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所引起的下肢慢性缺血,轻者表现为间歇性跛行,严重者表现为静息痛,常合并足部的溃疡、感染甚至坏疽。当糖尿病的病程超过10年或年龄大于 65岁外周血管病变的罹患率将显著增加。由于新材料和新技术的不断更新和改善,包括低剖面、长球囊的应用,膝下/踝下动脉内膜下成形术,逆向穿刺或经足底足背动脉环技术,冷冻治疗,内膜斑块的环形切割、准分子激光消融,药物洗脱支架、球囊的应用,以及介入治疗与其他学科的协同作战,使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腔内治疗取得了长足进展。经过介入治疗,患者的症状缓解了,感染控制了,并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截肢平面,保全肢体。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膝下血管微球囊扩张成形术在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以膝下动脉闭塞为主的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32例,共38条肢体,均采用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闭塞或严重狭窄病变。结果 38条肢体中技术成功36条(94.73%)。主要并发症有动脉穿孔(1例)、痉挛(1例)及穿刺点血肿(1例)。随访6个月,临床成功率92.11%(35/38)。11例坏疽患者中,1例膝上截肢,救肢率90.91%(10/11)。结论 血管微球囊扩张成形术为治疗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糖尿病下肢膝下血管病变的技术成功率、手术方式、围手术期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07年5月行介入治疗的糖尿病下肢缺血病变患者27例,分析其术前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包括Rutherford-Becker分级以及踝肱指数。对不同病变类型及不同球囊的技术成功率进行比较,并分析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初步探讨防治方法。结果27例患者中24例术后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3例手术失败。狭窄性病变和闭塞性病变的开通结果不同,χ 2 分析P<0.01;选用较短的冠脉球囊和长的膝下专用球囊对病变的开通情况经fisher精确概率法χ 2 检验P=0.02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中并发症主要有急性血栓形成、导丝穿破血管壁、斑块脱落及管壁夹层等,根据情况给予了相应处理。结论PTA是治疗糖尿病下肢缺血性病变的理想选择,术前对患者下肢动脉情况进行认真评估,制订合理的手术方案,对于手术的成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消蚀术(ELA)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20例接受ELA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治疗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成功19例(95%),症状消失,静息痛症状缓解;失败1例(伴发腹主动脉瘤、静息痛),瘤腔内大量血栓多次脱落至远端动脉,足部动脉完全闭塞,且取栓后效果不佳,终因剧烈疼痛予膝下截肢。1例前半足截肢患者于术后第7日左下肢动脉形成血栓,经溶栓后症状有所缓解。术后踝-肱指数(ABI)与术前比较,7例(36.8%)提升<0.3,8例(42.2%)提升0.3~0.5,4例(21.0%)提升>0.5。18例患者平均随访4(1~8)个月,症状均缓解,未再次干预;1例足趾溃疡患者溃疡愈合。结论ELA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所致缺血安全、有效,但仍需更大样本量和更长随访时间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 回顾性分析使用长球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糖尿病严重下肢缺血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从2007年4月到2008年3月,34例患者(53条下肢,119处血管病变)接受了长球囊膝下血管PTA。回顾性分析血管造影图像,根据病变长度和程度进行分类和分级。平均随访期(7.4 ± 2.6)个月,随访期内每3个月进行1次下肢MRA,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92%患者手术成功。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和经皮氧分压(transcutaneous oxygen tension, TcPO2)分别从治疗前的(0.50 ± 0.18)和(18.85 ± 12.08) mmHg,提高到治疗后的(0.81 ± 0.12)和(39.85 ± 12.67) mmHg。在随访期末,29例患者取得稳定疗效。5例症状复发,其中3例行第2次PTA。共进行了2例大截肢和4例小截肢术,取得94%的保肢率和59%的通畅率。结论   使用长球囊行膝下动脉PTA治疗糖尿病严重下肢缺血安全、可行,取得令人鼓舞的中期效果,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来评估其长期效果。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分析准分子激光消蚀(ELA)联合药物球囊治疗下肢动脉慢性缺血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采用ELA联合紫杉醇涂层球囊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所致下肢动脉慢性缺血患者3例,均为股浅动脉段硬化闭塞病变,其中2例为原发闭塞性病变,1例为支架植入后再闭塞病变。结果 3例患者术后血流恢复通畅,下肢血运明显改善,无手术并发症。术后2周复查缺血症状均无复发,股浅动脉血流通畅,恢复顺利。结论 ELA联合紫杉醇涂层球囊治疗下肢动脉慢性缺血患者原发病变和支架再狭窄病变安全可行,远期随访结果尚需观察更多治疗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是否采用对症护理,两组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球囊成形术后发生高灌注并发症的差异。方法 18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球囊成形术后发生高灌注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以采用我科制定的抬高患肢、加强屈伸运动、冷敷和暴露创口等对症护理计划为治疗组,与非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评价对症护理计划对于减轻PTA术后高灌注引起的下肢疼痛、肿胀和皮下瘀点等症状的疗效。结果 两组相比, 治疗组患者经对症护理后下肢肿胀、疼痛和皮下瘀点等症状改善评分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性(P < 0.01)。结论 糖尿病患者下肢PTA术后引起的高灌注,经对症护理处理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研究糖尿病膝下血管病变伴重症肢体缺血的腔内治疗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2006年3月至2010年12月应用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糖尿病膝下血管病变伴重症肢体缺血63例,所有患者均有糖尿病病史,平均年龄73.2岁,男性49例,女性14例。临床症状分级(Rutherford分级标准):Ⅳ级47例(74.6%),Ⅴ级16例(25.4%)。术前患肢踝肱指数(ABI)为0.31 ± 0.17。全部63例病变均累及膝下血管,其中膝下血管单支病变9例(14.3%),复合病变(2支或以上者)54例(85.7%);合并髂股动脉病变43例(68.3%)。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92.1%(58/63),术后58例患者症状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无死亡病例。手术并发症率为7%(5/63),术后ABI平均为0.65 ± 0.23。随访1年的通畅率为53.1%。结论 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糖尿病性膝下血管病变伴重症肢体缺血安全有效,且并发症少,死亡率低,可重复应用,但远期通畅率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评价TurboHawk斑块旋切术治疗糖尿病患者膝下动脉病变的近中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采用TurboHawk斑块旋切术治疗的21例糖尿病膝下动脉病变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手术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踝-肱指数(ABI)、趾-肱指数(TBI)、间歇性跛行距离,观察手术相关并发症,随访Fontaine分级、靶血管一期通畅率。结果 21例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病率为14.3%(3/21),无死亡病例。术后患肢皮温升高,疼痛缓解,临床症状较术前明显减轻。随访10~16个月,平均(12.80±3.69)个月。Fontaine分级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3、6、12个月 ABI、TBI、间歇性跛行距离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靶血管一期通畅率分别为90.5%(19/21)、81.0%(17/21)、71.4%(15/21)。结论 TurboHawk斑块切除术治疗糖尿病患者膝下动脉病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对症状性颅内脑动脉狭窄进行血管内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19例症状性颅内脑动脉狭窄患者接受了内支架成形术或球囊成形术治疗.结果本组Mori A型病变12例,B组病变5例,C型病变2例;狭窄位于大脑中动脉11例、大脑前动脉1例、颅内颈内动脉1例、颅内椎基底动脉6例.在球囊成形术(3例)和内支架成形术(16例)后,平均动脉狭窄率从82.9%下降到8.0%(P<0.01).在围手术期内,除1例(左大脑中动脉Mori C型病变)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外,余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存活的18例平均随访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