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对称四甲基六元瓜环(TMeQ[6])为主体,2-戊基苯并咪唑盐酸盐(PB)为客体,在水溶液中自组装形成主客体超分子化合物{PB@TMeQ[6]}.Cl.9(H2O),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对化合物的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主客体之间通过多种非共价键作用形成1∶1的主客体包合物,客体的芳环被瓜环包结于空腔内,烷基置于瓜环端口外侧,包合物结构单元之间与共用水分子通过氢键连接成一维超分子链。  相似文献   

2.
利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1 H NMR等技术研究七元瓜环(Q[7])、八元瓜环(Q[8])与左羟丙哌嗪(LDP)的主-客体包合作用。测定了Q[7]-LDP、Q[8]-LDP的包合作用pH敏感性、包合比、包合稳定常数及包合物的体外药物累积释放度。发现Q[7]-LDP、Q[8]-LDP体系的超分子包合作用均具有pH敏感性,包合比均为1∶1,Q[7]-LDP和Q[8]-LDP的包合平衡常数分别为3.7×10~3和3.8×10~3 L/mol,Q[7]及Q[8]的包合对LDP有明显的pH敏感性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3.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氢核磁共振、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七元瓜环(Q[7])、八元瓜环(Q[8])与N-苄基氨基嘌呤(NBAP)的主客体作用模式,并进行了自组装包结物的细胞毒性测试和细胞成像研究。实验结果表明Q[7,8]与NBAP分别以不同的作用模式自组装形成了1∶1的包合物。NBAP完全进入Q[8]空腔所形成包结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强于Q[7]-NBAP配合物的稳定性。两种包结物的形成均降低了NBAP的细胞毒性,细胞成像结果进一步验证了两种包结物以不同包结模式完成了自组装。  相似文献   

4.
设计合成了客体分子N-戊基-4-吡咯烷基吡啶吡啶衍生物,利用核磁共振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考察了主体七元瓜环(Q[7])与客体N-戊基-4-吡咯烷基吡啶吡啶溴化物(G)的自组装模式。结果表明这两种测试方法相互佐证,在水溶液中,Q[7]包结G的吡啶环、吡咯环以及部分烷基链部分,形成1∶1的包结配合物,这一特性不仅可用于构筑新颖奇特的超分子体系,而且为分子开关的制备研究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利用1HNMR、红外光谱、紫外吸收光谱、质谱及等温量热滴定(ITC)等方法分析了七元瓜环(Q[7])与阿德福韦单熊去氧胆酸-3-丙基酯,单L-异亮氨酸-3-丙基酯(X3I3)草酸盐的包合作用,并进行了自组装包结物的体外累积释放度研究和吸湿稳定性考察.结果表明,随着Q[7]比例的增大,体系内的主客体多种作用模式并存,甚至...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核磁共振谱图分析方法,对以一类新发现的环状化合物——瓜环(cucurbit[n]uril,n=6~7)为主体,链状有机二元胺为客体(轴材)的自组装类轮烷的形成过程及其可能结构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发现六元瓜环与各种二胺都可以相互作用,而作用力的不同导致类轮烷有着不同的结构;七元瓜环和六元瓜环的作用机理相同,较大空腔的存在,使得达到最佳键合点的二胺不同。  相似文献   

7.
以八元瓜环和2,2'-联吡啶-3,3'-二[3-亚甲基吡啶-5-(1,3,4-噁二唑-2-硫醚)]为原料,在盐酸水溶液中进行加热反应得到八元瓜环与二(3-亚甲基吡啶)三硫化合物的主-客体自组装包结配合物,其结构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技术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客体分子的三个硫原子置于瓜环空腔内,而两端吡啶环置于瓜环端口从而形成1∶1的主-客体自组装包结配合物。  相似文献   

8.
瓜环化学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瓜环化学的概念、定义,瓜环的结构特征及应用的新进展。重点综述了:①多种新型瓜环化合物的合成;②瓜环化合物的超分子自组装;③瓜环主体与分子离子客体包合物的形成。期望能在医药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及能源科学的应用上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9.
采用共蒸发法制备了喜树碱一七元瓜环固体包合物,x-射线粉末衍射及红外光谱证实喜树碱与七元瓜环形成了固体包合物。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了包合物的包合率、溶解度和溶出速度。包合物的产率和包合率都达到了80%以上,包合物能使药物的溶解度提高了近70倍,在pH=1.00介质中10min内药物即可达到100%的溶出。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了瓜环化合物的结构特征、性质及应用。详细综述了:①瓜环化合物的主客体配位作用及其超分子结构;②瓜环与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配位组装及超分子结构;③六元瓜环与过渡金属离子及镧系离子形成的超分子自组装结构。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抗肿瘤药盐酸厄洛替尼的生物利用度,以盐酸厄洛替尼(ELTN)为客体、八元瓜环Q[8]为主体,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Q[8]对盐酸厄洛替尼的超分子相互作用。考察了溶液pH对作用体系的影响,同时研究了Q[8]对盐酸厄洛替尼的增溶性和溶出度。实验结果表明,在pH7条件下,Q[8]与盐酸厄洛替尼能够形成包结比为2∶1的稳定包结物,包结物的稳定常数为3.9×10~(12)L~2/mol2。Q[8]的加入能明显改善盐酸厄洛替尼的溶解度,并提高盐酸厄洛替尼的溶出度,且溶液酸性越强,效果越显著。在人工模拟胃液(pH 1.2)中,包结物Q[8]-ELTN的累积溶出度提高了近14倍,说明Q[8]不仅能提高盐酸厄洛替尼的溶解性,还具有潜在的药物运输载体的特性。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对新一代功能材料改性瓜环的研究进展,并对改性瓜环进行了分类.归纳了改性瓜环单体的种类及改性瓜环合成的2种方法,即直接法和间接法;介绍了分离的2种方法.即柱色谱法和重结晶法,并指出了各种方法的特点。认为合成瓜环研究可以从设计活性强、取代基团小的瓜环单体.选择不同的催化试剂、模板试剂来控制瓜环副产物及不同聚合度瓜环的比例:在瓜环的混合溶液里加入不同的客体,利用包结后形成的超分子溶解度的差异,使超分子沉淀、结晶,实现分离。  相似文献   

13.
葫芦脲系列分子是一类大环化合物,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超分子的构建。设计并合成了一种金刚烷衍生物分子,利用主-客体间的相互作用,制备以葫芦[7]脲为主体分子,金刚烷衍生物为客体分子的超两亲分子。以葫芦[7]脲为主体分子的超两亲分子在水中可以通过自组装形成很好的囊泡结构。同时,我们又可通过加入过量的竞争剂1-金刚烷胺盐酸盐将葫芦[7]脲疏水空腔中的金刚烷衍生物分子竞争出来,从而使其解组装。由基于葫芦[7]脲为主体分子通过自组装构建的囊泡作为新型纳米胶囊,可以成为一种新型的药物递送载体。  相似文献   

14.
简要介绍了瓜环化学的产生、发展、应用及结构特征。重点综述了:1新型瓜环化合物的合成;2葫芦脲(又名瓜环)合成的新方法;3新型瓜环化合物的合成及超分子自组装。并对瓜环化学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以氯化镉和硫代乙酰胺为原料,六元瓜环(Q[6])为修饰剂,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了Q[6]-CdS复合光催化剂。利用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样品的晶相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表征,研究了修饰剂六元瓜环对样品结构和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Q[6]-CdS复合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明显高于纯CdS,且催化稳定性好。在Q[6]用量为0.15 mmol时获得的微球状Q[6]-CdS对亚甲基蓝和结晶紫的光催化效果最好。50 mL浓度为28 mg/L的结晶紫溶液,在10 mg Q[6]-CdS的催化作用下反应200 min时,降解率达到93.5%;而50 mL浓度为6 mg/L的亚甲基蓝溶液,在10 mg Q[6]-CdS的催化作用下反应100 min时,降解率达到93.8%,光催化效率比CdS高出了64.8%。  相似文献   

16.
利用紫外光谱技术考察了一些离子对八元瓜环与1,10-菲罗啉及其衍生物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碱金属与碱土等金属离子及强酸根离子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影响较小;H 和OH-影响较大,在pH=2~6时能生成包结比为1:2的包结物,在碱性条件下包结物分解;弱酸酸根离子对八元瓜环与菲罗啉及其衍生物的作用影响主要因为其水解产生的OH-的影响。可以通过调节溶液的酸度来控制瓜环对底物分子的包结作用。  相似文献   

17.
简要介绍了瓜环化学的概念、定义、结构特征及应用新进展。重点综述了:①新型瓜环超分子聚合物的自组装合成;②新型瓜环化合物在轻重稀土分离中的应用研究;③新型瓜环化合物与碱土金属管状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研究。并对瓜环化学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六元瓜环对芦丁的溶解度及其缓释性能,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六元瓜环与芦丁的相互作用以及pH对其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六元瓜环与芦丁形成了摩尔比1:1的主客体包结物,包结平衡常数为3.6×105L/mol。芦丁原药,Q[6]-芦丁包结物在人工胃液(pH=1.2)中60 min内的累计释放度分别为60.19%、46.71%,在人工肠液(pH=6.8)中的累计释放度分别为73.76%、48.58%,且缓释曲线非常相似。瓜环-芦丁主客体包结物的体外累积释放度明显低于芦丁原药,Q[6]对芦丁均有明显的体外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9.
瓜环是超分子领域中的一类备受关注的新兴大环化合物,但由于其溶解度小、活性基团少、难以衍生化等因素,一定程度上限制其发展和广泛应用.简要介绍了瓜环的发展历程,全面介绍了常见瓜环化合物的合成、分离与表征,进一步介绍了各种衍生化瓜环,重点介绍了各种瓜环在分子包结与识别和分子催化等方面的应用,讨论了瓜环类试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  相似文献   

20.
郑利梅  豆超群  申艳敏  陶朱 《广州化工》2011,39(18):51-52,114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考察了八元瓜环与金橙G和亚甲基蓝的相互作用情况。考察了溶液的酸度对作用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八元瓜环与客体的相互作用随客体及溶液pH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在pH=1~12的范围内,八元瓜环与金橙G作用明显,形成稳定的2:1的主客体包结配合物;而八元瓜环与亚甲基蓝(g4)的相互作用则在pH=1~10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