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石油污染土壤地下水治理过程中,拖尾和回弹是修复难以达到预期目标的重要因素,导致修复时间延长和修复成本增加.表面活性剂增强修复(SER)在抑制石油污染土壤地下水修复治理拖尾反弹方面表现出色.分析了石油污染土壤地下水修复拖尾和反弹效应产生的原因,并介绍了拖尾和反弹效应的两项控制措施:使用表面活性剂泡沫和添加剪切稀化聚合物达到黏度控制效果,进而促进表面活性剂均匀分布,提高低渗透区的洗脱效率;表面活性剂增强原位化学氧化,有助于增强石油污染物的氧化降解,同时避免无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2.
祝传力 《化学工程师》2024,(2):74-77+58
石油污染土壤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重大危害,物理、生物和化学修复技术是处理石油污染土壤常用的方法,但石油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吸附却限制了修复效果;表面活性剂对吸附于土壤中的疏水性有机污染物的解吸和迁移具有很好地促进作用,在石油污染土壤修复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物理、生物和化学修复技术的研究现状和优缺点;阐述了表面活性剂的分类和作用机理,综述了表面活性剂与电动修复、生物修复和化学氧化修复联合应用的研究进展,简要介绍了应用表面活性剂的限制因素和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3.
石油烃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潘云飞  唐正  彭欣怡  高品 《化工进展》2021,40(8):4562-4572
土壤石油烃污染已引起广泛关注,石油烃具有高毒性和持久性,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会产生严重危害。本文综述了石油烃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系统论述了微生物技术在石油烃污染土壤修复中的研究现状,重点探讨了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的过程机制和应用前景,包括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电动-微生物联合修复、表面活性剂强化微生物修复、化学氧化-微生物联合修复及动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等,并对未来石油烃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表面活性剂应用于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污染土壤的淋洗/萃取技术中,淋洗剂的选择是决定该技术应用的主要制约因素.大量研究已表明,表面活性剂作为淋洗剂能够有效地去除土壤中的污染物.本文综述了表面活性剂在污染土壤修复中的研究进展.有机污染土壤修复中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减小了液-固之间的表面张力,当质量浓度增加到临界胶束质量浓度以上时,提高了有机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和流动性,从而有机污染得以去除;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中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离子交换,络合以及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5.
刘晨  董鑫 《山东化工》2023,(20):253-255+258
根据地块内石油烃污染底泥的污染情况和理化特征,针对性设计了芬顿多级氧化的小试、中试试验。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芬顿三级氧化异位修复石油烃污染底泥的工艺流程,并明确了芬顿体系药剂配比和添加参数,最终修复后的底泥全部达到效果评估验收标准。本项目采用的芬顿多级氧化异位修复方式,在密闭车间内使用定制的氧化反应构筑物或设备对污染底泥进行修复,技术可行、经济环保,项目实施周期短、见效快,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广东化工》2021,48(12)
土壤淋洗技术是当前重金属污染土壤常用的修复技术之一,是一种能够彻底从土壤中去除重金属的修复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去除效率高、成本低的优点。本文以乙二胺四乙酸二钠(Na2EDTA)为淋洗剂对重金属污染土壤进行淋洗修复,通过设置对照实验确定较优的淋洗药剂浓度(1 mmol/L)、固液比(1∶4),并以该参数指导上海市某场地重金属污染(Cd、Pb、As)土壤治理项目的工程施工,在上述淋洗条件下,该项目修复后污染土壤中重金属浓度达标。该研究通过优化淋洗反应条件达到重金属去除率高、淋洗成本低的目的,并依此进行实际工程应用,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施工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修复技术对石油污染土壤进行治理以效率高、安全性好、无二次污染、易于管理等优点,是当前治理石油污染较为理想的有效方法。文章综合论述了国内外对石油污染土壤的几种生物修复方法,分别介绍了利用植物修复、动物修复及微生物修复进行治理的三种生物修复技术,并对国外生物修复技术在石油污染土壤中的发展及应用状况进行了论述;同时,对国内生物修复技术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生物修复技术在土壤石油污染治理中的局限性和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今后生物修复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表面活性剂在石油烃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面活性剂可促进石油烃从非水相液体或固相向水相迁移和溶解,已被广泛用于石油烃污染土壤的增效修复.阐述了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机理,综述了非离子、阴离子、生物和混合表面活性剂等的特点及其在石油烃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分析了表面活性剂性能的影响因素以及表面活性剂的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高锰酸盐、芬顿试剂、臭氧、过硫酸盐对石油烃原位化学氧化修复的原理,重点结合各类氧化剂的现场应用情况,分析修复效果及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介绍了该技术的主要优缺点,并对原位化学氧化技术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概念及结构特点,以表面活性剂的性质为出发点详细阐述了表面活性剂修复污染土壤所特有的作用机制,综述了阴离子、阳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表面活性剂复配在土壤污染修复中的国内外应用研究进展,以期为今后的土壤修复工作提供参考,并对表面活性剂在土壤修复领域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简要介绍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概念及结构特点,以表面活性剂的性质为出发点详细阐述了表面活性剂修复污染土壤所特有的作用机制,综述了阴离子、阳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表面活性剂复配在土壤污染修复中的国内外应用研究进展,以期为今后的土壤修复工作提供参考,并对表面活性剂在土壤修复领域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低浓度小剂量表面活性剂淋洗修复有机物与表面活性剂复合污染土壤的可行性,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二环己胺(DCHA)为研究对象进行吸附和洗脱等实验。结果表明,土壤对SDBS的吸附量随SDBS浓度升高而呈先线性增加后快速下降的趋势。无论是DCHA污染土壤还是SDBS-DCHA复合污染土壤,随着淋洗液SDBS浓度不断增大,DCHA的洗脱效率快速升高并最终趋于最大值。DCHA单独污染的土壤,SDBS浓度需要达到约2000 mg·L~(-1)才能达到最大洗脱效率,而对于DCHA-SDBS复合污染的土壤,浓度约600 mg·L~(-1)即可达到最佳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3.
《广东化工》2021,48(18)
本文采用芬顿体系作为降解修复的氧化体系,对模拟胜利孤岛油区石油污染土壤中石油烃污染物进行氧化降解,探究了土壤介质pH、反应时间等多种因素对降解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芬顿氧化最优条件为pH=3、n(H_2O_2/Fe~(2+))=6,对模拟石油污染土壤中石油烃去除率最高可达46%,对实际污染土壤石油烃去除率为27%。氧化后的油土中,有机大分子得到有效降解,沥青质、胶质含量明显减少;氢碳原子比增大,不饱和程度降低,支化度降低,芳碳率降低。  相似文献   

14.
表面活性剂修复技术是修复重度石油污染土壤有机污染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针对胜利油田重度石油污染土壤,通过调研初选生物环保型好的油田常用表面活性剂,并通过室内降低油水界面张力能力和脱油能力的考查,筛选出适合胜利油田典型污染区块的表面活性剂类型,并考察了不同洗脱条件对土壤中石油烃类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最后探究了高效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针对胜利油田重度污染土壤,筛选出的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型表面活性剂(代号CAB)在0.3%浓度时的一次饱和脱油率可达70%以上,满足胜利油田重度石油污染土壤修复的要求,而且CAB在油田应用较为广泛,生物降解性好,不存在二次污染的问题;油水界面张力是筛选表面活性剂的重要依据,界面张力达到10-2数量级和10-3数量级的表面活性剂都有好的脱油效果;好的振荡条件(或搅拌)、适当的温度和足够的脱油时间有利于表面活性剂发挥作用;CAB由于同时具有良好的降低油水界面张力能力和使油湿表面向水湿方向转变的能力而具有最好的脱油效率。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应用铁、n-ZVI、热和碱等活化过硫酸盐的机理和研究进展,分析了过硫酸盐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的影响,介绍了与表面活性剂淋洗、生物修复的联合应用,指出了过硫酸盐氧化技术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6.
修复位于意大利北部的原ACNA化工厂(在Savona附近)周围的严重污染地是意大利政府的当务之急。当前工作目的是寻找创新、环保的技术来修复ACNA污染的土壤。取自ACNA化工厂的两种不同质地、不同数量、不同有机污染物类型的土样(土壤A和土壤B),分别用水、两种合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TX100)以及一种天然表面活性剂溶液——处在临界胶束浓度(CMC)的腐植酸(HA)进行土壤淋洗后,比较它们的去除率。土壤淋洗前后均采用了超声波萃取法和索氏萃取法对污染物进行提取。土壤A富含多环芳烃(PAH),而土壤B含有大量的噻吩。在分析细质地土壤B时,超声波萃取法更为有效;而对于粗质地土壤A来说,索氏萃取法也同样有效。水不能彻底清除两种土壤中的污染物,而所有有机表面活性剂则都表现出相似的去除率(高达90%)。由于天然腐植酸溶液与合成表面活性剂相比具有增强微生物活性的功能,这样有利于淋洗土壤中污染物的进一步自然降解。因此,对于严重污染土壤的淋洗来说,HA应该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肖鹏飞  姜思佳 《化工进展》2018,37(12):4862-4873
过硫酸盐在不同活化因子的作用下可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硫酸根自由基(SO4-·),能氧化分解众多的有机化合物,同时因其具有的氧化能力强、反应速度快及应用范围广等特点,近年来在环境污染治理领域备受关注。本文在对活化过硫酸盐氧化机理分析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外利用过渡金属离子、氧化剂、热、强碱及联合活化等多种方式活化过硫酸盐修复有机物污染土壤的研究现状,并对活化过硫酸盐修复污染土壤的影响因素如氧化剂的添加量及添加方式、初始pH和反应时间进行了综述。此外,对活化过硫酸盐氧化法与电动修复、微生物修复、表面活性剂洗脱、固化稳定化等技术在土壤修复中的联合应用同样进行了的阐述。最后提出了活化过硫酸盐应用于土壤修复领域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表面活性剂在废水处理技术、气体脱硫除尘技术和污染土壤修复技术3个领域的应用现状,其中分别介绍了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原理,并列举了一些应用实例。最后,对表面活性剂在环保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广州化工》2021,49(5)
综述了芬顿和类芬顿氧化技术、过硫酸盐氧化技术、高锰酸盐氧化技术等几种主要应用于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修复过程中的高级氧化技术。分析总结了各类氧化技术的降解机理、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应用实例与进展,展望了今后一段时间里值得着重研究的方向领域,以期能够在未来的高级氧化技术修复污染土壤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一定的参考、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陈健俊 《广州化工》2023,(7):141-144
华东某历史钢铁厂经过前期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与风险评估确定地块内土壤存在多环芳烃(PAHs)、石油烃(C10~C40)和重金属(砷、钴)的单一或复合污染,需要开展修复治理工作。本文结合地块污染特征及实际工程条件,确定了修复总体思路,在此基础上选择了适合的修复技术,采取异位化学氧化、异位热脱附、土壤化学淋洗以及上述技术工艺组合,制定了土壤修复技术方案,并通过小试试验,确定了修复技术可行性,可为类似复杂场地土壤修复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