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DSA引导下经皮骨成形术(POP)治疗椎体外转移性骨肿瘤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3例(91处病灶)行POP治疗的椎外骨转移性肿瘤患者。其中38例患者同时行射频消融术(RFA)。临床适应证为视觉模拟评分(VAS)高于3分,并对止痛药耐受。所有患者至少随访3个月,通过术前、术后VAS评分及止痛药服用量的变化评价临床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技术成功率100%。术后24 h VAS评分由术前平均(7.2 ± 1.4)分降至术后(2.4 ± 1.9)分,术后3个月降至(1.9 ± 1.7)分,术后6个月降至(1.7 ± 1.6) 分。术后10例患者(15.9%)疼痛完全缓解,36例(57.1%)完全不需止痛药,23例(36.5%)止痛药用量减少或止痛药级别降级,3例(4.8%)维持原剂量,1例(1.6%)使用止痛药级别升级。单独行POP与POP联合RFA治疗疼痛缓解程度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 = 0.892)。13例(20.6%)发生肿瘤周围软组织骨水泥渗漏,但临床无明显症状;1例发生病理性骨折。结论 DSA引导下行POP治疗椎外转移性骨肿瘤临床效果良好、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上胸椎转移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例(31个椎体)T1~T4水平的转移性肿瘤的PVP资料.其中9个T1椎体、7个T2椎体、8个T3椎体和7个T4椎体.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者术前、术后3 d和1个月的疼痛程度.分析上胸椎PVP穿刺技术、骨水泥注射量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获成功.骨水泥分别在T1、T2、T3和T4椎体注入1.7~2.8 ml、1.8~3.2 ml、1.7~3.1 ml和1.6~3.1 ml,平均(2.4±0.8)ml.术后疼痛缓解率为100%.术前VAS为7.2±2.0,术后3 d VAS为2.5±2.3(P<0.01).术后1个月VAS为2.2±2.3,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3个椎体出现骨水泥外渗,包括5个椎旁渗漏,3个静脉渗漏,3个椎旁软组织渗漏,2个硬膜外渗漏.除1例出现轻微并发症,其他未发生严重临床症状的并发症.结论 PVP治疗上胸椎转移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DSA引导下经皮骨成形术(POP)在骨盆骨转移瘤治疗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09例行POP治疗的骨盆骨转移瘤患者(148个病灶),所有患者至少随访3 个月,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临床疗效,采用统计学方法对随访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0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技术成功率100%,术前VAS和ODI分别为:6.91±1.35、71.30±8.39,术后1 d、术后1、3、6和9个月的VAS和ODI分别为:(3.13±1.94)、(2.18±1.53)、(1.73±1.38)、(1.65±1.27)、(1.59±1.20)和(43.53±18.08)、(35.01±15.27)、(30.75±13.67)、(30.30±13.26)、(29.7±12.66)。102(93.6%)例患者病变部位疼痛有所缓解,6例(5.5%)患者疼痛缓解不明显,1例(0.9%)疼痛加重,术前与术后疼痛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例患者(25.7%)发生骨水泥渗漏,骨水泥渗漏至周围组织,未引起明显不适。结论 DSA引导下POP在骨盆骨转移瘤治疗中的创伤小,疗效好,可以成为骨盆骨转移瘤患者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CT引导下经皮椎体病变穿刺活检的成功率、诊断正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5例椎体病变患者经皮穿刺活检,病变位于颈椎3例,胸椎26例,腰椎37例和骶椎19例。影像学上表现57例为溶骨性病变,19例成骨性病变,9例溶骨性与成骨性病变共存。穿刺标本行细胞学及组织学检查。临床怀疑感染性病变时行细菌学检查。对穿刺标本进行诊断的正确性分析。结果CT证实85例穿刺活检针均位于病灶内,81例取得病变组织,活检成功率95%。活检标本包括29例骨组织标本,5例软组织标本,47例骨组织与软组织混合标本,4例未取得标本;病理结果包括44例转移瘤,17例原发性骨肿瘤,18例感染性病变,2例正常椎体组织。79例诊断正确,诊断正确性97.5%。结论CT引导下经皮椎体病变穿刺活检是对椎体病变作出正确诊断的重要手段,为临床提供了可靠的组织学依据,且穿刺部位正确、三维定向好、损伤小,可以作为诊断不明确的溶骨性及溶骨与成骨混合性椎体病变拟行椎体成形术术前常规。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皮骨水泥椎间融合术治疗病情严重椎体转移瘤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行经皮骨水泥椎间融合术的椎体转移瘤患者,手术通过经椎弓根或椎旁途径在病变椎体及相邻椎间盘内建立穿刺通道,随后向椎体及椎间盘内注入骨水泥,将2个或多个病变椎体融合形成一个整体,手术部位包括46个椎体,24个椎间盘,术后使用椎体骨水泥覆盖率评价骨水泥病灶填充情况,随访过程中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指数)评价临床疗效,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随访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椎体骨水泥灌注量为3~5 mL,平均(4.39±0.61) mL,椎间盘骨水泥灌注量为2~4 mL,平均(2.63±0.58) mL。部分患者水泥渗漏至椎体前缘周围组织,未引起明显不适。术后椎体水泥覆盖率评级为优的手术椎体44个(95.7%),评级为良的手术椎体2个(4.4%),评级为不足的手术椎体0个。术前VAS评分及ODI指数分别为:7.23±0.81,75.15±4.88。术后3 d,术后1、3和6个月的VAS及ODI指数分别为:4.77±1.02、2.86±0.71、2.50±0.51、2.59±0.80和57.88±12.78、38.59±7.84、35.35±7.78、35.86±10.09。所有患者术后相关评价指标较术前均有明显好转,2例(9.9%)患者随访过程中病情出现反复,但较术前均有一定改善。术前与术后评价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经皮椎体成形术无法取得满意临床疗效的病情严重患者,经皮骨水泥椎间融合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以提高病灶骨水泥覆盖率,恢复患者脊柱稳定性,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皮骨水泥成形术(POP)治疗少见症状性良性骨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06年6月至2018年5月共17例行POP治疗的良性骨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术中或术前取病理,病理结果示:椎体嗜酸性肉芽肿4例(共6个椎体),脊索细胞瘤3例,S1椎体及髂骨骨样骨瘤3例,骨纤维结构不良1例,跟骨血管瘤1例,距骨骨囊肿1例,动脉瘤样骨囊肿2例,髋臼腱鞘囊肿1例,髂骨棕色瘤1例,术后随访时间至少3个月, 根据MacNab标准评定患者手术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1例髋臼骨样骨瘤患者周围软组织内少许骨水泥外渗,1例椎体嗜酸性肉芽肿患者邻近椎间盘内少许骨水泥渗漏,1例嗜酸性肉芽肿患者4个月后邻近椎体病变,再次手术治疗,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一定程度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结论 POP治疗少见症状性良性骨病变临床效果良好、创伤小、并发症少,长期随访效果明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利用18G血管穿刺针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颈椎恶性重度压缩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06-2010年对10例颈椎恶性转移性病变所致的重度椎体压缩骨折(共12个椎体)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其中C 4 、C 5 椎体各3个,C 6 椎体4个,C 7 椎体2个。在DSA机透视引导下将18G穿刺针经皮穿刺进入靶椎体,后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术后随访1个月。结果术中穿刺和骨水泥注射技术成功率100%。每个椎体的骨水泥平均注射量为2.2ml (1.5~3.2ml ),所有患者的疼痛都得到了明显缓解。除4个椎体发生无症状的骨水泥渗漏外,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利用18G血管穿刺针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是治疗颈椎恶性重度压缩骨折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水泥混合与注射一体化装置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操作技术、临床疗效.方法 2002~2004年间共计治疗了108例诉有严重疼痛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其中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85例,椎体恶性肿瘤31例.穿刺入路采用双侧椎弓根穿刺法,所有患者均在透视监视下双侧注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注射设备为骨水泥混合与注射一体化装置.术后随访患者6个月.结果共计注射116个椎体(腰椎69个,胸椎47个),双侧穿刺和骨水泥注射成功率100%,99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在骨填充网袋辅助下治疗因转移瘤致椎体后壁破损性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31例患者因脊柱转移瘤致椎体后壁破坏而接受骨填充网袋辅助PVP治疗,共43节病变椎体。所有患者原发肿瘤均诊断明确。PVP术前1 d,术后1 d、3 d、1个月、3个月和末次随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程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患者运动功能状态。术后记录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 43节椎体PVP手术成功率100%。术前VAS评分8.2±0.4,术后1 d降至2.5±0.7;术前VAS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后1 d、3 d、1个月、3个月和末次随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ODI均较前明显降低(P均<0.05),患者运动功能状态得到改善。术后影像学(DSA、CT)证实无严重骨水泥渗漏事件发生。结论 PVP在骨填充网袋辅助下治疗因转移瘤致椎体后壁破损性骨折是安全可靠的,并能获得良好的止痛效果及改善患者运动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0例疼痛性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累及椎体11个.在X线监测下,经双侧椎弓根穿刺伤椎,置入可扩张球囊,推注对比剂扩张球囊,使塌陷椎体复位,并在椎体内形成空腔,应用骨水泥在牙膏期时向空腔内填充.术后观察疼痛缓解状况与骨折复位情况.结果10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48 h内疼痛均完全缓解,无临床并发症.术后伤椎椎体高度恢复满意.后凸畸形矫正6°~24°.1例患者术后CT检查发现在椎体前侧缘有少量骨水泥外溢.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  相似文献   

11.
喷射器结构分析及两类喷射器性能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气力输送喷射器内部流场进行了模拟,从数值计算的角度分析了影响喷射器性能的几个重要因素,并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同心气力输送喷射器,将其与传统的气力输送喷射器进行了比较,得出了这种喷射器的优点和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以国内某钢铁厂常用的全氢炉为例,使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全氢炉炉台氢气进口角度改变后内罩内各处氢气流量的变化进行了仿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氢气入口速度矢量的轴向夹角与切向夹角的变化会主要会引起顶部流通通道、第一、第二层对流板处氢气流量的变化,第三、第四层对流板处氢气流量随着氢气入口速度矢量变化范围不大,且存在"均匀轴向夹角"和"均匀切向夹角",当氢气入口速度矢量的轴向夹角和切向夹角分布在此范围时,顶部流通通道和第一、第二层对流板处氢气流通通道的氢气流量较为均匀,此时有助于内罩内各个钢卷与四周环境的换热。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比较了气体纯对流换热强化方式、纯净蒸汽凝结换热强化方式基础上,结合含不凝性气体蒸汽冷凝换热机理及纯净蒸汽凝结换热机理与气体纯对流换热机理的差异,对已有各类换热器结构自身在强化含不凝性气体蒸汽凝结换热程度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既能强化锅炉尾部烟气对流冷凝换热又能高效回收凝结水分的错列布置垂直光管管外凝结换热器与带有波纹槽道的板式换热器2种优选结构,进一步给出了根据烟气灰尘浓度高低选取2种冷凝换热器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程静  周旭南  徐艳 《工业加热》2022,51(4):48-50
随着国家对工业锅炉NOx排放限制的进一步收紧,在用贯流锅炉由于其炉膛尺寸较小,较多的采用表面燃烧进行低氮改造.但贯流锅炉采用表面燃烧改造后,其水管普遍产生密集性裂纹,严重影响锅炉安全运行.认为水管产生裂纹的主要原因是贯流锅炉原有的热力平衡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从传热学的角度对产生裂纹的原因进行具体分析,并通过材料失效分析进...  相似文献   

15.
16.
潘毅 《汽轮机技术》2013,55(1):76-78
根据机械制造过程中夹具设计与工件装夹的原理,分析了汽轮机动叶T型叶根制造过程中定位误差的成因和遵循的规律,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分析实例,所获得的结论对于汽轮机动叶叶根制造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国浩 《锅炉技术》2005,36(4):58-60
介绍了目前烟气脱硫装置中2种烟气加热器(GGH)转子的结构型式及特点,在制造过程中的一些制造要求及相应的工艺措施,如焊接材料的成分及选用、焊接方法的比较和选择、零件加工的要求、转子组装的要求、工艺程序和多次制造积累的相关经验介绍。制造工艺的日趋成熟,为今后开拓广阔的烟气加热器市场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柳为民 《汽轮机技术》2008,50(3):194-197
气流在轴封内流动时,气流加速、降压发生在轴封齿与轴之间的间隙内,由于轴封间隙较小,气流速度高,附面层的作用强烈.气封齿的形状、气封齿与轴封台阶的组合关系、气封间隙的大小、轴封静止部分与转动部分之间由于热膨胀不均匀而引起的轴向相对串动等都会影响到气封的封严效果.针对较为典型的轴封结构,经过数值模拟,讨论了上述因素对气封密封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我国工业锅炉控制自动化程度不高,其操作基本上停留在手工和简单模拟仪表操作的水平,操作人员不仅劳动强度大,还容易造成运行事故。文中介绍了一种工业锅炉自动控制系统,并讨论了系统的整体构成方案。将可编程序控制器与工业控制计算机相结合,制定出先进的计算机控制系统替代了传统的控制方法。根据这种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很容易被实现,并且将达到很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20.
在火电厂中应用先进的气动技术对汽轮机的通流部分进行改造后,汽轮机的膨胀效率会得到提高,而回热系统则偏离了最佳的设计工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采用非线性优化方法通过变动汽轮机的抽气参数得到回热系统的给水焓升最佳分配方案,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机组的热力性能。研究方法和结果对火电厂机组的改造具有参考价值。图2表3参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