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1,1′-联-2-萘酚为原料,经过丙炔化成醚反应和两次Click反应,制备了两个不对称双-1,2,3-三氮唑类化合物A和B,用1H NMR和13C NMR对化合物A和B的结构进行表征,并测试了它们在不同溶剂中的紫外性质和荧光性质.结果表明,两个化合物在不同溶剂中的紫外荧光光谱相似,但紫外吸收强度和荧光强度不同.其中化...  相似文献   

2.
以香豆素为母体,设计合成了两种新的双香豆素衍生物。利用核磁共振谱、质谱对合成的目标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研究了其紫外吸收和荧光性质。光谱测试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均呈双峰结构,Hg~(2+)能与目标化合物作用,使其紫外吸收增强,荧光明显降低,能选择性地识别Hg~(2+)。  相似文献   

3.
孙林  柴兰兰  郝扶影  王鹏阳  金凤 《应用化工》2014,(11):2019-2022
以对二乙氨基苯甲醛和丙二酸为原料合成β-对二乙氨基苯丙烯酸,研究其在不同极性溶剂中的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以及对常见过渡金属离子的识别能力。结果表明,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加,紫外最大吸收波长发生蓝移;该化合物荧光性质强,荧光量子产率大;可以作为猝灭型荧光探针分子,对Fe3+、Cr3+有优良的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4.
1,4-二[2-(吡啶基)-1,3,4-(噁)二唑基]苯的合成及其光谱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水生  张淑萍  杨松  邵思常 《化学试剂》2007,29(7):418-420,436
利用双二酰肼的脱水化反应制备了两种新颖对称双二噁唑。通过IR、1HNMR、MS及元素分析等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了此双噁二唑化合物在溶剂DMF中浓度为1×10-7mol/L时的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性质。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在DMF溶液的最大紫外吸收波长在310 nm,最大荧光发射波长在364和383 nm。  相似文献   

5.
超声辐射条件下合成了十氢吖啶1,8-二酮类衍生物,研究了该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光谱特性,比较不同溶剂对该类化合物的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影响.结果表明溶剂极性对十氢吖啶1,8-二酮类衍生物的荧光效率影响较大.对于取代基团中含有强推电子基的衍生物,其荧光效率比取代基团中含重原子的衍生物降低更为明显.这可能是由于母体分子结构中吡啶环呈非共平面的船形结构,在溶剂的作用下分子的构象发生改变引起取代基折返,使得芳环上给电子基团与母体结构中的N原子之间距离改变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低温水热法合成了直径分别为11~48和9~15 nm的棒状氧化锌和稀土La~(3+)掺杂氧化锌微粒。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和荧光光谱(PL)等对氧化锌结构进行了表征以及光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本研究制备的纳米Zn O是结晶良好的棒状晶体,La~(3+)的掺入使氧化锌晶体发生了晶胞膨胀,紫外吸收增强,带隙向紫外区偏移,随La~(3+)掺杂浓度的增大,荧光强度增加。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四羟基四苯乙烯和4,4’-偶氮(4-氰基戊酸)酯化反应制得四苯乙烯偶氮引发剂,引发丙烯酸单体进行原位聚合,制备具有AIE特性的p H敏感聚合物TPE-tetraPAA,并进一步和稀土元素Eu(Ⅲ)配合制备具有AIE特性和双荧光的配合物TPE-tetraPAA-Eu(Ⅲ),该配合物通过共沉淀法可自组装形成尺寸为50nm左右的Pdots。该Pdots具有p H敏感性,在过酸或过碱时荧光强度都会降低,在弱碱性(pH=8)时荧光强度最高。通过XPS测试了各元素配位前后结合能的变化,结果表明Eu(Ⅲ)和羧基的O发生了配位,进一步通过FT-IR的测试结果证明了结构。通过分别测试浓度和不良溶剂对荧光强度的影响,该Pdots蓝色荧光强度随聚集程度增加而增强,表明该配合物的蓝色荧光发色团具有AIE性质。通过调节激发波长可以显著地观察到TPE-tetraPAA-Eu(Ⅲ)Pdots的双荧光性质,在标准色板上可以看出不同激发下的复合光的颜色从蓝光逐渐向红光移动。  相似文献   

8.
通过中间体1-乙基-2,3,3-三甲基-3H-吲哚啉-5-磺酸钾和中间体1-乙基-2,3,3-三甲基-3H-吲哚啉分别与缩合剂3-丙烯醛缩苯胺合成两种N-乙基Cy5菁染料。采用柱层析法分离提纯,并用液质色谱仪分析结构,紫外可见及荧光光谱检测其荧光性能;在乙醇、甲醇、丙酮、乙腈和乙酸乙酯等14种溶剂中,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荧光光谱仪,检测不同离子对其光谱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10~(-5)mol/L的N-乙基Cy5菁染料乙腈溶液中,Cu~(2+)离子对菁染料紫外-可见吸收峰有着显著的影响,加入Cu~(2+)离子后,溶液由蓝色变成了透明无色,而其他离子并无此现象。  相似文献   

9.
发现了化合物9-噻吨酮及其衍生物在水中有明显的聚集诱导发光(AIE)特性,并对其AIE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其在水中能够引起聚集诱导发光,而在不良溶剂正己烷中没有发现聚集发光现象。通过溶剂化效应,排除了由于溶剂的极性不同而导致的发光强度不同。结合理论计算以及单晶结构确定分子为平面构型。推测可能是由于分子内的硫原子或羰基与水分子形成氢键或其他作用力,破坏了分子在聚集状态下的π-π堆积,使分子由聚集导致淬灭(ACQ)化合物转为AIE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小分子染料孔雀石绿与DNA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同步荧光光谱及共振散射光谱等方法,探讨了小分子染料与DNA的相互作用机理,并进一步考察了p H、表面活性剂、离子强度、不同溶剂及环糊精(β-CD)对其结合性质的影响,这一类研究对寻找合适的生物探针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制一种具有荧光功能特性的高固低黏羟基丙烯酸树脂。从聚集诱导发光效应(AIE)出发,将具有 AIE性质的二对丙烯酸四苯乙烯酯荧光分子通过自由基共聚连接于聚合物链段。由于聚合物链段对荧光分子化学键固定以及聚合物链的包裹束缚作用,导致荧光分子运动受限,从而实现涂层在紫外灯下荧光发光。通过荧光光谱的实时跟踪,探索高固低黏羟基丙烯酸树脂的合成以及固化规律。此外,由于聚合物链段对外界刺激具有实时响应性,从而间接影响了所连接的荧光分子的荧光发光行为。因此,文中也探索了涂层在外界温度与化学气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荧光变化的规律,以探索其在功能涂层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以9-氨基咔唑与2-羟基-1-萘甲醛为原料,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咔唑类席夫碱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光谱、质谱、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利用荧光光谱研究了目标化合物对不同金属离子的荧光识别性能,采用质谱和密度泛函理论(DFT)分析其与Fe~(3+)结合作用模式。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通过荧光猝灭可选择性识别Fe~(3+),原因是与Fe~(3+)配位后引发了分子内的光诱导电子转移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3.
以罗丹明6G、香草醛、氯丙烯等为原料,经过三步反应,合成了一种基于off-on机理的罗丹明荧光探针(RP)。用红外、核磁光谱等技术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利用紫外、荧光光谱等研究其光化学性质及识别性能,同时考察了金属离子浓度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探针本身荧光很弱,与Ag~+结合后荧光显著增强,在C_2H_5OH/H_2O(1/3,V/V)体系中,荧光探针在689 nm处,对Ag~+具有专属识别性能,受常见金属离子(Cu~(2+)、Hg~(2+)、Pb~(2+)、Cr~(3+)、Cd~(2+)、Fe~(3+)、Co~(2+)、Bi~(3+)、K~+、Na~+)干扰小,探针的荧光强度与Ag~+浓度(26.57~66.20mmol×L~(-1))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12,检出限达16.09mmol×L~(-1)。Job’s曲线表明,荧光探针与Ag~+的络合比为1:1,同时探讨了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4.
通过酸催化的缩合反应合成了一种荧烷染料2,研究了其在不同溶剂中的光谱行为。对化合物2的游离氨基进行酰化,得到了新型的荧光染料3。利用核磁共振波谱、高分辨质谱对3进行了结构表征。考察了化合物3在不同的p H水溶液的紫外吸收和荧光光谱变化。研究表明,该化合物在生理p H范围内保持螺环内酯开启状态,并保持较稳定的荧光强度,有作为生物标记及生物成像材料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缩合反应,合成了2种三苯胺衍生物TP-NH和TP-NO,使用HNHR、ESI-MS进行了结构表征,通过对比2种化合物在不同极性溶剂中的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对其光学性质进行了分析,研究了2种化合物的聚集诱导荧光增强特性。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2个化合物在不同溶剂中的形貌特征。发光较好的TP-NH已成功应用于肿瘤细胞和斑马鱼荧光染色。研究结果表明,2种三苯胺衍生物都具有较好的光学和细胞成像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周俊  邓克俭 《广州化工》2012,40(8):65-67
合成了一种新的阴离子受体化合物PySN,通过1H NMR对其进行了表征。受体分子结合不同阴离子的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变化表明:在非质子性溶剂中,PySN可选择性识别和传感氟离子、醋酸根及磷酸二氢根离子。  相似文献   

17.
分别以甲醇、四氢呋喃为溶剂,利用紫外光谱,研究了液晶化合物4-[4-(4-戊基苯酰氧)苯偶氮]苯甲醛光异构化正反应(紫外光照)、逆反应(日光照射)的动力学过程,以及该偶氮化合物样品与常见金属离子(不同浓度)之间的相互作用;利用循环伏安法(CV)对化合物在紫外光照(正反应)、日光照射(逆反应)不同时间时的电化学性质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在365 nm紫外光照/日光照射下,可进行反顺异构化及其逆过程,其正逆反应均为二级速率过程。光稳态顺式结构在四氢呋喃(THF))溶液中,质量分数为15.0%,转化率为16.2%;在甲醇溶液中,质量分数为9.0%,转化率为8.7%,表明极性较强的甲醇溶液中,顺反异构化过程较难进行。不同金属离子对该偶氮样品光异构化过程有影响,其中影响最显著的为氯化铜。循环伏安法研究表明,该化合物在不同溶剂体系中发生氧化或还原反应的程度和强度均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8.
以木质素磺酸钠(LS)为原料,聚乙烯醇为黏合剂,制备了木质素磺酸钠荧光膜。通过荧光光谱仪和激光粒度分析仪对LS的形态和光学性质进行了分析,研究了硝基化合物和无硝基化合物对LS的荧光猝灭作用及猝灭机理,并将木质素磺酸钠荧光膜应用于硝基爆炸物的检测。研究结果表明:LS随着制备溶剂中乙醇体积分数的增加,其荧光发射峰强度增加,分子之间发生缓慢聚集,且聚集体颗粒变大,具有聚集诱导发射(AIE)性质;硝基苯和对硝基苯酚均对LS的荧光猝灭程度高达90%,间二硝基苯对LS的荧光猝灭程度也有56%;苯、甲苯、苯酚、对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醛和邻苯二甲醛等无硝基化合物对LS的荧光猝灭作用几乎没有。LS对硝基苯、间二硝基苯和对硝基苯酚等硝基化合物显示出专一、特异的高灵敏检测性能,该现象主要由光诱导电子转移机制造成的。浸泡过硝基苯/乙醇溶液、间二硝基苯/乙醇溶液和对硝基苯酚/乙醇溶液的木质素磺酸钠荧光膜的荧光猝灭程度分别为89%、 78%和100%。将硝基化合物溶液在荧光膜上涂写,在日光下观察不到笔迹存在,而在紫外光下能观察到笔迹部分有明显的荧光猝灭现象。  相似文献   

19.
高浩亮 《广州化工》2013,41(6):69-70
以醛酮缩合原理,设计并合成了2,5-双(4-羟基-苯亚甲基)环己酮,研究发现其溶液的光谱性能对pH值有一定的依赖性。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强度随着溶液的pH变化,而当溶液体系由酸性变为碱性时,紫外吸收光谱发生红移,表现出的结果就是溶液颜色发生变化。化合物的荧光光谱强度,在碱性条件下pH值的增加有20倍以上的增大。研究表明该化合物可作为pH的探针使用。  相似文献   

20.
喻淼  张向飞 《化学世界》2019,60(11):763-766
对穴醚(L_1)对铈离子(Ce~(3+))的识别特性进行了研究。基于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发现该化合物能够在甲醇中高灵敏,高选择性的识别Ce~(3+),检出限达到3.66 nmol/L。因此借助该化合物可以满足在环境、医学和生物等方面对Ce~(3+)检测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