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评价CT引导下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膈下肝癌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20例肝癌患者共25个膈下病灶在CT引导下行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术后复查增强CT或增强MR,观察病灶坏死情况.结果 18个病灶完全坏死,病灶完全坏死率72%,其余7个病灶大部分坏死,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冷循环射频消融术治疗膈下肝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CT导向下冷循环射频消融(RFA)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脾功能亢进症(脾亢)的效果和经验。方法采用CT导向下冷循环RFA治疗15例脾亢患者,术前血小板计数(PLT)为(62.0±9.8)×10 9 /L,术后复查血常规和增强CT或MR。结果RFA毁损范围占脾脏总体积(31.0±4.6)%,术后1个月PLT为(96±11)×10 9 /L,与术前相比显著增高(P<0.05),术后1例出现门静脉血栓形成,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CT导向下冷循环RFA治疗脾亢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冷循环射频消融(RFA)治疗巨大肝癌的临床疗效和经验。方法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冷循环RFA治疗巨大肝癌24例,每个病灶进行射频消融1~4次,其中22例患者结合1~6次TACE治疗,术后通过增强CT或MR评价疗效,所有病例随访12~37个月。结果10例病灶完全坏死,余14例病灶大部分坏死,1年生存率83%,中位生存时间20个月,13例患者现仍存活。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冷循环RFA治疗巨大肝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RFA)治疗肾上腺转移癌的近期疗效、安全性和不良反应。方法肾上腺转移癌患者共19例,病灶总数24个,肿瘤直径为1.5~7.8cm,平均直径3.5cm。19例患者原发灶来源于肺癌6例,肝癌5例,肾癌5例,结肠癌3例。经RFA治疗3个月后行CT增强扫描评价肿瘤治疗效果。结果上述24个病灶经消融治疗后,CT增强扫描显示20个肿瘤完全消融;其余4个病灶在治疗后仍有部分残留组织强化区,提示有残留肿瘤,未完全消融。5例患者出现血压波动,6例患者术后出现轻微疼痛,2例患者在术后出现一过性血尿,其余患者无严重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RFA治疗肾上腺转移癌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究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肝细胞癌肾上腺转移的效果及预后。方法 选择2002年2月至2017年3月就诊的112例肝细胞癌肾上腺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TACE、RFA联合组(n=70)和TACE组(n=42)。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预后情况。结果 联合组患者60例(85.7%)肿瘤及边缘无强化,且肿瘤缩小;10例(14.3%)肿瘤大小无明显变化,但肿瘤边缘强化。TACE组患者24例(57.1%)肿瘤得到完全控制;12例(28.6%)肿瘤大小无明显变化,但肿瘤边缘强化;6例(14.3%)肿瘤明显变大,且肿瘤边缘明显强化。两组患者肿瘤控制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TACE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组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1.4%(64/70)、68.6%(48/70)和62.9%(44/70),均高于TACE组(P均>0.05)。联合组平均生存时间为29.23(95%CI:26.9~31.5)个月,TACE组平均生存时间为22.5(95%CI:18.9~26.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RFA治疗肝细胞癌肾上腺转移可以更好地控制肿瘤,延长患者生存时间。虽然联合RFA治疗存在更多的并发症,但经对症处理均可缓解。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B型超声/CT导引下经皮穿刺多极电极射频消融(RFA)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脾功能亢进症(脾亢)的可行性、疗效和临床应用前景。方法 对28例门静脉高压性脾亢患者进行经皮RFA治疗。检测并比较患者术前以及术后2 d,2周以及1、3、6、10个月各时间点血常规、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于术后即刻、1周,和1、3、10个月复查增强CT,采用CT后处理软件计算消融灶体积。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为(3.8 ± 1.1)h,平均消融时间为(2.7 ± 0.8)h;RFA毁损范围占脾脏总体积20% ~ 80%,平均为(50.5 ± 10.3)%;术后2 d外周血小板计数较术前明显下降[(19.5 ± 12.1) × 109/L],白细胞计数达到最高峰[(5.4 ± 0.2) × 109/L];术后2周直至随访10个月时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 肝功能以及凝血功能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并发生硬化肝脏增生的现象,所有病例Child Pugh评分均为A级。仅1例大量腹水的Child Pugh C级患者术后出现腹胀和血性腹水,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皮B型超声/CT导向下RFA治疗门静脉高压性脾功能亢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B超引导下冷循环射频肿瘤治疗仪射频消融(RFA)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冷循环RFA治疗中晚期肝癌25例,其中转移性肝癌8例,原发性肝癌17例。每个病灶进行RFA1~2次。其中8例患者术前给予3次TACE治疗。术后通过增强CT扫描评价疗效。结果10个病灶完全坏死,余15个病灶大部分坏死。随访半年,25例患者现全部存活且生存质量明显提高。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冷循环RFA治疗中晚期肝癌短期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射频消融(RFA)治疗肺恶性肿瘤的疗效、不良反应和安全性。方法对21例肺恶性肿瘤患者的31个瘤体进行CT引导下RFA治疗,对其中14个瘤体进行2次以上重复消融。术前常规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或支气管镜检查获取病理学诊断,10例为非小细胞肺癌,其中鳞癌5例,腺癌4例,未分化癌1例,转移性肺癌11例。瘤体直径<5cm的肿瘤25个(15例),5~8cm的肿瘤6个(6例)。所有患者术后3、6个月后行增强CT检查评价肿瘤疗效。结果31个肿瘤均顺利完成RFA治疗。肿瘤疗效评估显示:CR5个,PR17个,NC5个,PD4个,总有效率(CR+PR)为71.0%。术中并发少量气胸8例,液气胸1例。13例术后见暗红色痰,6例术后疼痛,13例术后轻度发热。全部患者未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为5~7d。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RFA治疗肺部恶性肿瘤,近期疗效确切,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较少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射频消融(RFA)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的疗效。方法对20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静脉麻醉下行CT引导下RFA治疗骨肿瘤,采用简明疼痛调查表(BPI)观察术后24h,3、6个月疼痛评分。结果全组20例治疗后随访6个月全部存活,术前20例患者平均每日最强疼痛评分为8.1分(范围6~10)。RFA术后24h,1、3和6个月治疗后平均最强疼痛评分分别减低为6.1、4.6、3.3和3.0分(P<0.001)。治疗前每日平均疼痛评分为6.3分,RFA术后24h,1、3和6个月平均疼痛评分分别减低为4.0、2.3、2.1和1.9分(P<0.01)。RFA术后所有患者KPS积分都有所提高,随访患者骨肿瘤CT值有下降。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随访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1例椎板破坏患者RFA术后有下部肢体感觉减退,给予泼尼松注射后,48h内下部肢体感觉恢复。结论CT引导下RFA治疗骨肿瘤,近期疗效确切,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是一种新颖、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RFA)治疗较大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对27例TACE治疗效果欠佳的较大原发性肝癌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RFA治疗,肿瘤大小5.4~11.0cm,平均6.2cm,单发病灶23例,2个病灶4例,共31个病灶。AFP阳性22例。术后通过增强CT及AFP检测评价疗效,所有病例随访2~20个月。结果射频治疗后1个月随访显示,31个肿瘤中14个(45.2%)肿瘤完全坏死,内部及边缘无明显强化;17个肿瘤部分坏死。22例AFP阳性患者,AFP明显降低15例(68.2%),不变3例(13.6%),升高4例(18.2%)。并发症中3例出现表皮烫伤,1例顽固性呃逆,1例肝内出血,1例肝脓肿,1例术后出现严重低蛋白血症,术后2个月死亡。患者中位生存期为9.8个月,1年累计生存率29%。结论对于不可切除的较大原发性肝癌,RFA是较有效的局部介入治疗方法,合理应用RFA治疗,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及无水乙醇注入术(PEI)治疗原发性大肝癌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情况。方法 选取2006年至2010年诊治的原发性大肝癌92例,其中15例行TACE联合RFA(Ⅰ组),29例行TACE联合PEI(Ⅱ组),21例行TACE、RFA联合PEI(Ⅲ组),仅行TACE 27例(Ⅳ组)。分析比较4组的临床疗效及总生存时间(OS),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预后因素。结果 4组相比,肿瘤缩小及肿瘤坏死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08,P = 0.026);Ⅰ、Ⅱ、Ⅲ和Ⅳ组OS分别为18、14、20和1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0);多因素结果分析显示,门脉癌栓及术前AFP值是影响总生存时间的预后因素(P = 0.028,P = 0.031)。结论 TACE、RFA联合PEI治疗大肝癌与TACE联合RFA/PEI或TACE相比,可明显提高肿瘤缩小、坏死率,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无水乙醇消融术(PEI)在肝转移性肿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53例肝转移性肿瘤,共计87个病灶。18个病灶直径≤1cm;56个病灶直径1~3cm;13个病灶直径3~5cm。采用CT引导下无水乙醇瘤内注射进行治疗,经过1次或多次治疗,观察肝转移瘤的坏死情况。结果PEI治疗后1个月MR或CT复查,18个直径≤1cm的病灶完全坏死率为100%;直径1~3cm56个病灶完全坏死率为87.5%,再次治疗后完全坏死;13个病灶直径3~5cm的病灶完全坏死率为61.5%,经过2~3次治疗,病灶彻底坏死。结论CT引导下无水乙醇消融术治疗肝转移性肿瘤疗效满意,尤其适用于直径≤3cm的单个病灶。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腔内射频消融(RFA)联合支架植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对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在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后,行经皮胆道腔内RFA联合支架植入术,观察并发症、疗效及术后50 d支架通畅情况。结果 2例患者均成功接受手术治疗,技术成功率100%。均行分段RFA,术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显著下降。均无胆道出血、胆管穿孔、胆漏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50 d月支架通畅。结论 经皮肝穿刺胆道腔内射频消融联合支架植入作为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的新方法,是安全及有效的,但仍需有效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证实。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A)联合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对兔VX2腰椎旁肿瘤的杀伤作用。 方法CT导引下经皮穿刺成功构建兔VX2腰椎旁移植瘤模型4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A组兔模型瘤灶中心先行RFA,后注入骨水泥0.5 ml;B组单纯注入骨水泥 0.5 ml;C组单纯RFA;D组注入生理盐水0.5 ml,作为对照组。术后24 h处死全部4组模型兔,分别在瘤灶中心或距骨水泥边缘5、10、15、20 mm处不同方向各取2 mm大小组织块4块,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指数。 结果A、B、C组手术成功率均为91.7%(11/12),D组为100%(12/12)。A、C组瘤灶中心半径10 mm范围内肿瘤细胞呈大片状凝固性坏死,细胞形态消失,几乎检测不出凋亡存在。A组距骨水泥边缘10、15、20 mm处平均肿瘤细胞凋亡率分别为(69.48±1.27)%、(59.05±3.02)%、(21.03±2.20)%,与对照组(10.25±0.79)%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距骨水泥边缘5、10、15 mm处平均肿瘤细胞凋亡率分别为(62.52±2.07)%、(45.07±3.14)%、(17.41±1.12)%,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20 mm处平均肿瘤细胞凋亡率为(11.15±0.9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C组距瘤灶中心10、15、20 mm处平均肿瘤细胞凋亡率分别为(67.74±3.33)%、(56.36±3.63)%、(20.71±1.11)%,与B组、D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RFA和骨水泥均可促进肿瘤细胞凋亡,RFA杀伤肿瘤范围更大,RFA联合骨水泥对肿瘤杀伤作用无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观察并探讨臭氧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L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60例FLLDH患者按随机化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0例患者单行注射臭氧治疗,研究组30例患者行臭氧联合RFA,两组患者其他辅助无差别,每组患者治疗后随访1周和1、3、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有无并发症。结果 60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围手术期无并发症发生,技术成功率100%,对照组30例患者治疗后1周,1、3和6个月优良率分别为73.3% 、76.7%、70.0% 、60.0%,研究组分别为70.0%、76.7%、83.3% 、90.0%。3、6个月时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臭氧联合RFA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陈万海  朱晓黎 《工业加热》2012,(12):1015-1019
【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方式的射频消融(RFA)与无水乙醇注射(PEI)联合应用对正常兔肝脏的消融效果,并评价其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 采用32只活体新西兰大白兔正常肝脏进行研究,分为4组,各组分别采用RFA?蛳 PEI(A组)、PEI?蛳 RFA(B组)、RFA(C组)和PEI(D组)处理,并于术前,术后1、3、7 d抽血检查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清肌酐(Cr)水平的变化情况。术后各组行肝脏增强CT扫描,计算各组消融灶体积。结果 术前各组血清ALT、AST、C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1 d各组血清ALT、AST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3 d各组血清ALT、AST水平开始下降,术后7 d各组ALT、AST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1、3、7 d各组血清Cr与术前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A、B、C和D组的消融体积分别为(3.10 ± 1.10)mm3、(5.99 ± 2.23)mm3、(0.77 ± 0.15)mm3和(0.15 ± 0.07)mm3,B组显著大于A、C和D组(P < 0.05)。结论 PEI后RFA对于兔肝、肾功能影响小、并发症少,PEI?蛳 RFA治疗安全、有效;PEI?蛳 RFA组产生的消融体积明显大于RFA后PEI组、RFA组、PEI组的消融体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在影像介导经皮穿刺下,分别采用射频热凝和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2009年12月- 2010年12月,通过影像介导经皮穿刺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0例,其中A组采用射频热凝术15例,B组采用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术25例,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改良MacNab方法进行疗效评价及对比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手术操作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其中B组的治疗效果优于A组(P < 0.05)。结论   影像介导经皮穿刺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安全并易于为患者接受的优点。同时,在同一路径下采取射频热凝结合臭氧注射的方法,其治疗效果优于单一的射频热凝术,是一种合理而有效的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