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15)
作为语言要素的语音、词汇、语法以及作为语言记录符号的文字都是有限的,而人类交际需要表达的语义内容却是无限的,以有限的手段表达无限的内容,必然出现重合和交叉,这些重合和交叉,就构成了同一语言形式的多义现象,这就是歧义。歧义是语言学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语义传递的多向性是其特征,它阻碍了语言信息的准确传递。最早提出汉语歧义句研究的是赵元任先生,他在《国语入门》中列举了"鸡不吃了"等例句。国内率先研究的是朱德熙先生,他举的例子是"咬死了猎人的狗"。他曾说过:"一种语言语法系统里的错综复杂和精细微妙之处往往在歧义现象中得到反映。因此分析歧义现象会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使我们对于语法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更加深入。"国内外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结合不同的理论对歧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使歧义在其类型、分化、定义等方面形成了较为全面的理论体系。现代汉语的歧义现象则更为复杂,语音的词汇的语法的语义的语用的诸多因素都有可能造成这种表达的多义性。因此,分析歧义产生的原因,辨清歧义句的各种类型,掌握消除歧义的方法,显得极其重要。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语言使用中出现的歧义现象,拟从语音词汇语法语用语义诸方面浅析歧义产生的原因,辨清歧义句的各种类型,寻找出消除歧义的方法。汉语学歧义现象的存在直接影响语义的准确传递,剖析其产生原因和出现类型,便于我们交际中避免歧义的出现。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35):238-240
英汉被动句具备一定的共性,但又有很大的差异。本文分别探讨了英汉被动句的种类,并对两种语言中被动句在被动标志、施事和受事三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希望为英汉被动句对比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5)
语言的歧义现象在英语中普遍存在,笔者介绍了英语句法歧的定义和典型句法歧义现象,并对其产生的原因以及解歧策略进行了分析,这对英语学习者和教师教学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8)
英语和汉语虽属于不同的语系,然而都有被动语态的语言现象,本文通过对英汉被动句对比在结构、形成、意义、语法功能上进行对比,证明了英汉被动句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田文萍 《建造师》2010,(7):218-219
英语的歧义性与模糊性均属英语的自然属性。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决不能混为一谈。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科技的不断发展。模糊语言将会在科学技术领域中发挥其巨大的作用。因此,将二者加以区分,使人们充分认识其本质属性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分别从语言的歧义性和模糊性的概念、特征及构成等方面对两者进行了分析,并对两者加以区分,进而谈了二者在语言运用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3)
汉韩语言对比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汉韩翻译等应用领域均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目前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不多,对比研究陷入诸多困境。汉韩语言对比学界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全面总结汉韩语言对比学科发展史,统一和规范汉韩语言对比的学科术语,认清它在理论语言学中的地位,明确汉韩语言对比的理论研究目标,拓展宏观对比,完善多元化的理论方法,是当今汉韩语言对比研究亟待着手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34)
机器翻译是现代信息时代克服语言交流障碍不可缺少的的手段。HNC理论采用基元化、层次化、网络化、形式化的方法 ,通过句类精妙地把自然语言的表层结构和深层语义联系起来。通过机器翻译,对比研究英汉翻译中的句类句式转换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6,(1):122-123
江西莲花赣语的"把得"可以用来表示被动,可以用于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四大句类中。江西莲花赣语中的"把得"一词是由两个同义动词词汇化而来的。江西莲花赣语中的"把得"句在一定的语境中会有表主动和表被动的歧义。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24)
论文研究利用神经网络模型解决答案选择问题时,如何有效融入外部知识库关系信息对模型效果进行优化。文章使用深层神经网络、双向注意力机制等算法,将问答句中单词对应的空间词向量进行编码,得到问答句的句矩阵表示,并将句矩阵压缩为句向量表示,通过比对问答句句向量间的特征,判断两句话是否存在问答关系。文章在句矩阵压缩为句向量的池化步骤中,融入了知识库关系信息,优化了句子中单词之间的权重。模型在WikiQA和TRECQA两个数据集上进行对比实验,MAP、MRR两个指标均有提升,证明此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3)
存在句是全世界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个语言现象,其概念界定是一个相对和动态的过程。20世纪60年代起,存在句中的"某处V着某人/物"句式开始得到重视,并被持续深入论证和细化研究,五十多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相比较而言,日语语言学界基本延续着研究存在词句的传统。但事实上,日语的"场所名词に名词がしている/してある(某处V着某人/物)"构式无论从结构还是语义特点来说,都可以作为存在句的一部分来研究。本文将在分析汉日语言及其研究特点的基础上,借用汉语的分类研究方法,提出"日语样态存在句"这一概念,探讨这一概念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并对其展开分类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