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中碘油沉积良好患者疗效.方法采用Kaplan-Meier统计学方法对144例碘油沉积良好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其生存率.结果 144例患者总体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85.0%、63.7%、51.7%、33.9%、16.9%.与本科报道的肝癌总体生存率比较,1、2、3、4年生存率有显著性差异(P<0.001),5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0.88).结论肝TACE治疗中肝瘤内碘油沉积良好能提高肝癌患者近期的治疗效果和1、2、3、4年生存率,但5年以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结合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瘤内注射30%醋酸(PAI)治疗原发性巨块型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中、晚期巨块型肝癌均先采用TACE,术后15~20 d再在B超引导下PAI 2~3次.结果治疗2个周期后比较患者治疗前后AFP降低程度和肿块缩小情况,差异有显著性(P<0.01),1、2年生存率分别为91%和82%.结论 TACE结合B超下PAI治疗中、晚期巨块型肝癌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与三维立体定向放疗(3DCRT)配合治疗HCC的效果。方法对131例HCC患者,采用TACE结合3DCRT进行治疗,89例先行TACE,15例先行3DCRT,27例3DCRT前后接受TACE。根据肿瘤的大小部位,3DCRT以50%~90%的等剂量线包绕计划靶区,单次剂量3~5GY,治疗8~12次,肿瘤边缘总放射剂量36~50GY。结果治疗后近期有效率为83.2%。1、2年生存率为85.5%、52.6%,无严重并发症。结论TACE与3DCRT配合是治疗HCC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检测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围手术期肝功能储备及预后评价的价值.方法分析160例接受动脉介入化疗栓塞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围手术期血清TBA水平与肝功能损伤程度、肝硬化、介入治疗方式及术后肝功能衰竭的关系.结果 160例肝癌患者术前血清TBA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Child A级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肝癌患者介入性热化疗栓塞前后红细胞的免疫性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郭峰法"检测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中红细胞-C3bRR和红细胞-ICR的含量,及其在肝动脉热化疗栓塞后的变化,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肝癌组治疗前红细胞-C3bRR明显减少,红细胞-ICR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红细胞-C3bRR升高、红细胞-ICR下降,治疗前后比较亦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检测肝癌患者红细胞的免疫性有助于肝癌的诊断,对其疗效和预后的评估更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氩氦刀冷冻术配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12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64例,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联合治疗组60例,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加氩氦刀冷冻术.肝动脉化疗栓塞一般每月进行1次,3次为一疗程;冷冻治疗一般每一疗程进行1~3次.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CR+PR)45.3%,联合治疗组为68.3%,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对照组半年、1年、1年半的生存率,分别为81.3%、62.5%、43.8%,联合治疗组分别为93.3%、83.3%、63.3%,1年和1年半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前后原发性肝癌(PHC)患者T 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PHC患者TACE术前1 d与术后1、2、3和4周外周血CD3、CD4、CD8 T细胞及CD4/CD8、CD4CD25/CD4的比值变化。结果  PHC患者术前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比值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CD8则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 < 0.05);治疗1周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指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 0.05),而4周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及 CD4/CD8比值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 < 0.05)。PLC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CD4 T细胞的比例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与术前比较,术后1、2周外周血CD4CD25/CD4 T细胞的比例明显升高,术后4周外周血CD4CD25/CD4 T细胞的比例显著下降。结论  TACE可以改善PHC患者的免疫状况。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行预防性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或化疗灌注术(TAI)的疗效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2年6月行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并在术后1 ~ 3个月行预防性介入治疗的79例患者,研究终点为2013年6月。病例分为TACE(n = 41)和TAI(n = 38)2组。2组患者术前年龄、性别、肝功能Child Pugh评分、术前肿瘤直径及AF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介入术中将导管超选进入肝固有动脉,造影证实无新生肿瘤血管和肿瘤病灶后经导管注入药物,TACE组采用碘油化疗药物乳剂,TAI组则采用单纯化疗药物灌注。采用卡方检验比较2组的1年复发率,Kaplan Meier 估计法比较无瘤生存期,t检验比较平均住院日差别。结果 79例患者中共有11例患者确认为切除术后复发,总体1年复发率为13.9%,其中TACE组1年复发率为12.2%(5/41),TAI组为15.8%(6/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213,P = 0.645)。TACE组平均无瘤生存期为(21.6 ± 1.5)个月,TAI组为(17.4 ± 3.0)个月,TACE组明显优于TAI组(P = 0.038)。TACE组平均住院日为(6.3 ± 1.8)d,TAI组为(5.9 ± 2.1)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522)。结论 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行预防性TACE或TAI的1年复发率无差别,但采用TACE可望提高患者术后的无瘤生存期。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D- D)水平变化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TACE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6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mRECIST标准将患者分为病情控制组(CR+PR+SD)及病情进展组(PD),TACE治疗前、后血浆D- D水平的差异性采用秩和检验,D- D判断TACE疗效的效能采用ROC曲线分析。结果 病情控制组TACE治疗前、后血浆D- D分别为124.00(88.00,212.00)、190.00(75.00,273.00) μ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进展组TACE治疗前、后血浆D- D分别为261.50(138.25,559.50)、554.50(398.25,1 080.00) μg/L,治疗前D- D水平高于病情控制组(P<0.05),治疗后D- D水平进一步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ROC曲线分析,TACE治疗前、后血浆D- D判断术后疗效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7、0.907,两者分别取界值181.5、339.0 μg/L时,判断术后疗效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1.4%、70.7%及85.7%、87.8%。结论 血浆D- D水平变化对PHC患者病情评估及TACE疗效有一定评估作用,血浆D- D升高,意味着患者病情较重,TACE疗效差。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肝区疼痛与近期疗效的关系。方法11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照TACE术后肝区疼痛程度分为两组,A组无明显肝区疼痛,B组有明显肝区疼痛,比较两组病灶在首次介入治疗后的反应,分析TACE后肝区疼痛的相关因素。结果首次介入术后4~6周行CT检查,按RECIST标准评价疗效,A、B两组CR、PR、SD、PD分别为0、1.45%、88.41%、10.14%和0、14.29%、81.63%、4.08%,有效率OR(CR+P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7)。分析术后疼痛原因可能与术前病灶血供、包膜、肝硬化和术后病灶碘油充填类型有关,其中碘油沉积分型与疼痛分级呈负相关(r=-0.539,P<0.01)。结论介入术后肝区疼痛多提示患者肿瘤栓塞效果好、预后好。充分认识TACE后肝区疼痛与疗效相关性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癌穿刺活检并发动静脉分流的发生率、相关因素以及对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经穿刺肝活检证实且行TACE的肝细胞性肝癌(HCC)患者65例和临床确诊为HCC行TACE的患者160例。比较穿刺活检患者和临床确诊患者肝动静脉分流的发生率以及TACE的疗效,并分析穿刺活检引起动静脉分流的相关因素。结果研究组24例(36.9%)发生动静脉分流,对照组20例(12.6%)发生动静脉分流,研究组和对照组动静脉分流发生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1)。研究组TACE的碘油积聚良好患者56例(86.2%),对照组碘油积聚良好患者140例(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5)。动静脉分流可能与肿瘤的大小、穿刺进针次数相关。结论肝癌患者穿刺活检明显增加了动静脉分流的发生率,但并不影响肝癌TACE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作用。方法 对9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101例次TACE治疗。术前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54例介入术后应用头孢呋辛(2.25 g,2次/d)3 d,B组45例介入术后不用抗生素。术后观察体温、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体征1个月。对疑似感染病例行血培养检查。参照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认定有无感染。比较两组术后感染率。结果 A组1例诊断为败血症,感染率1.8%(1/54)。B组1例诊断为败血症,感染率为 2.2%(1/45)。两组术后感染率比较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 术前无感染高危因素的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术后无需抗生素预防术后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过继免疫治疗对中晚期肝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天津肿瘤医院136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均为TACE术后, 经影像学检查显示无远处转移)资料,依据治疗方式分为两组:TACE联合CIK治疗67例为研究组,单纯TACE治疗69例为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相同时间点取外周血,测定AFP、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计数变化;术后1个月采用增强CT、MRI或PET CT评价肿瘤坏死程度。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近期疗效及AFP下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CD3+、CD4+、NK细胞比率及CD4+/CD8+分别由(50.26 ± 6.37)%、(53.20 ± 9.29)%、(21.03 ± 8.58)%、1.58 ± 0.43下降至(48.95 ± 8.83)%(P > 0.05)、(50.09 ± 9.99)%(P < 0.01)、(19.63 ± 8.42)%(P > 0.05)、1.44 ± 0.52(P < 0.01),CD8+、Treg细胞比率分别由(35.70 ± 8.71)%、(6.55 ± 1.47)%上升至(38.04 ± 10.50)%(P < 0.05)、(6.76 ± 1.67)%(P > 0.05)。研究组治疗前后比较,CD3+、CD4+、NK细胞比率及CD4+/CD8+分别由(50.51 ± 12.37)%、(52.48 ± 15.55)%、(20.67 ± 10.92)%、1.76 ± 0.90上升至(53.62 ± 11.37)%(P < 0.01)、(55.62±14.63)%(P < 0.05)、(23.23 ± 10.37)%(P < 0.01)、1.94 ± 0.84(P < 0.01),CD8+、Treg细胞比率分别由(35.61±12.90)%、(6.57 ± 4.88)%下降至(32.68 ± 10.56)%(P < 0.05)、(4.77 ± 1.99)%(P < 0.01)。结论 TACE术后联合CIK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可以改善患者免疫状态,提高机体的抗肿瘤免疫效应,有可能降低中晚期HCC患者TACE术后的复发和转移机会。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上皮型钙粘蛋白(E-cad)在原发性肝细胞癌(PHC)中表达的意义以及不同化疗栓塞方法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7种不同组织学类型的PHC共98例,单纯手术57例,4种介入治疗后Ⅱ期切除41例。采用SABC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样本中E-cad的表达,并与临床转移情况对照。结果 E-cad阳性、阴性表达者转移率分别为43.3%,70.4%(x2=4.22,P0.05)。梁索型、透明细胞型E-cad表达较高,但介入治疗后这2型E-cad表达下降,未分化型、实体型E-cad表达较低,但介入治疗后这2型E-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肝-胰动脉的DSA解剖学特征,探讨其在肝癌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术中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000例肝动脉DSA造影片.将发自肝固有动脉以远的各级肝动脉分支的供应胰腺的变异血管命名为肝-胰动脉,分析其起源、走行、分支、分布等解剖学特征,并统计其发生率.结果共发现16例存在肝-胰动脉,占1.6%,其中1例可见2支,共显示17支肝-胰动脉.其中起源于肝固有动脉7支,占41.2%(7/17);起源于肝右动脉6支,占35.3%(6/17);起源于肝左动脉4支,占23.5%(4/17).结论肝-胰动脉是一种少见  相似文献   

17.
商红叶  杨茂  郭卉 《工业加热》2015,(9):807-810
【摘要】 目的 分析薏苡仁三酰甘油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HCC)患者AFP、CD4+CD25+调节T(Treg)细胞、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50例中晚期HCC患者(经影像学检查显示无远处转移)资料,依据治疗方式分为两组:薏苡仁三酰甘油联合TACE治疗25例为研究组,单纯TACE治疗25例为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在TACE同时经肝动脉灌注薏苡仁三酰甘油100 ml,术后应用薏苡仁三酰甘油静滴5 d,每日200 ml。分别于治疗前1周、治疗后1个月取外周血,检测AFP、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 CD8+ 、CD4+/CD8+、 Treg)水平变化;术后1个月采用增强CT、MRI或PET- CT评价肿瘤坏死程度。结果 两组治疗后AFP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肿瘤坏死率(57.7±8.2)%较对照组(56.8±8.5)%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Treg细胞比例由(8.27±6.65)%下降至(4.22±1.59)%,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D3+、CD4+细胞比例及CD4+/CD8+分别由(55.78±13.66)%、(43.98±14.00)%、1.22±0.64上升至(62.29±10.78)%(P<0.01)、(51.82±16.32)%(P<0.05)、1.54±0.80(P<0.05),CD8+由(45.71±12.94)%下降至(39.70±12.41)%(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薏苡仁三酰甘油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可以降低Treg细胞比例,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细胞免疫状态,有可能降低HCC患者TACE术后复发的机会。
  相似文献   

18.
[ 摘要】 动脉化疗栓塞术 (TACE) 是中期肝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是,由于这种技术存在着种种缺陷,比如药物局部释放的不可控制性。全身不良反应等, 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而新出现的药物缓释微球(drug-eluting beads, DEB) 可以负载着阿霉素应用于TACE中,不仅可以长时间维持化疗药物的局部浓度,达到更高的客观反应率,并且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从而使患者获益。目前,药物缓释微球动脉化疗栓塞术(DEB-TACE) 在国外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更多的相关临床试验也正在进行中?本文针对DEB-TACE的特性及最新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