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微纳电子技术》2019,(9):691-696
针对柔性可延展电路由于不合理的互连结构设计和布局而造成的串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响应面法对柔性可延展电路互连结构进行设计与布局的方法。以柔性可延展电路中的通用互连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正交实验和方差分析,筛选出对串扰存在显著性影响的因素。基于正交设计分析结果,运用中心复合实验设计法获得样本数据,利用ANSYS Electronic Desktop获得串扰响应值,构建串扰与影响因子之间的二阶多项式响应面模型,以近端串扰和远端串扰之和的最小值为优化目标建立优化模型,通过优化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为可延展通用互连导线的优化与布局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可延展通用互连结构的不同几何参数和拉伸率在高频条件下对电学性能的影响,利用有限元法对通用互连结构金属导线的电感与拉伸率和频率之间的变化关系进行研究。利用正交试验对通用互连结构的几何参数、拉伸率和频率对交流电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等效圆弧半径、等效水平线段、厚度以及斜线段是对导线交流电感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可延展通用互连结构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超深亚微米设计中的高速互连线串扰产生机制,提出了一种描述高速互连串扰的电容、电感耦合模型,通过频域变换方法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理论分析。针对0.18μm工艺条件提出了该模型的测试结构,进行了流片和测量。实测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表征超深亚微米电路的高速互连串扰效应,能够定量计算片上互连线间的耦合串扰,给出不同工艺的互连线长度的优化值。  相似文献   

4.
研究分析无串扰传输理想模型的条件,根据高速高密度电路板中微米级、亚毫米级互连线电磁串扰特性研究需要,首次提出微米级平行互连线的测试结构设计。经射频电路理论分析推导了测试结构对系统串扰没有影响。构建了有、无测试结构的微米级平行互连线物理模型,仿真分析后,加工制作有测试结构的微米级平行互连线电路板。研究结果表明,当数字基带信号传输频率在0~3 GHz 范围时,无测试结构仿真电路模型、有测试结构仿真电路模型、有测试结构的实验电路板,三者串扰特性吻合;微米级平行互连线的测试结构设计合理,具有工程参 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PCB上串扰的耦合机理和优化分析模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从频域与时域两个方面分析了PCB上的串扰的耦合机理,探究了耦合电容以及近端和远端电阻的影响。针对2-π串扰电路模型所提出的时域上的数学优化模型,明确了信号上升沿对干扰输出的影响。并且利用Hyperlynx软件包进行仿真,比较了耦合电容、耦合长度等的作用结果,仿真结果证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应用时域有限差分法对非均匀传输线间的串扰耦合进行分析。基于细线散射的时域有限差分法分析非均匀结构时,采用阶梯式均匀传输线模型,对非均匀传输线进行分段逼近。针对不等长、线径变化、非平行线和交叉线4种情况分析其参数变化对串扰的影响。研究表明:不等长电缆超出部分长度对串扰耦合幅度影响较小,对谐振频率影响较大;电缆线径的变化对其串扰耦合影响较小;非平行线和交叉线的角度对电缆间串扰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信号完整性中的串扰问题是目前高速电路设计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利用高速电路仿真软件HSPICE和MATLAB软件对高速电路中的互连线串扰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总结了三种变化因素下互连线间的串扰规律,对部分串扰规律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在高速互连电子设备中,模块之间大多采用差分走线来进行信号传输。然而,不同差分线对之间的串扰会影响到电路性能。本文提出采用多导体传输线理论(MTL)分析差分线对间的串扰,推导了串扰的具体表达式,并结合实际的差分线对模型,将理论分析与CST PCB STUDIO仿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MTL理论应用于差分线对串扰分析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现代电子技术》2017,(22):137-141
随着电子系统通信速率的不断提升,BGA封装与PCB互连区域的信号完整性问题越来越突出。针对高速BGA封装与PCB差分互连结构进行设计与优化,着重分析封装与PCB互连区域差分布线方式,信号布局方式,信号孔/地孔比,布线层与过孔残桩这四个方面对高速差分信号传输性能和串扰的具体影响。利用全波电磁场仿真软件CST建立3D仿真模型,最后时频域仿真验证了所述的优化方法能够有效改善高速差分信号传输性能,减小信号间串扰,实现更好的信号隔离。  相似文献   

10.
高速互连线间的串扰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号完整性中的串扰问题是目前高速电路设计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利用高速电路仿真软件HSPICE和MATLAB软件,对高速电路中的互连线串扰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总结了三种变化因素下互连线问的串扰规律,对部分串扰规律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出了一种把广义网络推广到空域去的方法,已有的用广义传输线定义的网络可看成是谱域网络。从而把场的方法与路的方法结合起来,使应用于微带电路中的分元法能扩展到一般的电磁波电路中去。  相似文献   

12.
王馨梅  施卫  田立强  侯磊 《半导体学报》2008,29(10):1980-1983
对比了半绝缘多能谷光电导开关中光激发单极畴和耿氏器件中偶极畴的物理机制. 从产生机理、电场分布、电子浓度、生长和演变过程等多角度阐述光激发单极畴的特性. 与偶极畴显著不同的是,光激发单极畴内仅有光生电子积累层,没有正离子层;光激发单极畴与光生空穴之间产生了一个与外加电场反向的电场,使畴前电场增强,畴头部电子浓度最高;光激发单极畴生长过程可以一直持续下去,终因电子碰撞电离演变为发光畴,如果碰撞电离达到雪崩强度,将演变为雪崩发光畴. 最后,本文用光激发单极畴模型解释了光电导开关非线性工作模式的超快上升沿、发光电流丝、电流锁定现象等重要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13.
对比了半绝缘多能谷光电导开关中光激发单极畴和耿氏器件中偶极畴的物理机制.从产生机理、电场分布、电子浓度、生长和演变过程等多角度阐述光激发单极畴的特性.与偶极畴显著不同的是,光激发单极畴内仅有光生电子积累层,没有上离子层;光激发单极畴与光生空穴之间产生了一个与外加电场反向的电场,使畴前电场增强,畴头部电子浓度最高;光激发单极畴生长过程可以一直持续下去,终因电子碰撞电离演变为发光畴,如果碰撞电离达到雪崩强度,将演变为雪崩发光畴.最后,本文用光激发单极畴模型解释了光电导开关非线性工作模式的超快上升沿、发光电流丝、电流锁定现象等重要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14.
正交频分复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和智能天线的结合能够有效的提高频谱利用率和增大系统容量。在OFDM系统中,智能天线的算法有两种:时域(Pre-FFT)波束形成和频域(Post-FFT)波束形成算法。Post-FFT被普遍认为性能上优于Pre-FFT。研究了这两种算法,并基于Matlab仿真工具,给出了两种方法在不同天线阵元数、导频数、信道多径数下的误码率比较。仿真结果表明,时域波束形成和频域波束形成在不同情况下各能展现出优于对方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RLC串联电路是"电路"课程教学中其中的一个重点。本文应用Multisim仿真软件对RLC串联电路进行了时域和频域仿真分析,给出了RLC串联电路的零状态响应,正弦稳态响应及其幅频特性的演示示例,理论知识和仿真演示相结合,使学生加深了对RLC串联电路的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本地化需求的出现,产生了对多语种域名的需求。域名作为互联网的基础性技术,几乎与任何一种互联网应用都有关,域名系统是否能够稳定运行将直接影响整个互联网的稳定运行。结合国际上的最新研究成果,本文将系统介绍多语种域名及中文域名的技术难点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用窗函数截取时域和空域信号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设计了仿真实验和实测数据的处理实验来辅助基础理论教学,将规律和结论直观地呈现给学生。通过课程内容的对比和类比、基础理论与工程研究的结合等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教学实践证明,该课程设计的教学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针对传统图像增强算法只使用空域或变换域处理策略的不足,提出一种空域和变换域相结合的处理方法。首先通过使用高斯/拉普拉斯金字塔分解技术将原始灰度图像细分成不同频带,然后在各个频带上分别使用伽玛校正实现对比度均衡化,最后将均衡化结果再利用高斯/拉普拉斯金字塔重构技术进行恢复,即可达到图像增强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图像增强算法相比,该算法不但能够提高欠曝光区域的对比度,而且能够对过曝光区域实现有效抑制,达到很好的视觉均衡。  相似文献   

19.
"电路分析基础"是高等院校电气信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本文应用Multisim对无源一阶RC电路的时域特性和频域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构建了RC微分电路、RC积分电路、一阶RC低通电路和一阶RC高通电路的仿真演示示例。通过仿真演示,使学生加深对RC电路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STN产品的条状畴和块状畴的成因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用实验证明了低预倾角、大d/p值、高扭曲角是导致产生条状畴的主要因素,且液晶材料的手性剂浓度越高也越容易产生条状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