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目的观察介入导入三氧化二砷(As 2 O 3 )微球对VX2兔肝肿瘤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2只,体重2.3~2.8kg,制作VX2兔肝肿瘤模型并随机分成4组,每组8只,均经右侧股动脉插管至肝动脉,向肿瘤供血动脉给药:a组动脉灌注组:As 2 O 3 3mg/kg+生理盐水10ml;b组As 2 O 3 微球栓塞组:注入As 2 O 3 PLGA微球3mg/kg;c组空白微球栓塞组:注入PLGA微球3mg/kg;d组为对照组:经肝动脉注入生理盐水10ml。兔肝肿瘤模型制作后14d行肝螺旋CT双期动态扫描,根据螺旋CT扫描获得肝内肿瘤影像,测量肿瘤大小,次日行介入治疗,术后第21天处死实验兔后,取出肝脏,测量瘤体大小;肿瘤组织4%甲醛固定,多点取材,HE染色,显微镜检。结果实验兔介入操作均获成功,且均存活。肿瘤平扫呈低密度,与周围正常肝实质分界欠清。增强后动脉期肿瘤强化明显,坏死组织无强化,呈不均匀高密度,肿瘤与周围肝实质分界清楚。门脉期肿瘤呈不均匀低密度,而周围正常肝实质强化明显,术后CT随访d组和a组肿瘤明显增大,中央呈低密度;c组肿瘤有轻度强化,b组肿瘤体积小,呈低密度,边界清楚,强化不明显。各组肿瘤体积术前无统计学差异,术后标本体积测量显示As 2 O 3 微球栓塞组瘤体最小,a、b、c组与d组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b组与c组、a组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病理检查显示a组和d组肿瘤体积大,呈鱼肉样,质地脆,坏死区位于肿瘤中心区域,白色豆渣样,肿瘤血管丰富;显微镜下肿瘤细胞丰富,巢团状排列,纤维样组织少与正常肝组织分界不清,呈浸润性生长。b组肿瘤体积小,坏死明显,坏死区边缘纤维组织丰富,在纤维组织内可见残存瘤巢。在纤维组织外围见到肝细胞空泡变性,呈片状分布。结论As 2 O 3 PLGA微球对VX2兔肝肿瘤有良好的化疗栓塞效果,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Lp-THAE诱导兔肝VX2肿瘤细胞凋亡。方法27只新西兰大白兔种植性VX2肝癌,均分成Lp-THAE组、THAI组和对照组,处理后2~5d处死动物,在肿瘤中央部位、外周部位和非瘤肝区正常组织取材。采用HE染色光镜观察典型凋亡细胞、计算凋亡指数,FITC-AnnexinV/PI双染色双变量流式细胞术分析凋亡细胞百分率。结果THAE组肿瘤中央与外周部位的凋亡指数分别为(17.769±2.417)%,(4.129±1.172)%,P<0.01,凋亡细胞百分率分别为(16.483±1.404)%,(9.478±0.964)%,P<0.01,坏死细胞百分率分别为(43.559±5.053)%,(33.460±1.840)%,P=0.093。凋亡细胞与坏死细胞百分率总和分别为(60.042±13.979)%,(42.938±8.979)%,P<0.01。THAE组的肿瘤细胞凋亡指数、凋亡细胞百分率和坏死细胞百分率都显著大于THAI组和对照组(P<0.01),肿瘤中央部位的细胞凋亡指数、凋亡细胞百分率都显著大于肿瘤外周部位(P<0.01)。结论Lp-THAE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引起肿瘤细胞坏死是其作用机制的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应用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磁性阿霉素纳米微球(ADM-PNIPAM-Fe 3 O 4 )对兔VX2肝肿瘤的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作用。方法将肝脏已成功接种VX2肿瘤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4组,每组8只。A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肝动脉灌注生理盐水10ml;B组为游离阿霉素组,肝动脉注入阿霉素(1mg/kg);C组为ADM-PNIPAM组,肝动脉注入ADM-PNIPAM1.5mg/kg(约相当于阿霉素1mg/kg);D组为ADM-PNIPAM-Fe 3 O 4 并在瘤区外加磁场组,肝动脉注入ADM-PNIPAM-Fe 3 O 4 2mg/kg(相当于阿霉素1mg/kg),同时在肿瘤表面加磁场。4组实验动物于介入术前1d,术后14d行CT肝脏及肺部扫描,测量肿瘤大小,检查肺部转移灶;术后第15天处死,全部实验动物均取肿瘤组织及肺脏作组织病理学检查,C组及D组取胃、脾、肾器官行病理学检查。结果术前1d各组动物肿瘤体积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至术后14d时,A组平均肿瘤体积为(23.87±7.02)cm 3 ;B组为(7.70±1.53)cm 3 ;C组为(4.29±0.25)cm 3 ;D组为(2.05±0.18)cm 3 。B、C、D3组平均肿瘤体积均小于同期对照A组,B、C、D3组之间亦有差异,按术后肿瘤体积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依次为B组>C组>D组,以ADM-PNIPAM-Fe 3 O 4 并在瘤区外加磁场组最小。肺转移的发生率A、B、C、D组分别为100%、66.7%、37.5%、12.5%,C、D组肺转移率低于对照A组;与B组相比A组转移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病理学检查B组转移瘤数目比A组少;肿瘤坏死程度为D组>C组>B组>A组。结论经动脉途径应用ADM-PNIPAM-Fe 3 O 4 联合外加磁场治疗对兔VX2肝肿瘤生长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初步肯定ADM-PNIPAM-Fe 3 O 4 是一种有效的介入化疗栓塞制剂。  相似文献   

4.
目的进一步完善兔VX2肝种植肿瘤模型的制作,比较种植肿瘤的CT、MRI及DSA影像表现,评价各影像检查对瘤体显示的优越性。方法实验动物为新西兰大白兔(前期实验12只,后期实验24只),采用动物后肢皮下注射接种传代保存瘤种。模型前期制作采用包埋法接种,后期采用针头注入法接种于兔肝左叶,并于术前1d及术后1、3d、1、2周检查肝肾功能的动态变化情况。接种2周后行CT、MR成像,随后行经股动脉肝动脉超选择DSA及纳米磁性粒子介入治疗。结果前期实验肿瘤种植成功率66.7%,后期实验种植成功率100%。术后ALT、AST有一过性增高,无统计学意义;BUN、Cr无明显变化。术后CT平扫肿瘤为略低密度病灶,强化不明显,境界清晰;MR平扫呈长T1、长T2信号;EPI序列T2WI呈略高信号影;DWI成像见高亮信号影,显示清晰;介入术中DSA造影可见肝左叶孤立的丰富血管肿瘤,供血动脉增粗,经超选择注入纳米磁性粒子,肿瘤内密度明显增高。结论兔VX2肝种植肿瘤模型是介入治疗实验研究理想的动物模型。VX2瘤粒针头注入法较包埋法成功率更高,其建立过程对兔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CT平扫增强,MR平扫,EPI序列及DWI成像对于肿瘤的影像评价互有优势,EPI及DWI成像可更灵敏地显示肿瘤,DSA可清晰地显示肿瘤的供血及肝内有无转移。  相似文献   

5.
[ 摘要】 动脉化疗栓塞术 (TACE) 是中期肝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是,由于这种技术存在着种种缺陷,比如药物局部释放的不可控制性。全身不良反应等, 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而新出现的药物缓释微球(drug-eluting beads, DEB) 可以负载着阿霉素应用于TACE中,不仅可以长时间维持化疗药物的局部浓度,达到更高的客观反应率,并且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从而使患者获益。目前,药物缓释微球动脉化疗栓塞术(DEB-TACE) 在国外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更多的相关临床试验也正在进行中?本文针对DEB-TACE的特性及最新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介入热疗对肝组织及肿瘤组织血管渗透性的影响及意义,为研究介入热疗的生物学效应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建立可供实验研究的兔VX2移植性肝癌模型30只,随机等分为3组(非灌注组、普通灌注组及热灌注组),在X线监视下,经股动脉插管至肝动脉。进行灌注,灌注液为生理盐水(温度为60℃),液量30ml ,15min缓慢推注。灌注结束前5min,经导管推注1%伊文思蓝(EB),2ml /kg,非灌注组直接推注EB,注EB后置10min,取出肝脏用生理盐水灌注肝动脉冲洗血管中残留的EB。切取靠近肝门部的小块正常肝组织、瘤组织,称重后,放入1ml 甲酰胺液中,置于50℃恒温水浴箱60h,提取液用722型光栅分光光度计测出A 620nm ,从标准曲线上测出相应的EB含量,以反映该组织毛细血管的通透性。结果肿瘤组织与肝组织的EB含量在3组中均有差别,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灌注组与非灌注组肝组织的EB含量、肿瘤组织的EB含量无明显差别(P>0.05);热灌注组与非灌注组、正常灌注组肝组织的EB含量、肿瘤组织的EB含量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介入热疗可以增加肝组织及肿瘤组织的血管通透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兔VX2肝癌模型的制作及影像学和组织学评估。方法选择新西兰大白兔29只作为实验动物(前期9只,后期20只),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瘤组织块种植于兔肝左中央叶。前期从左侧肋缘进针,术后未予抗感染;后期从剑突下最大层面进针,术后抗感染3d。分别于接种后1、2、3和4周行CT增强扫描及组织学观察。结果前期实验移植模型成瘤率为88.9%,腹壁种植转移率为62.5%,50%并发胸腔积液。后期实验肝癌移植模型成功率为95%,腹壁种植转移率为10.5%,无并发胸腔积液。CT平扫瘤体为低密度或等密度,均匀强化(2周)或环状强化(3周、4周);静脉期、延迟期呈低密度,但CT值较动脉期无明显下降。组织学上VX2为血管丰富的低分化鳞状细胞癌,2周出现点灶状凝固性坏死,3周出现肝内转移,4周出现大量凝固性坏死。自然生存时间为5~9周,死亡原因主要为广泛肺和腹腔转移伴全身衰竭。结论CT引导下兔VX2肝癌模型的制作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进行兔VX2肝癌模型介入治疗实验研究宜选择2周为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热灌注化疗对兔VX2肝癌模型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0只,制备兔肝VX2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A)和实验组(B),分别A组给于常温(22~25℃)5%葡萄糖100ml +5-Fu(20mg /kg),B组给于60℃5%葡萄糖100ml +5-Fu(20mg /kg),用B超观察处理前后肿瘤大小,抽血查ALT变化。结果A组肿瘤体积由(1627±473)mm 3 缩小为(1334±641)mm 3 ,B组肿瘤体积由(1682±397)mm 3 缩小为(1130±559)mm 3 ,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 A组由(755±203)u/L增加为(834±262)u/L,B组由(781±197)u/L增加为(865±237)u/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介入性热灌注化疗比常温灌注化疗对兔VX2肝癌模型有更高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导引下 125 I粒子组织间植入兔VX2肿瘤模型对细胞凋亡率的影响。方法在20只兔两侧大腿肌肉内建立VX2肿瘤模型,3周后待肿瘤灶长至直径约2cm备用,每只兔随机选择一侧肿瘤灶作为治疗侧,另一侧作为对照侧,治疗侧在CT导引下经皮穿刺将活度为0.9mCi 的 125 Ⅰ粒子植入肿瘤组织内,对照侧肿瘤灶内植入无活性的空心粒子,于术后即刻、72h、1、2、3周在CT导引下分别穿刺距粒子0.5~1cm、1.0~1.5cm处组织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125 Ⅰ粒子植入后即刻、72h、1、2、3周距粒子0.5~1.0cm处对照侧和治疗侧细胞凋亡率分别为(5.43±0.67)%和(5.48±0.66)%(P>0.05),(5.45±0.58)%和(11.60±0.87)%(P<0.05),(6.07±0.69)%和(18.8±0.64)%(P<0.05),(5.94±0.43)%和(37.20±0.39)%(P<0.01),(6.30±0.58)%和(36.56±0.67)%(P<0.01)。距 125 Ⅰ粒子1.0~1.5cm处各个时间点对照侧与实验侧细胞凋亡率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5 Ⅰ粒子组织间植入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植入后72h细胞凋亡率开始增加,术后2周达高峰并维持在高水平,且随距 125 Ⅰ粒子的距离增加,细胞凋亡率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瘤块穿刺法制作兔VX2肺癌模型,并与开胸瘤块种植法进行比较。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瘤组织块(A组,n=16)及开胸瘤组织块接种(B组,n=8)的方法种植于肺,肿瘤种植后14、21和28d CT平扫结合病检观察肿瘤大小及CT值。结果两组成瘤率均为100%,成瘤时间14~21d,A组CT示肺癌大小为(2.0±0.5)cm,CT值为(31±15)HU,手术操作时间为(15±3)min,肿瘤转移率为3/16,实验兔存活时间为(34±4)d。B组CT示肺癌大小为(1.9±0.5)cm,CT值为(29±16)HU,手术操作时间为(45±13)min,肿瘤转移率为6/8,实验兔存活时间为(27±4)d。两组存活时间,手术操作时间,肿瘤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引导下瘤块穿刺法建立兔VX2肺癌模型具有方法简单,成功率高,动物损伤小,转移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开腹肝穿刺法建立兔VX2肝癌模型以及经兔股动脉微导管肝左动脉超选择性插管的可行性及技术特点。方法 健康新西兰大白兔40只,开腹以16G腰椎穿刺针将VX2瘤组织块种植到兔肝左内叶。2周后行螺旋CT扫描,然后在兔一侧腹股沟区行股动脉鞘管置入,在DSA引导下应用微导管行腹腔动脉造影,分析兔腹腔动脉主要分支走行及肝脏肿瘤的DSA表现,再行肝左动脉插管及肝癌相关实验研究。结果 经影像学及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40只实验兔肝肿瘤种植全部成功;股动脉鞘管置入的成功率为97.5%(39/40)。在此基础上腹腔动脉、胃肝动脉、肝总动脉、肝固有动脉、肝左动脉插管成功率分别为100%(39/39)、100%(39/39)、100%(39/39)、94.9%(37/39)、71.2%(28/39)。每只实验兔的X线透视时间为(6.9±3.0) min。结论 开腹直视下经穿刺针瘤组织块注入法是建立兔VX2肝癌模型稳定、可靠的方法。经兔股动脉鞘管置入微导管肝动脉插管技术能方便快捷的实现兔肝左动脉超选择性插管,有效的解决了兔VX2肝癌动脉介入治疗时肝左动脉超选择性插管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采用微球联合碘油作为栓塞剂治疗肝癌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肝癌患者行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时除使用化疗药物外,选用直径300~500μm的微球1~2ml及碘油10~20ml作为栓塞剂。分别观察患者术前、术后肝功能、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肿瘤的改变情况及栓塞相关并发症。结果3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入选本组研究。TACE术后患者黄疸指数、丙氨酸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血清白蛋白、AFP水平明显降低;肿瘤不同程度坏死、缩小明显(P<0.05)。结论在肝癌介入治疗中,使用微球联合碘油作为栓塞剂,疗效明显;但可造成一定程度的肝功能损害,应注意栓塞剂的用量及肝功能保护。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去甲斑蝥素-海藻酸/聚酸酐微球(NAPMS)对兔肝动脉的栓塞作用.方法新西兰兔18只,在DSA下,行肝动脉造影后,以8 mg/kg的剂量经肝动脉注入NAPMS,注入后10 min、1,7、14、21和30 d各取3只再次造影,观察肝动脉栓塞情况,并处死,取心、肝、肾、脾、肺、胰、胃等组织,观察病理变化,同时作肝、肾功能、血常规检查.结果兔肝动脉栓塞前,肝脏血管造影清晰,栓塞后10 min造影,远端微血管消逝,肝动脉增粗、迂曲.介入栓塞后第1、7、14、21和30天造影远端血管均未显影.肝脏病理结果显示微球栓塞于肝窦前小动脉。栓塞后出现一过胜肝功能损害, AST ,ALT 均在栓塞后 1d 达最高值,以后逐渐下降, 7d 左右恢复正常水平(P> 0 . 05 )栓塞后白细胞出现一过性升高,第 3 天达最高值,第 7 天接近正常水平(P> 0.05 )。结论 去甲斑鹜素微球具有良好的肝动脉末梢栓塞作用,栓塞时间在 1 个月以上,是较理想的介人栓塞剂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并发肝脓肿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总结我院2008年3月至2010年9月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353例,肝转移癌 102例;其中有外科手术史患者98例;共并发肝脓肿5例,3例并发于原发性肝癌,2例并发于肝转移癌。采用在X线透视引导下行经皮穿刺脓肿引流术,术后给予抗生素冲洗。结果 所有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脓腔于术后12 ~ 25 d愈合或明显缩小。结论 TACE术后肝脓肿由多种原因导致,采用经皮穿刺脓肿引流是治疗TACE术后并发肝脓肿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应用褐藻胶微球对35例肝脏、脾脏、肾脏和甲状腺疾患进行了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其中肝癌9例、脾功能亢进6例、晚期肾癌3例、肾动静脉畸形出血1例、甲状腺机能亢进16例。临床结果表明该治疗对控制肝、肾恶性肿瘤生长和抑制脾脏、甲状腺等器官功能亢进具有良好效果。与其它微球栓塞剂相比,褐藻胶微球具有类别和型号齐全、使用方便、利于操作、栓塞效果可靠和价格低廉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对比海藻酸钠(KMG)微球与碘化油栓塞治疗兔VX2肝转移瘤模型效果,分析KMG微球栓塞治疗肿瘤的安全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 VX2肿瘤细胞悬液(浓度1×107/ml)1 ml接种新西兰大白兔脾脏,制作兔肝转移瘤模型。50只成功建模的兔模型随机分为3组,A组(n=20)以KMG微球栓塞肝固有动脉,B组(n=20)于以碘化油栓塞肝固有动脉,C组(n=10)未作栓塞。A、B组接种瘤株后15 d作DSA造影及栓塞治疗。分别观察各组模型兔子生存时间(接种VX2瘤株至死亡),栓塞前、栓塞后7 d及栓塞后14 d测定谷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值,栓塞后7 d CT灌注扫描检测瘤灶边缘血流量(BF)、血容量(BV)及肝动脉分数(HAF);兔模型死亡后取肝脏作苏木精-伊红(HE)染色病理切片,镜下观察肿瘤坏死情况。结果 A组KMG微球栓塞剂平均用量为(0.15±0.03) g,B组碘化油栓塞剂平均用量为(1.3±0.4) ml,均无栓塞剂反流。栓塞后7 d、14 d血清ALT、AST值,A、B两组均较术前明显升高,C组变化不明显;A、B两组与C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5,P=0.005),但A、B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3)。栓塞后7 d CT灌注扫描显示,A组BV、BF、HAF值明显低于B组(P=0.003,P=0.002,P<0.000 1)。兔模型生存时间分别为A组(46.28±2.85) d、B组(43.92±2.17) d、C组(33.44±1.86) d,A、B两组均明显长于C组(P=0.001,P=0.004)。A、B两组组织病理HE染色显示,癌巢中央可见大片坏死,坏死区中残存瘤细胞核明显固缩。结论 KMG微球作为肿瘤栓塞剂安全有效、可行。KMG微球栓塞治疗兔VX2肝转移瘤效果优于碘化油。

  相似文献   

18.
对19例进展期或复发性盆腔恶性肿瘤施行了经双侧髂内动脉微球栓塞术。结果显示完全有效1例,部分有效12例,轻微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68%(13/19)。患者阴道流血、外阴疼痛、臀部肿块等症状明显改善。现存活的13例中,生存1年以上的4例,半年以上的6例,栓塞后重要并发症包括下肢轻度肌力减退及感觉异常10例,下肢严重运动和感觉障碍1例,臀部疼痛16例,臀部红斑2例,髋部疼痛1例,便血1例。重点对并发症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赵倩  颜志平 《工业加热》2017,(11):1052-1056
【摘要】 肝细胞肝癌是肝脏最常见原发性恶性肿瘤,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外科手术不能切除中晚期肝癌首选的有效治疗方法。载药微球TACE术是一种新兴治疗方式,能够持续缓慢释放化疗药物,提高药物局部浓度,降低全身血药浓度。在超选择基础上,直径>100 μm载药微球TACE术安全有效,在肿瘤缓解率、减少手术次数、减少不良反应、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均较传统TACE术具有优势,对中期、Child- Pugh B级、体能活动状况1级、有两叶病变、复发性疾病患者治疗效果较好。但价格昂贵及当地医疗条件、医务人员能力、医保政策等限制了载药微球临床应用。载药微球TACE 治疗肝癌临床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经肝动脉注入丹参酮ⅡA 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对兔肝动脉的栓塞作用。方法新西兰兔24只在DSA监视下经肝动脉注入丹参酮ⅡA微球,注入后10min,1、3、7、14、21、30、42d各取3只再次造影,观察肝动脉栓塞情况,并处死取肝、心、脾、肺、肾和胃组织,观察病理变化,同时作血常规和肝、肾功能检查。结果栓塞后10min造影显示,肝动脉末梢血管消失。栓塞后第1、3、7、14、21、30d造影,肝动脉末梢血管均未显影。栓塞后第42d造影显示肝动脉末梢血管已显影。病理切片显示栓塞部位出现炎性及坏死。常规和生化结果:介入栓塞后白细胞出现一过性升高,第7d恢复正常水平(P>0.05);AST、ALT均在栓塞后第3d达到最高值,第7d恢复正常水平(P>0.05)。结论丹参酮ⅡA微球具有良好的肝动脉末梢栓塞效果,栓塞时间在30~42d,是一种理想的肿瘤介入栓塞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