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是否增加新发骨折的风险。方法 明确诊断为骨质疏松性椎体新发压缩骨折120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A、B两组,A组60例为保守治疗,B组60例为PVP治疗。随访时间为1 ~ 5年,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新发骨折的部位、分布、发生概率、是否邻近治疗椎体及邻近与非邻近治疗椎体的相对危险度、两组新发骨折的时间等。结果   A组新发骨折发生率为27%,邻近治疗椎体新发骨折概率为56%;B组新发骨折发生率为38%,邻近治疗椎体新发骨折概率为52.5%。两组新发骨折的概率、部位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A组和B组邻近治疗椎体与非邻近治疗椎体新发生骨折的相对危险度RR值分别为1.076和0.952,两组邻近治疗椎体同非邻近治疗椎体相比均无明显更高新发生骨折的风险。A组和B组新发骨折发生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2.9 ± 8.5)个月和(13.6 ± 16.2)个月,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与保守治疗相比,PVP并不增加新发骨折的风险。邻近治疗椎体新发骨折的风险比非邻近者无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2.
经皮椎体成形术作为介入放射学中有效、安全的微创治疗手段,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有较好的疗效和较少的并发症。本文综述了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单侧椎弓根入路行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严重压缩性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完成椎体成形术88例患者,包括167节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椎体。20例患者25节椎体为严重压缩骨折。严重压缩骨折定义为骨折椎体高度小于原来椎体高度的1/3。术前及术后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及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并观察其并发症等情况。结果20例患者25节严重压缩骨折椎体采用单侧入路的椎体成形术治疗均获成功,术中注射骨水泥量平均为(4.4±0.9)ml 。术后1d疼痛缓解及功能恢复显著(P<0.05)。7节椎体发生骨水泥椎间盘外漏,16节椎旁静脉丛外漏,10节椎体周围软组织外漏,1节椎体硬膜外漏,上述病例均未出现临床症状。结论单侧椎弓根入路的椎体成形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严重压缩性骨折的可行及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0例疼痛性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累及椎体11个.在X线监测下,经双侧椎弓根穿刺伤椎,置入可扩张球囊,推注对比剂扩张球囊,使塌陷椎体复位,并在椎体内形成空腔,应用骨水泥在牙膏期时向空腔内填充.术后观察疼痛缓解状况与骨折复位情况.结果10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48 h内疼痛均完全缓解,无临床并发症.术后伤椎椎体高度恢复满意.后凸畸形矫正6°~24°.1例患者术后CT检查发现在椎体前侧缘有少量骨水泥外溢.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并存椎体内裂隙样变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并与单纯性(不合并椎体内裂隙样变)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进行对比,以分析椎体内裂隙样变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PVP治疗95例患者、176节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本组研究中除外多节段骨折、合并肿瘤病史、影像资料不全和术后随访不配合患者。入选43例分A、B两组,1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合并裂隙样变患者为A组,25例无椎体内裂隙样变患者为B组。比较两组间术前疼痛和功能障碍情况,分析两组术后1周局部疼痛缓解和功能改善情况;观察两组并发症情况。结果A组与B组术后1周疼痛缓解及日常活动功能改善明显(P<0.05);两组间术后1周疼痛缓解的程度和日常活动功能改善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骨水泥外漏发生率相似(P>0.05),但两组间骨水泥外漏类型分布有差异(P<0.05)。结论PVP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椎体内裂隙样变对PVP的止痛疗效、功能改善与骨水泥外漏发生率无明显影响,但对骨水泥的外漏类型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作为一种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疼痛的介入放射学技术,这种方法在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疼痛方面取得了一定疗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能否重建椎体高度及其意义,是否能降低骨水泥渗漏率,是否会诱发新的椎体骨折等,因为缺乏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等循证医学依据,因而一直处在争议中。本文仅就椎体后凸成形术目前存在的这些问题进行综述,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摘要】 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的情况日益严重,骨质疏松性疾病的患者也越来越多,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成为目前的主要问题之一。越来越多的患者首选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随之术后椎体再发骨折的病例也逐渐增多,椎体压缩性骨折PVP术后再发骨折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为了降低椎体再发骨折的发生率,需要对椎体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深入研究及探索。本文将对椎体压缩性骨折PVP术后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86例,其中23例患者为多节段椎体骨折。分析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采用模拟视觉评分(VAS)及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ODI )评价术后疼痛缓解及日常活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9例患者一次手术完成3节椎体,4例患者一次手术完成4节椎体。3例患者术中出现一过性血压升高和呼吸困难。术前VAS评分及ODI 值平均8.58±1.12、81.43±12.54,术后1d平均为3.03±0.98、31.04±11.11,疼痛缓解及日常活动功能恢复显著。5例患者1年内出现再发椎体压缩骨折。13节椎体发生骨水泥外漏。结论PVP是治疗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必须注意脂肪栓塞并发症,一次手术至多完成3节椎体。  相似文献   

9.
目的初步分析经皮脊柱后凸成形术治疗新鲜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平均年龄72(65~81)岁的患者进行了可控性的前瞻性研究,所有病例均为孤立的胸腰椎(T8~L4)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且不伴神经功能障碍,且均予以球囊扩张的经皮脊柱后凸成形术。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结果通过经皮脊柱后凸成形术,患者的脊柱后凸角有显著改善,从术前的平均12.5°变为术后平均6.6°。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也于此同时由术前的平均8.2降到术后的1.6。结论经皮脊柱后凸成形术的应用对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椎体骨折的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国产药械行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良恶性病变,观察其疗效,探讨椎体成形术操作技术.方法 57例89个病变椎体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术中应用国产药械.经前、后外侧入路、椎弓根入路行椎体成形术,操作在X线透视或CT监测下进行,国产PMMA粉、液及对比剂比例为3∶2∶1.手术前后CT检查对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和血管瘤患者随访5~24个月,转移瘤患者随访7~12个月,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穿刺成功率100%,术后CT检查显示PMMA填充病灶均在50%以上.2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与血管瘤组术后3 d内患者的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