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移植肾动脉狭窄(TRAS)的介入治疗。方法35例TRAS患者从肾移植到出现肾动脉狭窄症状平均6.9个月(3~18个月),记录经皮血管成形术(PTA)前后血压变化和血肌酐水平。经对侧股动脉或左肱动脉入路,使用普通球囊导管(5F,直径4~6mm,长度20~30mm)和微球囊导管(2.6F,直径3mm,长度36mm)分别对35例TRAS行PTA术,其中11例放置支架。结果35例TRAS患者共行46次PTA(行1次PTA20例,2次12例,3次3例),其中26次经对侧股动脉,20次经左肱动脉穿刺插管。PTA治疗前肾动脉狭窄率为75%~98%,PTA后狭窄率降为10%~30%。PTA前收缩压150~210mmHg (1mmHg =0.133kPa),平均170mm Hg ,舒张压90~145mmHg ,平均120mm Hg ;PTA后收缩压降为100~190mmHS ,平均135mmHg ,舒张压降为80~125mmHg ,平均85mmHg 。首次PTA后再狭窄率39%,再次PTA后狭窄率15%。46次PTA共使用普通球囊导管26个,微球囊导管20个。11枚支架8枚为自膨式支架,3枚为球囊扩张式。术后随访3~60个月(平均23个月)。35例中最终治愈11例,改善15例,好转7例,无效2例。除1例肱动脉入路发生术后穿刺点血肿外无其他并发症。结论TRAS的PTA治疗安全有效,配合肱动脉入路和微球囊导管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合理选用支架能降低再狭窄率。  相似文献   

2.
回顾肾动脉狭窄(RAS)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对肾动脉腔内血管成形和支架术(PTRA/S)的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操作技术等作一评述.虽然国内外已将(PTRA/S)作为RAS的首选治疗,但国内相关临床研究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冠心病患者中肾动脉狭窄的相关因素及血管内支架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包括54例肾动脉狭窄患者和同期性别匹配的57例肾动脉正常者,记录两组的临床特征、冠心病易患因素和血清肌酐浓度.以标准方法行冠脉和肾动脉造影及支架术.结果肾动脉狭窄组平均年龄和血清肌酐显著增高,高血压和高脂血症显著增多,但两组的吸烟和糖尿病情况相似.肾动脉狭窄患者更易发生冠脉病变(尤其是多支血管病变).54例肾动脉狭窄(单侧50例,双侧4例)患者中,46例接受经皮肾动脉支架术治疗,各例手术成功.术后2周,26例肾功能改善,24例高血压者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支架成形术治疗肾动脉狭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15例,肾动脉狭窄病变血管15支(13例,89%),闭塞病变血管2支(11%)并肾功能衰竭.其中,双侧肾动脉受累2例.狭窄病例中,治疗前狭窄程度为60%~90%.共植入支架16枚.术后观察患者状况及血管造影随访结果.结果技术成功率100%,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随访6~15个月,显示临床治愈4例(26%),改善9例(60%),无效2例(13%),临床总有效率86%.收缩压由术前平均(27.12±3.09)kPa降至术后随访平均(18.62±3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肾动脉狭窄血管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近5年内28例共36支狭窄肾动脉行经皮肾动脉内支架成形术(PTRAS).术后1个月、6个月、1年随访血压、血肌酐、抗高血压药用药情况,并与术前比较.术后1年重复血管造影以判断再狭窄的发生率.结果 PTRAS技术成功率为100%,其原发通畅率为82%(肾动脉86%),继发通畅率为89%(肾动脉90%).术后1个月、6个月及1年血压分别较术前有显著下降(P<0.01),血压控制的临床有效率(治愈+改善)分别为100%、92.9%及89.3%;血清肌酐值、抗高血压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总结经肱动脉途径肾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可行性及方法、技巧.方法 回顾分析2002年1月-2005年1月8例肾动脉狭窄患者,均经术前影像学评价后决定采用经肱动脉途径肾动脉支架置入,支架置入时,根据患者体型大小分别使用猪尾导管及长鞘定位技术.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血压以及肾功能变化.结果 8例患者全部为单侧肾动脉狭窄,均成功实施经肱动脉肾动脉支架置入术.其中,7例采用长鞘定位技术,1例体型较大者采用猪尾导管定位技术.无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经过6个月随访,疗效满意.结论 对于传统股动脉入路困难或无法经股动脉操作的情况,经肱动脉肾动脉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肾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及经皮肾动脉球囊成形术(PTRA)加支架术的疗效.方法对连续200例接受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的患者用Judkins右冠脉造影导管作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或腹主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进行肾动脉造影,并对其中7例肾动脉严重狭窄(狭窄直径≥85%)患者的8支狭窄血管行PTRA加支架术,所有病变均为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结果 200例受检者中,肾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为10.5%(21例);其中,99例冠状动脉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肾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为19.2%(19例).8支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7例(共55条狭窄肾动脉)患者行球囊导管扩张(PTRA)和(或)肾动脉支架置入(PTRS),随访血压及肾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54条肾动脉开通成功(54/55),17条肾动脉行单纯PTRA治疗,37条肾动脉行PTRS治疗。术中死亡1例,47例平均随访(2.5±0.6)年。术后1个月(46例)、6个月(46例)、1年(33例)、2年(29例)随访患者血压较术前有显著下降(P<0.01),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9.1%(41/46例)、72.7%(24/33例)、62.1%(18/29例)。术后5例肾功能得到改善,33例保持不变,3例恶化。11例术前与术后(2个月内)肾图对比检查,8例肾脏血流灌注量增加,肾功能由重度受损改善为轻、中度受损,3例血流灌注仍为重度受损。结论PTRA和PTRS可有效解决肾动脉狭窄,治疗肾性高血压和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9.
王超  邹英华  杨敏 《工业加热》2007,(7):449-451
目的 观察肾动脉狭窄患者经肾动脉支架重建血运后对血压的影响.方法 自2000年4月至2005年11月我科收治.肾动脉狭窄患者110例,均经肾动脉支架术重建肾动脉血运.术后随访1年,观察对患者高血压疗效的影响.结果 110例患者肾动脉支架技术成功率100%,病变动脉管腔直径狭窄率由60%~100%降至0~15%.术后1年随访患者血压下降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收缩压由(153±32)mm Hg降至(131±27)mm Hg,舒张压由(87±19)mm Hg降至(75±19)mm Hg;口服降压药品种减少,由平均(2.6±0.9)种降至(1.9±0.9)种.结论 采用肾动脉支架术重建肾动脉血运1年随访降压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栓子保护装置(EPD)在肾动脉支架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和初步经验.方法 收集我院2003年3月至2006年4月接受肾动脉支架成形术并使用EPD患者,记录分析手术过程,记录术前、术后1周、1个月肾功能检查结果,监测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周及1个月血压情况.结果 18例患者(24支肾动脉)使用了EPD,24个EPD放置及支架置入均取得成功.支架释放后肾动脉平均狭窄率明显降低(P<0.05).在回收的18例滤网中分别有3例和11例肉眼和显微镜下发现脱落粥样硬化斑块.部分患者肾功能、血压情况改善.结论 EPD应用于肾动脉支架成形术可以预防或减少远端栓塞事件的发生,初步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1.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内动脉狭窄对患者创伤小、痛苦少,从循证医学的角度来看,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已成为代替经典的颈动脉内膜剥离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本文对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的有关问题进行综述。相信随着许多大规模、多中心临床试验的完成,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将在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卒中预防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闭塞(ARAO)实施综合性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 本组对16例ARAO患者(16支闭摩血管)行经皮肾动脉开通术、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治疗.术后定期随访,根据超声和DSA复查结果判断肾动脉通畅情况,并对术后中、远期血压和肾功能指标进行统计学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16例患者中,15例(93.8%)开通成功,1例开通失败.15例随访9~24个月,其中3例死亡.根据随访终点结果,血压治愈者3例,改善者7例,无效者2例,临床获益为83.3%(10/12);肾功能改善者2例,保持稳定者6例,继续恶化者4例,治疗有效率为66.7%(8/12).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闭塞的综合性介入治疗成功率高,可获得满意的降压效果,对肾功能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与分析球囊扩张式冠脉支架在治疗原位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6月到2006年9月11例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患者的血管内支架治疗资料。结果11例患者共使用13枚球囊扩张式冠脉支架治疗,其中1例由于病变长度,需要2枚支架;1例出现再狭窄需要第2次支架植入。所有病例支架植入技术成功率为100%,随访中未出现与支架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球囊扩张式冠脉支架在肝移植后肝动脉狭窄的治疗中应用安全有效,有极好的技术成功率和中期通畅率。  相似文献   

14.
15.
【摘要】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吻合口假性动脉瘤的处理。方法 报道1例肾移植术后吻合口假性动脉瘤形成的病例通过血管腔内治疗成功修复,结合文献复习讨论。患者肾移植术后4个月余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移植肾动脉吻合口假性动脉瘤。通过腔内技术分别于移植肾动脉、髂外动脉内并行植入“对吻”覆膜支架成功修复动脉瘤。结果 术后造影显示假性动脉瘤消失,移植肾动脉及同侧髂动脉血流通畅,随访6个月移植肾动脉血流良好。结论 移植肾动脉吻合口假性动脉瘤为肾移植术后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手术治疗效果差易发生移植肾坏死,腔内治疗创伤小,成功率高,效果确切,但是其远期结果仍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探讨盆腔放疗后下肢水肿的病因及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137例接受盆腔放疗后出现下肢持续性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经过彩色多普勒及静脉顺行造影检查,57例患者诊断为髂静脉狭窄,29例接受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治疗。结果 29例患者经过介入治疗,患肢水肿快速消退。其中3例(10.3%)患者术后仍有间歇水肿,但较术前明显减轻,复查显示支架内血流通畅。结论 髂静脉狭窄可能是引起盆腔放疗后下肢水肿的重要原因,有必要进行影像学检查评估;介入治疗能有效重建静脉回流通道,缓解患肢肿胀,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狭窄介入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10年5月至2011年11月共收治20例发生中心静脉狭窄的血液透析患者,所有患者均具有中心静脉狭窄的临床症状、体征,并行MRA或CTA明确诊断,经静脉造影明确病变长度、范围和程度,行血管球囊扩张成形术(PTA)对病变部位进行治疗,成形术失败时,行血管支架植入术。术后随访患者的临床症状、MRA、超声等影像学检查。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行静脉造影,成功处理了20例患者共17条狭窄静脉,其中成功进行PTA 15例,支架植入成功2例,术后狭窄静脉血管通畅,侧支循环消失。首次PTA后再狭窄发生率为11.8%,再次行PTA。所有手术成功病例随访至今未出现再狭窄。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狭窄的介入治疗安全、有效,静脉通畅率良好。
  相似文献   

18.
倪钧  张瑞岩  胡健  杨震坤  张奇  沈卫峰 《工业加热》2016,(12):1046-1048
【摘要】 目的 评价肾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远期疗效。方法 纳入连续收治的134例严重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患者(内径狭窄>70%),并予以肾动脉支架成形术。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年和2年血压及血清肌酐水平,同时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10年后血压改变。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接受介入治疗。与术前基线值比较,术后24 h肌酐升高[(109.8±24.6) μmol/L对(99.4±27.8) μmol/L],GFR降低[(57.6±19.3) ml/min对(68.5±18.9) ml/min)]。患者术后1、2年平均肌酐值与术前基线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1、2、10年时分别有56例(50.9%)、50例(47.6%)和33例(44%)血压改善。结论 尽管肾动脉狭窄患者肾动脉支架成形术后肾功能无变化,但远期血压控制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