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晚期食管癌动脉灌注化疗的疗效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80例患者均经钡剂造影及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为食管鳞癌,行相应食管段靶动脉选择性插管造影,灌注化疗药物.结果 80例食管癌灌注后肿瘤完全缓解(CR)26例,部分缓解(PR)42例,无变化(NC)11例,进展(PD)1例,总有效率(CR+PR)为85%(68/80).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 87.5%(70/80)、38.8%(31/80)、21.3%(17/80)、15%(12/80).存活3年以上者均为CR患者,提示灌注化疗应尽可能巩固性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食管癌动脉灌注化疗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 368例食管癌患者接受经动脉灌注化疗药物治疗,共行灌注化疗909次.均经食管吞钡X线片及食管细胞学或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为食管癌患者.全部病例均采用Seldinger技术行相应食管节段的供血靶动脉选择性插管和造影,并经导管灌注化疗药物.结果动脉灌注化疗后出现脊髓损伤致截瘫1例,食管穿孔2例,坏死性食管炎3例.截瘫病例经1个月治疗未恢复,2个月后死于原发病;食管穿孔中1例形成食管-气管瘘,植入食管覆膜内支架后生存8个月,1例形成食管-纵隔瘘,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经肝动脉热化疗及热碘油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将116例原发性肝癌分为3组。A组(常规组)38例,采用常温动脉灌注化疗及常温碘油栓塞。B组40例,采用热化疗及常温碘油栓塞。C组38例,采用热化疗及热碘油栓塞。B组加C组为热疗组。结果热疗组肿瘤缩小率优于常规组,3组术后肝功能变化情况无显著性差异。6、12、18、24个月生存率常规组分别为97%、58%、39%和18%,热疗组分别为99%、79%、57%、36%。B组和C组间在肿瘤缩小率及生存率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肝动脉热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有明显的疗效,而对肝功能无明显的损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导引穿刺活检胰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CT导引细针穿刺胰腺占位性病变68例,其中胰头区病变49例、胰体12例和胰尾7例。病灶直径2~7cm,<3cm10例,3~7cm58例。术前均作CT平扫和增强扫描,均采用前路进针,使用20G细针穿刺。活检标本送病理科作组织病理检查。结果68例患者均安全地穿刺到病变内,活检成功率为100%。穿刺活检诊断率为恶性病变46例,良性17例,5例未见病变。5例中2例经临床和CT随访均无异常,另3例最终证实胰腺囊腺癌2例和胃癌转移1例。穿刺活检总正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95%和100%。CT导引活检对恶性、良性病变的正确率为94%和100%(P>0.05)。较大肿块病灶(≥3.0cm97%,<3cm90%)和病变位于胰尾(胰尾100%,胰头96%,胰体92%)的正确率稍高,但经统计学检验正确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CT导引经皮细针穿刺活检胰腺占位性病变是一种安全的有效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子宫动脉插管灌注和栓塞治疗输卵管妊娠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对42例输卵管妊娠患者行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插管造影,根据造影表现类型不同,灌注甲氨蝶呤(MTX)50~100 mg,灌注后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子宫动脉.术前和术后观察临床症状、测血β-hCG值和测量妊娠囊大小的变化,分别于术后0.5、6、12、24、36和48 h测外周血MTX浓度.结果 42例中38例获得成功,4例失败改行手术或腹腔镜治疗.治愈率为90.5%(38/42).术后血β-hCG水平下降至正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动脉灌注不同浓度、不同剂量脂肪乳(LE)对血流速度的影响,探讨LE作为载体的作用机制。方法以20%和30%LE进行动脉灌注,剂量分别为2ml 和20ml ,分为4组:A组(20%LE,2ml )、B组(20%LE,20ml )、C组(30%LE,2ml )、D组(30%LE,20ml )。用2只健康杂种犬,在DSA引导下分别置管于肝动脉、脾动脉进行灌注。统计各组从导管头端对比剂显现至脾动脉、肝动脉选定点血管显影所需的帧数,并记录造影时间。结果不同浓度和剂量的LE灌注后均可减缓血流速度,但减缓的持续时间和最大减缓速度(减缓峰值)有所不同(P<0.05)。A组约5min血流速度恢复正常,B组需5~10min,C组需20min,D组需20~30min;流速减缓峰值于A组为18帧(1.44s),B组为30帧(2.4s),C组为9帧(0.72s),D组为14帧(1.12s)。结论LE经动脉灌注后均可造成局部血流速度减缓,30%LE造成流速减缓程度比20%LE轻,但其持续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动脉钙刺激静脉采血(ASVS)检查术前定位胰岛素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2例临床定性诊断为胰岛素瘤患者术前行ASVS检查,选择性插管至胃十二指肠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脾动脉近段和远段,分别快速注入葡萄糖酸钙激发,于激发前和激发后30、60、90、120、150和180 s经肝静脉采血测胰岛素值,计算不同激发值与基础值之比值,将比值最高者的动脉所供应的胰腺区域认定为肿瘤所在区域.结果 ASVS定位准确性为83.3%,优于经腹超声(33.3%)、内镜超声(42.9%)、CT(75%)、MR(80%)和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胃及大肠癌术后的治疗、预防复发和转移的方法.方法 对50例术后1~12个月胃及大肠癌患者依据化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采取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腹腔泵温热灌注化疗;对照组26例采取术后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跟踪随访12~36个月.结果 治疗组生存率提高、术后肝转移率及腹腔内种植率均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值<0.05.结论 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腹腔泵温热灌注化疗疗效明确,安全性高,能有效降低胃及大肠癌术后复发及腹腔内转移,并对术前已有腹腔内转移者能抑制肿瘤生长速度,延长患者生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亚段性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S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临床价值.方法 93例中、晚期肝癌分为两组,48例亚段性肝动脉超选者行STACE治疗,45例未超选到位者在肝总、肝固有或肝左、右动脉内行TACE治疗.结果 STACE组肿瘤缩小率、血清AFP下降率优于TACE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0.5、1、1.5、2年生存率,STACE组分别为100%、81.3%、64.6%、56.4%,TACE组为86.7%51.1%、26.7%、6.7%.结论 STACE是中、  相似文献   

10.
杨进全  吴宁  赵军  邢丽 《工业加热》1998,(4):217-219
目的:探讨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经导管急诊溶栓治疗的时机、方法、溶栓药物及用量、观测指标等,以期保全肢体、缓解症状、挽救患者的生命。材料和方法: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8例,就诊距发病时间4~24小时,均为单侧肢体多条动脉栓塞,急诊经导管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尿激酶用量为5000~10000U/kg 冲击治疗,并持续滴注。3例留置导管,溶栓前后行 DSA 以判断效果。结果:全部患者经溶栓治疗后症状缓解,1~26小时症状全部消失,全部治愈。结论:急诊经导管溶栓治疗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疗效确实,关键是要早期并在严密监护下行大剂量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晚期胰腺癌经动脉化疗或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 36例胰腺癌患者分为两组,18例行动脉化疗或栓塞(介入治疗),另18例行全身化疗。结果介入治疗组临床受益反应有效率为55.6%(10/18),全身化疗组为16.7%(3/18)(P0.05)。结论胰腺癌的动脉化疗虽未能提高远期生存率,但能提高临床受益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静脉滴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41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入组研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相应的肿瘤供血动脉灌注化疗,治疗组在灌注化疗后当天开始给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静脉滴注治疗,连用14d,间隔7d为1个周期,对照组仅行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于2个治疗周期后比较疗效和生活质量评分,同时比较不良反应。结果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治疗组治疗后疾病控制率、K氏评分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率和不良反应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静脉滴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疾病控制率和生活质量有明显的提高,而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不大,值得临床推广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通过对中晚期中下段食管癌患者进行食管腔内支架置入术联合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的比较和分析,探讨中晚期食管癌更加高效、微创的治疗方法,为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综合介入治疗方案选择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以食管腔内支架置入术联合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患者29例为支架组;单纯顺铂和5-氟尿嘧啶方案化疗患者30例作为化疗组。对患者生存质量、近期疗效和生存率进行数据统计,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 支架组生存质量评分、总有效率均高于化疗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支架组6个月、12个月生存率高于化疗组,两组间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但支架组生存率下降的趋势缓于化疗组。结论 腔内支架置入术联合经导管动脉灌注治疗中晚期中下段食管癌与单纯化疗相比更为安全、高效、微创,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观察厄洛替尼治疗动脉灌注化疗后进展的肺腺癌脑转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8年11月至2011年1月,20例初治的肺腺癌脑转移患者接受动脉灌注化疗,化疗药物为替尼泊苷、尼莫司汀、吉西他滨、卞铂等,每4周治疗1次,直至颅内病灶进展,停止动脉灌注化疗,行厄洛替尼150 mg/d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发生不可耐受性药物不良反应,评价缓解率、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总生存期(OS)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20例患者均接受2次以上动脉灌注化疗,中位治疗次数3次。20例患者均可进行厄洛替尼治疗近期疗效评价,治疗总有效率(ORR)为75%(15/20),疾病控制率(DCR)为90%(18/20)。中位PFS为 9个月[95%可信区间(CI)为7.65 ~ 10.35个月],中位总生存期15个月(95% CI为11.48 ~ 18.53个月), 6个月生存率90%(18/20),1年生存率为75%(15/20)。厄洛替尼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皮疹和腹泻,发生率分别为90%(18/20)和75%(15/20),不良反应多为1 ~ 2级,3 ~ 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10%(2/20)。结论 厄洛替尼二线治疗肺腺癌脑转移的疗效确切,患者耐受性良好,可作为动脉灌注化疗失败后肺腺癌脑转移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观察选择性经支气管动脉灌注紫杉醇(泰素)及卡铂并联合紫杉醇全身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57例晚期NSCLC患者经支气管动脉注入紫杉醇和卡铂,同时予紫杉醇全身化疗,每例均完成2~3周期后评价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57例中完全缓解(CR)6例,部分缓解(PR)28例,总有效率59.6%.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脱发等,不良反应多为Ⅰ~Ⅱ度.结论经支气管动脉灌注紫杉醇和卡铂并联合紫杉醇全身化疗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种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可耐受的方案.  相似文献   

17.
李辉  张洁  唐军 《工业加热》2016,(6):506-509
【摘要】目的探讨吉西他滨经动脉泵入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并分析仅接受吉西他滨静脉滴注化疗或经动脉固定速率泵入吉西他滨治疗的共91例晚期胰腺癌患者的病史资料,每周期治疗评价患者的生存时间、病灶体积变化、临床受益反应以及血液学毒性。结果吉西他滨经动脉固定速率泵入治疗方案与30 min 标准滴注方案相比,血液学毒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 000 mg/m2吉西他滨通过动脉途径以10 mg?m-2?min-1固定速率泵入治疗的患者,与30 min标准滴注治疗相比,其生存期有所延长、临床收益及CR+PR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 000 mg/m2吉西他滨通过动脉途径以10 mg?m-2?min-1治疗晚期胰腺癌安全、有效,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存期。


  相似文献   

18.
杜海军 《工业加热》2009,(4):302-305
目的研究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内皮抑素)联合肝动脉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4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常规TACE加重组人内皮抑素-碘化油乳剂栓塞;对照组单纯给予常规TACE。所有患者术后1年内不定期复查CT或MRI ,以及DSA检查。观察肿瘤复发或转移情况以及有无肿瘤新生血管形成。比较瘤体缩小情况,AFP变化,6个月、1年的生存率以及生活质量。同时比较两组术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1年生存率、AFP下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75%(15/20)和60%(12/20);AFP下降值平均差为300μg /ml ;肿瘤新生血管、转移抑制明显。结论内皮抑素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1年生存率显著提高,AFP下降明显,肿瘤新生血管、转移抑制明显,且安全,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动脉内栓塞(TAE)治疗晚期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行TAE治疗的晚期膀胱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总结TAE治疗晚期膀胱癌的临床疗效。结果 本组22例患者均成功行TAE治疗,手术成功率100%。22例患者中,术前与术后1个月腹痛评分分别为4.73±1.91和2.45±1.29(P<0.01),ECOG体能评分分别为3.14±0.47和2.68±0.56(P<0.05),血红蛋白分别为(61.4±11.8)和(79.3±14.5)g/L(P<0.01)。7例存在尿路梗阻患者中,5例尿路梗阻消失,2例梗阻症状减轻,但仍有排尿不畅。随访(7.1±3.0)(1.5~24)个月,半年生存率为54.5%(12/22)。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TAE不但有效改善因肿瘤导致的血尿和尿路梗阻症状,而且还可以有效控制肿瘤生长、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改良FOLFOX方案联合介入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34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接受改良FOLFOX方案联合介入治疗,每4~5周重复1次,直到出现疾病进展、不能接受的毒性、或者患者选择终止治疗结束,平均7个疗程。不良反应按照NCI 毒性标准记录,数据经SPSS15.0统计软件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都能耐受治疗,平均随访17个月,最长随访时间为32个月。CR4例,PR20例,NC6例和PD4例,RR70.6%。中位生存期18个月,1年、2年、32个月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6.5%,33.1%,12.5%。NCI 1~2级不良反应包括:白细胞减少(31.9%),血小板减少(11.8%),贫血(11.8%),恶心,呕吐(41.2%),腹泻(29.4%),ALT升高(5.9%),脱发(64.7%),周围神经炎(11.8%),NCI 3~4级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47.1%),腹泻(11.8%)。4例出现3级ALT升高。无一例患者发生与治疗相关的患者死亡。结论改良FOLFOX方案联合介入治疗进展期胃癌疗效较高,不良反应轻,因而相当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