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建立经房间隔穿刺左心耳造影的动物实验方法,并确定左心耳造影最佳投照体位.方法 选用健康杂种犬10只,按常规方法行房间隔穿刺,应用猪尾巴导管行左心耳造影,高压注射器行180°连续左心耳造影(15 ml/s,总量120 ml).结果 8只犬房间隔穿刺成功并行左心耳造影,2只犬房间隔穿刺失败,其中1只犬行房间隔穿刺,穿破心室壁导致心脏压塞,术后死亡.每只犬获得左心耳连续造影图像各100帧,通过逐帧分析,发现左心耳在右前斜54°±5°和左前斜34°±4°投照体位所获得的图像最佳,在右前斜54°±5°投照体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DSA检查及介入治疗过程中能够清晰显示血管病变的最佳实用投照角度,为其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提供精确图像数据信息。方法通过对随机抽取的10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全脑血管造影或介入治疗图像进行分析,得出被选择血管的最佳实用投照角度。本组病例均对双侧锁骨下动脉、双侧椎动脉、双侧颈内动脉起始段及颅内段等相关血管进行常规正侧位DSA图像采集,有针对性地进行斜位投照。结果基底动脉狭窄病变的最佳实用投照角度为向足侧斜(CAUD)28°±5°;椎动脉颅内段狭窄病变的最佳实用投照角度为右前斜位(RAO)25°±3°或者左前斜位(LAO)25°±3°;右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病变的最佳实用投照角度为LAO20°±5°+向头侧斜(CRAN)15°±5°;左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病变的最佳实用投照角度为RAO20°±5°;右侧锁骨下动脉起始段狭窄病变的最佳实用投照角度为RAO40°±7°+CAUD20°±7;左侧锁骨下动脉狭窄病变的最佳实用投照角度为LAO50°±6°;大脑中动脉M1段近端的最佳投照角度为RAO15°±5°或者LAO15°±5°;大脑中动脉M1段靠近分叉处狭窄病变的最佳实用投照角度为LAO25°±5°或者RAO25°±5°。结论应用最佳实用投照角度,能够清晰显示目标血管狭窄病变的形态、程度等信息,为介入治疗提供最佳的工作位置,有助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介入法建立犬房间隔缺损(房缺)模型提供相关的应用解剖资料,分析DSA下建立犬房缺模型的操作要点。方法解剖测量15只(雄9,雌6)健康成年杂交犬心脏标本,得出犬房间隔的相关解剖参数;分析5只活体犬心脏三维CT结果,根据获得的透照体位及角度对20只犬进行房间隔穿刺。结果房间隔长(17.8±4.3)mm,宽(14.5±3.8)mm,卵圆窝长(11.2±2.7)mm,宽(8.7±1.9)mm。卵圆窝中点距冠状窦口中点(7.2±1.3)mm;距膜性房间隔中点(9.9±1.5)mm;距右房室瓣隔侧瓣中点(13.6±3.1)mm和距主动脉隆凸底部的中点(12.1±2.3)mm。卵圆窝中点距左房室瓣前瓣中点距离为(11.3±1.9)mm。房间隔平面与矢状面成角15°±5°,与冠状面成角75°±5°,采用右前斜75°±5°行犬房间隔穿刺,20只犬中18只成功建立房缺模型,1只因心脏压塞死亡,1只因误穿入左室死亡。结论建立犬房缺模型应该根据犬房间隔解剖特点和空间位置,来把握DSA下房间隔穿刺的操作要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的动物实验方法,确定主动脉窦部造影的最佳体位。方法选用健康杂种犬10只,分别测量股动脉、髂总动脉、腹主动脉直径,穿刺置入12、14、16F输送导管,经右颈动脉送入猪尾巴导管,行左心室造影,确定主动脉窦部造影最佳体位,并作影像分析。结果测得股动脉直径(3.14±0.39)mm,髂总动脉直径(3.65±0.45)mm,腹主动脉直径(5.07±0.63)mm。经腹主动脉可置入16F输送导管,主动脉造影示左前斜位32°±5°、头足位10°±3°可清楚显示左右冠脉开口及主动脉窦部。结论经腹主动脉可建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实验的血管径路,左前斜位32°±5°、头足位10°±3°可获得清晰的主动脉窦部影像。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在心脏射频消融术中防护舱对第1及第2术者的防护效果。方法 将实时剂量仪贴附在术者主要体表部位,包括100、120、140和160 cm 4个高度,采取心脏射频消融术常用投影体位(正位,左侧位,右前斜位30°及左前斜位45°),在无防护装置下及防护舱防护下分别测量第1及第2术者各部位剂量率,并计算剂量衰减率。剂量衰减率=(无防护剂量率-有防护剂量率)/无防护剂量率×100%。结果 防护舱防护下,第1术者辐射剂量率为(0.5±0.1) μSv/min,剂量衰减率高达99%以上。第2术者的辐射剂量率为(0.5±0.1)~(1.2±0.2) μSv/min,除了100~120 cm在右前斜30°的辐射防护略差[剂量率为(1.1±0.1) μSv/min;衰减率,80.7%],其余投照体位的辐射衰减率均在90%以上。结论 使用辐射防护舱可以有效地提供辐射防护,不仅可以大大降低第1术者的辐射暴露,对第2术者也有辐射防护效果。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野战综合手术救治方舱内施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中不同的投照体位对患者辐射剂量和影像质量的影响,为剂量优化提出建议。方法 用标准体模测定冠脉造影9个不同投照体位下图像清晰时剂量面积乘积(DAP)和入射表面剂量(ESD)透视和摄影的辐射剂量值;并在方舱内对6只实验动物施行9个不同投照体位下的冠脉造影,观察比较不同体位的影像质量。结果 不同投照体位下,透视时DAP剂量范围值为12.96 ~ 31.28 μGym2/s, ESD透视范围为21 403.33 ~ 71 106.67 μGy/S;摄影时DAP剂量范围值为39.55 ~ 87.59 μGy/s(10帧),ESD剂量范围值为67 647.25 ~ 212 498.54 μGy(10帧)。正位剂量值最小,脾位最大,其他体位与正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体位影像质量平均评分值范围为3.55 ~ 3.85,正位影像质量最好,脾位最差,其他体位与正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不同投照体位,辐射剂量、影像质量不同。手术过程中应根据手术需要,合理选择投照体位以期既能保证图像质量又能减少患者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用三维DSA观察子宫动脉的开口位置、解剖形态及最佳投照角度,以提高子宫动脉的插管成功率。方法 对42例(84侧)成年女性子宫动脉进行前瞻性206°旋转DSA检查,对获取的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分析子宫动脉的DSA表现,并观察子宫动脉的最佳显示角度。结果 所有84侧子宫动脉开口均能在三维DSA上清晰显示,其中58侧起源于髂内动脉前干,占69%;16侧起源于髂内动脉主干,占19.1%;8侧发自阴部内动脉,占9.5%;2侧起源于臀下动脉,占2.4%。子宫动脉开口在对侧斜位16.4° ~ 43.7°能够清楚显示,其中20.2%(17/84)在对侧斜位15° ~ 25°,54.8%(46/84)在对侧斜位25° ~ 35°,25%(21/84)在对侧斜位35° ~ 45°。子宫动脉开口和走行在对侧斜位25° ~ 35°投照时的显示效果明显优于对侧斜位15° ~ 25°和35° ~ 45°(P < 0.05)。结论 三维DSA能清晰显示子宫动脉开口位置及解剖形态,选用对侧斜位25° ~ 35°投照更有助于子宫动脉的显示和超选择性插管。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46例经心血管造影证实的三尖瓣闭锁,患者年龄从7天到9岁,平均3.3岁,其中5例为三尖瓣闭锁伴大动脉错位,本文重点讨论了三尖瓣闭锁的心血管造影技术及 Fontan 手术前造影诊断要点。作者认为肝锁位左室造影是三尖瓣闭锁心血管造影的最佳投照体位。  相似文献   

9.
张毅刚  李世杰  刘茹 《工业加热》2008,(12):850-852
目的对室间隔缺损(VSD)介入封堵失败病例术后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复查,以提高经胸超声心动图术前应用价值,总结失败原因。方法选取15例VSD封堵不成功病例。在分析左室造影主要观察指标后,用Philips5500型彩色多普勒诊断仪在不同超声切面于术后重复测量VSD大小、观察缺损口形态与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以及各瓣膜的反流情况。结果①膜周部VSD10例:膜部瘤8例,其中≥2个出口6例,膜部瘤基底部宽度8~18(10±2)mm,瘤深度3~10(6±2)mm;距主动脉瓣0~6(2±1)mm,距右房室瓣2~5(2±1)mm;均伴右房室瓣少量反流;主动脉瓣反流5例,为微量至少量。无膜部瘤2例。②嵴内型VSD5例:大小6~10(7±1)mm,距肺动脉瓣2~3(1±0.8)mm,距主动脉瓣1~2(1±0.6)mm;主动脉瓣少量反流4例;右房室瓣微量反流5例;主动脉瓣脱垂4例;5例均成五彩花样分流。结论超声心动图受影响因素较多,对缺损的定位和大小的测量,应选择多切面、多方向的连续扫查法,以筛选VSD封堵术的适应证及合适封堵器大小,提高封堵成功率,保证VSD封堵术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探讨三维标测系统重建房间隔穿刺轨迹技术在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中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68例房颤患者在导管消融术中X线透视导引下接受2次穿刺房间隔,Carto 3三维标测系统导引下以快速解剖学标测(FAM)模式实时构建左心房及肺静脉解剖结构,再以FAM模式构建消融导管自左心房经长鞘退入右心房至下腔静脉轨迹。评价导管在该轨迹反复进入左心房是否安全、可行。结果 68例房颤患者通过三维重建房间隔穿刺轨迹,消融导管均可在零X线透视下经右前斜及左前斜体位反复由右心房进入左心房,平均用时(12.18±2.28) s,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结论 三维标测系统重建房间隔穿刺轨迹技术简易、可行,可安全多次进入左心房,极大地减少房颤导管消融术中X线曝光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