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3.
目的评价糖尿病下肢动脉的血管改变及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6例糖尿病足行下肢动脉DSA检查,并同时与血管超声进行对照.其中17例节段性狭窄行介入治疗(12例经皮血管球囊成形术,5例血管腔内支架植入).术后常规抗凝治疗,并于6个月后血管造影复查.结果糖尿病足下肢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狭窄与阻塞同时存在,细小动脉多有闭塞;17例行介入治疗者均有动脉以上动脉的慢性损伤.介入治疗可以改善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的血液灌注,通过控制血糖和改善血液循环,其治疗的近期疗效令人满意.结论 DSA检查可以准确了解阻塞部位及程 相似文献
4.
5.
【摘要】 目的 评价介入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及改善血管狭窄的有效性。方法 联机检索Coe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库、Medlin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1995年1月至2011年12月发表的有关介入治疗糖尿病足的随机对照研究,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共纳入11项研究686例患者,近期疗效包括血供明显改善、踝肱指数(ABI)升高、感染愈合、间歇性跛行改善等。7项研究报道可以改善远期疗效,主要包括截肢率的减低(OR = 0.19,95%CI:0.14,0.26),溃疡及感染好转(OR = 0.19,95%CI:0.12,0.29)等,4项研究报道远期疗效结果不确定,主要包括血管再狭窄率(OR = 0.28,95%CI:0.10,0.78)。结论 介入治疗能改善下肢血供,具有明显的近期疗效和一定的远期疗效;受纳入文献质量的限制,所得结论论证强度有待加强,期待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和针对性强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6.
【摘要】 糖尿病足介入治疗的患者存在年龄大、合并症多并有对比剂的应用等情况,故围手术期有其复杂性;本文查阅了近年来国内外文献,进行整理、分类、比较、分析,对于糖尿病足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处理总结如下:① 血糖控制目标及措施;② 预防和治疗对比剂肾病(CIN);③ 积极控制糖尿病足感染;④ 仔细评估心脏风险,应用?茁受体阻滞剂、血压控制、血脂控制和阿司匹林等措施保护心脏;⑤ 注意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抗凝、降纤等治疗。除以上所述外,糖尿病足患者一般合并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2项以上,全身各脏器储备功能差,需全身各脏器及营养状况评价;围术期还可能出现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所以,糖尿病足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处理需全面、细致、深入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AMSC)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接受介入治疗的61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组,单纯PTA组26例,单纯AMSC组12例,PTA联合AMSC组23例。对比3组患者术后1、3、9个月疗效。结果 术后9个月随访显示,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PTA组和AMSC组(P<0.05),下肢血管狭窄复发率低于PTA组和AMSC组(P<0.05)。结论 PTA术联合AMSC治疗糖尿病足安全、有效,疗效优于单纯PTA术及单纯AMSC移植治疗。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71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经皮穿刺胆道引流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 认真细致地做好术前准备,重视心理护理,加强营养支持,保证患者的体质能耐受手术。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观察黄疸消退情况。保持引流管通畅,做好穿刺局部及引流管的护理。结果 71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前准备充分,术后护理得当,黄疸消退明显,胆道梗阻解除,肝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存活时间延长,取得满意的临床护理效果。结论 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可以使行经皮穿刺胆管引流术的患者取得较好的治疗和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0.
11.
12.
在糖尿病足的发病过程中,下肢动脉狭窄或者闭塞始终起着重要作用。由于此类患者下肢动脉往往缺乏通畅的流出道,传统旁路手术疗效欠佳,而介入手段的优势在糖尿病足的治疗中日益体现。近年来,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中出现了一些特殊方法、器械,特别是针对部以下动脉病变的介入处理以及干细胞移植的临床应用,为糖尿病足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分析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缺血并发症病因与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2011年1月至2015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 106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术中确诊的48例缺血并发症患者临床与影像学资料,分析缺血并发症相关因素、治疗方案及可能的预防方法,术后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结果 48例缺血并发症发生原因依次为脑血管痉挛/微栓子清除障碍(19例)、血栓栓塞(16例)、栓塞治疗影响瘤囊或附近穿支或远端血流(6例)、术中低血压(4例)、脑水肿(3例),经强化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抗痉挛、升压药物及血管内介入等综合治疗后3个月随访,34例(70.8%)mRS评分≤2(未遗留严重后遗症),14例(29.2%)>2(预后不良)。结论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时发生缺血的病因复杂,需要介入围术期个体化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抗痉挛等管理。对手术操作相关并发症,可通过介入补救处理及提高技术水平有效预防。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综合性介入治疗中心规范化护理管理的作用,以提高护理质量、工作效率。方法制定全新的管理体制,完善介入规章制度、职责,规范化各种操作流程和护理规范,设计介入护理记录单;培养介入专科护士;建立横向衔接的介入护理模式;加强介入护理质量控制,完善质量评价标准;制定介入耗材电脑信息化统一管理等。结果护理人员的专科知识、技能明显提高,能够承担各种疑难、大型介入手术的配合、抢救工作,各项护理质量检查达标;使介入中心管理具有向心性、凝聚力,护理管理走向了正规化、程序化、科学化,提高了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结论成立综合性介入诊治中心,实施规范化护理管理是学科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