横偏减旋修正引信对修正量的要求,而菱形翼型等腰梯形翼面相较于矩形尺寸更小,比网格状翼面对阻力的影响更小.所以修正引信减旋机构应采用菱形翼型等腰梯形十字翼.  相似文献   

16.
弹道修正弹滚转角辨识系统模型与误差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立了航用弹道修正弹滚转角辨识系统数学模型,利用向弹上引信装定的初始信息及磁阻传感器探测到的地磁信息,使用滚转角解算算法求出滚转角。对理想弹道条件下的误差进行分析并通过实例进行仿真,验证该滚转角辨识系统可有效辨识出弹体滚转角,在给定条件下能达到较高精度,误差基本在弹丸实际使用的允许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7.
二维弹道修正弹气动力特性的研究是求解二维弹道修正弹弹道、分析二维弹道修正弹飞行稳定的基础,是实现精准控制、减小散布必要的理论支撑.该文对二维弹道修正弹的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采用弹翼组合体气动特性工程计算方法,建立二维弹道修正弹气动计算模型,对二维弹道修正弹的升力和阻力进行计算.计算结果与CFD仿真结果对比,误差均小于1...  相似文献   

18.
一种导航式二维弹道修正引信的设计和关键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国内外二维弹道修正技术的研究现状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导航式二维弹道修正引信方案,确定了其工作原理,并对其中的关键技术,如基于GPS/MIMU组合导航技术、基于鸭舵的修正控制技术、旋转稳定弹的引信模块减旋技术等以及系统设计建模与仿真方法进行了分析。对二维弹道修正引信技术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固定翼双旋弹动力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固定翼双旋弹作为一种特殊的弹道修正弹,在飞行过程中其前体弹道修正引信(CCF)和后体以不同转速绕弹轴旋转。根据固定翼双旋弹气动不对称的特性,推导出固定翼双旋弹的动力学模型,经过模型简化,得到其非齐次角运动方程,根据这个角运动方程对角运动特性和飞行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当CCF转速固定时,转速的大小和滚转的方向都会影响弹体的角运动特性,由于弹体的共振,不合理的转速可能引起角运动的不稳定;当CCF转角固定时,弹体可以获得与CCF的鸭翼安装角近似呈正比的弹道修正能力。对固定翼双旋弹的飞行稳定性判据进行了研究,飞行稳定性判据为固定翼双旋弹前后体转速和初始射角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了得到某型弹道修正弹的落点散布规律和射击精度评定方法,以蒙特卡洛打靶获取的落点数据为基础,通过基本的数值统计分析、直方图法、概率纸法、偏度峰度法以及SPSS软件分析等方法,对修正弹落点散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确定了其散布服从二维正态分布,得到了相应的概率密度函数,对比了修正弹与无控弹的射击精度。结果表明,弹道修正弹射击精度的评定可以采用与无控弹同样的指标和计算方法,为修正弹项目验收的射击精度评定部分以及后续的作战使用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