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总结头颈部静脉畸形在DSA介导下硬化治疗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DSA介导下硬化治疗的60例头颈部静脉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硬化治疗的59例患者治疗过程顺利,1例患者术中出现轻度的刺激性咳嗽,经过对症处理后消失,均无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介入室护士针对性地观察可能发生的问题、严密的监护、细致的护理,可减少DSA下硬化治疗头颈部静脉畸形出现不测情况的风险,同时增加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使此项新技术能够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分析总结DSA影像监视下放置鼻肠营养管建立肠内营养的技术。方法441例患者置入鼻肠营养管。鼻、咽部喷雾麻醉后,在DSA影像监视下,经导丝引导导管依次经鼻、咽、食管、胃、幽门、十二指肠各部使导管头端位于水平部,置换入加硬导丝沿加硬导丝送入鼻肠营养管并将其头端送至屈氏韧带以下20~30cm。结果全部病例平均在5min内成功放置肠道营养管,营养管位置满意,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应用DSA影像监视能够快速、简便、安全的放置鼻肠营养管,成功率高,患者无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评价颅内动脉瘤的脑血管造影与临床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脑血管造影表现和临床资料,就其动脉瘤大小、部位、形态、检查方法以及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颅内动脉瘤临床表现与动脉瘤大小、部位有一定关系,相同或不同部位动脉瘤可产生不同或相同临床症状,旋转DSA技术是常规脑血管造影的有效补充检查手段。结论 1.颅内动脉瘤临床症状与其生长部位及大小有一定相关性,但无明显特异性;2.旋转DSA技术在动脉瘤诊断和治疗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下消化道非肿瘤性出血的DSA诊断和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经DSA诊断的下消化道非肿瘤性出血21例,8例采用明胶海绵栓塞,13例采用血管加压素灌注.结果出血原因为肠血管发育不良14例,结肠憩室2例,原因不明5例.全部病例获得止血.未出现严重并发症.随访5~74个月,4例肠血管发育不良出血复发.结论 DSA对下消化道非肿瘤性出血的诊断很有价值.介入方法对其治疗安全有效,部分病例可获得根治.  相似文献   

5.
杨会军  高斌 《工业加热》2019,(4):339-342
【摘要】 目的 研制体表定位栅栏,以提高DSA类CT引导下穿刺定位的精度。方法 在DSA类CT引导下利用特制栅栏对软组织下距表面120 mm左右、体积分别为15 mm×15 mm×15 mm、10 mm×10 mm×10 mm、5 mm×5 mm×3 mm、3 mm×3 mm×3 mm的模拟病灶,进行132次穿刺定位,此为实验组。同样,利用普通栅栏进行116次穿刺定位,作为对照组。两组穿刺定位准确率的比较,利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体积为15 mm×15 mm×15 mm、10 mm×10 mm×10 mm、5 mm×5 mm×3 mm、3 mm×3 mm ×3 mm的模拟病灶,利用特制栅栏定位,准确率分别为100%、100%、100%、82.1%;使用普通栅栏定位,准确率分别为48.6%、26.7%、20.7%、4.5%。实验组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特制栅栏能够显著提高DSA类CT引导下的穿刺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经静脉DSA(IV-DSA)方法显示兔右侧颈动脉根部囊性动脉瘤模型形态的可行性,总结动脉瘤模型静脉造影法的经验。方法胰弹性蛋白诱导法建立10只兔右侧颈动脉根部动脉瘤模型,在同一体位和造影角度下对模型动物分别进行股动脉插管动脉造影和IV-DSA检查,测量动脉瘤各个径长,采用配对t检验的方法对比两种造影检查结果的差异。结果两种造影方法均能清晰显示动脉瘤模型的形态,测得动脉瘤及载瘤动脉各径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IV-DSA造影方法可较好的显示兔右侧颈动脉根部动脉瘤模型的形态,可作为动脉超选造影的补充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DSA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肾脏病变的效果、安全性及保存部分肾功能的可行性。方法对肾盂内注入30%泛影葡胺的新鲜离体猪肾和行动脉肾盂造影的活犬肾进行微波消融。将犬分为消融测温、双肾单点消融、单肾双点消融组。消融测温组消融后即时DSA造影,取病理。双肾单点消融与单肾双点消融组消融后即时与10d后DSA造影,取尿常规、血常规、肾功能和病理检查。结果①离体实验均显示肾盂挛缩显著,70W、3min功率消融易产生尿漏。②活体实验DSA示局部血液供应消失,残余肾功能与消融面积相关。急性期病理结果示肾皮质、肾髓质、肾盂细胞急性损伤。慢性期DSA示肾消融区大小无明显变化,消融区外大血管及肾组织血供正常,残余肾功能存在,无尿漏。右肾上极消融与周围脏器产生粘连。肾大体标本示肾被膜增厚。显微镜下显示凝固性坏死,边界纤维组织增生。结论微波消融能有效地灭活局部肾组织,对残余肾的功能保留效果好;无大血管损伤,慢性期无尿漏发生,较易引起肾周围组织粘连  相似文献   

8.
目的根据肺癌微循环的变化评价血管性介入的治疗效果.方法 138例原发性肺癌经供血动脉造影中81例资料完整患者,测量肺癌治疗前后肿块染色的面积并进行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求P值.肿瘤染色为肺癌微循环的影象表现,由数字影象系统DSA取像.结果 1. 本组肿瘤染色出现率为84.8%(117/138例);2. 资料完整的81例肺癌肿瘤染色面积治疗前均值为(941.4±73.2)mm2,治疗后为(427.94±93.8)mm2,P<0.01.结论为从微循环的角度评价血管性介入治疗肺癌疗效增加了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DSA技术探讨血管加压素(VS)对小肠血液循环及小肠出血栓塞治疗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健康家犬10条,随机分为3组.A组(n=4),VS应用终止后30min结扎直动脉;B组(n=4),VS应用终止后2h结扎直动脉;对照组(n=2),直动脉结扎前不用VS.观察VS应用前后和直动脉结扎前后肠系膜前动脉或小肠动脉的DSA表现.1周后切除实验肠段做病理检查.结果静脉滴注VS后,肠系膜动脉各级分支迅速收缩,肠实质显影变淡.停药30min后,动脉分支收缩基本消失,但肠实质显影仍淡.停药2h后DSA表现完全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的DSA诊断及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患者行DSA检查,通过显示造影剂外溢、病理血管和肿瘤染色来确定出血原因及部位,对出血处行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和留置导管灌注小剂量垂体后叶素维持12 h止血治疗.结果DSA诊断阳性率75%(24/32),其中肠伤寒2例,肠结核1例,血管性病变14例,肿瘤7例.阳性者介入手术成功20例,手术成功率83.3%,无一例严重并发症.结论DSA检查和介入治疗对诊断不明确或保守治疗无效的下消化道出血有着重要的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分析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继发性异位的临床表现,并介绍异位的处理与结局,为临床PICC继发性导管异位的识别与处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以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血管通路护理门诊2015年至2017年134例PICC继发性导管异位作为研究对象,对异位患者一般资料、置管信息及异位情况(临床指征、导管尖端位置与形态、处理及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导管反复回血、导管滑脱≥3 cm及持续导管功能障碍为导管异位的主要临床表现,且导管内反复回血能显著预测导管异位至同侧颈部静脉(χ2=37.931,P<0.001)。颈部静脉(47.8%)是最常见的导管尖端异位部位,63例(47.0%)异位导管发生形态改变。导管调整方法主要包括快速冲管法(配合患者活动、深呼吸等)、拉出部分导管(同时持续检查导管功能)及DSA下复位。134例异位处理结果:74例(55.2%)调整成功,导管尖端仍位于上腔静脉;26例(19.4%)导管尖端调整至上腔静脉外,当作中长导管使用;34例(25.4%)因患者主动要求、调整失败或无治疗需求等拔管。结论 护理人员应高度警惕PICC继发性导管异位的临床体征。导管异位需同时评估导管尖端位置与导管形态,患者意愿、治疗需求、导管以往维护情况及异位状况等是PICC继发性导管异位综合判断及处理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研究DSA导向气道内支架置入治疗气道狭窄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采用气道内支架置入治疗的118例气管狭窄患者,在治疗中实施相应护理。结果 118例气道狭窄患者置入支架后,呼吸困难明显改善。结论 通过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和手术体位训练,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预防并发症,做好康复护理及出院指导,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探讨肿瘤患儿最为安全、有效的长期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方式。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6年1月至2017年12月共1 047例长期中心静脉导管留置的肿瘤患儿,其中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436例,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IVAP)611例。比较两组患儿的近、远期并发症,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PICC组并发症发生率21.2%(98/463):近期并发症 32例(导管末端位置异常10例,穿刺处机械性静脉炎17例,局部皮下血肿5例);远期并发症66例(导管阻塞及血栓形成25例、导管相关性感染20例,导管移位滑脱 16例,导管渗漏断裂5例)。TIVAP组并发症发生率5.6%(34/611):近期并发症13例(血肿3例,误穿动脉9例,夹闭综合征1例);远期并发症21例(导管阻塞及血栓形成3例、导管相关性感染13例,导管或泵体破裂渗漏3例,导管与血管壁粘连取出困难2例)。TIVAP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PICC组(P<0.05)。结论 TIVAP具有并发症少,安全耐用的优势。PICC则置入简便、无需麻醉,费用低,置入后能即刻使用的特点。两者均能显著减少患儿的疼痛并提高生活质量。故对于儿童肿瘤患儿,应根据个体化差异灵活选择合适的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CT引导下单次乙醇注射加椎旁置管行腰交感神经毁损术对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疗效.方法 L2交感神经节单次乙醇注射25例(B组);L2交感神经节单次乙醇注射加L3椎旁留置导管毁损治疗23例(BT组).全部病例均在CT引导下操作,术后3 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评估患者疼痛程度.BT组患者如第3天VAS仍然≥4分,则在患者俯卧位下首先经留置导管注入1%利多卡因3 ml,如5 min后VAS≤3,则再次经导管注入无水乙醇5 ml.1周后再次进行疼痛程度评估.结果 B组显效率32%,有效率80%.BT组显效率60.9%,有效率95.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T引导下乙醇注射加椎旁置管腰交感神经节毁损术明显优于单次乙醇注射毁损法,该方法 使治疗更加个体化,疗效更高,更易被医患接受.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探讨DSA下联合超声在经皮经肝穿刺胆道恶性梗阻引流术(PTBD)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32例恶性肿瘤所致的梗阻性黄疸(其中原发性肝癌4例,胆管癌21例,胆囊癌肝门转移2例,转移癌3例,胰头癌2例),在DSA下联合超声定位穿刺进行姑息性胆道外或内外引流,术后常规复查生化全项。结果 32例患者应用该方法定位好后均一针穿刺并引流成功,成功率100%,其中21例外引流,11例内外引流,达到了减轻黄疸,改善肝功能和相关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结论 在PTBD操作时,应用DSA下联合超声定位能显著提高成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有助于减轻患者痛苦,同时很大程度减少了患者和介入医师射线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探讨患者体位改变对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IVAP)导管头端位置的影响。方法 超声导引下床边穿刺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植入TIVAP。术后摄立位和卧位X线胸片确认导管头端位置,分别测量X线胸片上第一胸椎上缘至导管头端距离。通过两者长度测量差异和固定体表标志判断导管头端位置移动。结果 86例恶性肿瘤患者成功植入TIVAP。有71例体位由立位改变为卧位时TIVAP导管头端向足侧移位,平均移位(12.29±7.48) mm;13例向头侧移位,平均移位(5.00±3.79) mm;2例无变化。TIVAP导管头端位置在立位改变为卧位时有向足侧移位倾向,平均移位(-9.32±9.36) mm,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 1);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质指数与导管头端位置变化程度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IVAP植入后导管头端位置会随患者体位变化发生改变,由立位变为卧位时导管头端易向心房内移动。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探讨双腔球囊导管顶端封堵健侧宫角液体加压再通法联合导丝再通术在单侧输卵管梗阻中的应用。方法 对不孕症患者行子宫输卵管造影(HSG),筛选出单侧输卵管梗阻者50例,尝试用导管顶端封堵健侧宫角液体加压法再通输卵管,观察再通与子宫形态间的关系,此法不能再通的患者进一步应用导丝再通术并观察再通率。结果 50例患者中,33例宫角至宫颈内口的距离小于导管进入子宫内的长度,且宫角的宽度小于导管的直径,导管顶端封堵宫角严密,19例输卵管再通,14例因梗阻严重未能再通。17例宫角至宫颈内口的距离大于导管进入子宫内的长度,且宮角的宽度大于导管的直径,导管顶端不能封堵宫角再通失败。未疏通的31例患者联合导丝再通术后22例输卵管复通。结论 导管顶端封堵健侧宮角液体加压法能使部分输卵管再通,其与子宫形态关系密切,联合导丝再通术能明显提高单侧输卵管梗阻的再通率。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探讨经颈内静脉植入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IVAP)导管长度的影响因素,为规范化植入TIVAP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134例在超声引导下经颈内静脉穿刺植入TIVAP女性患者临床资料,分为右侧组和左侧组,中位年龄57(39~76)岁。准确记录左、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点至导管头端距离(L1、R1)和TIVAP港体至导管头端距离(L2、R2),分析患者身高、体重对TIVAP导管置入长度(L1、L2、R1、R2)的影响,根据患者身高预估导管近段距离,并与实测数据作对比。结果 右侧、左侧颈内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100%(78/78)、98.2%(55/56)。L1值为(17.03±1.36) mm,L2值为(27.36±2.04) mm,R1值为(14.79±0.98) mm,R2值为(25.30±1.38) mm;身高与L1、L2、R1、R2值均呈相关性(r值分别为0.290、0.403、0.259、0.301,P值分别为<0.05、<0.01、<0.05、<0.01)。右侧组、左侧组导管置入长度(L1与R1、L2与R2)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预估近段距离与实测距离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与L1、L2、R1、R2均无明显相关性;患者身高、体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TIVAP植入部位首选右侧颈内静脉,可根据患者身高预估导管置入深度,使手术更方便快捷,同时推荐在超声和DSA导引下进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肝内不同剂量、不同浓度与不同温度乙醇注射对兔肝脏损伤的情况.方法取健康新西兰兔54只,以随机分组进行肝内乙醇注射,各组分别于术后次日、1周、2周取材病理检查,并于术前及术后1、3、7、10和14 d耳缘取血生化检查与影像学观察.结果乙醇浓度与注射总量对兔肝内凝固灶大小均有影响,两者之间存在交互作用.病理光镜检查肝内灶呈典型凝固性坏死.生化检查肝功能损害呈一过性.结论该方法对肝脏损伤小,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