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LNG气化站内低温管道的保冷层材料选用及计算进行了探讨,建议采用限定散热热流损失q的办法来计算室外常规LNG管道保冷层,用限定内部介质温升△t的计算方法来计算由LNG储罐至LNG卸车泵之间的管道。  相似文献   

2.
在液化天然气储配站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保障低温管道保冷层厚度的合理性,从而降低运输过程中的冷量损失,保障储配站的稳定运行。基于此,以低温管道的保冷计算作为研究对象,介绍了三种低温管道保冷层厚度计算方法,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了低温管道保冷层厚度计算的具体流程,以期为液化天然气储配站设计人员提供理论帮助。  相似文献   

3.
汪李胜 《广东化工》2023,(14):121-123
保温工程热态验收表面热损失按二、三级测定计算时,由于不考虑辐射换热,同样保温结构的保温设备及管道采用不同黑度的保护层材料,其外表面温度及散热损失相同。表面热损失按一级测定时,由于表面换热系数计算考虑到了辐射换热,同样保温结构的保温设备及管道采用不同黑度的保护层材料,其外表面温度及散热损失也不一样,与二、三级测定相比,其测定计算值更接近实际情况。保护层材料黑度越大,散热越快,其表面温度越低;保护层材料黑度越小,散热越慢,其表面温度越高。在做保温设计时,应尽量选用黑度值低的材料做保温外护层较好,其表面散热损失较低,保温效果较好;做防烫伤设计时,采用黑度值高的材料做保温保护层较好,在同样的保温层厚度下可降低保温层外表温度,即可采用更薄的保温层厚度,节约材料,减少投资费用。  相似文献   

4.
油气管道的安全运行直接关乎人民生活与国家经济稳定发展,选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对油气管道安全性定量评价十分必要,首先利用多层次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对影响管道安全性的腐蚀因素、管道设备、第三方破坏因素和自然灾害等4大准则层因素,以及下一级的指标层9个元素定量化权重大小,其次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安全等级与评价体系隶属度矩阵,计算得到油气管道的系统安全系数为0.707,表明系统安全处于一般到较安全之间,系统存在安全隐患。从指标权重大小角度分析影响安全隐患原因,腐蚀和管道因素权重分别为0.49和0.31,排除隐患首先应该加强防腐技术与管道设备维护方面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工作技能,确保油气管道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5.
一种新的天然气管道设计精确解析方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连续性方程及动量方程,导出管道中可压缩流体流动的精确解析方程式.该方程给出了流量、人口压力、出口压力之间的函数关系.该方程对设计计算十分有用.该方程适用与任意管道布局和管道地形,任意大小和方位.工程中许多重要问题都可以用该方程来研究的,它们包括气井井底压力(BHP)的计算、天然气注入计算和长距离天然气管道的设计计算.预测的结果与现场数据极好地吻合了,并且该方程可用来求解很大范围的问题和状况.这些说明了该方程在工程应用上的效能.采用迭代计算算法并用MATLAB编制程序来解决这些应用.  相似文献   

6.
对于低温液化天然气管道的保冷设计,旨在满足正常生产、减少冷量损失,防止管道内的液态介质气化,实现管内液体的单向流动。本文主要论述有LNG管线几种常用的保冷材料以及保冷厚度的计算方法。在经过计算验证后,控制冷损失量的计算方法所得出的结果冷量损失最小,保冷层外表面温度更高,更符合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7.
针对长距离供热工程中的节能降损问题,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土壤含水率、保温材料、埋深对直埋管道保温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含水率对直埋管道保温效果影响显著,当土壤含水率为0~10%时,土壤含水率变化对管道温降的影响较大,土壤含水率为10%~20%时,土壤含水率变化对管道温降的影响较小;增大直埋管道的埋深会降低管道的热损失,且高含水率时埋深对管道热损失的影响较小;在土壤含水率较高时使用多腔孔陶瓷复合绝热材料(CNT)+玻璃棉的保温方案可大幅提高管道保温性能,但增大CNT厚度对管道热损失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正> 化工生产过程中所处理的物料,绝大多数是流体,而这些流体大都是通过管道来输送的。当输送流体的管道壁温高于周围空气的情况下,流体内的热量将由管道壁面散失到大气中而造成热损失。这种热损失主要是由热辐射和对流传热造成的。由传热学知道,管道在大气中的热损失可由下式确定:  相似文献   

9.
对以炭黑为输送对象的气力输送管道中水平管、垂直管和弯管的输送压力损失分别进行了分析,得到了炭黑在这3种输送管道中的压力损失计算公式.该公式可作为工程上分析炭黑与气体混合流在输送管道中压力损失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10.
<正> 由于电子计算机在工程设计中的普遍应用,比较复杂的热管道应力一般可采用电子计算机来计算。但在化工装置中常见的管道型式,有属于较简单的典型管道,此类典型管道的热胀应力,在有图表的情况下,采用手算亦简便可行。现编制十几种无分支两端固定的典型管道的推力与应力计算数据表,供设计时使用。本表也有助于用电子计算机计算复杂管道中之局部图形的初步判断。对无条件使用电子计算机者,提供一种简便的计算方法。本表编制时,只计算管道因热胀产生的二次应力,不计算内压与外载(管子自重、风力等)产生的一次应力。本表并将小弯头简化为直角管道计算,这有利于扩  相似文献   

11.
针对人们需要穿着专用服装在高温环境下工作以避免灼伤这个问题展开研究。专用服装一般有三层织物材料和一层空隙。根据一系列参考数据由MATLAB进行数据拟合得到反比例函数关系式。在假定单位面积热损失相同以及忽略衣服间隙处的热对流情况下,本文引入化工原理中多层壁的定态一维热传导模型[1],得到单位面积热损失与不同层温度差的函数关系式,进而运用传统规则算法推导出每层温度和时间的函数关系式。  相似文献   

12.
《广州化工》2021,49(10)
处于地下水环境中的埋地热油管道周围难以形成稳定的温度场,热损失较大,应优先考虑采用保温措施。选择保温层厚度时应综合考虑经济性及安全性。本文根据地下水环境下埋地热油管道的传热规律,对管道总传热系数K值计算公式进行了简化。在给定油品种类和管道直径的条件下,计算得到了不同保温层厚度时的出站温度;对比了不同管径时保温层厚度变化对费用净现值的影响,给出了保温层厚度的推荐值。  相似文献   

13.
以运输中管道内负压波为检测指标,通过首末站传感器的信号捕捉得到压力与时间数据,做进一步计算处理,得出泄漏点位置。简述直管道时泄漏定位的原理,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弯管道、多相流几种复杂情况下的泄漏检测原理及泄漏点定位的计算方法,并简述了泄漏定位方法及原理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李志华  赵宪冰  胡立皓  苏昕 《橡胶工业》2021,68(10):0769-0773
研究炭黑(固相颗粒)在气力输送通过弯管时,弯径比(δ)对输送弯管内压力损失和固相颗粒运动速度以及弯管内壁磨损的影响。当δ小于5时,随着δ的增大,输送弯管内压力损失减小和固相颗粒运动速度增大,弯管内壁磨损程度降低;当δ增大到5后,输送弯管内压力损失和固相颗粒运动速度以及弯管内壁磨损速率变化放缓。设计炭黑气力输送弯管时,δ在5~7范围内既可以使输送弯管内壁磨损程度和输送能耗降低,又可满足输送管道布局和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15.
利用AMESIM软件对SZ-250A型注塑机合模系统进行了建模,通过对管道长度和直径设置不同参数进行了仿真和分析。通过对大小流量泵输出能耗的计算表明:随着管道长度的增大,注塑机能耗增大;随着管道直径的增大,注塑机能耗减小。并对注塑机在不同管道长度和直径下的压力损失和响应速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在进行保温设计时,首先要确定保温层的厚度。根据不同的保温目的,保温层厚度可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如表面温度法、允许散热损失法、热平衡法等。按照《设备及管道保温技术通则(国家标准GB4272—84)》规定,为减少保温结构散热损失的保温层厚度,应按“经济厚度”的方法计算。所谓经济厚度,是指保温后的年散热损失费用和投资的年分摊费用之和为最小值时保温层的计算厚  相似文献   

17.
输油管线热损失的几种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传热计算的基本原理,结合设计输油管线的经验,对常见的单根无保温架空管道、单根有保温架空管道、单根地下埋设无保温管道和地下埋设多根管线等四种输油管线热损失的计算方法进行了归纳,并对计算中参数的确定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隔热技术应用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设备与管道保温的最优化设计方法.首先,提出了优选隔热材料的简化方法;其次,提出了变导热系数隔热材料用于输热管道与储热箱的最优化隔热设计方法,并在蒸汽管道保温应用中,取得了重大的节能和经济效益;第三,论述了输热管道多层隔热保温的最优化设计方法,由传热模型计算的热损失值与复合隔热层交界面温度与实验值吻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19.
于明 《山西化工》1998,(2):8-10,31
以单层和双层保温层地损失一定的情况下,导了保温费用最低时的保温层顾度计算式,通过不同的绝热材料的比较,可以方便地选择绝热材料和确定最适宜保温层厚度。  相似文献   

20.
为得到盐泥浆在水平弯管内输送过程中的压力分布规律,探究管道直径、输送速度、输送浓度对压力损失的影响,对盐泥浆在水平弯管内的流动状态进行三维数值模拟,采用仿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了管道直径、输送浓度和输送速度对弯管段压降的影响。结果表明:弯管段压力损失随着管道直径的增大而减小,随着浆体流速的增加而增大,随着输送浓度增加而增大。设计正交实验发现各因素对弯管段压力损失影响大小顺序为:管道直径>输送速度>输送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