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比较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联合经皮无水乙醇注射(PEI )与单纯TACE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6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成两组,32例给予TACE联合PEI 治疗,32例给予单纯TACE治疗。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临床资料具可比性;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肿瘤大小及AFP变化;随防1、2、3年生存期及中位生存期。结果联合治疗组和TACE组肿瘤缩小总有效率分别为84.4%、62.7%,联合组和TACE组AFP转阴率分别为77.4%、50.0%;联合治疗组患者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96.9%、71.9%和37.5%,中位生存期34.5个月;TACE组患者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81.3%、31.3%和12.5%,中位生存期19.5个月。与联合治疗组相比TACE组肿瘤缩小总有效率,AFP转阴率,1、2、3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ACE联合PEI 治疗原发性肝癌,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B超引导下经皮微波凝固治疗>5cm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68例肝肿瘤>5cm的患者进行TACE+PMCT治疗。随访CT、B超及肿瘤相关化验检查。结果68例中肿瘤达到完全消融3例(4.4%),肿瘤消融范围>50%或瘤灶缩小30%以上59例(86.8%),消融范围<50%,肿瘤缩小不足30%6例(8.8%)。AFP增高45例,术后下降>50%者42例(93.3%),CEA增高37例,下降>50%者28例(75.7%),CA19-9增高29例,下降>50%者23例,(93.1%)。生存期4~6个月3例,>6个月31例,>12个月34例,其中2例已终止治疗24个月,随访至今无复发。无相关性死亡发生。结论TACE+PMCT治疗肝肿瘤>5cm的患者是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介入化疗栓塞在HCC肝移植后肿瘤复发治疗中的作用。方法12例原发性HCC肝移植后肿瘤复发、且失去外科治疗机会的患者接受1次或多次TACE治疗(平均每例2.28次)。通过治疗后的影像学资料判定治疗反应,并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计算患者生存率。结果12例中7例(58.3%)肿瘤体积缩小≥30%。然而,在随访期间有11例(91.3%)出现了肝内或肝外新发病灶。移植后1、2、3和4年生存率分别为83.3%、57.1%、47.6%和17.9%;复发后6、12和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66.7%,50%和31.3%。结论对于原发性HCC肝移植后肿瘤复发且失去外科切除机会的患者,介入化疗栓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经皮乙酸注射(PAI)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选择52例肝癌患者,分为TACE联合PAI治疗组(26例)和单纯TACE组(26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与单纯TACE组AFP下降率为78.3%和50.0%,肿瘤体积缩小有效率分别为65.4%(17/26)和38.5%(10/26),1、2年生存率分别为73.1%(19/26)、38.5%(10/20)和57.7%(15/26)、19.2%(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CE联合PAI治疗原发性肝癌效果明显优于单纯TACE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及无水乙醇注射(PEI)治疗中晚期肝癌的评价。方法78例中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联合组行序贯TACE→RFA+PEI→TACE治疗,对照组仅行TACE治疗2~5次。治疗1个月后全部病例复查肝脏彩色多普勒超声、CT,观察患者肿瘤缩小程度、甲胎蛋白水平变化和随访1、2年生存率。结果联合组甲胎蛋白转阴率,肿瘤缩小率及1、2年生存率分别为81.3%、87.2%、97.4%、76.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3%、64.1%、79.5%、53.8%(P值均<0.05)。结论TACE联合RFA及PEI治疗中晚期肝癌安全有效,可明显改善疗效并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HCC患者200例先行TACE术,然后在CT引导下行RFA术。200例患者共行TACE术495例次。肿瘤病灶共计378个,直径为0.5~16cm,共行RFA术362人次,663个位点。结果术前、术后12个月AFP分别为(2156.79±574.61)ng/ml、(269.53±146.65)ng/m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11,P<0.01)。术前、术后3、6和12个月的肿瘤体积分别是(72.64±24.74)cm 3 、(46.78±18.95)cm 3 、(28.27±11.70)cm 3 和(10.82±8.31)cm 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77,P<0.01)。肿瘤完全坏死率为87.8%。结论肝TACE联合CT引导下RFA治疗肝癌是一种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合并症的综合介入治疗方法。方法将经病理、影像学诊断及AFP值证实的原发性肝癌符合筛选条件的患者共62例,按住院号数的单、双数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单纯TACE组)32例,综合治疗组(TACE+合并症处理组)30例。综合治疗组行TACE术时对肝动静脉瘘、门静脉癌栓及下腔静脉病变等并发症给予综合处理。结果TACE组治疗32例患者,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68%、50%和19%,中位生存期1.5年;综合治疗组30例患者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87%、75%和48%,中位生存期2.0年。综合治疗组的生存率及生存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综合治疗组疗效与死亡风险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合并症的控制可增加TACE的疗效,显著提高原发性肝癌患者生存率,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伴失代偿性肝硬化原发性肝癌(HCC)不同介入模式的临床价值。方法在内科治疗稳定后,132例伴肝功能失代偿HCC患者接受不同介入模式治疗;36例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穴TACE,A组雪,54例采用肝动脉节段性化疗栓塞治疗穴S-TACE,B组雪,42例采用S-TACE后序贯射频消融穴RFA雪和无水乙醇局部注射穴PEI雪的综合介入治疗(C组)。结果随访3~48个月,A组、B组和C组患者AFP复常率分别为23.3%、60.5%(P<0.05)和75.0%(P<0.01),瘤体缩小(>50%)分别占8.3%、31.5%(P<0.05)和54.8%(P<0.01和P<0.05),中位生存期分别为4.1个月、9.4个月(P<0.05)和14.1个月(P<0.01和P<0.05),累计生存率6个月分别为22.2%、51.8%(P<0.05)和78.6%(P<0.05和P<0.01),12个月分别为5.6%、31.5%(P<0.05)和40.5%(P<0.05),24个月分别为0、9.3%和19.1%(P<0.05);单变量分析显示包括HBV DNA在内的14项因素与预后显著相关,多因素COX模型分析显示肝功能Child-Pugh分级、ICGR15、门静脉癌栓、治疗模式及AFP术前升高者介入治疗后变化与预后显著相关。结论综合介入治疗是伴肝功能失代偿HCC的有效治疗方法,对HBV DNA阳性患者应该考虑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微导管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术治疗原发性肝癌(HCC)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000例HCC的DSA表现与术前多层螺旋CT(MSCT)检查结果。其中179例病灶局限于1个肝段,采用微导管超选择插管栓塞。术后4周复查动态增强CT和(或)MR,对40例病灶碘油聚集不良者,进行RFA,术后1个月复查。结果DSA发现直径3cm以上肿块670例,3cm以下病灶202例,子灶400例,动静脉瘘、动门脉瘘482例,异常血供430例,门脉癌栓362例。局限于1个肝段的病灶,微导管栓塞后4周,肿瘤局部控制率为77.6%;控制不良者行RFA后1个月,肿瘤局部控制率为97.5%。结论DSA对于发现3cm以下小病灶(含子灶雪、肿瘤血供、动静脉瘘、动门脉瘘具有绝对的优势,对HCC的术前评价具有不可替代性的作用。RFA是HCC的有效的治疗方法,是TACE疗效不佳者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CT引导下单针灌注电极在肝脏肿瘤射频消融(RFA)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08年1月-2008年12月,在CT引导下对24例患者37枚肝脏肿瘤采用RITA UniBlate射频电极进行RFA治疗,其中单个肿瘤者14例,2枚肿瘤者7例,3枚肿瘤者3例;肿瘤最大径≤3cm者24枚,3.1~5cm者8枚,>5cm者5枚;随访期12个月。结果治疗后完全消融肿瘤22枚(22/37,59.5%),其中病灶长径小于3cm者19枚(19/24,79.2%),3.1~5cm者2枚(2/8),大于5cm者1枚(1/5);未完全消融肿瘤15枚(15/37,40.5%)。随访12个月仍存活者15例(15/24,62.5%);死亡患者9例(9/24,病死率37.5%)。10例AFP阳性患者中,术后5例下降至正常水平,3例虽有下降但仍高于正常,2例持续升高。RFA治疗后1例患者肝脏包膜下少量出血;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发热和上腹部疼痛。结论CT引导下RITA UniBlate单针灌注电极RFA治疗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近期疗效确切,是肝脏肿瘤安全有效的局部治疗方法;对直径小于3cm的肿瘤1次消融有较高的完全消融率;对大于3cm的肿瘤,需行多点重叠消融并结合其他消融治疗方法以实现肿瘤病灶的完全消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癌穿刺活检并发动静脉分流的发生率、相关因素以及对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经穿刺肝活检证实且行TACE的肝细胞性肝癌(HCC)患者65例和临床确诊为HCC行TACE的患者160例。比较穿刺活检患者和临床确诊患者肝动静脉分流的发生率以及TACE的疗效,并分析穿刺活检引起动静脉分流的相关因素。结果研究组24例(36.9%)发生动静脉分流,对照组20例(12.6%)发生动静脉分流,研究组和对照组动静脉分流发生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1)。研究组TACE的碘油积聚良好患者56例(86.2%),对照组碘油积聚良好患者140例(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5)。动静脉分流可能与肿瘤的大小、穿刺进针次数相关。结论肝癌患者穿刺活检明显增加了动静脉分流的发生率,但并不影响肝癌TACE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CT和DSA在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后肿瘤残存和复发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4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别于1~4次肝癌TACE治疗后1~6个月行CT和DSA复查,2项检查间隔时间为3~5d。分析和比较CT和DSA对肿瘤残存和复发的显示情况。结果碘油沉积形态可分3种类型:密整型,缺损型,稀少型。密整型9例(20.0%,9/45),CT与DSA6个月内复查均未见复发。缺损型32例(71.1%,32/45),32例中DSA示27例病灶残存或复发,CT双期动态增强扫描显示19例残存或复发,CT于动脉期见病灶显著强化者16例,门静脉期进一步强化者3例(提示有门静脉参与供血),DSA发现该区有明显染色及供血,另有8例CT与DSA表现不一致,CT双期增强无强化,但DSA可见肿瘤血供及肿瘤染色;稀少型4例(8.9%,4/45),CT双期增强轻度强化,DSA提示肿瘤为少血供。结论肝癌TACE治原发性肝癌(PHC)是我国常见和高发的肿瘤之一 [1] ,目前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仍然是运用最广泛的非外科手术治疗方法之一 [2] 。TACE术后影像学评价对于进一步治疗和提高疗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螺旋CT扫描是PHC影像学复查的首选方法 [3] ,但存在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漏诊,DSA是检查TACE术后肿瘤复发和残留的金标准 [4] ,但由于其为有创性检查,不宜作为常规复查手段。本文通过对45例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CT与DSA的影像对比分析,探讨两者对肝癌TACE术后随访价值及其对进一步治疗的指导意义。1材料和方法收集我院45例肝癌患者资料,45例中男39例,女6例;年龄29~81岁,平均51岁;病灶最大直径1.0~19.5cm。于TACE治疗后1~6个月行螺旋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间隔3~5d行DSA检查治疗。复查时采用GE公司lightspeed16层螺旋CT平扫,再经前臂静脉注入80~100ml 碘海醇后行螺旋CT肝区双期增强扫描,注射速度3ml/s。扫描时间:肝动脉期25~30s,门静脉期55~65s,扫描层厚5mm。肝动脉DSA检查设备为美国GE公司LCV+血管造影机,将导管置于肝总动脉或超选择插入远端肿瘤供血动脉,必要时放于其他肝外侧支动脉,对比剂总量30~80ml ,流速2~6ml/s,观察肿瘤血管及染色。疗后CT平扫及双期增强CT扫描可作为显示肿瘤残存和复发的首选检查方法,DSA是观察肿瘤变化和评价疗效的最敏感和特异的方法;两者的结合对病灶的显示和后续治疗作出更好指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位于肝右叶前、后段原发性肝癌(HCC)患者在TACE治疗后病灶近期疗效的差异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3月-2009年1月首次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283例HCC患者,将其中按影像学检查符合筛选标准58例(83个病灶)分两组。A组:共23例,病灶位于肝右叶前段(Ⅴ、Ⅷ段);B组:共35例,病灶位于肝右后段(Ⅵ、Ⅶ段)。分析经TACE治疗前1周内及治疗后1、3个月复查的CT、MRI 资料,按照RECIST标准比较两组病灶近期疗效的差异。结果治疗1个月后A、B两组的CR、PR、SD、PD分别为0、4.3%、87.0%、8.7%和0、22.9%、68.6%、8.6%,有效率OR(CR+P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3);3个月后两组的CR、PR、SD、PD分别为0、8.7%、73.9%、17.4%和0、34.3%、62.9%、2.9%,O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两组病灶大小随时间变化,后段组比前段组缩小明显(F=7.873,P<0.05)。结论肝右叶后段HCC经TACE治疗后短期疗效优于前段,对于不同位置病灶的综合治疗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引导下 125 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原发性肝癌合并PVTT患者58例,A组(26例)行TACE结合CT引导下 125 I放射性粒子植入局部放射治疗;B组(32例)单纯行TACE。对比两组疗效。结果A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42.3%、23.0%,平均生存期15.5个月,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9例,总有效率(CR+PR)为46.2%(12/26)。B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21.9%、6.3%,平均生存期7.5个月CR2例,PR6例,CR+PR为25.0%(8/32)。A组的生存率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TACE联合CT引导下 125 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肝癌门脉癌栓能明显提高其疗效,并具有创伤少,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应用多电极组合布针+多位点叠合射频消融(RFA)治疗较大肝癌(肿瘤最大直径>4cm)的疗效,探讨电极针应用数量和布针方式与疗效的关系。方法2006年2月到2008年12月,共对113例失去手术机会的较大肝癌患者实施了超声引导下经皮肝RFA。所有肿瘤按大小分成A、B、C、D4组。A组肿瘤直径4.0~5.0cm;B组肿瘤直径5.1~6.0cm;C组肿瘤直径6.1~7.0cm;D组肿瘤直径7.1~9.3cm。根据肿瘤不同直径决定应用的电极针数量及消融位点数目。术后随访评估治疗后肿瘤凝固性坏死结果及局部复发状况。结果RFA后2个月内首次复查,A、B、C、D4组患者的完全消融率分别为88.4%,78.6%,63.6%和40.0%,总体完全消融率为79.7%。随访3~36个月,A、B、C、D组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5.5%,10.0%,28.6%和50.0%,总体局部复发率为10.5%。残留以及局部复发的肿瘤根据不同情况接受再次RFA、TACE或放疗。结论多电极组合布针+多位点叠合RFA治疗较大肝癌疗效确切,简单实用,但最好结合其他治疗方式以提高完全消融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氩氦刀冷冻治疗肝癌的方法、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治疗68例肝癌患者,术中经2次循环冻-融,1周后行肝动脉造影、TACE或灌注化疗,术后行增强CT或DSA随访。结果肿瘤最大径≤5cm的肝癌14例,术中完全消融。肿瘤最大径5~10cm的肝癌54例,其中29例术前未给予TACE,术中均未完全消融;25例术前行1~3次TACE,20例(80%)完全消融。全组病例术中无死亡,术后无出血、胆瘘、肝破裂及穿刺道转移等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12.5个月,CR1例,PR36例,SD21例,PD10例,1年生存率为98.5%(67/68例)。结论CT引导下肝癌的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有关原发性肝癌综合性介入治疗远期疗效的关键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经综合介入治疗后存活5年以上的肝癌患者的临床治疗和随访资料。结果介入治疗前患者肿瘤分期Ⅰ期20例,Ⅱ期35例,Ⅲ期1例,肝功能分级Child A级36例,B级20例,C级0例。单发病灶32例,多发病灶24例,弥漫型0例。肿瘤直径≤3cm、3~5cm、5~10cm和>10cm者分别为10、20、19和7例。肝内原发肿瘤33例(58.9%)采用TACE治疗,23例(41.1%)采用TACE联合其他治疗,其中联合PEI治疗11例,联合射频治疗4例,联合外放疗1例;联合Ⅱ期手术切除7例。随访期间,对24例肝内复发患者和17例远处转移患者行相应治疗,20例次还行并发症的介入治疗。所有患者均存活5年以上,其中3例存活10年以上。结论肿瘤分期、肝功能状况、治疗中采用规范TACE治疗、TACE联合其他治疗、肿瘤复发和转移治疗以及介入并发症的治疗是提高肝癌综合性介入治疗远期疗效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经导管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膀胱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8年6月至2009年12月,对23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50例次经导管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化疗药物为吉西他滨和顺铂。结果全部患者双侧髂内动脉插管均成功,术后不良反应包括发热4例次(8%),恶心、呕吐15例次(30%),厌食5例次(10%),穿刺点血肿4例次(8%),白细胞降低(<3×10 9 /L)1例次(2%)。经导管灌注化疗后,完全缓解(CR)2例(8.7%),部分缓解(PR)20例(87.0%),病情稳定(SD)1例(4.3%)。PR患者瘤体明显缩小,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全部病例随访3~12个月,平均5个月。肿瘤复发3例(13.0%),再次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结论经导管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浸润性膀胱癌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富血供肝转移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TACE治疗肝转移瘤129例,估计生存率并观察临床有效率及肿瘤碘油沉积情况。结果本组病例均见畸形早显的肿瘤血管及丰富的肿瘤染色;6个月、1、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73.6%和26.4%;临床有效率为68.2%(88/129),无进展率为23.3%(30/129);碘油沉积良好者(Ⅰ型+Ⅱ型)占80.9%(97/129)。结论TACE是肝转移瘤良好的治疗手段,区分出富血供肿瘤有助于提高其疗效并制定合适的治疗计划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RFA)治疗较大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对27例TACE治疗效果欠佳的较大原发性肝癌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RFA治疗,肿瘤大小5.4~11.0cm,平均6.2cm,单发病灶23例,2个病灶4例,共31个病灶。AFP阳性22例。术后通过增强CT及AFP检测评价疗效,所有病例随访2~20个月。结果射频治疗后1个月随访显示,31个肿瘤中14个(45.2%)肿瘤完全坏死,内部及边缘无明显强化;17个肿瘤部分坏死。22例AFP阳性患者,AFP明显降低15例(68.2%),不变3例(13.6%),升高4例(18.2%)。并发症中3例出现表皮烫伤,1例顽固性呃逆,1例肝内出血,1例肝脓肿,1例术后出现严重低蛋白血症,术后2个月死亡。患者中位生存期为9.8个月,1年累计生存率29%。结论对于不可切除的较大原发性肝癌,RFA是较有效的局部介入治疗方法,合理应用RFA治疗,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