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来西亚对油棕种植材料研究及棕榈油产品生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棕种植业与棕榈油加工业是马来西亚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与马来西亚有大量棕榈 油进口贸易,检验检疫工作繁重且多样。该文探讨马来西亚对油棕种植材料研究现状及主要棕榈油产 品生产过程和用途。  相似文献   

2.
由马来西亚原产部部长林敬益先生率领的马来西亚棕榈油代表团一行三十二人于1993年8月11日至8月14日对西安进行了友好访问,并于8月12日在西安香格里拉金花饭店召开了“马来西亚棕榈油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油脂行业的专家、学者、厂长、经理等一百一十人。会议由马来西亚棕榈油研究院院长尤索夫主持,会上发表了“马亚西亚棕油业发展”、“马亚西亚棕油在中国的应用与收益”、“用棕油液油配制适合于中国的调合油”等论文,并对马来西亚棕榈  相似文献   

3.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今年1月1日全面建成后,马来西亚对中国的棕榈油出口关税随之降低。马来西亚棕榈油局局长巴斯里·瓦希德日前表示,降低关税将对马来西亚棕桐油业产生积极影响,尤其在促进出口方面。  相似文献   

4.
应马来西亚棕榈油研究院的邀请,中国植物油公司考察团由郭洪彬等一行六人于1991年4月23日至5月6日赴马来西亚。考察是根据中国植物油公司和马来西亚棕榈油研究院签订的技术合作协议进行的。考察团在马期间对马来西亚棕榈油研究院进行了详细考察,落实了技术合作协议实施方案,对研制调和油、人造奶油和起酥油进行  相似文献   

5.
今年九月,应马来西亚政府的邀请,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总公司组织考察组赴马来西亚进行油棕种植、加工技术的考察。我们作为小组成员参加了这次考察工作。 考察组的主要任务是:了解马来西亚大力发展油棕生产的经验;考察油棕栽培、加工利  相似文献   

6.
马来西亚棕榈油生产厂家打算在海外建立合资企业,以便为棕榈油提供更为广阔的市场。 马来西亚棕榈树种植者协会前任主席说,在海外建立棕榈油加工合资企业,尤其应以中国,伊拉克等国为主,因为这些国家进口棕榈油的潜力颇大。1989年马来西亚的  相似文献   

7.
棕榈油已经成为世界食用油产品中举足轻重的产品,其产量仅次于大豆油,位居第二。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分别是棕榈油两大生产国和出口国,这两国的产量之和占世界总产量的80%。 去年,马来西亚的棕榈油产量为1,080万吨,印度尼西亚为670万吨。从棕榈油的出口看,由于马来西亚的国内需求低于印度尼西亚(主要是人口因素,马来西亚人口2,100万,而印度尼西亚人口是马来西亚的10倍),而且马来西亚的产量也较高。所以,在世界棕榈油市场上马来西亚的棕榈油决定了世界市场的主要供给趋势,其国内的生产和价格直接影响了世界…  相似文献   

8.
马来西亚种植园工业及商品部长DouglasUggahEmbas日前表示,马来西亚希望在中国棕榈油进口中分得更大一杯羹。他表示.目前马来西亚占中国棕榈油进口总量的58.8%,目标是要将这一比例提高至70%。他在中国一马来西亚国际棕榈油贸易交流及研讨会(POTS)的开幕演说中称:“中国是马来西亚棕榈油产品的最大出口目的地,占我国在全球出口量的20.4%。”  相似文献   

9.
<正>马来西亚政府决定提振以棕榈油为基础的生物燃料行业。在马来西亚和印尼两国决定提振生物燃料消费后,今年两国以棕榈油为基础的生物燃料行业有望取得一定的发展。马来西亚生物柴油协会主席表示,生物柴油目前已经成为马来西亚和印尼棕榈油-生物燃料掺混项目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增加将会支持毛棕榈油价格。明年印尼将把生物燃料掺混率从20%提高到30%,这将提振以棕榈油为基础的生物柴  相似文献   

10.
胡明明 《中国油脂》2021,46(8):123-130
目前棕榈油是全球第一大产量的植物油,其性状稳定,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E和类胡萝卜素等营养成分,且价格具有竞争力,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及饲料等行业。马来西亚作为世界棕榈油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对全球棕榈油市场具有重要贡献。综述了马来西亚棕榈油生产、贸易及可持续发展状况,并对棕榈油在食品和饲料行业的应用进行总结,以期为棕榈油的消费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 由于马来西亚出口到我国的棕榈油数量不断增加,我国因此实施棕榈油关税政策以控制进口数量。 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委员会对进口大豆油及花生油分别征收13%及7%关税,至于棕榈油则征收20%关税。自95年7月开始,我国更以配额限制马来西亚棕榈油。 马来西亚工业部正与中国洽谈,以解决有关贸易保护问题。 虽然有人认为我国行动限制了棕榈油入口,然而,我国的棕榈油进口  相似文献   

12.
由马来西亚棕榈油促销理事会联合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及商业部中国植物油公司,于1991年5月16日在北京举办了“马来西亚棕榈油的营养概况及食用研讨会”,会上有中国、马来西亚、日本和澳大利亚的专家报告了最新的油脂和营养方面研究成果,我国营养专家范文洵教授、油脂专家丁福祺高级工程师在研讨会上宣读了论文。  相似文献   

13.
中国粮油学会组织国内企、事业单位的经理、厂长和科技人员赴马来西亚进行技术考察和学术交流活动。考察团主要参加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由马来西亚棕榈油研究所举办的“棕榈油的现代化与未来”国际会议,时间1993年9月20~25日。  相似文献   

14.
1 创建及发展 油棕榈,原产于西非,早在1870年就作为观赏植物引入马来西亚,但直到1917年才开始进行以商业为目的的种植。此时,马来西亚的橡胶工业早已稳步发展起来了。 马来西亚棕榈油工业的建设和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六十年代,政府为了改变出口利润仅依赖橡胶的局面,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的多种经营,大规模地种植油棕榈。第二阶段为七十年代,全国兴起了棕榈油精炼工业。目前,马来西亚正致力于第三阶段,即在不断前进的工业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油化学及棕榈仁的加工。  相似文献   

15.
1984年5月22日至24日,马来西亚棕榈油代表团同我省油脂工业的技术人员就棕榈油的生产和应用方面进行了技术交流,现将材料综合如下: 一、概况 马来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国,1978年全世界总产量约3100千吨,其中马来西亚生产量约1780千吨,占57%。因马来西亚无台风、地震、气温剧变及雨量不均等的影响,所以产量极为稳定,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加,产油量的增长也非常可靠,见表1和表2。  相似文献   

16.
以马来西亚棕榈油研究院副院长尤索福博士为团长的马来西亚棕桐油考察团一行四人,于一九九○年十月十九日至十一月七日在我国北京,西安、成都、桂林,广州等地进行了考察访问。主要与我国油脂管理部门和棕榈油应用企业,科研部门进行座谈,探讨经贸技术合作的可能性;了解并解决棕榈油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宣传推广棕榈油的应用技术。 在北京期间,商业部何济海副部长及有  相似文献   

17.
2001年世界棕榈油价格有望从目前的每吨190美元上升到每吨250美元。主要原因是豆油将从每吨400美元降到每吨280美元。   2000年,由于来自美国、阿根廷和巴西的豆油大量投放市场和棕榈油产量过剩特别是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导致棕油价格大幅度下滑,从每吨450美元降到 190美元。去年,印度尼西亚生产棕榈油720万吨,马来西亚1,100万吨。 今年世界棕榈油价格有望上涨  相似文献   

18.
<正>据美国农业部估计,1992/1993年度世界棕榈油产量已达创纪录1290万吨.1993/1994年度因一些新种植油棕榈开始结果,预计棕榈油产量将达1380万吨,增长7%.除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棕榈油生产大国继续发展外,一些南美国家也扩大油棕榈种植面积,相继进入棕榈油生产国行列.目前,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占世界总产量约55%.1992/1993年度该国估计生产710万吨棕榈油,增长15%,预计1993/1994年度可产760万吨.由于经济回报率高,现马来西亚已纷纷将橡胶园改种油棕榈,每年约新增6万公顷种植面积.据马来西亚政府预  相似文献   

19.
行业资讯     
马来西亚国际棕榈油脂技术应用研讨会在昆明召开  由中国粮油学会、马来西亚棕榈油技术促进会、马来西亚优德有限公司和马来西亚凯德优德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马来西亚国际棕榈油脂技术应用研讨会 2 0 0 4年 8月 2 0-2 1日在昆明绿州大酒店召开。会议由中国粮油学会秘书长胡承淼主持 ,中国粮油学会王瑞元副理事长就中国油料生产、加工和供应情况进行了专题演讲。马来西亚优德有限公司的叶炳胜先生和罗伯特努克先生、马来西亚凯德优德有限公司的百利史密斯先生、马来西亚棕榈油技术促进会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郑耀坤先生及泛美企业集团总裁塞基…  相似文献   

20.
<正>1我国市场棕榈油产品及其用途概况在中国植物油市场中,棕榈油是唯一基本不能由国内生产植物油。自1970年以来,中国棕榈油消费几乎全部依靠进口,进口国有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马来西亚临近中国,地理优势使马来西亚出口商在运输费用上比印尼苏门答腊岛出口商节省5~10美元/吨,但印尼有后来居上趋势。2004年,我国进口棕榈油385.6万吨,2005年,进口棕榈油433万吨,年增长率12.2%。据中国海关未公开数据表明,2006年1~10月共进口棕榈油431.3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19.8%。其中从马来西亚进口282.2万吨,占65.4%,同比增长15.3%;从印尼进口143.5万吨,占33.3%,同比增长25.6%;从泰国进口1.8万吨,占0A%,同比增长15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