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5,(10)
油画创作与佛教思想文化并非风马牛不相及,可以说佛教思想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触及了艺术本身的自律性,与艺术相通。二者在"悟性"思维方面有着一定的相通性。如油画创作艺术灵感的产生及艺术创作中"悟性"思维的具体运用等都从不同角度反映出了艺术与宗教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民居是地域建筑在社会历史变迁中沉淀的精华,是建筑艺术和文化传播的载体。本文是在实地考察及查阅相关著作的基础上,从民居文化的角度阐释了日本民居空间所隐含的"坐"文化、"脱鞋"文化、"通风"文化和禅宗等诸文化,揭示传统民居内在的生命力和外在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1)
晚清至民国初年,中国艺术的发展充满了"融合"的味道。自19世纪初开始,以科技、制度为先导的欧洲文化陆续涌入中国,中国传统文化濒于解体。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信念发生动摇,而对西方文化的态度则由抗拒、怀疑转为学习,进而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撷取。其中,中国画艺术的发展也在此时出现新的转机。此间,西方绘画顺利地进入中国,并在中国的文化土壤中生根发芽,逐步成为"中国化"的艺术,出现了"融合中西"的新趣旨。同时,外来艺术在传入中国的过程中也加速了中国美术教育体制改革的进程,对中国美术教育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19)
玉石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玉石文化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许多艺术珍品的呈现不仅让人们热衷于收藏玉石,更重要的是其展现了艺术的魅力与文化的内涵。创作从来都是艺术家通过艺术手段与原料反映出对生活的感受及其所处历史时期的文化生活,体现出人们的文化生活内涵,是对生活的升华,为人们提供视觉上的享受。现今,玉石文化的发展从最初的艺术创作到当前的玉器收藏市场,前景更为广阔。但是一旦成为市场上具有商业价值和投资潜力的商品,玉石文化便可能逐渐脱离文化的范围,其艺术创作也渐渐忽视了玉石艺术的文化内涵,"工"与"料"孰轻孰重,正是当前玉石研究中一个具有争议的话题。无论如何,玉石文化必须回归艺术本身,人们应该从美学的角度欣赏、研究玉石艺术,而不应当只将其作为一种流通于街头巷陌的商品。在中华玉石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已经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精品,基于艺术文化本质研究玉石艺术,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把玉石艺术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3)
"文化资本"一直是社会学与文化经济学的重要理论资源。发展至今,这一概念更成为文化产业与文化艺术管理活动的重要分析评价标准。在文化创意产业繁荣发展,艺术管理活动趋向专业化的今天,梳理与剖析"文化资本"这一概念,并对其进行实践性把握,将有助于我们客观辩证地看待文化发展中的种种关系,并促使我们反思文化艺术管理者所应具备的视域与能力。  相似文献   

6.
在建设"美丽乡村"的时代背景之下,通过对日本乡村艺术文化再造模式的案例分析以及对成都三圣乡、明月村等地艺术文化复兴成果的总结,试图对乡村艺术文化复兴实践方法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7.
传统文化对苏州造园艺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新美 《安徽建筑》2008,15(2):10-11
文章从苏州园林造园艺术的四个基本要素出发,探讨了"天人合一"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理念对造园艺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六盘山魅力景观区传统村落艺术文化空间为研究对象,立足六盘山魅力景观区传统村落的艺术文化空间现状,从多元性、农耕性、开放性等方面梳理艺术文化空间的特点,探讨艺术文化空间在发展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和意义。从整体上不单一的把六盘山魅力景观区定义为以保护为主的"国家公园"或"魅力观光区",而是从传统村落的艺术文化内涵上超越自然风景地域空间的范畴,维护中国民族本土文化的生存和发展,增强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9.
正公共艺术是城市文化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城市文化最直观、最显现的载体,城市公共艺术能够培育在地的文化创新能力,营构文化自我"生长"氛围,公共艺术在营造城市文化氛围、彰显城市文化品格、提升城市美誉度的同时,还培育着公众艺术审美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0.
正建筑语言与艺术语言不可孤立而存,二者同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彼此渗透,互相影响,多样艺术的个性化,具备不同的创作视角、表现手法以及思考深度,注定了建筑师对不同的艺术作品生发不同的思想火花。如何剖析关于"建筑"与"艺术"的现存困惑?当"建筑"遭遇"艺术"时又该如何交互融合?"艺术概念"与"建造过程"的平行思考又可怎样展开?"潘公凯——弥散与生成"展览系列活动以研究和反思为目的,指向"一场建筑与艺术的对话",引发讨论、批评和争辩,试图在当前建筑与艺术文化情景中增添"跨界"的学术气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