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2.
4.
5.
目的探讨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肝内不同剂量、不同浓度与不同温度乙醇注射对兔肝脏损伤的情况.方法取健康新西兰兔54只,以随机分组进行肝内乙醇注射,各组分别于术后次日、1周、2周取材病理检查,并于术前及术后1、3、7、10和14 d耳缘取血生化检查与影像学观察.结果乙醇浓度与注射总量对兔肝内凝固灶大小均有影响,两者之间存在交互作用.病理光镜检查肝内灶呈典型凝固性坏死.生化检查肝功能损害呈一过性.结论该方法对肝脏损伤小,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观察经皮穿刺引流对肝脓肿的治疗效果,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探讨降低病死率、并发症率,缩短住院时间的方法。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21例肝脓肿患者临床资料。对确诊肝脓肿患者,充分抗感染治疗的同时,CT评估病灶液化情况,在CT引导下行经皮肝穿刺引流,分析治疗后的病死率、并发症率、住院时间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共有121例肝脓肿患者纳入研究。2例患者穿刺引流后死亡,病死率为1.6%,影响患者死亡率的因素为高龄、基础疾病,脓肿直径及实性成分; 2例患者穿刺引流后出现肝周脓肿、腹壁脓肿,并发症率为1.6%,对并发症积极处理后达到临床治愈,影响并发症率的因素主要为手术操作欠妥;119例患者均达到临床治愈,治愈率为98.3%,平均住院时间为(15.1±6.0) d。影响住院时间的危险因素为:脓肿个数X6(r=0.232,P=0.021),脓肿大小X7(r=0.26,P=0.005),白细胞计数X8(r=0.238,P=0.009)。进一步分析显示影响因素与住院时间相关性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方程为:Y=-3.438+3.055X6+0.527X7+0.297X8,F=5.819,R2=0.416。性别、年龄、糖尿病、致病原菌种类、脓肿位置对住院时间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经皮穿刺肝脓肿引流术是治疗肝脓肿的有效方法,具有病死率低,并发症率低、住院时间短的特点。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评价CT引导下经皮椎体病变穿刺活检的成功率、诊断正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5例椎体病变患者经皮穿刺活检,病变位于颈椎3例,胸椎26例,腰椎37例和骶椎19例。影像学上表现57例为溶骨性病变,19例成骨性病变,9例溶骨性与成骨性病变共存。穿刺标本行细胞学及组织学检查。临床怀疑感染性病变时行细菌学检查。对穿刺标本进行诊断的正确性分析。结果CT证实85例穿刺活检针均位于病灶内,81例取得病变组织,活检成功率95%。活检标本包括29例骨组织标本,5例软组织标本,47例骨组织与软组织混合标本,4例未取得标本;病理结果包括44例转移瘤,17例原发性骨肿瘤,18例感染性病变,2例正常椎体组织。79例诊断正确,诊断正确性97.5%。结论CT引导下经皮椎体病变穿刺活检是对椎体病变作出正确诊断的重要手段,为临床提供了可靠的组织学依据,且穿刺部位正确、三维定向好、损伤小,可以作为诊断不明确的溶骨性及溶骨与成骨混合性椎体病变拟行椎体成形术术前常规。 相似文献
9.
10.
【摘要】 目的 初步探讨CT导向下心包穿刺置管引流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3例经CT导向下心包穿刺置管引流的心包积液患者临床资料。记录并对比患者置管引流手术前后的血压、心率及氧饱和度,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穿刺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23例患者均1次心包置管引流成功。术中3例患者感觉轻度胸疼,术后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及无穿刺并发症的发生;心包置管引流前后患者的心率减慢,由(91.7 ± 12.5)次/min降至(86.7 ± 9.6)次/min(P < 0.05),收缩压由(104.3 ± 16.4)mmHg升至(107.4 ± 13.6)mmHg(P < 0.05)。结论 CT导向下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穿刺具有成功率高、并发症率低、准确且有效等特点,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脓肿引流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8例肺脓肿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术,其中8例直接用穿刺针抽吸脓液1~3次,10例放置引流管持续引流.结果 17例手术获得成功,成功率94.4%(17/18).随访11~35 d,症状明显好转、病灶缩小或消失16例,治愈率88.9%(16/18).并发症:穿刺发生气胸4例,气胸量30% 1例.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脓肿引流术,可缩短病程,创伤小,操作简单,只要掌握好适应证和技术要领,成功率、治愈率高,并发症少而轻,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导引下穿刺置猪尾引流管硬化巨大肝肾囊肿安全性及疗效。方法CT导引下对17例巨大肝肾囊肿患者,穿刺置入7F猪尾导管引流,并且每日注射无水乙醇或乙酸1次。对于囊液<500ml 者,每次注入硬化剂后夹闭引流管,24h后再开放引流。囊液大于500ml 者,硬化后立即开放引流。所有患者24h引流量<10ml 时,再次硬化后拔除引流管。其中肝囊肿平均拔管时间40d;肾囊肿10d。结果本组硬化治疗后6个月,复查B超示治愈17例,治愈率100%。无一例出血、感染及出现心脑血管并发症。结论CT导引下置猪尾巴管硬化治疗巨大肝肾囊肿简单安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细菌性肝脓肿是一种罕见又会危及生命的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有所升高。就治疗而言,经皮穿刺引流术联合抗生素已成为细菌性肝脓肿的一线治疗手段,外科手术多用于介入引流无效或肝脓肿合并有外科适应证的腹部疾病。作为常用的两种介入引流术,经皮穿刺导管引流术和经皮穿刺细针抽吸术广泛应用于细菌性肝脓肿的治疗,并以前者居多。尽管细菌性肝脓肿的预后已明显改善,但其仍有一定的致死率,治疗指南仍未达成共识,经皮穿刺引流术的适应证仍存在争议。本文复习国内外文献,就经皮穿刺引流术在细菌性肝脓肿治疗中的发展历程、疗效、预后、抗生素的使用原则、与外科对比及治疗适应证探讨进行综述,以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15.
16.
17.
【摘要】 目的 探讨DSA下联合超声在经皮经肝穿刺胆道恶性梗阻引流术(PTBD)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32例恶性肿瘤所致的梗阻性黄疸(其中原发性肝癌4例,胆管癌21例,胆囊癌肝门转移2例,转移癌3例,胰头癌2例),在DSA下联合超声定位穿刺进行姑息性胆道外或内外引流,术后常规复查生化全项。结果 32例患者应用该方法定位好后均一针穿刺并引流成功,成功率100%,其中21例外引流,11例内外引流,达到了减轻黄疸,改善肝功能和相关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结论 在PTBD操作时,应用DSA下联合超声定位能显著提高成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有助于减轻患者痛苦,同时很大程度减少了患者和介入医师射线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