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同期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合并房间隔缺损(ASD)的可行性、方法及疗效.方法 4例患者,年龄为12~26岁.术前超声检查提示VSD合并ASD.VSD均为膜周部缺损,缺损直径3~6 mm,缺损上缘距主动脉瓣2~6 mm.ASD均为继发孔型,缺损直径5~8 mm.4例患者均于术中先行左心室造影,确定VSD适合封堵后,先行VSD封堵,最后行ASD封堵.结果 4例患者均经导管一次封堵治疗成功.左心室造影显示VSD呈囊袋型3例,囊袋直径分别为4、5和10 mm,封堵器的直径分别为4、8和1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利用超声心动图评价成人房间隔缺损(ASD)合并肺动脉高压(PAH)患者导管封堵术后左心功能的变化。方法 2009年6月至2011年8月收治年龄 ≥ 40岁的ASD患者75例,分为PAH组36例和无PAH组39例,均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ASD大小以及术前、术后1 d、1、3个月的左心功能。心导管测肺动脉压及分流量。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行ASD封堵术,PAH组与无PAH组年龄分别为(51.7 ± 9.3)岁和(49.3 ± 6.0)岁,ASD大小为(20.6 ± 6.8)mm和(20.6 ± 6.8)mm,选用封堵器大小为18 ~ 42(30.8 ± 9.1)mm和9 ~ 40(27.5 ± 7.4)mm。心导管测量PAH组肺动脉收缩压(sPAP)为(57.8 ± 16.0)mmHg,平均肺动脉压(mPAP)为26 ~ 62(37.1 ± 7.7)mmHg,无PAH组sPAP为(28.9 ± 3.9)mmHg,mPAP为10 ~ 23(15.9 ± 2.8)mmHg。其中PAH组有3例选用带孔ASD封堵器封堵。两组比较,PAH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搏出量、左室射血分数均较无PAH组低(P < 0.05)。PAH组导管封堵后肺动脉压明显下降(P < 0.01),术后随访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搏出量、左室射血分数均增大(P < 0.05)。结论 ASD合并PAH患者左心功能损害较无PAH组更严重,介入治疗后左心功能明显好转,能防止心功能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评估新型多孔型房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小儿多发性房间隔缺损的疗效。方法 2011年10月至2012年2月收治多发性房间隔缺损患儿3例,女1例,男2例。术前完善常规检查,根据超声和心导管检查结果先选择合适球囊和封堵器进行球囊扩张和缺损封堵,术后3 d出院,出院后予阿司匹林(每天3 ~ 5 mg/kg)口服。结果 第1例心脏超声示房间隔缺损(Ⅱ),存在3个分流口,前两者相距5.4 mm,后两者相距3.6 mm,中间孔距主动脉瓣 13.2 mm,距左房室瓣10.3 mm,房间隔长约28 mm,选择25 mm Cribriform封堵。第2例心脏超声示有2个分流口,两者相距3 mm,房间隔长度为35 mm,术中选取25 mm Cribriform封堵器。第3例心脏超声示房间隔缺损(多发),术中选取30 mm Cribriform封堵。所有封堵器释放后位置好,心脏超声显示无残余分流和瓣膜反流。结论 Cribriform可应用于多发性房间隔缺损的封堵,疗效可靠,并发症少,但需注意术后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40岁以上房间隔缺损(ASD)经导管封堵和外科手术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既适宜行封堵术也可行外科手术治疗的233例继发孔型ASD患者按意愿分为介入治疗组(以下简称介入组,共137例)和外科手术组(以下简称外科组,共96例)。比较两组技术成功率、并发症、残余分流率、住院天数、输血量和医疗费用等指标。结果两组在年龄眼(49±8)岁和(48±7)岁,P=0.135演、性别构成比和术前心功能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外科组较介入组缺损直径大,分别为(24.9±6.8)mm和(18.9±5.4)mm(P<0.001)。两组技术成功率(97.1%和100%,P=0.151)和残余分流率(0.7%和0%,P=0.583)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均无死亡,但外科组并发症发生率(30.2%和16.1%,P=0.015)和输血量眼(273.1±491.5)ml和0ml,P<0.001演高于介入组,住院时间眼(12.0±4.0)d和(4.6±3.3)d,P<0.001)演和操作时间眼(212±36.5)min和(60.0±17.7)min,P<0.001)演均长于介入组,而住院费用显著低于介入组,分别为(29839.6±7533.1)元和(39570.0±5929.5)元(P<0.001)。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均安全有效。对于40岁以上ASD患者,只要适应证选择合理,介入治疗因其微创性而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继发孔型心房间隔缺损(ASD)的疗效。方法 11例患者中男3例,女8例,年龄4~46岁(平均25岁)。术前经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房间隔缺损直径为12~28mm,平均(18.5±6.1)mm。在透视及经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闭合ASD。结果 11例ASD直径的球囊测量值为(25.2±8.3)mm(15~36mm),选择的封堵器直径为(25.4±7.7)mm(15~36mm)。11例封堵器置入均获得成功,术中无并发症。2例术后即刻超声检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照经导管置入Sidris钮扣式封堵器、CardioSEAL封堵器和Amplatzer封堵器治疗二孔型房间隔缺损 (ASD)的疗效。方法  2 8例患者 ,依介入治疗采用的封堵器分为 3组 ,采用钮扣式封堵器、CardioSEAL封堵器和Amplatzer封堵器的患者各为 4例、12例和 12例。 3组患者ASD直径 (球囊导管测量值 )均≤ 2 1mm。术后 2 4h、1个月及 3个月分别行经胸超声心动图 (TTE)、心电图 (ECG)及X线平片检查进行随访观察残余分流情况、有无心律失常及封堵器的金属结构。结果 Sidris钮扣式封堵器、CardioSEAL封堵器及Amplatzer封堵器的置入分别均采用 8F、11F和 8F输送鞘管。置入钮扣式封堵器、CardioSEAL封堵器及Amplatzer封堵器的技术成功率分别为 10 0 %、91.7%和 10 0 % ,无显著性差异。术后 1个月TTE示钮扣式封堵器组 2例 (5 0 % )存在少量残余分流 ,较另两组高。X线检查示随访中钮扣式封堵器组有 1例封堵器金属结构发生轻度改变 ,另两组均未见封堵器的金属结构发生明显改变。ECG检查显示CardioSEAL封堵器及Amplatzer封堵器组术后 1周内各有 1例出现频发房性早搏 ,经药物治疗后消失 ,但 3组间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 应用 3种封堵器治疗直径≤ 2 1mm二孔型ASD技术成功率及并发症无明显差异 ,但CardioSEAL和Amplatier  相似文献   

7.
目的 在犬房间隔缺损(ASD)模型上评价双侧无铆型ASD封堵器的疗效、安全性和生物相容性.方法 自行设计封堵器是由镍钛合金丝编织成的网状结构,外形呈双盘状,其左房面平整,右房面中间凹陷,中央有与推送杆相接的连接袢,内衬有三层聚酯膜.犬ASD模型建立采用房间隔穿刺结合球囊扩张方法,模拟临床经导管封堵ASD过程,闭合人工制备的ASD.用心脏超声观察封堵器位置及封堵器对右、左房室瓣功能的影响.术后1、2、3、6个月分别处死动物行组织学检查,观察封堵器周围及表面的组织学反应.结果 8条犬成功制作ASD模型并封堵,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应用房间隔穿刺和球囊扩张建立可控大小房间隔缺损(ASD)动物模型的新方法.方法选用健康杂种犬14只,在X线引导下,应用房间隔穿刺、扩张管和球囊扩张,建立可控大小的ASD动物模型.结果除早期2只死亡外,无其他并发症,12只犬均成功建立ASD模型.结论该方法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可重复性好、大小可控、X线投照时间短等优点.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应用国产偏心型室间隔缺损(VSD)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嵴内型(IVSD)和肺动脉瓣下型室间隔缺损(SVS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8例VSD患者,其中IVSD 22例,SVSD 6例.封堵器由2个圆形盘片和连接腰组成,腰部长2 mm,两侧盘片呈不对称型,左心室侧的盘片呈偏心型,靠主动脉侧的边缘为0 mm,与其相对的边缘为6 mm,右心室的盘片比腰部直径大4 mm.在X线透视和经胸超声引导下,经7~10F鞘管通过股静脉途径放置封堵器.结果左心室造影测量的缺损直径2~12mm,平均(4.45±1.93)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探讨房间隔缺损(ASD)合并心房颤动(AF)患者介入封堵术后AF的预后与管理。方法 2010年7月—2013年5月收治ASD合并AF患者24例,行介入封堵治疗。术前及术后1 d行心电图、胸部X线片、超声心动图检查,所有患者均针对AF情况进行电话随访或来院随访。结果 24例患者均封堵成功,所有AF心律均未转为窦性心律,1例患者AF转为心房扑动,1例术前行AF导管消融术患者术后AF复发。1例术后服用华法林期间发生胃出血,自行停药3 d后发生脑梗死死亡。24例患者中有5例(20.8%)未口服任何抗凝药物,7例(29.2%)口服阿司匹林,仅11例(45.8%)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结论 ASD合并AF患者封堵术后AF自行转复率低,对术后抗凝情况要进行严格规范和管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Amplatzer导管封堵器(ADO)介入闭合先天性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确定其适应证和并发症.方法 2001年5月至2002年12月,经导管闭合先天性膜周部VSD 41例,VSD直径4~12.8(平均6.0)mm,其上缘距离主动脉右冠瓣4.5~12(平均6.6)mm.心导管资料示QP/QS 1.4~2.6(平均1.7),肺动脉收缩压19~34(平均25)mmHg.41例膜周部VSD中,18例伴有膜部膨出瘤.结果 41例VSD均顺利闭合成功,选用的ADO 尺寸为6/4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经导管Amplatzer房间隔封堵器(ASO)治疗50岁以上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S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50岁以上ASD患者,与同期132例50岁以下ASD患者进行对照.两组术前均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筛查确定诊断,并评估右房右室内径和肺动脉收缩压,封堵前经食管超声(TEE)评价缺损大小和与周边组织关系.所有病例在透视及超声引导下经导管置入ASO堵闭ASD,并在术后3个月内随访超声检查.结果 TEE测定ASD直径及球囊测定ASD伸展径两组无差异(P分别为0.22和0.07)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国产零边偏心型封堵器治疗16例嵴内型室间隔缺损(IVSD)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6例患者均经超声诊断为IVSD,经胸超声(TTE)大血管短轴观室间隔回声失落,且其分流束位于时钟11点半~1点钟之间,测得VSD距主动脉右冠瓣0~2(平均1.4±1.1)mm,VSD直径为3.5~12mm(平均6.4±4.6)mm,术中左心室造影测得VSD为4~14(平均6.5±4.8)mm,均应用国产零边偏心型封堵器(腰部直径6~14mm)。结果16例IVSD患者15例即刻封堵成功,成功率93.8%,2例术后即刻左室造影及超声检查少量残余分流,术后1周超声检查无残余分流,无主动脉瓣及房室瓣的反流。1例缺损过大,应用14mm封堵器不成功而放弃封堵治疗。术后1周心电监测无房室传导阻滞,术后1周至6个月复查经胸超声心动图,封堵器位置良好,无残余分流及主动脉瓣下反流,ECG无传导阻滞等特殊异常表现。结论应用国产零边偏心型封堵器介入治疗IVSD安全、疗效好,其远期疗效尚需长期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探讨5岁以下儿童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SD)大小与肺动脉压力的关系。方法 2000年4月—2011年1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5岁以下ASD患者189例,全部患儿在氯胺酮全麻下行心导管检查测肺动脉压力,并完成封堵治疗,分析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及体表面积、房缺直径、心胸比值、肺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术后超声心动图随访1年,并按缺损直径分组。结果 189例中,男性77例,女性112例,男女之比为1 ∶ 1.5,平均年龄(4.1 ± 0.9)岁(2 ~ 5岁),平均体重(17.2 ± 3.6)kg(10.0 ~ 30.0 kg),平均身高(104.9 ± 9.2)cm(77 ~ 135 cm),缺损直径5 ~ 29 mm,平均(12.6 ± 4.8)mm,体表面积矫正缺损直径为5.3 ~ 38.9 mm/m2,平均(18.0 ± 7.0)mm/m2,肺动脉收缩压15 ~ 67 mmHg,平均(41.1 ± 8.9)mmHg。159例(89.4%)患者心导管测量肺动脉高压,所有患者术前和术后1、3、6、12个月超声估测肺动脉压均正常。ASD直径与肺动脉压力之间无相关性(P < 0.05)。结论 5岁以下ASD患儿,心导管检查所测肺动脉压力与缺损直径无关。心导管检查过程中所测肺动脉压力可能受全麻药物氯胺酮影响,心导管测量的肺动脉压力高于超声估测的肺动脉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