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摘要】 目的 评估脑动脉瘤植入支架前后的血流场血流动力学特征,为患者提供可行治疗方案。 方法 根据CT影像数据和逆向工程等软件建立脑动脉瘤三维实体模型,设计个体化血管内支架模型并植入脑动脉瘤,进行双向流固耦合分析。 结果 获取支架植入前后脑动脉瘤模型血流速度矢量、流线,动脉瘤壁面剪切力、压力和变形分布图。 结论 相同工况下,支架植入后脑动脉瘤内主要血流动力学参数均较植入前明显降低,尤其是壁面剪切力对脑动脉瘤壁的影响,可用于分析脑动脉瘤破裂机制,为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管壁病理性局限性扩张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位居脑血管疾病病因的第3位,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颅内动脉瘤的发生、发展和破裂受多种因素影响,其病理机制尚不十分明确。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模拟重建、流体力学等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血流动力学因素在动脉瘤的形成、生长及破裂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切应力被认为起主导作用。本文通过回顾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血流动力学的文献,就切应力在血流动力学因素影响颅内动脉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研究颈内动脉瘤术后血流动力学因素对动脉瘤复发的影响,为临床了解动脉瘤术后复发机制提供帮助。方法 应用计算机软件Mimics重建颈内动脉瘤术前、术后三维模型,通过有限元软件ANSYS与大型流体力学软件CFX进行非定常流动计算与分析,通过有限元方法获得颈内动脉瘤手术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颈内动脉瘤瘤体内形成漩涡区,复发病例术后原载瘤动脉处压力明显降低,原载瘤动脉处剪切应力明显增大,血流速度明显增大。结论 血管响应血流动力学变化,在功能与结构方面发生适应性反应,为分析研究动脉瘤生长、破裂、术后复发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4.
【摘要】 血流动力学是研究血流和血流量等影响因素对动脉壁作用机制的学科。颅内动脉瘤是非外伤蛛网膜下腔出血致死的主要原因,对社会造成沉重负担,因此动脉瘤发病机制研究很重要。随着近年医学影像技术和流体力学软件发展,颅内动脉瘤血流动力学病因研究成为可能。该文就国内外颅内动脉瘤形成的血流动力学因素作一综述,阐述血流动力学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支架网孔密度对支架植入后脑动脉瘤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建立宽颈的弯曲管侧壁型动脉瘤血流动力学三维数值模型,比较不同网孔密度支架植入前后,动脉瘤内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动脉瘤远侧壁的速度峰值与壁面剪应力随着支架孔率下降而降低,瘤颈远侧壁及瘤顶部的压力场与支架孔率无明确的相关性。结论数值模拟研究证实支架孔率是影响动脉瘤内血流动力学的关键因素,合适的支架孔率设计对动脉瘤血管重建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颅内动脉瘤是临床常见疾病,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临床工作中可以发现越来越多的未破裂动脉瘤。动脉瘤破裂可以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甚至危及患者生命。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特征包括动脉瘤的大小、位置、形状、数量、生长方向、生长速度和症状表现等因素。研究发现,动脉瘤的特征与动脉瘤的破裂风险直接相关。通过研究未破裂动脉瘤的特征可以有效预防其破裂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脑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中破裂的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对9例动脉瘤栓塞过程中破裂的处理,分析动脉瘤在栓塞过程中破裂的原因,预防及治疗。结果7例患者好转,2例死亡。结论脑动脉瘤栓塞过程中破裂的合理治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比较颅内无症状动脉瘤和症状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寻找与动脉瘤破裂有关的血流动力学因素.方法 5例患者DSA检查共发现8个颈内动脉动脉瘤,分别位于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及颈眼动脉段.通过旋转DSA,重建动脉瘤三维模型,并使用有限体积法进行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比较不同组动脉瘤及载瘤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两组数据对比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瘤颈与载瘤动脉比较使用配对t检验.结果 无症状组和症状组动脉瘤瘤颈部平均切应力分别为(5.54±2.89)Pa和(4.78±3.84)Pa,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动脉瘤临近载瘤动脉平均切应力分别为(6.6±3.47)Pa和(7.30±3.80)Pa,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动脉瘤低切应力区域的大小分别为0.33%和4.7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动脉瘤壁低切应力区域的大小可能是影响颅内囊状动脉瘤破裂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总结介入治疗急症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过去6年间300例介入治疗急症的破裂出血性脑动脉瘤的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方法。结果 急症介入治疗了所有动脉瘤,无一例发生与护理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 介入治疗急症破裂出血性脑动脉瘤的科学和规范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保证了患者治疗和康复的顺利进行,有效的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摘要】 近年来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发展迅速。新型血流导向装置——PipelineTM栓塞装置(PED)以重建载瘤动脉血流分布为创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是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然而由于其金属覆盖率高,流量转移治疗后出现动脉瘤破裂、自发脑实质出血、分支动脉闭塞等并发症并不少见,且致残致死率较高,临床上须引起足够重视。该文就PED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并发症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