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0 毫秒
1.
电力线载波通信在居民抄表、路灯控制等领域广泛应用,然而由于电力线不是专用信道,且受用电设备、电力负荷、线路结构等影响较大,其传输特性在时域、频域上具有多变性,直接影响到电力载波通信产品的业务承载能力和应用效果。文中研制了一种便携化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信道测试装置,实现了电力线载波信道的阻抗、衰减和噪声三个重要信道参量的在线测量,并可通过即时分析软件实时掌握载波信道的变化特征,对电力线通信产品的技术实现和工程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电网中电力电子化电器设备不断增多,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应用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超谐波发射注入电网中,其引发的新的电能质量问题日益突出。在全面梳理超谐波发射干扰造成电器设备非人为通断、电力线通信失败、电能表计量准确性下降及滤波设备烧毁等故障,归纳盘点国内外在超谐波的产生机理、传播特性、等效电路及仿真模型、测量方法和标准制定等方面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发现超谐波造成的电能质量问题仍未引起足够重视,目前相关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然而电器设备的电力电子化与智能控制是大势所趋,超谐波发射引发的电器设备故障、运行不正常等将有增无减,因此需及时加大研究力度,以应对超谐波所引发的电能质量新问题所带来的多方面挑战。  相似文献   

3.
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输出效率优劣是通信能否成功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低压电力网用户运行不同负荷的试验数据,论述了用户负荷对电力线载波通信输出信号的实际影响。采用了控制低压电网载波输出阻抗稳定的试验方法,逐一更换用户不同负荷的运行状态,通过频谱分析装置扑捉载波通信的输出信号。经过比较分析,评估用户负荷对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输出信号的影响程度。该试验真实的还原了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的实际运行状况,充分反映了电力线载波通信的输出能力受用户使用负荷约束,对有效提高和改进电力线载波通信产品性能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高铁负荷对电网电能质量的影响,开发建设了京沪高铁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监测范围包含为京沪高铁27个牵引站供电的全部54条供电线路。在常规电能质量指标监测的基础上,还针对高铁负荷,增加了高频谐波、冲击电流、相间功率和序分量功率等的监测。利用监测系统的数据统计分析模块,总结了高铁负荷特性,并对京沪高铁引起的谐波和负序等电能质量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特征的基础上,综述了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研究的发展状况,比较了扩频通信(SSC)技术、多载波正交频分多址(0FDM)技术和传统低压载波通信技术的性能,分析了X-10、lon-Works、CEBus等多种通信技术标准,并提出了基于已有技术的低压电力载波通信网络的解决方案及试验研究,同时,展望了低压电力载波通信技术的发展前景并提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研究与应用现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析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特征的基础上 ,综述了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研究的发展状况 ,比较了扩频通信 (SSC)技术、多载波正交频分多址 (OFDM)技术和传统低压载波通信技术的性能 ,分析了X - 10、Lon Works、CEBus等多种通信技术标准 ,并提出了基于已有技术的低压电力载波通信网络的解决方案及试验研究 ,同时 ,展望了低压电力载波通信技术的发展前景并提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公共连接点处谐波电压畸变的原因可能来自负荷本身,也可能来自电网、其他负荷或分布式电源等,因此,需要研究谐波责任划分问题。谐波责任划分主要包括谐波发射水平估计、单母线谐波责任分摊以及配电网多谐波源谐波责任分摊三个研究方向。首先,总结了每个方向现有方法的基本原理和研究现状,并总结了量化背景谐波电压波动的共性问题;其次,基于分布式电源并网条件下的谐波特性,探讨了此条件下合理划分谐波责任的难点,包括背景谐波电压波动更剧烈,谐波责任定义不适用,谐振、不确定性谐波及谐波耦合对责任划分的影响等;最后,对谐波责任划分未来待研究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电力载波配变实时监测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江苏盱眙县供电公司电力载波配变实时监测管理系统的开发和研究.介绍利用现有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经济、实用的优势,实现中、低压数据统一采集,解决配电变压器的实时监测问题.从而实现配网供电质量和设备运行情况的在线分析,同时也为电能量远程集抄、负荷监测、线损计算分析和网络反窃电等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电力线扩频载波通信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47,自引:8,他引:39  
分析了配电网电力线通信信道存在的高噪声、变化的低阻抗、高衰减等一般性问题,阐述了电力线扩频载波通信的基本原理及其抗时变衰减、抗随机干扰的优越性;从应用角度总结了配电网电力线扩频载波通信技术的国内外现状以及在配电网自动化、楼宇自动化以及公用通信领域的典型应用。  相似文献   

10.
配电变压器接法对谐波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陈斌发 《电网技术》2001,25(6):55-58
为进一步掌握居民负荷电能质量状况,对北京20个居民配电小区和3座居民楼进行了长时间的谐波监测,研究分析了居民负荷谐波电流的方向、序性、谐波电压的序性、谐波电流与电压的关系、配电变压器接法与谐波电压的影响,提出了改进措施,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本措施将对提高低压电网的电能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家庭自动化中电力线载波通信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电力线通信技术标准规范的日益完善及其芯片研发的不断深入,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在家庭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正成为关注和研究的热点。文中介绍了一种以SC1128扩频芯片为基础的电力线载波通信系统的设计。实验表明该系统在家庭自动化控制中有可靠性高、易组网、易扩展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利用扩频载波技术实现电力线数据通信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论述了电力线载波数据通信的方法及采用扩频载波技术实现电力线数据通信的原理,并结合实际应用提出了一种利用扩频载波技术实现多用户环境下的电力线数据通信网络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3.
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低压配电线路实现中、高速的语音和数据传输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论文综述了该领域有关电力线载波通信的技术研究及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4.
10 kV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是配用电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满足配用电通信网络化发展需求,适用网络远动规约,需改变现有的轮询机制,采用载波网络IP组网的方式。文中从电力线载波IP组网应用及技术角度,分析载波IP组网实现难点,提出网络接口高速载波通信技术、信道时分复用及网络逻辑端口映射技术等IP组网技术,并提出多载波网络并发通信组网及单载波网络多通道并行工作组网等IP组网应用方案。适用于中压载波网络小规模IP组网应用。  相似文献   

15.
针对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中诸如智能家电、电力线互联网接入等高速数据传输应用中存在的高频载波信号难以通过变压器的问题,提出了一个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奏效的简单实用的方法,即在连接家庭用户的低压配电变压器处安装1个数字中继器,将该变压器一侧所连接范围内的用户数据进行解调集中.再将数据通过载波调制转发至变压器另一侧的中压线路上进行传输,使信号顺利通过变压器。这种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电力线载波通信中的变压器问题,增加电力线载波通信的范围,并且兼容于现有的比较成熟的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  相似文献   

16.
配用电网智能化需要灵活方便、经济实用的通信方式支撑,电力线载波通信被认为是最佳的通信方式之一。文章简要分析了配电网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结合智能电网配用电业务的通信需求,论述了新一代电力线载波技术的主要特征与技术挑战,阐述了包括跨频带电力线载波通道基础特性、物理层、MAC层、协同分集、频谱认知、跨频带耦合等关键技术和问题,提出了面向智能电网应用的新一代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最后,探讨了新一代智能PLC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智能计量设备电力线载波通信测试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智能计量设备中,但由于恶劣通信环境严重影响系统的稳定性,有必要建立电力线信道模拟平台,实现对载波通信性能的测试。文章基于对低压电力线信道特性的分析,完成了对电力线负载、衰减和噪声模拟器的原理分析与设计实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智能计量设备载波通信测试系统。开展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性能测试,并对测量数据和结果进行了分析。测试系统的建立为相关设备的载波通信性能评估和选型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中压载波通信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10kV配电线路提出了一种经济可行的配网自动化通讯手段--中压电力载波通信技术。描述了WFPLC3510中压载波传输系统的总体结构,重点介绍了中压配电载波调制解调器硬件的详细设计及软件流程,并简单介绍了耦合装置的设计原理,最后举例说明了该通信技术在现场的典型应用。实践证明WFPLC3510中压载波传输系统是一种实时性、可靠性高、经济、可行的通信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